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緒貽(1940社會)
費孝通先生是吳文藻教授最得意的學生👂🏻。他1930年插入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學習時,正值吳先生致力於社會學中國化事業的初期。他此前所受的教育,使他相信吳先生做學問的方向是完全正確的🤺,願意跟著他走🩷🌙。吳先生也為他精心安排學習的道路。1933年燕京畢業後,吳先生讓他投考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師從著名人類學家史祿國(Shirokogorov)教授學習人類學👨🏼🏭,打下了紮實的體質人類學基礎👩🏼🦰,1935年獲意昂体育平台碩士學位,因成績優異,還獲得公費赴英留學資格。接著🤛🏿,吳先生又為他聯系到了去廣西大瑤山瑤族社區進行調查研究的機會。這時👈🏽,費先生有一位誌同道合的熱戀女友,也是吳先生的燕京高材生王同惠。她讀一年級時🏄🏽,費先生讀四年級🩲。兩人相識後🧑🏻🔬🗼,費先生剛譯完一本英文著作《社會變遷》,王同惠則正在翻譯一本法文著作《甘肅土人的婚姻》⇒👷🏼♂️。這種譯事🏋️♂️,大大加強了他們兩人的親密關系。當王要求閱讀費的譯稿時,費建議她對著英文原版書邊閱邊校,將來作為兩人合譯書出版;王提出一個“對等原則”,要費對著法文原版書校她的譯稿,將來也作為合譯書出版。在合作譯校《甘肅土人的婚姻》時,王曾問費🎸:為什麽我們中國人不能自己寫這樣的書💁🏽♂️?實際上♘,像費孝通一樣🕵🏼♂️🕙,她當時已深受吳文藻社會學中國化思想的影響,極有誌於從事社會調查研究工作,寫出中國人自己的社會學、人類學著作👨🏻。因此🦶🏽,當她知道費先生有機會去廣西大瑤山進行社區調查時🤵🏽♀️,極願一同前往💆🏻♀️,認為這是實現自己夢想的良機。吳先生也覺得🤷🏼♀️,有個女性參加,對了解瑤族婦女和家庭生活有利😇。於是🧑🏻🏭,他倆便在暑假開始時舉行了婚禮🎀🧔♀️,作為夫婦⏏️,從1935年10月11日起,開始了廣西大瑤山瑤族社區調查。但極其不幸的是🐠,在他們調查計劃完成前的一個多月,1935年12月16日,費先生遇險受重傷,王同惠為了救他墜下懸崖犧牲了👐🏿,他們的婚姻生活只有108天🧍♀️。費先生痛不欲生🤸🏽♂️,認為自己活下來只是為了實現愛妻犧牲前夕兩人共同立下的誌願🧚🏼♀️:寫出並出版一部《中國社會組織的各種型式》的巨著𓀒。
1936年養傷期間👨🏻🏫,費先生在將大瑤山調查材料整理成《花籃瑤社會組織》書稿後,接受他姐姐費達生的勸告,於初夏時到老家江蘇吳江縣開弦弓村小住一段時間,一邊養病、休息,一邊看看村裏他姐姐主持經辦的合作社絲廠的情況。剛住進絲廠時👨🏽⚕️,他並未想到要在這裏進行社區調查👨🏼🔧,一旦親眼看到這裏農民勞動與現代繅絲機器的結合,他的心靈就被觸動、被吸引住了。他為這個現代工業進入中國農村的新鮮而有重要意義的場面所激動,清楚意識到:“開弦弓是中國蠶絲業的重要中心之一。因此🫷🏼,可以把這個村子作為在中國工業變遷過程中有代表性的例子🚶♀️🏊🏻♂️;主要變化是工廠代替了家庭手工業系統💆♂️,從而產生的社會問題👨🏼💻。工業化是一個普遍過程🦸♂️,目前仍在我國進行著,世界各地也有這樣的變遷🙆🏻♀️。在中國,工業的發展問題更有實際的意義,但至今沒有任何人在全面了解農村社會組織的同時🦹🏻,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此外🚴🏿♂️,在過去10年中,開弦弓村曾經進行過蠶絲業改革的實驗。社會改革活動對於中國的社會變遷是息息相關的🐦;應該以客觀的態度仔細分析各種社會變遷。通過這樣的分析,有可能揭示或發現某些重要的但迄今未被註意到的問題🧔♀️。”(費孝通:《江村經濟》🥥,江蘇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8頁。)
基於以上認識,費先生用兩個月時間,在姐姐幫助下,順利地對開弦弓村進行了認真的社區調查,獲得了豐富而有用的資料。據費先生後來回憶↪️,他進行這次社區調查,還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對得住為他而犧牲的愛妻王同惠🫎,實現她生前未竟的誌願;一是為了證實當時尚不大見信於社會人類學界的他的一種信念🤷🏻♂️,即認為一向用來研究野蠻社區的社區調查法,也可用來研究文明社區🚕🤙🏻。假如他這次的社區調查研究成功,其成果為社會人類學界所接受,那麽,他就使人類學從野蠻社區研究轉入文明社區研究跨出了第一步👎🏻,其意義是非常巨大的🛵🏌🏿。
