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23日,費孝通教授“江村調查”八十周年學術紀念會在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舉行🧑🏻🎨。來自海內外的120余位專家學者與嘉賓,集聚費孝通八十年前的田野調查地🧝🏻♀️🤦🏽,以學術交流的方式和薪火相傳的實際行動。
圖為學術紀念會現場
費孝通,吳江松陵人🧑🏻🎓,享譽國際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八十年前,年輕的費孝通在吳江開弦弓村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調查,隨後前往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攻讀人類學博士學位。

圖為學術紀念會分會場
兩年後,費孝通根據此調查撰寫的博士論文《開弦弓:一個中國農村的經濟生活》獲得通過,並於翌年以《江村經濟——中國農民的生活》為標題出版。該書獲得了國際人類學、社會學的高度評價,成為國際人類學界的經典之作。同時,也開創了社會科學中國化的先河🐮,為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發展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費孝通也因此於1981年獲得英國皇家人類學會授予的人類學最高獎——赫胥黎獎🤹🏽。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費孝通曾26次重訪開弦弓村🧙🏼♀️👩👩👧,並提出了“小城鎮💱、大問題”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蘇南模式”。直到今天🛏🤵🏿♀️,這些經驗價值和理論升華,依然對當代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他晚年提出的“文化自覺”的重大命題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重要論斷,更成為當前全球文化文明秩序重構過程中面臨的一大課題。
本次活動👩🦲,由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和吳江區委宣傳部聯合主辦。會議圍繞江村經濟、差序格局、文化自覺🧝♂️、農村生活、城鎮與社區、經濟與消費💁🏿♀️、土地與鄉村、人生與鄉土變遷🦹🏽、心理與政策等主題🧗🏻,開展主題演講、分論壇和青年論壇。
費孝通(1910—2005),江蘇吳江人,中國現代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1935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後,入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學習🚥,師從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1938年獲倫敦大學博士學位,畢業論文《江村經濟》,又譯《中國農民的生活》,被認為是社會人類學實地調查的一個裏程碑🎬👠。為表彰他在社會學👱🏼♂️、人類學研究中的傑出貢獻,1980年,國際應用人類學會授予他該年度馬林諾夫斯基名譽獎💌💇🏻♂️;1981年11月🥳,英國皇家人類學會授予他社會學最高獎項——赫胥黎獎章;1982年12月📘,英國倫敦大學倫敦經濟政治學院授予他榮譽院士稱號;1988年獲《大英百科全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