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楊日勝🦢:要做一輩子研究生

2015-01-26 |

——懷念清華老意昂和恩師林為幹院士

楊日勝(1968工物)

2015123日上午,我接到電子科技大學的一個電話,電話中說,經搶救無效,林為幹院士已於一小時前去世🧛🏽‍♂️。得知這一消息,我真是悲痛莫名,以前林院士對我諄諄教導和幫助的情景一幕一幕地呈現在我的眼前🕷。

林院士是我國享有盛名的微波理論學家🩳,我國微波理論與技術學科的開拓者之一。林院士被尊為“中國微波之父”,稱為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的41號,同時也是五十名現代中國基礎科學家之一。林院士也是清華老意昂,他於1935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1939年畢業。在獲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後🤦🏻,19518月👩🏽‍🎓,林院士放棄國外優厚的生活待遇📝,懷著拳拳報國之心,沖破了美國當局的重重阻攔〰️,毅然從舊金山登船返回祖國。林院士原打算回母校意昂体育平台任教🫶🏽,後來接受了廣東省政府“為家鄉服務”的建議,先在嶺南大學、中山大學擔任教授,後來,分別在華南工學院和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任教授🤳🏽🦺、系主任和副校長等職。據不完全統計👧🏼,現已培養出50多位博士,他們均已成為我國相關領域的領軍人物或技術骨幹。

林院士是我念碩士學位時的導師🪨,是我的恩師。1988810日🏈,當我成功地通過了德國不倫瑞克工科大學高頻技術研究所的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獲得德國工學博士學位時,我真是百感交集,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的恩師林為幹院士。我之所以能獲得德國工學博士學位,是與林院士的支持和幫助分不開的。

“文化大革命”時期與林院士的初次見面

196812月底👨‍🎤,我從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畢業💠🧜‍♂️,被分配到四川部隊農場勞動鍛煉🙄。當時我所在的連隊共有120多位學生📱,其中🤘🏻,90多位是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畢業的🧞‍♀️𓀔,其他30多位分別來自清華、科大🧽、北航𓀄、北工大和上海交大等學校。在部隊農場勞動鍛煉時,我認識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畢業的林詒玉,他是林為幹教授的兒子。19705月份🪷,我結束了勞動鍛煉🖖🏻,被分配到四川西昌專區。在前往西昌專區報到的途中,在成都住了幾天,其間🧉,與同時分配到西昌的一個清華同學到成電去看望林詒玉,在林詒玉家,我第一次見到了林院士。我和分配到西昌的那個清華同學由於不知道到西昌後還要被分到什麽地方,加上到成都後🐂,得知西昌的工業基礎極其薄弱,幾乎沒有什麽工業,我們兩個人對前途都憂心忡忡⬛️,情緒很低落。林院士看出了我們的低落情緒👨🏿‍🎨,鼓勵我們要振作起來🏄🏽。到西昌後⚀,我是越分越差🌻🛰,一度跌落到我的人生最低點✋🏼,但是,林院士鼓勵我的話使我一次又一次地爬了起來。

研究生時期林院士對我的教導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𓀍,又恢復了大學和研究生的招生。由於我在貴州的一個雷達廠工作了近六年,從事的是雷達天線和饋線系統方面的工作🏦,有一定的微波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所以,我決定報考林院士的研究生。當然,林院士的名氣也是我當時報考他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以電磁和微波專業總分第一的成績考上了林院士的研究生。在兩年的研究生學習中🙆🏽,林院士身傳言教,使我受益很大。

首先,林院士鉆研業務精益求精,全身心地投入到發展我國微波事業的精神是我學習的榜樣。其次🧑🏼‍⚕️,林院士並沒有中國很多知識分子所特有的持才傲物,抬高自己,貶低他人的惡習。盡管林院士當時已是國內外知名的學者🥐,但是他很平易近人,沒有絲毫的權威架子。林院士指導研究生很認真負責,在林院士的指導下,我選擇的碩士論文題目是“非圓介質波導傳播特性及場結構的研究”。在準備論文的時候,碰巧林院士也在準備去美國加洲大學講學的資料,非常忙,即使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林院士仍是不厭其煩地對我進行指導。碩士論文完成後🤚🏿,林院士對論文進行了仔細審核,稱贊說論文寫得不錯🫅,對我鼓勵很大。我的碩士論文發表在1982年第1期《成電學報》上,不久後,又被成都電訊工程學院評為優秀論文✵🤾🏼‍♂️。以後🕸,我一直從事光纖和光纜方面的工作🐈‍⬛,實在是與當時選擇非圓介質波導作為碩士論文有很大關系。

