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楊苡——愛做夢的青青者

2014-09-19 |

○石灣

自我前些年在故鄉翻蓋了三間平房,春秋兩季常回老家小住之後,就每年必專程從常州鄉下連倒幾回公交、高鐵、地鐵,赴寧看望楊苡先生。今年年初🧃,南京的一位文友發短信給我👇🏿:“楊苡先生在上海出了一本《青青者憶》,非常棒!”一是因急切想見到這本新書⚱️,二是想到楊苡先生生於1919912日🍑,我就決意要趕在她九十五歲華誕前去看望她🤳。

一路順利,429日上午950分,我就進了楊苡先生猶如老照片陳列館一樣的客廳兼書房🤓。我剛坐定,她就很高興地把《青青者憶》贈給了我。打開書🏃‍♂️,見扉頁上的題字是🛞:“石灣老友閑讀並請指正。楊苡2014年春節”。她說🕺🤾🏼‍♀️:“我想你這個春天一定會來🙍🏽‍♂️,早就把這本送你的書準備好了🧜🏽。你先看一下代跋《夢回武康路》吧!”我說:“前年我來看你時👩🏻‍🦰⚡️,你說又夢見了巴金先生,準備繼《夢蕭珊》、《夢李林》之後🫔✣,再寫一篇《夢巴金》📈。這篇《夢回武康路》,就是原定要寫的《夢巴金》嗎?”她連忙解釋:“不是的,《夢巴金》我還要寫♿,應該寫得像《夢蕭珊》那樣的篇幅吧。1997年我最後一次去看望巴先生,他一再囑咐我‘多寫’。還說‘你應該寫寫我三哥🧜‍♀️,你肯定比我寫得好’。2003年,我就寫了《夢李林》。”說罷,她就站起來,指著書櫃裏的一張鑲著鏡框的照片說👩🏽‍⚖️:“你看⛹🏻‍♀️,我把僅存的一張李先生的小照片放大了👩🏻‍✈️。每天,他都這樣抱著雙臂站在這裏望著我……”

楊苡先生出生於天津日租界花園街的大公館內,其父楊毓璋曾是天津中國銀行行長🏋🏿‍♀️🤾🏻‍♀️。1927年至1937年間,她就讀於一所外國教會學校。1935年“一二·九”運動時👨🏽‍🍳,她見好些好朋友都參加了遊行,而她家卻不許孩子們參加遊行,心中非常苦悶🥊,就像尋找指路燈一樣,她給自己敬仰的小說《家》的作者巴金寫信,傾吐對封建製度的憎恨,和她所有的苦悶、寂寞、孤獨及對自由的渴望🧕🏿。巴金很快給她回了信🙏,後來還告訴她😸,他三哥李堯林(即李林)在天津南開中學教英文,她可以與他通信👰🏻。楊苡和李林通信後見面,彼此相處了非常愉快、美好的五個月,結下了“永恒的友情”。

楊先生告訴我💁🏿‍♂️:“可惜好多珍貴的照片都在‘文革’初期燒掉了。那時🤹‍♂️,我是南京師範學院外文系的一個普通教員,照例是不會遭到沖擊的。但巴金名氣大呀,被張春橋、姚文元打成了‘黑老K’📪,我不是從十七歲就與巴金通信了嗎?造反派貼出了許多大字報✍️,一次次批鬥我,羞辱我,追查我與巴金究竟是什麽關系,那話說得可難聽啦😉!反正我到現在也說不出口🤞🏼。你的老師趙瑞蕻生怕紅衛兵來抄家,就把我收藏的一些老照片悄悄燒掉了🎮。”

趙瑞蕻是她已故的丈夫😋。我1959年考入南京大學歷史系時,他在中文系任教,雖沒有給我授過課,但他當時是江蘇省作協詩歌散文組組長,為提攜我,常帶我去列席省作協詩歌散文組的雙周沙龍。也就是那時🤑,我一次次帶著自己的習作去登門求教,就認識了《呼嘯山莊》的譯者楊苡先生。但那時我並不知道她與巴金一家深長的情誼🈚️。直到1986年🚌,在《人民文學》上讀到她的《夢蕭珊》,才知她和巴金夫人蕭珊(陳蘊珍)是西南聯大時無話不談的室友🪱💅🏼。在那篇美文中👰🏿‍♀️,她是通過翻看六張蕭珊的照片,回憶她倆從上世紀三十年代末直至六十年代的交往的🤹🏿‍♂️,極富畫面感的文字,真切動人。

在楊先生的客廳兼書房裏👧🏼,還陳列有四位男性的大幅照片:楊憲益、趙瑞蕻、沈從文、巴金。其中🙋🏼🤸‍♀️,數巴金的一張最大,鑲在鏡框裏,掛在面對沙發的墻上🤱🏻,最為引人註目🧏🏼‍♂️。人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想🙋🏽,她之所以自稱是“一個愛做夢的人”🤾🏼‍♀️,就因為白天這些老照片上的至親故友每每與她對視,因此💨,夜晚走入她的夢境就成了她的一種獨特的生活體悟和精神盛宴了。這也就難怪收入《青青者憶》的十七篇文章中,竟然有七個標題帶有“夢”字👱🏼!

