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汪曾祺的簽名本

2017-10-16 | 蘇北 | 來源 《光明日報》2017-10-13  |

汪曾祺真是個好老頭。他去世這麽多年了👨🏽‍⚕️😪,影響力還那麽大,生卒的紀念日總還有人記得,為他舉辦紀念活動👩🏻‍🦰,家鄉為他擴建文學館。這些年來,一些學者和文學愛好者不斷挖掘和研究他的史料,也收集到不少他的趣聞和故事🚵‍♀️。

他生前有詩雲:“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他的確做到了🐭。

汪曾祺1989年簽贈本文作者《蒲橋集》

作為文人🏮,汪先生“送小溫”的方式也是頗具文學性的。除了為人親切、平和、沖淡和有趣之外🤰🏿🏊‍♀️,我歸納大致有這麽獨特的三點:一曰做飯,二曰贈書🫄,三曰作序📎。汪先生是美食家,喜歡寫美文、做美食(他不是發明了著名的“塞餡回鍋油條”麽),這些大家都是知道的。汪先生曾“自喜”:“別人說我的序寫得還是不錯的。”(看看🧙🏻!他還借別人之口。)——如若較真考究起來🧫,汪先生的序言的確寫得好🧿。他不是特別推崇李健吾麽🧑🏽‍🍳?是的⚰️,他的序同李健吾先生的書評一樣👧,其實都是美文。關於這一點,我曾撰有《汪曾祺的序言》一文🦎,這裏且不去論它了。本文要說的是汪曾祺的簽名本,亦即贈書,或者推而廣之✈️,包括他贈送字畫。

汪先生是沒把自己的字畫當回事的🧑🏼‍⚕️。“我的畫其實沒有什麽看頭💤,只是因為是作家的畫🚣🏼‍♀️🚪,比較別致而已。”這是他在《自得其樂》一文中說的。他寫字畫畫,從不收錢,曾經有人給他寄過錢🩱🧸,他都如數退回了,還按別人的要求把畫好的畫寄過去😓。過去我的回憶文章中曾說過𓀀,有時我們去🧝🏻‍♂️,臨走了,汪師母說,老汪,你剛出的某某書還沒有送他們呢。汪先生會摸索出兩本,簽上名遞給我們。記得有一回,我把我陸續購買的先生的書帶過去,請他都給簽上,大約有三四本吧🗽🚣🏽‍♂️。後來這些書也有丟失的。我那時住筒子樓🌽,一家三口只一間屋子。平時門都是敞著的,同事隨便進出,也就不知給哪一位拿去看了沒還。先生送我的書,我手頭還有幾本👼🏼。第一本是《蒲橋集》(作家出版社1989年3月出版)。汪先生在扉頁上題“贈立新,汪曾祺,1989年7月”,那是我從縣裏到北京進修,一次去先生家,先生給的。第二本《旅食集》是1992年的事了。我已回到天長工作💪🏽,是汪師母給寄到縣裏去的。書上題🙍🏻‍♂️:“贈立新👚,汪曾祺,1992年11月⚃。”1993年初我到北京工作,接觸先生機會便多了💇🏻‍♂️。之後的幾年,先生送我的書,應該有好幾本,但有些丟了💭,有些完全不記得了。手頭還有一本《獨坐小品》(寧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是1997年1月送我的📅。

汪曾祺1989年簽贈本文作者《蒲橋集》

我收藏的汪先生的簽名本,最有價值和意義的,是《汪曾祺散文選集》𓀙。這是汪先生生前送我的最後一本書。他在書的扉頁題道:“蘇北存曾祺 1997年5月”👩🏿‍🔧。得到這本書距汪先生離世僅僅一周時間。1997年5月9日🚖,我帶孩子到先生家去並在那裏吃了飯👰🏽‍♀️,臨走時先生送了這本書🤷‍♂️。這本書的前後空白頁被我寫滿了字,在書後的空白處,我記下了當天去的日期:“9日同陳淺到汪先生家去。”而在書的前面的扉頁上,我記下了送別汪先生的情景:“今天送完這個人。這個人真的作古了。他不是去出差,也不是我們忙不去看他👕。而是我們永遠見不到他了🧛🏼。他永遠不可能再同我們說話了,不能再請教他有關問題,聽他說一些有趣的事了……5月28日晚記之。”