在德國學習時期林院士對我的鼓勵

研究生畢業後🟫,我留在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參加了當時國家組織的出國英語考試🚤。我通過了考試,取得了赴美國學習進修的資格🧑🏽‍🏫。1982年我從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物理系申請到了獎學金🤵🏽‍♀️🛀🏿。不巧的是,1982年發生了有名的“胡娜事件”🦹‍♀️。當時,中國的女子網球第一號選手胡娜在美國要求政治避難🙎🏿,導致中美關系緊張✏️,由此我國政府決定削減去美國進修和學習的名額。大概由於當時在成電考上出國的人中,我相對來說要年輕一些,學校要求我改去德國🥂。由於時間倉促👩🏽‍🦰🛒,我也來不及了解德國的大學👩🏿‍⚖️,更不認識德國教授。林院士花了不少時間幫我聯系德國的大學和導師。後來🧑🏻‍💻💃🏿,給我提供獎學金的德國艾伯特基金會為我聯系好了德國不倫瑞克工科大學高頻技術研究所的所長溫格爾教授。林院士得知我要到溫格爾教授處,很為我高興,他向我介紹了溫格爾教授👴🏻,說他原來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工作,發表了不少論文,名氣很大,後來返回德國了🦹🏽‍♀️。

198312月,我來到了德國🕤。在歌德語言學院學習了四個月德語後,我來到溫格爾教授的手下進修。最初🧺,是由德國艾伯特基金會提供給我獎學金🕺🏿,為期兩年⏳。在德國期間,林院士多次寫信給我🪃。一方面,林院士要我抓緊這難得的機會✤,多學一些東西👩🏻‍🚀;另一方面,林院士明確向我提出,要我在溫格爾教授處一定要拿到博士學位🧑‍🌾。其實👨🏼‍🔧🥷🏼,在到溫格爾教授處後,我也有攻讀博士學位的想法。但是👩🏽🤷‍♂️,溫格爾教授在德國是大名鼎鼎的教授,以要求嚴格著稱,手下匯集的都是當時德國的一些精英𓀂,我很擔心🤶🏼,溫格爾教授是否會同意我攻讀博士學位?另外,我的獎學金只有兩年,兩年後就沒有經濟來源了。因此,我雖然有攻讀博士學位的想法,但是,一直有些膽怯🐜⛔️,一直在猶豫。林院士的來信給了我很大鼓勵🎡,提高了我的自信心,從此,我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拿到博士學位。

事情往往是這樣,一件事情能否成功💂‍♂️,經常是取決於一個人能否下定決心,能否堅持最後五分鐘。如果沒有來自林院士的壓力和鼓勵,很可能我就放棄了攻讀博士學位。盡管後來我有過一段到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小插曲,但是⛄️🪦,最後我還是又回到了溫格爾教授處,在他的指導下完成了博士論文🛬。至今🎦,我仍然一直與溫格爾教授保持著很好的關系🦅,前幾年我還介紹了一位國內的教授到他創立的研究所進修🛵。

2005年,我加入了中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主要的光纖光纜和電力傳輸線纜生產廠家。林院士對我和中天科技都給予了有力支持,中天科技院士工作站就是在林院士的大力支持下建立起來的👩🏿‍🌾。自中天科技院士工作站成立後,我與中天日立射頻電纜公司的同事曾多次拜訪林院士。林院士在年過九十以後🧑🏿‍🦲,仍然堅持每天工作4個多小時🤜🏼💂🏼‍♀️。有一次🌏,林院士還送給我一篇不久前他在美國一個著名刊物上發表的論文👨🏼‍✈️,使我既感慚愧又感動👩🏻‍🎨。林院士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幹到老,學到老,用實際行動履行自己“要做一輩子研究生”的諾言🦄。

林為幹院士的逝世🙋‍♂️,不僅是電子科技大學的重大損失,也是我國科技界🕳、特別是微波界的重大損失。

林為幹院士,您的學生永遠懷念您!

