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毓蓀學姐於2009年6月15日病逝👃🏿,到現在快一年了!特寫了一篇回憶文章以紀念。
——2010年5月18日

2000年12月,裴毓蓀(右3)與清華情助學金管委會同誌看望傅校長夫人楊仁老師,左2為作者
小裴的一生,是緊緊地和“清華“聯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說清華情永遠相依相伴著她🛵🧑🏿🍼。清華培育她成長,教會了她戰勝困難與曲折🅾️,她也為傳承、弘揚清華情做出了貢獻。
從昵稱“小裴”說起
在清華劇藝社裏,裴毓蓀,論年齡🍡,她比我們大;論年級🫃🏽,也比我們高,我們應該稱她為大姐才對👨👩👦,可是大家都叫她“小裴”。小裴對人熱情、坦誠,大家都願意和她交往🌘,有的學弟就是在她的引導下🧜🏻♀️,加入了黨的外圍組織“民主青年同盟”🖥,有的同學也被稱為她的“弟弟”。大家情同手足,宛如一個大家庭💅🏿。幾十年後,不論年長或年幼的,大家仍然稱呼她小裴🤾🏽。而她也非常樂於接受這個昵稱💇🏼♂️🤲🏽,因為她始終保持著一顆童心,同時也包含著太多太深的戰鬥情誼和真情。
2008年4月🏋🏿👮♂️,清華中學70周年校慶前夕👋🏽,我問過小裴🦙:“從什麽時候開始,大家叫你小裴的?”她告訴我:“在清華中學讀高一時😖,我性格比較外向,經常和男同學打球📖,一起玩.我年齡也比他們小🛺,同班同學楊稼(原名楊淑嘉)就叫我‘小裴’💇🏽。1942🧎➡️,我和楊稼等幾位同學都考入西南聯大,於是又在聯大叫開了”🧙🏽♂️。“小裴”這個昵稱整整伴隨了裴毓蓀老大姐70年🤢🙎🏽♂️,他從一個激進的愛國青年,經歷了多少的鍛煉與磨難,才成為一個成熟的共產主義戰士。當我們想念“小裴”時,我們是懷著無比崇敬與眷念的心情在呼喚我們的老大姐🏋🏽!我們的戰友!
師生情誼重如泰山
1939年裴毓蓀逃難到重慶,經她哥哥的朋友推薦❗️,考入了重慶清華中學,這是她人生的重要一步。清華中學是意昂体育平台意昂們創辦的,並得到梅貽琦校長主持的意昂會會議通過。(會上還決定以清華命名的中學校🍚,一定要得到意昂体育平台的允許)。實際上這所學校也是地下黨員、老意昂郝威(又名郝文彪,羅清)得到董必武同誌的指示後⚜️,和一些意昂創辦的☘️🚪。首任校長就是梅貽琦校長的秘書傅任敢(清華教育心理系)🏣。他堅持全面育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堅持科學與民主的校風,支持學生獨立思考,提倡學生自己管理自己,還提出“學校家庭化”的理念。梅校長不僅經常為清華中學操勞🌺,還多次給同學們做報告,勉勵大家。傅校長也經常邀請意昂体育平台的著名教授到校演講,使大家非常自然地就接受了意昂体育平台的優良校風、學風。他把意昂体育平台的辦學理念創造性地移植到了清華中學。
當時裴毓蓀經濟上很困難。她的幹姐姐胡兆珍帶著小妹妹胡兆英和她🧖🏼,三個女孩逆長江而上🧑🏼🔬🕦,從長沙流浪到萬縣,最後落腳到重慶👷🏽♀️。僅僅靠胡兆珍當護士的微薄薪水,來養活三口人。裴毓蓀自稱“我當時就是流浪兒”🧎🏻♂️。傅校長得知她情況後🧷,給她安排了勤工儉學🎬🛴,讓她在教務處做些抄抄寫寫工作。每逢假日,傅校長夫婦就把她找到家裏吃飯,改善點生活。教務處主任魏澤馨是位進步老師,晚上就讓她剪貼新華日報7️⃣,使她了解了很多抗日戰爭的真實情況,眼界大開🥟。