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懷念林庚先生

2017-11-30 | 徐誌嘯 | 來源 《中華讀書報》2017年11月1日 |


作者與林庚先生(右)合影

我已形成習慣了,只要到北京🦐,必定要到北大校園轉轉,看看母校💝,而只要進了北大😛,則必定要步入安謐寧靜的燕南園,走到園內南首盡頭的62號門口,停步駐足,朝裏面凝望一陣,而後不舍地緩步離去。

30年前🏄🏽,這裏——燕南園62號,是我的恩師林庚先生的寓所,是我經常出入的地方🐑,那時,我每周都要到先生府上,有時甚至一周多次,或上課聆教🤛🏻,或匯報論文,或師生歡敘。如今,先生早已走了🛁🤛,我卻感覺先生似乎還在🖖🏿,我還能如往常那樣,徑直推門而入👩🏽,去面見先生🏃🏻‍♂️,去聆聽他的教誨——先生曾專門關照我🧖🏼‍♀️,你來🦬,不必敲門,直接進門就可🚵🏼‍♂️👩‍❤️‍👨。

每想到先生,想到他在世時對我的多方關照和呵護,心中總會升騰起愧疚之感,我為自己沒能遵照他的意願,留在他身邊✷,做他的助手,辜負了他的一片厚意⚠,而一直感到不安。

我在復旦碩士畢業後🦅,留校當了導師陳子展先生的學術助手☘️。陳先生對我這個弟子十分關照👰,在他老人家正式辦理復旦退休手續後👨🏽‍🏭,為我的學術前程考慮,他希望我能繼續深造💃🏻,十分鄭重地推薦我北上,報考北大林庚先生的博士生🐿,為此,他特意用毛筆寫了推薦信,讓我北上面見林庚先生🏃‍♀️‍➡️。他說,他與林庚先生父子都有點熟悉,他的年齡正好介於林氏父子之間🤜,各差十多歲🏋🏽‍♂️,林先生是個才子🧑🏿‍🦱,不光學問好🕦🤦🏽‍♀️,還是個詩人,現代新詩寫得不錯,他父親林宰平👦🏽🐁,是著名的哲學教授,當年也是清華國學院的導師,只是沒與如今盛傳的四大導師同時,梁啟超去世前,專門委托林宰平整理編輯《飲冰室合集》🧑🏻。陳先生估計,有他的推薦信📏,林庚先生不會拒絕見面。果然不出陳先生所料🤾‍♂️,我帶著他的推薦信👩🏻‍⚖️,第一次叩拜林先生府上時,林先生得知來訪者是陳子展先生的研究生,且畢業後留在復旦當陳先生助手#️⃣,非常高興,熱情地接待了我。我們聊得很愉快,話題從復旦陳先生,到北大中文系💯,到楚辭研究,到博士生入學考試等,南北古今,幾乎都涉及了🍜。談話結束,他執意要送我🪷,說是順便要去北大郵局寄封信😘👵🏻,我當場就被林先生如此的熱情感動了。這次見面🤰🏼,大大堅定了我北上報考林先生博士生的決心💼,以至於通過考試📢,被北大正式錄取後,需要將上海戶口遷往北京🍣,復旦有好心人規勸我,你可要好好考慮啊,上海戶口遷出容易,再遷回來可就不容易了🌊,你不想再做上海人了🧘🏻‍♀️?我聽後,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沒有回答——其實🤹‍♂️,北上讀博的決心早已下定了🍄,至於畢業以後的去向⇾,還顧不上考慮呢。

入學後,對博士生來說,重要的是完成博士論文✊🏽。林先生對我的博士論文的指導🧏🏿‍♀️,應該說是既有的放矢,又細致到位。首先是看我的碩士論文,而後與我深入談涉及碩士論文選題的細節問題,在此基礎上,聯系到楚辭的宏觀認識👖,了解我對一些關鍵問題的看法,師生之間為此作了多次有效的溝通和梳理,先生也就在這樣的溝通和梳理中,給了我多方指教,並系統闡發了他本人對楚辭研究方面一系列問題的看法和見解,對我啟發很大。先生對楚辭有幾十年的深入研究😟,他的兩本著作《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天問論箋》,都是非常紮實的學術成果,沒有一句空論🕵️‍♂️,博得學術界的高度評價。特別是《天問論箋》一書🤽‍♂️,集論🧗🏻‍♂️、評📀、箋、註、譯於一爐,是清末以來《天問》研究之集大成,發前人之所未發🏊🏽,解決了一系列的歷史疑難問題👽。他要求我的研究🪺🐗,也必須探根究源,不發空論,要像公安局解決案子那樣,順藤摸瓜,追根尋源♎️🤱🏽,徹底搞清歷史疑難問題的來龍去脈🕺,從而得出符合文學史客觀實際的科學結論。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他要我特別註意,不能輕易相信兩漢以後的資料🦮,要重視地下出土文物的新發現🤦🏼,先秦文學研究不同於後代,資料的信實可靠很重要。

