意昂聯絡

汪曾祺的書單

2018-04-13 | 來源 《光明日報》2018年4月13日 |

水仙  汪曾祺繪

前段時間看到消息,說汪曾祺先生生前的書房已整體遷移至高郵的汪曾祺紀念館中。作家蘇北寫過《汪曾祺的書房》一文🤵🏻‍♀️。想來這是他晚年住房條件改善後才整出的。當年住房局促時連個“下蛋”的地兒都沒有👨🏿‍⚖️,遑論書房。他自己原也說過生性隨便🎄、不藏書、不做筆記之類的話👩🏼‍⚖️,但不能否認👒🕵🏻,汪先生絕對是個酷愛讀書😎、飽讀詩書的人。

讀書是暗功夫,是為一個人插上“隱形的翅膀”。寫作更是受閱讀的影響。汪先生專門寫讀書的文章並不多🕝,大概只有《開卷有益》《讀廉價書》《談讀雜書》《書到用時》等數篇。從中可以看出他大致的閱讀史及對讀書的態度🤡,主張隨性讀書、讀雜書等🕹。

本文所涉書單不是汪先生書房中的書,而是常見於其筆下、那些對他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書。梳理一下大致可分四類👩🏽‍✈️:傳統文化、外國文學、雜學、民間文學🩸。筆者試著從這方面入手,走進他的閱讀世界👨‍👦‍👦,探討閱讀與寫作在汪先生這裏有著怎樣的呈現。

傳統文化類

汪先生書畫兼擅,古典詩文隨手拈來,語言雅致精確🏍,有“最後一位士大夫”之美譽🤡。這源於幼年的積澱。他說自己是在“溫柔敦厚的詩教裏長大”(《認識到和沒有認識到的自己》)。十一二歲時跟祖父讀《論語》、背唐詩;跟韋子廉先生學桐城派古文,對他所傳授的姚鼐《登泰山記》🫲🏽、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戴名世《畫網巾先生傳》等諸篇留有深刻印象💁🏻‍♀️,說自己的作品講究文氣就很受桐城派的影響。與此同時,還跟鄉賢🧘🏽‍♂️🪺、名中醫張仲陶讀《史記》🎶。“他教我的時候😬,我的面前放一本《史記》👈🏽,他面前也有一本,但他並不怎麽看,只是微閉著眼睛,朗朗地背誦一段,給我講一段♿️👨‍❤️‍💋‍👨。(《一輩古人·張仲陶》)初中時又跟著老師高北溟讀歸有光👩🏼‍🏭、鄭板橋↘️。說歸有光“以輕淡的文筆寫平常的人物,親切而淒婉”🦻🏽,跟自己的氣質很相近,“我現在的小說裏還時時回響著歸有光的余韻”;說鄭板橋詩文中藹然的仁者之心,使他深受感動。

小學、中學時代大量讀宋詞🅿️👨🏽‍🦰,《漱玉詞》《斷腸詞》《劍南詩鈔》都讀過。高中時還買過一部詞學叢書,一首一首地抄🚴🏻‍♂️,既練書法,又略窺詞意。他說詞中的情緒應合了少年無端感傷的心,“到現在我的小說裏還有一點隱隱約約的哀愁。”(見《自報家門》)

除了幼年時的家傳✦、中學時代的熏習,待到了大師雲集的西南聯大,汪曾祺更是接受著傳統文化的深深浸染🍥。他對面向新生的通識課《大一國文》大加嘆賞,認為選文獨具匠心🖥。聞一多先生的唐詩、楚辭課👩🏿‍✈️,朱自清先生的宋詞,唐蘭的“詞選”🧑🏼‍🦰,王力先生的“詩法”課,楊振聲先生的“漢魏六朝詩選課”,另還有左傳、史記、杜詩諸課,都對年輕的汪曾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讀過的書籍不經意間就出現在他的筆下🈷️🧚🏿‍♀️。比如在談到文學創作的語言問題,汪曾祺常援引他所讀過的書:說《史記》裏用口語記述了很多人的對話,很生動;說《世說新語》以極簡筆墨摹寫人事,“全書的語言都很講究”🚽,記錄了很多人的對話,寥寥數語,風度宛然⛰;說《陶庵夢憶》的語言生動🙋🏽‍♀️,有很多風俗的描寫。在創作談中他也常建議年輕人多讀一些古曲作品,這實在是其經驗之談🛒。