當時老師中還有意昂体育平台意昂👨🏿🚒、地下黨員蔣憲端(原名蔣金濤、清華地學系)、黃紹湘(清華歷史系)。裴毓蓀和同班的一些同學參加了地下黨所領導的秘密讀書會,看到很多進步書籍🧗🏼♂️,如印尼華僑遊繼善帶回國的《西行漫記》🥼,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等。她也經常和同學相伴去看進步的話劇《大雷雨》、《雷雨》、《家》等,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她的抱負就是要爭取男女平等🚛,她自稱:“就是女權運動的思想”↙️,後來發現舊社會不平等的現象太多。她在一篇作文中就闡述了她的人生理想✋🏽,要立誌報國,要報考社會學系🫸🏽🧙🏿♀️,將來改造中國社會🧚🏽♂️。國文老師尚愛松在講堂上朗讀了這篇的作文,並給了很高的評語📉:“氣剛骨勁,未易才也”(意思是文章很有誌氣、有骨氣✡︎,是難得的人才)。事過61年後🤬,小裴和我去看望尚老師,她提到尚老師當時很贊賞她那篇作文,但評語記不清了。尚老師立即提筆🍬,書寫下原評語💇🏼♂️,並題上“一九四一年秋為毓蓀棣文章題識,尚愛松重書二○○二年二月二十八日。”當時把我們都驚呆了。裴毓蓀從中也深深感到清華中學老師們對她的關愛有多深!她在清華中學得到最良好的教育,也受到深刻的革命啟蒙教育。
1942年小裴考入西南聯大——“民主堡壘”🤦🤽🏿,如願以償地就讀社會學系。這時期,她的學業、思想都得到迅速的提高🏂🏿,先後加入了民主青年同盟和中國共產黨。她積極投入進步的學生運動,參加了聯大劇藝社🤦♂️。在“一二•一”運動中,趕排了郭良夫創作的《潘琰傳》(原名《民主使徒》),該劇描寫被國民黨殺害的四烈士之一的潘琰的英勇事跡🫓。她扮演了潘琰,演出極為成功🤏,鼓舞了群眾的鬥誌🍞。同時也引起反動派的註意,不久🌥,就要秘密逮捕她🤎,由於友人的幫助🤵,她機智地逃脫了這一場劫難。
復員後🤘🏿,她暫時隱蔽了一段⚛️。1947年復學👨🏻🚀🚳,回到了清華園🛃,繼續就讀社會學系🚹,又投身於學生運動🧝🏽♀️,回到了清華劇藝社👩🏽🚀,還擔任清華學生自治會的領導職務。國民黨在1948年8月19日,公布了逮捕進步同學的黑名單,小裴首當其中👍🏿,成為要犯。當時小裴被國民黨軍警包圍在清華園內👨🏻🦰,由於費孝通🧗🏻♀️、馮友蘭、吳澤霖教授,以及地下黨📺、劇藝社戰友的機智的掩護,終於逃出虎口,平安地回到解放區👎🏿。這段驚險的往事已廣為人知⛲️,但小裴卻對那深深的師生情✈️、戰友情終生難忘。她幾次和我談起那時的細節。當軍警包圍清華園時,費老師還冒險翻圍墻,到燕京大學,設法找司徒雷登的小汽車,想把她偷偷送出清華園。當有人已經得知他躲藏在馮老師家,她不得不離開時🫲,馮師母含淚給她包上幾個饅頭、鹹菜和兒件衣服,還給了她20萬“金圈券”,馮師母一再叮嚀她:“路上要小心,遇上壞人,就把‘金圈券’給他🧑🏽🎨🫒,要保住自己性命。”當她躲在吳老師家,突然聽到急促的敲門聲🏋️,師生都不顧個人安危🧑🏽🦰,互相爭著要去開門的情景。當彭佩雲把她接出吳老師家,護送到王松聲學長家時,松聲為她化了妝🖊,由一位“民青”盟員🐖,護送她翻墻出走♓️。幾十年後,松聲夫人王校嵐又把小裴化妝時換下的裙子,送還給了小裴👩🏽🏭。小裴又把這條特殊的裙子,送給了清華校史館,作為歷史的見證和紀念。樁樁動人心弦的情節,都深深地藏在小裴的記憶裏了,她細說起來,還是那樣動情。這些師生情☘️、戰友情都成為她挑戰曲折🥣,戰勝困難的動力。