我現在偶爾翻看我珍藏的這些簽名本,看看這些題簽,字都十分清秀。不像現在收到的一些贈書🙇🏼‍♀️🧑🏼‍🦰,要麽龍飛鳳舞寫滿扉頁🎷🏋🏼,要麽幾個字米粒大小縮在書邊。看先生的這些題款,同欣賞書法和藝術品一樣,的確給人美的享受🤸🏽‍♂️。

汪先生偶爾也會對自己書的裝幀談一些看法。他曾送我一本沈陽出版社編的《當代散文大系·汪曾祺卷》(1993年6月出版)🤨,書的封面是亞光的奶白色,仿佛還壓了暗紋,摸上去手感很好🧑🏻‍💼。只是書的右下角畫了一個葫蘆,一個老頭袖手蜷腿縮在葫蘆裏🤏🏼,他給我題了“我並不總是坐在葫蘆裏”。當時我吃吃地笑了🫴,這麽好的設計(版權頁上註明此書設計者為李老十),他還調侃🧑🏼‍🌾。可惜這本書給我弄丟了。幾年前到大連出差,在一個山窩窩裏的作家村裏淘回一本🚯,可惜再也補不了題簽了。浙江文藝出版社1993年出的他的《菰蒲深處》(小說集),是紅色封面🚶🏻‍♀️‍➡️,書的頂端畫了一只小船⏱,船上和水中站著或遊著幾只鴨子♣︎,一個船夫在劃著船,左下剪紙似的刻了一男一女抬著一籮筐,筐裏坐著一個小娃娃🤵🏿‍♀️,他調侃說:“像個兒童文學。”

他曾對漓江出版社的《汪曾祺自選集》(1987年10月出版)發表過一通很妙的議論。他剛拿到此書時🏊🏽‍♀️,對送書上門的聶震寧說👷🏽‍♀️:“藍配紫🏊🏿,臭狗屎🏯。”(此書封面淡紫色🚵🏽‍♂️,而書名中“自選集”三個大字卻是綠藍色的)。聶震寧回說:“臭狗屎就臭狗屎📏,反正書是好書。”這本書初版本才印了兩千冊,汪先生怕出版社虧本💔,給家鄉高郵的官員寫信,看家鄉新華書店可否能訂一點,以解出版社之憂🏰。僅此小事,也可見出汪先生的善良和善解人意,許多時候,他總是為別人著想的。我手頭的這本“自選集”,就是購於高郵縣新華書店,時間是1988年10月🔛。

這二十年來——先生去世二十年了——我陸陸續續寫了《憶·讀汪曾祺》和《汪曾祺閑話》兩本書,通過對先生作品的細讀和一些交往的回顧,逐步加深了對先生的了解🧑🏻‍🦽。汪先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清醒的作家🎲,或者說❤️,是一個有著強烈主體意識的作家🧝。他對自己的認識非常清楚。他知道怎樣寫才更是自己的,才是有獨特風格的。他表面隨和,其實內心極其自信,他能看得上的作家並不多。

我知道🌡,有許多朋友手頭都有汪先生的簽名本。我可以列出一長串名單👨🏽‍🦰。這些名單在兩本關於汪先生的紀念文集《你好,汪曾祺》和《永遠的汪曾祺》中都能找到🤷🏽:黃裳、範用、鄧友梅🏊‍♂️、鐵凝👳🏿‍♂️、王安憶……20世紀80年代初,汪先生送人書還用毛筆題簽,顯得很鄭重😝。高郵金實秋是汪先生的同鄉,在1982年出版的《汪曾祺短篇小說選》上,汪先生題曰😶💆🏿‍♂️:“贈實秋同誌,曾祺”幾個大字👇🏽,字雖為行楷,但可以看出寫得很安靜,穩健中透著清秀。他給香港古劍的一本《晚翠文談》👨🏽‍🦱,亦為毛筆所題:“古劍兄教,曾祺,85年10月寄自北京。”看筆跡🔷,小楷俊逸🫘,飽滿有力,有明人氣象👨🏻‍🦲。正如他自己所言“似明人筆意”☎️👨🏿‍🏭。汪先生1983年畫過一幅水仙🙆🏽‍♀️,邊款題:“高郵汪曾祺,時年六十三👨🏻‍🦯‍➡️,手不戰🙋🏻‍♀️🔳,氣不喘。”