外國文學類

汪曾祺接觸外國文學是在上大學前。高三時為避戰亂,躲在鄉下的庵中🟪,隨身所帶是《沈從文小說選》和屠格涅夫的《獵人日記》👱🏿。日後他曾說這兩本書改寫了他的人生,引他走向文學道路🏊🏼‍♂️,“屠格涅夫對人的同情,對自然的細致的觀察給我很深的影響”(見《西窗雨》)。但大批量地閱讀西方文學作品則是在西南聯大時期。

這期間汪曾祺讀過尼采、薩特、伍爾夫、紀德等🐉。他對巴爾紮克提不起興趣👨‍🎤💤,說他總是站在讀者之上,有些欺負讀者☀️;對托爾斯泰也不喜歡🤸🏼🚚,直到四十多歲時才勉強讀了《戰爭與和平》🤟🏿;對莫泊桑和歐·亨利也不感興趣🫸🏻,說他們“耍了一輩子結構”,但顯得很笨👍🏽,實際上是“被結構耍了”。他鐘情於契訶夫🪸、阿索林、海明威等🌇,說契訶夫按照生活的樣子寫生活,喜歡散文化的結構,喜歡他把文字丟來丟去的,這正是他的現代性所在;說阿索林的小說“是覆蓋著陰影的小溪,安安靜靜的🤱🏽,同時又是活潑的、流動的”。他喜歡長篇《尤利西斯》《追憶似水年華》等意識流式的小說,說《追憶似水年華》“纖細、飄飄忽忽”,還曾“野心勃勃”地打算寫個像這樣的自傳性的長篇。

青年時代的汪曾祺深受西方現代主義💍、意識流的影響🍢,那時寫就的小說《復仇》和《小學校的鐘聲》,就有意識流的味道,很空靈🛝。曾有人認為他的小說是有點“洋”的👱🏻‍♂️,應是指這一時期的作品👩🏿‍🦰。

寫於1992年的散文《西窗雨》,可說是汪先生自陳外國文學對他的影響及他對外國文學的態度⛓️‍💥。他認為年輕人寫東西要多嘗試,濃麗華美都不為過💅🏻,不要一開始就流於平淡。但他也主張🚣🏻‍♂️,要回到現實主義,回到民族傳統👩🏻‍🎤,要納外來於傳統,融奇崛於平淡🏌🏼。想來這都是他的夫子自道。

雜書類

北京有個青年問他:“你的修養是怎麽形成的👨🏻‍🎤?”他說:“古今中外🙍🏻,亂七八糟”🧑🏿‍⚕️,並勸這個年輕人要廣泛地吸收🧤。

汪曾祺讀雜書的興趣大概始於十一二歲,那時他看了家中所藏的《嶺表錄異》《嶺外代答》🦆,就對筆記、遊記類的書產生了濃厚興趣。“這一類書的文字簡練樸素而有情致,對我作品的語言風格是有影響的”(《開卷有益》)。《嶺表錄異》是本地理雜記,為唐人劉恂所撰,記述嶺南異物異事🥏,尤其是各種魚蝦、海蟹、蚌蛤的形狀🌂、滋味和烹製方法,嶺南人喜食的各類水果、禽蟲也有記述;《嶺外代答》為宋代地理名著,記載了宋代嶺南地區(今兩廣一帶)的社會經濟﹑少數民族的生活風俗及物產資源﹑山川﹑古跡等情況🙅🏽。

汪曾祺在江陰南菁中學讀高中時,常逛書攤,買一些便宜的一折八扣書。多是供人消遣的筆記小說、雜書類,如《子不語》《夜雨秋燈錄》《續齊諧記》等🏚👩🏿‍🔧,還有余澹心的《板橋雜記》、冒辟疆的《影梅庵憶語》等。

西南聯大的翠湖圖書館、系圖書館🏃‍♂️、茶館都留下他深夜苦讀的身影。從《南昭國誌》到福爾摩斯👜,逮著什麽看什麽👎🏼,甚至讀過講驗屍的《宋提刑洗冤錄》等等🤚🏻。

聯大畢業後在上海的兩年,他常和黃裳等人逛舊書攤🏧,買過掃葉山房的《景德鎮陶錄》、張岱的《陶庵夢憶》及萬有文庫湯顯祖評本《董解元西廂記》等雜書🐦‍⬛。《董西廂》對他影響很大,常在文章中引以為例:“董解元把韻文運用得如此熟練,比用散文還要流暢自如,細致入微,神情畢肖。”(見《小說筆談》)