1936年9月初,費孝通帶著《花籃瑤社會組織》書稿和開弦弓村調查資料赴英留學,並在船上將開弦弓村調查資料整理成書稿,稱為“江村經濟”🤏🏼。這次留學也是吳文藻教授為他安排的。原來📂,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人類學系有一位英籍波蘭裔著名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他是功能學派開山人物🤵🏻♂️👩🏻🚀,社區研究首創者🥹。1922年,他出版了當時震動人類學界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書。這本書是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美拉尼西亞的一個小島上用土著語言、與土著共同生活做親密細致調查研究所收集的材料寫成的🧑🏿🚒,書中對該部落的政治🧚🏽♀️、經濟、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各方面的相互關系🌏,做了全面深入的描述,成為功能學派的代表作。這樣,不獨馬林諾夫斯基成為聲譽卓著的人類學家,他所在的學院也成為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公認的人類學學術中心,而且不到10年,功能學派也成為人類學中最有權威的學派。然而,物極必反,馬林諾夫斯基這種在“野蠻的”🦽、“原始的”“部落的”或“有文字前的”社會進行的社區調查研究,日益公式化,而且未經調查研究的這種社會也迅速減少🐶,幾近枯竭🧵👆🏽。因此,馬林諾夫斯基亟欲將其野蠻社區調查研究法試用於調查研究現代社會,即文明社區調查研究🈲,他早就將自己主持的席明納(即討論課)定位為“今天的人類學”。
當費孝通在倫敦經濟政治學院人類學系註冊時💆🏼♀️🔞,馬林諾夫斯基和吳文藻都在美國哈佛大學參加建校300周年紀念會。當他了解到吳文藻的社區研究計劃和費孝通已完成的兩項社區調查時👼🏿,他非常興奮🖐🏼,認為和他的“今天的人類學”研究計劃不謀而合💅🏿🙍🏼。回到英國後♔,便主動擔任費孝通導師,並根據費孝通《江村經濟》書稿內容,確定以“中國農民的生活”(Peasant Life in China)作為其博士論文題目。此後兩年,經過與導師以及在導師主持的席明納上一章一章地討論🪥、修改,然後定稿。在論文答辯通過的那天晚上,馬林諾夫斯基將論文推薦給倫敦勞特利奇(Routledge)書局,並應該書局之請為論文作序,稱🧑🦱🧑🏽🚒:“我敢於預言費孝通博士的《中國農民的生活》一書將被認為是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中的一個裏程碑🪰☂️。此書有一些傑出的優點,每一點都標誌著一個新的發展”;“此書的某些段落確實可以被看作是應用社會學和人類學的憲章”🧑🏻💻↗️;“我懷著十分欽佩的心情閱讀了費博士那明確的令人信服的論點和生動翔實的描寫,時感令人嫉妒。他書中所表露的很多箴言和原則,也是我過去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所主張和宣揚的,但可惜我自己卻沒有機會去實踐它🦚。”
馬林諾夫斯基的推薦和贊譽🤬,使費先生的《中國農民的生活》(亦稱《江村經濟》)一書蜚聲國際,幾乎成為全世界各大學社會學和文化人類學專業的必讀參考書💆。他的成就,固然建基於他長期從事社區調查研究的理論與實踐的辛勤勞動👨🏻🏫,但和他有幸遇上馬林諾夫斯基這位恩師也是不無關系的⛹️♀️。
1938年初秋,費孝通在看到該書清樣後回國,任雲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並主持燕大—雲大社會學實地調查工作站(亦稱社會學研究室)🐻,從事實地調查。兩周後,他便一頭鉆進了農村,於11月15日至12月23日,在雲南祿豐縣農村進行實地調查。1939年上學期,他到西南聯大兼課,講授《生育製度》。我選讀了這門課,於是便成了他的學生。當時,他長我還不到3歲,師生間無拘無束🤳🏽,既是師生,也像朋友🌿。我和張宗穎、史國衡、張之毅等常常到他家去請教🧘🏻♀️,和賢良好客的費師母孟吟也熟悉。他講課方式自成一格,和現在某些讓學生“上課記筆記、下課背筆記、考試抄筆記”的大學教授講課方式迥然不同,既無教科書➔,也沒有講稿‼️;用中文,有時也用英文🐐🚹;內容海闊天空,旁征博引。知識面窄而又不習慣於思考的學生,也許聽完這門課後印象不深,所獲無多。但是🤦🏼,如果你知識面較寬👍🏽,聽課時註意思考,善於捕捉他講課內容的精華,你就不僅是獲得這門課程的基本知識💭,還能觸類旁通,聯想到與這門課程有關的一些學術問題與社會問題,使你學術視野開闊👲🏿👩🏻,深思遐想,渴望遨遊更加寬廣而燦爛輝煌的學術殿堂🦾。
更加不拘一格的是費先生的考試方法🕐。他在《生育製度》課結業考試時,出了兩道題。他說:“做兩道可以,做一道也行🪟;按照我講課內容答可以🚴🏼,只要你言之有理有據,你自出心裁也行🐂。”出題以後🧑🌾,他並不監考,卻離開了教室。不過🕵🏽,在這種情形下🦴,學生也無法抄書。我當時只做了一道題🫶🏿,而且完全是根據我自己關於這門課程的知識和推論來作答的。幸運的是,費先生給了我全班最高分👳🏻。
由於我畢業後去了重慶,沒有參加費先生在呈貢縣魁閣組織的學術活動🤷🏽,此後數十年,雖然常常讀到他的著作,也見過好多次面,但幾乎再也沒有享受到像在西南聯大時那樣親受其教育的愉快🚍。1997年🔂,他為我主編的《改革開放的社會學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題寫了書名。
摘自《簫聲劍影——劉緒貽口述自傳》🫚,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0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