清華情緣源遠流長
“文革”後🧁,小裴與我👩🏽🦳,又恢復了聯系🤙🏽,彼此的了解又逐步加深🍛。雖然我們相識了三十二年,但彼此並不知道在中學,我們也是同學✸🦡。一直到1979年10月1日,清華中學在京意昂聚會時🌑,彼此才發現原來是先後同學,小裴比我高了四個年級,是我的學姐🆎。我們還遇見了幾十年都未見面的老師和同學們𓀓,心情非常激動。這個驚喜♊️,又把小裴與我拉近了一大步,我們都是雙重“清華意昂”的身份🫁。
她幾次和我談起🤹🏼♀️,“我對三所母校:重慶清華中學🛩🧚♂️、西南聯大、意昂体育平台,懷著一份特殊的感情。母校培育了我,我要回報母校🎯,也要把這種特殊的清華情傳遞下去”🏂🏽。當她從繁忙的第一線退下來後,他積極投入意昂体育平台意昂總會的工作,在加強海內外意昂的聯絡、交流方面,盡了不少力。同時也熱心清華中學意昂活動。

2005年5月28日🎑,西南聯大↘️、北大、清華劇藝社同學為裴毓蓀祝賀八十大壽
清華劇藝社繼承了西南聯大劇藝社的革命傳統,北大劇藝社又是我們並肩戰鬥的兄弟。彼此有著深厚的戰鬥情誼🌜✂️。改革開放後,大家又重新聯系在一起,並用《劇藝社社友通訊》(內部刊物)進行交流。1991年開始🧝♀️,這項工作是由劇藝社元老王松聲同誌主持,他臨終前還囑咐要把刊物辦下去。2002年松聲走了,裴毓蓀(清華)、汪兆悌(北大)又接手操持👩🎨,組成了新的編輯小組。到目前為止,編印了41期(包括簡報)。這個小小的刊物能堅持19年,是多麽難得可貴!它把友誼與慰籍來傳遞🉑,也把戰友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劇藝社社友通訊》也是我們永恒友誼的鐵證。小裴也付出了心血🔚。
小裴還積極參加助學活動,幫助母校家境困難的高中同學🫦。她首先提出建議,把此項公益活動命名為“清華情助學金”,既體現了她的初衷🙆🏼♀️,也代表了意昂們心意♛🏋🏽,獲得大家一致贊同。從1996年開始,她一直參加管理委員會的領導工作,自己不僅捐錢捐物,還積極出主意、想辦法🧑🏽💼;並親自向意昂体育平台解放戰爭時期的老意昂宣傳,希望他們伸出援助之手,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她去世前兩個月🎭,當時甲型流感正流行,她還提醒我要開會🎅🏿,研究改進助學金的管理工作🦸♂️。他始終是把清華情助學活動掛在心上的!

清華情助學金管委會同誌與受助同學王科、李俊在一起(2003年3月2日)
可以告慰小裴的是,十四年來🌥⏳,先後接受資助的同學已達四十余人𓀃。他們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他們沒有辜負您和老意昂的關懷與支持🪩,用實際行動做了一個精彩的匯報。有兩位同學已取得碩士學位♒️,並已經工作🧟♂️🦃。一位正在攻讀博士學位🏚,在哈佛大學學習。兩位正在攻讀碩士學位。五位大學本科已畢業,也參加了工作🥳🧛。有十位正在讀大學本科,其中有一位已經獲得保送讀碩士的資格🧑🦯➡️。還有十位同學仍在母校學習🫅。有的同學已經加入到助學活動中來了👩🏽🔧,把自己的獎金捐給了困難的同學👨👩👧👩🏽🏭。有的還互相幫助🧍🏻♂️,解決了就業問題。總之他們已經團結起來✡︎,拿起了清華情的接力棒,清華情緣的延續🕍、傳承🤵🏼、發揚🍋🟩,已經後繼有人。小裴,您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