到20世紀90年代🐈‍⬛,汪先生名氣已如日中天,走到哪裏,都有一些崇拜者🫳,則不大見到用毛筆題簽了。肖復興曾說過,一次在北京朝陽公園搞活動,汪先生在場。肖復興的兒子,小小年紀就喜歡上汪曾祺,於是便帶上兩本汪先生的書✧,請他題個字。在《蒲橋集》上,汪先生寫下“朝陽初日🕳👨🏽‍🔧,蕭鐵閑看”,這是一份特別定製。作家王幹很早就認識汪先生👨🏼‍🚀。王幹興化人♟,也曾在高郵工作👨🏿‍🎨,與汪先生也算是小同鄉,一回汪先生送王幹一本《釋迦牟尼傳》(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則題“王幹同參”四個大字🧟‍♂️。王幹多少年琢磨不透“同參”何意。一次飯局聊天說起,大家七嘴八舌,想“同參”可能是佛教用語,大約離不了同拜之意吧。汪先生總會這樣,根據題贈對象的身份特點,寫上那麽兩句👩🏻‍🔧,也別有新意,使受贈人心中歡喜。

我有幸能擁有汪先生的這些簽名本🏂🏽。我珍愛我收藏的這些簽名本🧑🏻‍✈️。我知道這些字跡現在已十分珍貴了。有時翻開這些書中的簽名💂🏿‍♂️,看著這些字跡🦼,如晤先生本人,我真是非常懷念他。

作者蘇北本名陳立新🪒,多年致力於汪曾祺研究,著有《一往情深:回憶汪曾祺先生》《憶·讀汪曾祺》《汪曾祺閑話》等。


相關新聞

  • 012012.11

    1995.西南聯大希望小學捐款活動總結及捐款名單

    6月20日,在向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簡稱青基會)捐款的儀式上🔊,我們作了一個“捐款情況匯報”。這個匯報已印發給海內外3000余名意昂。現在這個總結....

  • 032012.08
  • 182015.12

    汪曾祺寫序

    汪曾祺一生沒有讓別人給他寫過序。他年輕時,20世紀40年代👬🏻,出了第一本小說集《邂逅集》🦿,收入短篇小說8篇,包括後來很有名的《雞鴨名家》和《復仇》。

  • 152017.03

    凸現完整的汪曾祺

    在當代小說家中,我最喜歡汪曾祺,但一直感覺他是一個很難歸類的作家。汪曾祺差不多是唯一一個在中國現代和當代兩個文學史時段都寫出了具有同等分量的作品的作家....

  • 292017.03

    汪曾祺之“芝麻”與“西瓜”

    汪曾祺對慣常意義上所謂宏大、輝煌👏、壯麗的東西好像不太感興趣,甚至有些犯怵,無從下手。

  • 102021.03

    汪曾祺✌🏿:人間知味者

    汪曾祺是散文大家,六十歲之前卻寫得很少🙃。1950年之前的散文😭,有現代主義之風,段落很長,夾雜著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意識流和懸想👨🏽‍🚒,受到沈從文《燭虛》《潛淵》一類散文的影響,但還處在學徒階段🤾🏿‍♂️。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間🧗‍♂️,寫出了《國子監》那樣的佳作,好東西仍不多。其間寫得最好的🥒,也許要算《汪曾祺全集》第十二卷所收的書信✍🏻。此前寫給好友朱奎元的信最多,青春的...

  • 232017.05

    汪曾祺的迷人細節

    我閱讀汪曾祺三十年,寫了一些文章,但更多的是收集到不少有關汪曾祺的細節🧜🏼。細節總是充滿活力,它不一定非得指向什麽,但細節就在那裏,人們聽到或者看到,多半....

  • 132016.10

    李健吾簽名本

    李健吾,中國作家🧑‍🏭、戲劇家👨🏻‍🌾、文藝評論家🏊🏿、翻譯家、法國文學研究專家。1925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先在中文系,後轉入西洋文學系。1931年赴法國留學研究福樓拜等....

  • 052018.01

    汪曾祺與錢鍾書

    汪曾祺在一篇回憶西南聯大同學的散文中說:西南聯大的“幾個研究生被人稱為‘無錫學派’🧘🏼‍♂️,無錫學派即錢鍾書學派🏄,其特點是學貫中西,博聞強記”(《未盡才——故....

  • 102018.01

    汪曾祺與西南聯大

    提起汪曾祺🏊🏽‍♂️,人們會想到他是沈從文先生的高足⛄️,京派第四代作家的代表🧔,但從文學成就看,汪不如沈👨🏿‍🍼。其中原因很多,有一條常被忽視🪃:在沈之外🫰🏽,汪曾祺另有師法,故....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