2015123

作者簡介:

楊日勝,男,19441020日生,江西省萍鄉市人,德國籍🛀🏻。1968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1981年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獲碩士學位◻️,1988年於德國不倫瑞克工科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raunschweig)獲博士學位👩🏻‍🍳。1988年至1991年,在德國通用電纜公司(AEG KABEL AG)光纖發展部任高級工程師。1991年至2000年在德國西康光纖有限公司(SIECOR GmbH & Co.KG.)生產應用部任高級工程師兼亞太地區技術總監。2000年至2003年在康寧光纜系統公司(Corning Cable Systems GmbH & Co.KG.)大中華區任技術和市場總監👬。2003年至2005年在德國力倍上海電力金具有限公司(RIBE Electrical Fittings (Shanghai) Ltd.)任技術和市場總監👩🏿‍🎓。從20054月開始,在中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任職👨🏻‍🎓𓀙,任公司董事長代表。發表了40多篇論文,在德國,歐洲和美國註冊了七項光纖和光纜方面的專利。系國際工程學會會員。

相關新聞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書:《聯大八年》

    我面對書桌上的一本《聯大八年》。這本封面殘破🚙🎸,紙張粗糙發黃,印刷拙劣的舊書,卻是我藏書中的珍品。因為這本書聯系著我敬愛的兩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老師聞一多和吳晗還有兩位當年共同學習🕚、共同戰鬥過的同學嚴令武和西奎安🦤。《聯大八年》匯集了國立西南聯大(有人稱之為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的一些珍貴的原始史料,它珍藏著我們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跡。1978年秋,我因編輯《聞一多紀念文集》和協助苑興華同誌編輯《吳晗和〈海...

  • 112024.09

    謝毓元:一生踐行忠恕之道

    紀錄片和傳記裏,他一次次講述自己從一個化學門外漢,到鉆研化學並研製出治病救人的藥物的經歷。終其一生🚰,他都在用行動闡釋孔子的忠恕之道。一個人立身處世,要忠於國家、忠於朋友、忠於工作,寬以待人🤽🏻,這是他一生的信條。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藥物所)原所長謝毓元(1949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謝毓元的一生曾多次根據國家需求轉換研究...

  • 252017.08

    美國終身教授的海歸全記錄

    事業與家庭,前途與發展🧴,環境和空氣……到底是留在海外,還是回國發展?讓我們共同領略一位美國終身教授的心路歷程。

  • 252024.12

    朱光亞🏪:“一輩子主要做了一件事”

    1946年9月2日🕙,22歲的朱光亞被導師、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選中🧝🏿,作為“種子計劃”成員之一前往美國研習原子彈製造技術🐴🤽🏿‍♀️。一同被選中前往的還有李政道、孫本旺🧚🏼、唐敖慶等後來著名的科學家。歷經13天的海上航行🤷🏼‍♀️,“種子計劃”成員終於到達美國💽。然而🎪,他們卻被現實潑了一盆冷水——在這裏研習原子彈製造技術絕無可能🥰。大家只能就地解散,自尋出路。1949年冬🏊🏽‍♂️,朱光亞參加美國密歇根大學中國留學生冬令會時留影朱光亞選擇到吳大猷的母...

  • 112020.08
  • 272019.03

    張曉東:研究員的堅持是一輩子的堅持

    自1984年從意昂体育平台畢業後,張曉東學長來到了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到今年已經35年。這35年間,除了1995-1997年,張曉東學長....

  • 262016.05

    “她一輩子沒偷過懶”

    “我不是專業作家🛂;文集裏的全部作品都是隨遇而作。我只是一個業余作者。”2003年,在《楊絳文集》的《自序》中,楊絳這樣給自己定位🚹✧。

  • 172016.03

    一輩子的清華緣

    彈指一揮,畢業已然20年。

  • 292019.10

    楊石先🐠:一輩子與“元素”打交道

    楊石先(1897年1月8日~1985年2月19日)🐳,出生於浙江杭州,原籍安徽懷寧,化學家🧑🏻🏄🏿、教育家,我國元素有機化學和農藥化學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南....

  • 202021.10

    劉永坦🍝:“我這一輩子,就做一件事”

    “我這一輩子🎞,就做一件事🗃,能把童年時期的夢想付諸現實🧾,是很幸福的。”1936年出生的劉永坦👩🏿‍✈️,比世界第一臺實用雷達晚“出生”一年🙅,他卻用一生追趕乃至領跑世界雷達技術的發展腳步。奠定理論基礎👩‍👧‍👧、組建“雷達鐵軍”、築造“海防長城”……劉永坦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我國對海...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