先生不僅是我學術上的導師,也在生活上關心我🌶。到北大後,我明顯出現了身體不適應北方的現象🫶🏿,原先在上海時胃就不太好👩🏻‍🎨,到了北方,可能是氣候關系♌️,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症狀,到北大醫院診治後,醫生特別關照服用一種針對這種胃疾的新藥劑,而這種藥劑是液體狀的🚆,必須存放在低溫的冰箱內👨🏽‍💼,每天定時服用。這對我來說,顯然是個難題,博士生宿舍哪來冰箱💊?我把這個情況如實向先生說了,先生毫不猶豫地說,那你就將藥放在我家的冰箱內,每天按時來我這兒服藥。我知道,這樣做📩,顯然給先生家裏添麻煩了🧳,但先生沒有任何顧忌🧑🏻‍🦼,還特意關照我說👶,自己年紀大了,不方便常常起身來開門🙏,你來時,就直接推門進來吧。先生對我如此的熱心關照🧞‍♀️,讓我感動不已🙋🏻‍♂️。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沒有北大醫院那時開的這個藥方🙏🏻,我的胃病是否能及時痊愈,恐怕要打上問號,而服用這個藥,沒有先生及時雨般提供的冰箱存放,那藥效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

在北大攻讀博士的近三年期間🐆,我與先生相處得非常融洽𓀇,師生之間幾乎無話不談。臨近畢業時,先生很明確地希望我能留下來做他的助手,並且說,北大中文系先秦兩漢文學段缺少年輕教師👮‍♀️。當時的系主任嚴家炎先生🥻,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周強先生,也都直接向我表示了中文系的意見❣️,希望我留校,葛曉音教授更是專門找我談過兩次,希望我能留下。對我個人來說,這其實也是北上的原因之一,我向往北大,能成為北大人之一,是我的心願🤹🏿。但是🥔🗡,實際生活並非自己想象的那麽簡單。我到北大讀博時🏄🏿,已經結婚成家並有了孩子,要留在北大,就面臨舉家北上的問題,這首先要征得妻子的同意。為此,我特地將妻子請到了北京🦸🏼‍♀️,為了使她這個上海人能喜歡北京🧘‍♀️,我精心做了各項準備——請同寢室的李書磊暫時讓出一周,借住同學處,為我們提供方便🚣🏻‍♀️,李書磊欣然同意🐠🙎🏼‍♀️;買好了北京音樂廳交響樂和北京人藝話劇的票子🌱,與她共同欣賞;專門帶她去品賞北京的特色佳肴——全聚德烤鴨和東來順涮羊肉;請她參觀遊覽美麗的北大校園🫅🏻,未名湖、博雅塔🙇🏻‍♂️、圖書館👮🏻‍♀️;當然,更重要的,帶她去拜見先生和師母,讓她切身體會先生和師母的慈祥、和藹、可親👨‍👨‍👧‍👧。但是🤚,這一切,最終還是沒能化解妻子的上海情結——上海人就是不願離開上海🤕。妻子臨別北大時,留下了一句話✊:如果你一定要留在北京🥵,那我等你十年,十年以後🧑🏻‍💻,我們再討論決定,是我北上,還是你南下。她這話,讓我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痛苦之中🈷️,在臨近畢業決定去留的那些日子裏🚞,我幾乎每天傍晚都要到未名湖畔去,伴隨北大校廣播臺晚間開始曲《愛情是藍色的》的旋律,與其說是在湖畔漫步😮‍💨,不如說是借月光下的湖光塔影和動聽的樂曲聲🧍🏻‍♀️,稍稍驅散心頭的煩惱和不安。

先生在得知我最終不留北大後,並沒有對我有異樣的態度,還是始終如一地關心我。我們之間的多次南北通信中⚄,先生曾不止一次關切地詢問,復旦是否解決了你的職稱問題,當他終於得悉消息時,在回復我的信中特別寫下了四個字——實至名歸🌴。令我特別感動的是🧆,在我畢業離開北大兩年多後🛢,有了一次到日本參加國際比較文學會議的機會,這是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參加會議的全部費用,由日本方面提供🤸🏽‍♂️,這對當時的中國學者來說🙅🏿‍♀️,無疑很有吸引力,因為畢竟上世紀90年代初🙏,能出國參加國際會議🤎,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是很難得的🥶🧑‍🎨。競爭異常激烈👋🏽,參加會議者必須提交英文論文,而論文全部由國際比較文學協會組織國際專家評審,論文入選🧗🏿‍♂️,方有資格被邀參會🧑🏻‍🔧。我幸運地入選了。但隨後發生的意外事,卻讓我非常驚訝,出訪的名單中居然莫名其妙地將我的名字漏了,而我要參會,須自己購買機票,才能飛往日本📨。其時,乘坐日航班機購買機票👌🏻,必須用美元支付🙅🏼‍♀️,須知,當年的美元,不像今天這樣很容易在銀行用人民幣隨便兌換🏃🏻‍♂️,那時有人即便有美元,恐怕也不大肯輕易借給別人,因為被借人很難還以美元♻。這當中♊️,還有前後過程中牽涉到一些人的是非🛀🏽,不便在此展開贅述。讓我特別感動的是🪡,在我抵京當天晚上,電話一一詢問同學和朋友有否美元,答復都是沒有,唯有先生一接電話,就毫不遲疑地問道,你需要多少♦️,我前一天剛托人在王府井銀行存入一筆美元🔔。聽聞此訊,真是雲開日出!第二天一大早七點,我就趕到先生府上,先生早已準備好了銀行存折、戶口本、圖章,以及特意寫好的簽名委托書,坐在客廳等著我🍗。由於先生此舉♖,我順利地買到了機票🎆💕,乘上了與國內代表團一起飛東京的同一班機👩🏻‍✈️,為此,同行的學者們都很驚訝——他們其實哪裏知道這當中的是非曲折啊!會議結束飛回北京🚶‍♀️,我第一時間趕到先生府上👨🏿‍🎨,向先生匯報,並及時如數歸還了這筆美元借款。