她寫於1998年的《碎夢難拾》是這樣開頭的⛑:“‘有夢的人是幸福的。’半個世紀之前🧑🏻‍💼,敬愛的巴金先生在一封信中曾說過這句話。六十二年前他也曾用他那傾瀉感情的筆敘述過他奇異的夢。”她還寫到🦹🏻‍♀️,“和先生通信不是夢,只是一個傻乎乎的說夢的人找到一個能耐心聽她說夢的收信人。但這又太像夢,好長好長的夢中道路🤱!”《夢回武康路》寫於20139月,也就是說,她這本列入“研究巴金叢書”的《青青者憶》,就是她從十七歲做到九十四歲的一個獻給巴金先生的“好長好長的夢”📕。

一個年過九旬的人,有這樣的長夢可追憶,無疑是幸福的。最讓楊苡先生感到幸福以至自豪的,是她珍藏著的巴金寫給她的六十七封信。20101月,《雪泥集:巴金致楊苡書簡劫余全編》由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在巴金給同一收信人的信件中,這是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九葉派”詩人辛笛在再版序言中曾熱情稱贊💑🧑🏿‍💻:“這些信簡能在今天流傳下來𓀀,實在太珍貴了🛷。就中更可以看到巴金先生向往光明的坦蕩心懷🧑🏽‍🎤,他在任何時候都是鼓勵人前進,要永遠懷著一顆不畏艱難🤽‍♂️、樂觀向上的心,這就富有非同尋常的歷史性意義。”而《青青者憶》這個書名,又恰好是辛笛題寫的🏄🏼。他何以稱楊苡為“青青者”呢☃️?在像紅色緞帶一樣的書的腰封上,我看到一行豎排的樂府詩:“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用這首詩的意蘊來闡釋楊苡先生獻給巴金一家的那個“好長好長的夢”🥪🦷,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2001年至2003年,楊苡先生在北京的女兒趙蘅家住了較長一段時間,集中精力寫作。收入《青青者憶》的《看見月光想哭的孩子》《淮海路淮海坊五十九號》,就是在那時完成的。那幾年裏我常去看望她🧑🏽‍🏫,她給我談過她的寫作計劃🤾🏿‍♂️,除了“重讀巴金的一封信”系列外,她還要寫她的老師沈從文🤜🏼、吳宓🧑‍🦼,她的兄嫂楊憲益、戴乃迭,還有穆旦🫧、杜運夑、黃裳、黃宗江、汪曾祺等文朋詩友🤷🏼‍♀️。我本該在2001年年底到點退休,拖到2003年春,京城有家老年刊物聘我去創辦下半月號☆,楊苡先生很支持我,提議不妨在該刊上開一個“七老八十”的專欄,每期由她撰寫一個已年屆七老八十的作家朋友。後來,因她正在完成“重讀巴金的一封信”系列,寫順手了,就把擬議中“七老八十”改為“舊郵散記”。未料組織上要我繼續超期服役🧑🏻‍🚀,我不得不婉辭了那刊下半月號主編的聘任🏋️‍♀️🎊。但20035月的創刊號清樣及楊苡先生手稿的復印件我還完整保存著🆙。在“親友書簡”專欄裏🤛,用的是嚴文井先生的《致楊苡》(19591111日)和楊苡先生為此寫的《舊郵散記(之一)》🧚🏻‍♂️。嚴文井在信中提到“靳以同誌去世🙆,給我帶來很大的震動”🤲,並說“靳以同誌幫助過很多人,我也一直把他當兄長輩的人看待👫🏼🏣。我的第一本集子(l937)是由他主編出版的。那時我並不認識他👩‍👩‍👧‍👧。”因此🔊,在《舊郵散記(之一)》中,她除了寫到靳以是“三十年代對中國新文學卓有貢獻的小說家”,並作為“晝夜看稿”的編輯,與巴金一起發現並推出了曹禺的成名作《雷雨》外,還寫了她當年作為“兒童文學習作者之一,受過文井的鼓勵,在1959年受嚴厲批判時也得到過勸慰”……

楊苡先生200343日“匆匆草就”的《舊郵散記(之一)》是這樣開篇的🙌🏿:“朋友來聊天💂,順便約稿🥔。我卻在這十年多偏偏只有勁聊天,而懶得動筆。我跟朋友們聊天的內容,無非是談論過去的喜怒哀樂之事。‘懷舊’是不變的內容🧑🏻‍🤝‍🧑🏻👁。多年前我曾以‘懷舊’為題🙋🏿‍♂️🍋,寫過點什麽。至於說過什麽廢話也早不記得了💼,剪報也不知去向🧻。只記得我說過‘懷舊是一種奢侈’這樣傷感的話🕥。”首句所提到的那個來聊天順便約稿的朋友😠,就是指我。一晃👃🏿,又十年多過去了🧒🏿。同樣是在4月👩‍🔬,我又登門來跟她聊天,聽她懷舊了。整整兩個小時,她還是滔滔不絕地“有勁聊天”,我真覺得聽她懷舊是一種奢侈的精神享受💜,除了簡短回答她問及的京城幾位老友的近況外,我的插話,充其量不超過五分鐘✔️。我想🍨,在當今中國的女作家中,除楊絳先生而外,年過九旬依然才思敏捷、寶刀不老的,也就只有楊苡先生了。我熱切期待這位愛做夢的青青者🤏🏿🦙,不斷有新著問世🤤!

2014613日初稿,710日改定。

轉自《文匯報》2014911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