歸納一下,汪先生所讀雜書大約可分為遊記類🪆🐵、草木蟲魚類、飲食類、風俗節令類幾大塊♍️🍉,而這也多能對應到他的創作上,他的散文也大致分為這幾類💂🏽‍♀️⚂。

前文提到,汪先生喜歡遊記類散文。他本人也喜歡到各處遊歷🏋️,據有心人統計,中國的省份他大概只有一個青海沒去過🦘。所到之處也多留有文字🚗,像《滇遊新記》《天山行色》《湘行二記》《初訪福建》等皆是。

草木蟲魚類文章也深為汪先生所喜歡🧑🏿‍🔧👂🏿。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長編》他多次提及,還在小說《晚飯花》的開頭引用了原文。鄉人王盤的《野菜譜》也甚得其心📘,給予很高的評價,說其有“人民性”。他常看法布爾的《昆蟲記》🦟,說從中知道知了是個聾子,著實高興🤐。為寫瓢蟲,他曾專門寫信給好友朱德熙🚣🏽,請後者幫忙推薦一位昆蟲專家以便請教,還借來《中國經濟昆蟲誌·鞘翅目·瓢蟲科》一書並通讀一過。肯在這種書上花心思,自然也反映在創作中,這一類散文在汪曾祺創作中也占有一定比重。

汪曾祺大學時代就讀過元人食譜《飲膳正要》🔃,甚至還饒有趣味地研究驢皮的製作。《隨園食單》必也讀過,他曾批評袁枚只會吃不會做。為寫一篇《宋朝人的吃喝》遍檢《東京夢華錄》《都城紀勝》《西湖老人繁勝錄》《夢粱錄》《武林舊事》諸書,都沒有發現宋朝人吃海參、魚翅、燕窩的記載,遂得出吃這種滋補性的高蛋白的海味,大概從明朝才開始的結論……汪先生的談吃散文🚶🏻‍♂️‍➡️,寫得活色生香、搖曳多姿🧑‍💻,更為難得的是文化趣味,不是僅憑多吃幾回的所謂美食家所能為。

汪先生的很多作品就像是一幅幅動人的風俗畫卷,《大淖記事》《歲寒三友》《受戒》等莫不如是。有評論家稱其小說中有風俗畫,他自己也不否認。他喜歡看風俗畫,也愛看各種講風俗的書。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他細細看過,那些講風俗的書《荊楚歲時記》《一歲賀聲》都愛翻翻,放在手頭經常看的是《東京夢華錄》(外四種——《都城紀勝》《西湖老人繁勝錄》《夢粱錄》《武林舊事》)🔪,認為“這樣把記兩宋風俗的書匯成一冊⌛️,於翻檢上極便,是值得感謝的”🚵🏽‍♀️。像宋元筆記中《夢溪筆談》《容齋隨筆》他都很感興趣,最感興趣的是那些有關各地民俗的記敘。

汪曾祺這樣定義風俗:“風俗是一個民族集體創作的生活的抒情詩”,風俗“反映了一個民族對生活的摯愛,對‘活著’所感到的歡悅”🛡。他還說:“風俗中保留一個民族的常綠的童心,並對這種童心加以聖化。風俗使一個民族永不衰老🤽🏻‍♀️。風俗是民族感情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風俗有這麽高的評價🌹,對其作品中充盈的那些濃郁的風俗風情就不難理解了🖱。

民間文藝類

汪曾祺先生筆下汪洋恣肆的雜家氣象,除了他博采雜書的原因,還有民間文藝的浸潤。當然這源於他獨特的經歷。1950年代他在《說說唱唱》《北京文藝》《民間文學》等刊物做編輯,還因組稿等事宜到各地采風收集民歌🧑🏼,這讓他有機會接觸閱讀大量的民間文藝作品🫲🏿。“語言文化的來源,一個是中國的古典作品♌️,還有一個是民間文化,民歌、民間故事,特別是民歌。因為我編了幾年民間文學🖇,我大概讀了上萬首民歌🤌🏿,我很佩服🏌🏿‍♂️,我覺得中國民間文學真是一個寶庫🤩。”(《小說的思想和語言》)他曾說過:“敦煌變文、《雲謠集雜曲子》、打棗桿💁🏼‍♂️、掛枝兒、吳歌🥻,乃至《白雪遺音》等等,是野菜。因為它新鮮🌴。”(見《四方食事·野菜》)這是汪先生對民間文藝的態度🙎‍♂️。