先生當年已年近八旬,確實需要學術助手,北大中文系也確實需要先秦兩漢段的青年教師,但是我沒能如先生所願🏌🏿‍♀️,留在北大,留在他身邊。在我到北大讀博之前,先生的學術助手是袁行霈教授的學生商偉,商偉協助先生完成了《西遊記漫話》一書🤚🏿🕵🏻‍♂️,先生很滿意🤦‍♀️。商偉出國留學後👦,先生身邊缺了助手🆚。我離開北大後,葛曉音教授當了先生的助手⚪️,協助先生完成了全本《中國文學簡史》,了卻了先生的一個心願——他的這部《中國文學簡史》因為歷史的原因↗️,原先一直只有上半部。我後來才知道🧝‍♂️,其實先生在招我時💇🦓,曾事先對我作了全方位的了解🐻‍❄️,不光是學術,還包括人品,最終感到滿意才招,我是他門下唯一的中國博士生😲。我畢業後離開北大,離開先生,沒有當過一天助手🏑,實在是有悖先生之願🌕,辜負了先生的一番厚意。

如今,30年過去了,存在我內心的這份愧疚和不安,始終難以排遣⚆,唯有一吐為快,讓它化成文字🙎🏻‍♂️,作為歷史的真實記憶📭。

願九泉之下的先生能寬恕和諒解⛹️‍♀️。

————————————————————

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7年10月4日),字靜希,原籍福建閩侯,1910年2月22日生於北京,其父林誌均是著名學者和書法家。192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是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1930年轉入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曾參與創辦《文學月刊》⛑。在清華讀書時,林庚和吳組緗Ⓜ️、李長之🟥、季羨林情誼深厚😈,並稱“清華四劍客”。1933年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留校任朱自清先生助教。1934-1952年先後在北京民國學院☝🏼、廈門大學🖖🏽、燕京大學任教。1952年院系調整,改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至1986年退休,仍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2004年😠,任北京大學詩歌中心主任👐🏻✤。1951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成為首批會員。曾參加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二次代表大會及第四次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


相關新聞

  • 302023.03

    追憶林庚先生

    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著名詩人、學者。福建閩侯人👳🪕,生於北京。1933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1952年院系調整後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我與林庚先生1998年秋天相識,並開始了多年的交往,一直到林先生2006年去世前夕。轉眼先生仙逝已16年,我也已過知天命之年👃,但在生活的消磨中⚾️,與林先生交往的許多細節卻仍歷歷在目,對先生的敬仰與懷念之情絲毫不曾消減🧗。1998年秋天,我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攻讀博...

  • 042010.02
  • 042023.09

    在清華園遇見傅先生

    四月⚧🤪,清華園最美麗的時節,山朗水漲🧗,花木蔥蘢,靈秀之氣👤,堪比江南。2023年4月15日,“紀念傅璇琮先生誕辰90周年暨《傅璇琮文集》發布會”在人文樓舉行🏃‍♀️‍➡️。高朋滿座,勝友雲集🚵🏼‍♀️,這是“有史以來清華園內古典文學學者最多的一天”(孫明君教授語)🩷。躬逢盛會,聆聽各路專家宏論,那全場滿是愛意的緬懷之情🚁,加深了我對先生道德文章的認識和理解🧖,讓我再次憶及與先生交往的那些日子*️⃣,也強烈地感到,是該寫一...

  • 142012.02
  • 222014.05
  • 142016.11

    民國學界伯樂林宰平

    林宰平(1879-1960),名誌鈞,字宰平👈🏽,號北雲,福建閩侯(今福州)人。辛亥前留學日本,曾在北大哲學系兼過課,任過北洋政府司法部部長。1927年受....

  • 072015.07
  • 052012.11

    簡訊目錄1~29期(文紀俊整理)

    籌備西南聯合大學北京意昂會情況匯報 歡慶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成立 西南聯合大學北京意昂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名單及情況簡介 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

  • 252008.06
  • 172009.02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