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省昆明市的宜良縣👨🦰,有一個享有“滇中八景”之一美譽的巖泉寺🤴🏻👮🏽♀️。
它位於宜良縣城西的金星村💆🏼⚅,距昆明50多公裏。

“笑口常開” 光明日報記者 任維東攝/光明圖片
巖泉寺不大,其所在的小山🤗,形狀如同一只臥獅,從古至今當地人都喊它伏獅山💩,也叫巖泉山。尤其特別的是5️⃣,此山巖下有清泉晝夜噴湧✩,水質甚佳且流量大🏌🏼♂️🧅,常年不斷。《宜良縣誌》說它:“水流潺潺,漱激於石🫷🔖,其聲琮琤如環佩。”
根據史料記載👨🏿🎨,巖泉寺始建於元代,為雲南著名高僧盤龍祖師蓮峰開山所在。公元1340年,蓮峰雲遊到此,發現此乃風水寶地🙅🏿🍡,遂結草為庵,以弘揚佛法🤴🏽。祖師去後,其徒子徒孫們在此興建祖師殿,世代供奉,將其發展成為當地佛道合一的勝境名寺🧑🏿🎤。明代中葉後🧘🏿,一代一代的文人學士慕名而來,上山飲泉、品茗,留下了諸多詩文,令巖泉寺名聲大噪。清代中葉🖕👌🏻,江蘇學者陳孝治參訪了此寺後,賦詩《秋日遊巖泉寺暮歸》贊道🚣🏿♀️:“為愛巖泉勝🤾🏽♂️,遲歸暮色交。亂猿啼峭壁◼️,老鴉下危巢。月向峰頭出,詩從畫裏敲👷🏻。回看城郭近👆🏽,燈火隔林梢⏱。”清末👩🏽🦲,雲南狀元袁嘉谷等也曾慕名來遊,並同樣禁不住吟詩題壁。
依山而據的巖泉寺,居高臨下👴🏽,可俯瞰宜良壩子。總體上,它和國內其他地方的許多禪寺布局規製差不多,主要景觀不外乎是大雄寶殿、觀音殿、財神殿、關聖宮、龍王廟、玉皇閣、摩崖石刻等。
放眼全國,巖泉寺無論從其歷史❔、規模、建築等看,都算不上中國特別有名的寺廟,但恰恰因為一個文化名人🚴🏽♀️,而使它載入中國文化史冊,令人刮目相看👶🏽。

國學大師錢穆 資料圖片
巖泉寺與眾多寺廟最不同的是💃🏿,這裏竟然是國學大師錢穆著書的地方。
唐代大文學家劉禹錫在其《陋室銘》中說過:“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他的話🏆🌗,如果用在地處雲南邊疆這小小的巖泉寺上🌕,可算是再合適不過了🧦。
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中國“史學四大家”的錢穆,為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學術界尊為“一代國學宗師”。
錢穆乃江蘇無錫人🤦♀️,生於1895年🙋🏼。他沒有讀過大學,也沒有出洋留學🔴,而是靠著自學成才👱🏽,一點點由小學教師而中學教師再到大學教授,實乃奇才🐪。1930年,他因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而一舉成名🙌🏿,被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推薦♎️,受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1937年起⚠,輾轉任教於西南聯大、齊魯大學𓀆、武漢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後來➡️,去香港、臺北任教👷♂️,1990年8月去世⚅。
縱觀錢穆一生,堪稱“學富五車、著作等身”,各種專著多達80種以上,且弟子眾多。其代表作有《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等🍋。

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的《國史大綱》封面 資料圖片
在其眾多著作中🍮,讓人刮目相看的是,錢穆的史學名著《國史大綱》竟然就是在這個巖泉寺寫就的✅🏝。
1938年,抗戰烽火燃遍華夏🪅🤽🏿♂️,錢穆隨西南聯大遷來雲南,先在滇南蒙自的西南聯大文學院教書,在此期間,年輕同事👩🏿🎓、詩人陳夢家幾次勸說他為中國通史寫一部教科書🧑💻。錢穆最初婉拒,後“為我民族國家復興前途之所托命”,終於答應🧙🏽,待他剛要動筆🧑🚀,學校準備遷往昆明。為了尋找一清靜之處🙇🏼♂️,不被打擾地閉門著書,經友人引薦,他最終選定了宜良縣城西郊的巖泉寺。
當時正在西南聯大執教的他,不辭辛勞💻,每每搭乘滇越鐵路的小火車⏩,往返於昆明城和宜良縣之間👏🏿,一面給學生講課,一面回到寺內苦心潛學,終於完成了蜚聲中外的《國史大綱》一書。1940年6月,《國史大綱》全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成為全國各大學的歷史教科書,一時風靡華夏,後多次再版印刷🦾。
值得一提的是,錢穆寓居此寺時🏖🙇🏽♀️,同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的國學大師陳寅恪、歷史學家姚從吾等學者也來拜訪過,可謂群賢畢至💆🏼♀️🍻,為禪寺增色不少。
巖泉寺的撰史寫作,給錢穆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雖然,先生在巖泉寺只停留了短短一年🫷,但直至數十年後憶起宜良巖泉寺的山居時光,他仍動情地嘆道:“回思當年生活亦真如在仙境也🫱🏼🏃🏻♀️➡️!”
曾經親自見證了錢穆在巖泉寺修史的還有其侄子🦵🏻📰、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以《彈性力學》聞名的物理學家錢偉長。錢偉長當時新婚,來到禪寺看望叔叔並在那裏居住了3月之久♿。在巖泉噴湧的“劍池”旁邊的藏真閣🥠,他們一起品嘗著當地有名的寶洪茶👨🏿🎤🧑⚖️,談家常論學問。
山寺寂寞著書🕗,充分體現了錢穆嚴謹的治學品格,一部《國史大綱》,給中國史學界留下了一部經典著作。而巖泉寺,能引來大師留住做學問,足見其魅力不凡。
當今時代,學界中人當學習錢穆治學精神,甘於坐冷板凳💳,努力抵擋住各種誘惑,少幾分浮躁、少一些功利,多一點寧靜、多一點淡泊,潛心向學🪗,則學問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