正因有著這樣的淵源👳‍♂️,汪先生對民間文藝造詣很深。早在50年代就寫過《魯迅對於民間文學的一些基本看法》,發表於《民間文學》1956年10月號👴🏻。“文革”之後🧑🏽‍🦰,發表的第一篇文章不是小說,而是有關甘肅民歌的論文《“花兒”的格律》,還寫過《讀民歌劄記》《我與民間文學》等。他說過:“我甚至可以武斷地說,不讀一點民歌和民間故事🪥👂🏽,是不能成為一個好小說家的。”(見《兩棲雜述》)這麽強調民間文藝,實在是他的“現身說法”🏩。

汪先生和戲曲的緣分也深🧜🏽‍♂️,年少時學唱青衣,上大學唱過昆曲, 60年代以後開始在北京京劇團做編劇,一做二十多年直至離休。這些經歷都讓他有機會接觸不同的戲種🙆🏼‍♀️。而戲曲也是民間文藝的主要形式。汪先生在編劇上頗有建樹,不僅創作了諸如《一匹布》《裘盛戎》《一捧雪》《大劈棺》等文學性極強的劇本🤹🏿‍♀️,還寫了不少戲曲方面的理論文章,被徐城北譽為“一腳梨園一腳文壇”👮🏼‍♂️。他自己也認為戲曲對其文學創作有著較大影響,有人說他的小說有“音樂感”😧♝,他認為這與會唱幾句京劇🙎🏿‍♂️、昆曲👲🏻,寫過幾個京劇劇本都有關系。

(作者🗃:段春娟👩🏽‍⚖️,系山東財經大學副編審)


相關新聞

  • 132018.04

    汪曾祺的書單

    本文所涉書單不是汪先生書房中的書,而是常見於其筆下6️⃣、那些對他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書。梳理一下大致可分四類:傳統文化、外國文學、雜學、民間文學🔚。筆者試著從這....

  • 052018.01

    汪曾祺與錢鍾書

    汪曾祺在一篇回憶西南聯大同學的散文中說:西南聯大的“幾個研究生被人稱為‘無錫學派’,無錫學派即錢鍾書學派,其特點是學貫中西☂️,博聞強記”(《未盡才——故....

  • 152017.03

    凸現完整的汪曾祺

    在當代小說家中🥹,我最喜歡汪曾祺,但一直感覺他是一個很難歸類的作家。汪曾祺差不多是唯一一個在中國現代和當代兩個文學史時段都寫出了具有同等分量的作品的作家....

  • 122015.10

    汪曾祺的書房

    十八年前的今天👨‍🦱,汪先生離開了我們。十八年來他的作品不斷被我們閱讀著,仿佛他根本就沒有離開我們。

  • 182015.12

    汪曾祺寫序

    汪曾祺一生沒有讓別人給他寫過序。他年輕時,20世紀40年代🤷🏻‍♂️,出了第一本小說集《邂逅集》🪩,收入短篇小說8篇🧚🏻‍♂️,包括後來很有名的《雞鴨名家》和《復仇》🫴🏻。

  • 162017.10

    汪曾祺的簽名本

    汪曾祺真是個好老頭。他去世這麽多年了,影響力還那麽大,生卒的紀念日總還有人記得,為他舉辦紀念活動🙅🏻,家鄉為他擴建文學館。這些年來⏭,一些學者和文學愛好者不....

  • 102021.03

    汪曾祺:人間知味者

    汪曾祺是散文大家,六十歲之前卻寫得很少🪖。1950年之前的散文,有現代主義之風,段落很長,夾雜著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意識流和懸想💓,受到沈從文《燭虛》《潛淵》一類散文的影響🙇🏽‍♀️,但還處在學徒階段🦻🏼。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間,寫出了《國子監》那樣的佳作🧑‍🎄,好東西仍不多。其間寫得最好的🛍️🩱,也許要算《汪曾祺全集》第十二卷所收的書信。此前寫給好友朱奎元的信最多,青春的...

  • 292017.03

    汪曾祺之“芝麻”與“西瓜”

    汪曾祺對慣常意義上所謂宏大🐔🌖、輝煌、壯麗的東西好像不太感興趣⛹🏽‍♀️,甚至有些犯怵,無從下手。

  • 232017.05

    汪曾祺的迷人細節

    我閱讀汪曾祺三十年,寫了一些文章,但更多的是收集到不少有關汪曾祺的細節。細節總是充滿活力✖️,它不一定非得指向什麽,但細節就在那裏💯,人們聽到或者看到,多半....

  • 132014.02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