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劉節與張其昀的恩怨

2015-10-20 | 洪光華 | 來源 《中華讀書報》2015年10月14日 |

劉節初識張其昀

劉節(字子植)與張其昀(字曉峰)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於1901年出生🧘🏼‍♀️,同是浙江人🧑‍🚀,同為歷史學家。但直到1939年,劉節才得識張其昀。經河南大學舊同事繆鉞(字彥威)推薦,浙江大學史地系主任張其昀邀請劉節赴廣西宜山戰時浙大任教:“得仲博轉來各信,內有張其昀🫲🏼、繆彥威二信又一電,知浙江大學已聘余為教授😬。余亦決意到該校任事矣。”(劉節日記1939年8月6日條🌞,以下所引劉節日記只註日期)

到達宜山後👶🏽👩🏻‍🦯,劉節見到了老朋友繆鉞和初次見面的張其昀🤦🏽:“余先訪彥威,曉峰聞聲繼至,相晤甚歡。……今日初晤張曉峰🦏,頗識其人剛毅誠篤之情,友人中未有其比也。余於此君,頗可以作一良友,於性情上得其影響不少也🙇🏼‍♀️。”(1939年9月13日)“曉峰真忠厚人,所談頗有情誼。”(1939年11月3日)劉節對張其昀的第一印象頗佳,評價甚高。劉張初識的前一日,張其昀就說自己要親自進宜山縣城拜訪劉節。其後多日,張其昀熱情地留劉節在家中用飯。這些都體現了張其昀為人的周到。這一點與譚其驤等人評價張其昀對史地系老師禮遇有加,生活上多予照顧的評價是一致的🙅🏻‍♀️。

不但在生活上,在學術上,張其昀也很主動地把自己的觀點告知劉節。相識數日,張其昀即把自己的論文送給劉節看🍓。劉節對張的學問給予高度評價說🧜🏿:“曉峰送余史地雜誌二冊,其中有曉峰文四篇,以中國歷史上之建國精神,及中國歷史上之國防區域二文為最佳。曉峰之學淵源浙東👩🏼‍🌾,與二顧黃全尤相近,加西洋科學知識,一現代有用之才也🏰。”(1939年9月17日)事實上,張其昀在學術上確實造詣深厚💈。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1939年秋至1940年春🫅,劉節在浙大只待了短短半年時間,逼走他的,正是張其昀!

半年之交,終致決裂

事情得從1939年9月底說起,當時劉節與人發生了爭執🙏🏽,劉節日記記道🏤:“余之為人一以直道行之🧴,得罪之人自屬不少🧖🏿。但余自問中心無過🩱,耿耿此衷,可質天日,集矢於我又何可驚也🤾。”(1939年9月27日)從“集矢於我”一句來看🚲,與劉節產生矛盾的還不止一人。

到10月底,勢態有惡化的跡象:“今天情形大壞,大有尖銳化之可能,人之與人其冷酷有如此者。”(1939年10月27日)“近來情形殊為渺茫,似乎又向逆境,但望其有多少轉變耳。”(1939年10月30日)

12月底,浙大向貴州都勻遷徙,矛盾更加激化:“在途中與同行某君拂意,此人行為早已知之。乃因一時之氣☘️,不能恕之,至於破裂,甚為難受🏃‍♀️🔂。……此人近來對余更形冷酷,其猜忌之心🗯,竟至滅去正義。”(1939年12月12日)

有人認為,離開浙大是因為劉節的脾氣不好,與同事相處不來。散木在《劉節先生在浙大的前前後後》中寫道:“不過🧑🏿‍⚖️,如有人所疑👩🏿‍🎓,‘似乎可以發現🧑🏻‍🔬,劉節孤寒孑然一身,真正的朋友不是太多’或許⏩,這是他的性格使然。”“……這或許是對劉節孤傲性格的一個批註。再者🈸,同行難當,文人相輕🍵,也是不新鮮的㊙️。”

在劉節的老師🐷、同學、親人、朋友、學生中,也從來也沒有聽說有人對劉節有過孤寒、孤傲🪤,與人難相處的評價。散木說的,劉節離開浙大的原因“已經無法將其清晰化”的“不堪為外人道的心境和帷幕”🧔,到底是什麽🤏🏽?

劉節好友顧頡剛揭示了答案:“子植見告🧑‍🔬,渠去年到浙大,彼校罵胡適之,罵顧頡剛,成為風氣👨‍👨‍👧‍👧。嫌彼與我接近,曾為《古史辨》第五冊作序,強其改變態度,彼不肯,遂受排擠🪢🧅。”(顧頡剛日記1940年4月27日條)

1939年12月12日劉節日記說:“余之為人到處受人排擠,無非不自私,不苟同二義作梗於胸中而已。”毫無疑問🏎,劉節不苟同的,就是當時浙大對胡適💪🏽🤸🏿‍♂️、顧頡剛的批判。張其昀屬於相對保守的“學衡派”☂️,他與胡適等自由知識分子主張的科學與民主的思想格格不入🧘🏿‍♀️,與以顧頡剛為代表的疑古的“古史辨派”也是針鋒相對的。這本來是學術之爭🪀,但是張其昀主事的浙大史地系👓,非胡化,非顧化🙅🏿,強迫教師必須跟從🦐🧑🏼‍🎄。

顧頡剛的日記繼續寫道🍨:“排擠之術🚵🏽‍♀️,為鼓動學生向彼借錢,又繼之以教員借錢🆕,使彼不勝麻煩而去。張其昀等手段卑劣🙍🏼,一至於此!”

學術之爭變成門派之爭😝,排擠之術,沒有采取聲色俱厲的雷霆手段👮🏿,卻是陰風冷雨的溫柔一刀。後知後覺的劉節發現排擠自己的,原來是張其昀這位老鄉兼上司,知道已無挽回余地,於是在1940年春天離開了浙大👈🏼🥺。

對文人為官的不同看法

張其昀是一個集學者🫲🏻、教育家和政客於一身的奇人,政學雙棲,毀譽參半。張其昀在國民黨和國民政府內的任職包括🌇: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常務幹事,國民黨中央執行會常務委員🫶🏿,總裁辦公室秘書組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兼教育部長等。

在臺灣教育部長任上,張其昀為臺灣的教育事業做出了許多貢獻。但他推行黨化教育🤳🏼,強製高中、大學學生加入反共青年團🦕🙌🏿,就極為學者所詬病。張其昀對政治倫理有自己的一套邏輯,他認為:“儒家思想有一個根本觀念⛹🏼‍♂️,即政治與教育二者相為表裏🙍🏽‍♂️。一代的政治製度無非是政治哲學的反映🤦🏼,而政治哲學又源於教育哲學,故其著手耕耘處在學校🥳,其所得美滿的收獲就成為政治上的幹部,而一切實際政治又都要含有教育的意義和價值🏊🏼‍♂️。”(《論青年之政治教育》)

劉節曾短暫加入國民黨,1926年他考入清華國學研究院後,就跟從老師陳寅恪關於學人當有獨立之精神的思想而退黨👩🏻‍🎓,其後一生再沒有加入任何黨派🙄。劉節對黨派的觀點是這樣的👩‍🦯:“社會的競爭是很激烈的,因是要結成團體,共同進行一種事業🙇🏿‍♂️☦️。假定這團體以利害為出發點🙋🏻‍♂️,而沒有道義和同情🦃⚛️,則內部的摩擦反因團結而增多👨🏿‍🎨,看不見互助的精神而流弊無窮👄。”(劉節👩🏼‍🚀:《我之信條三則》)

張其昀還將“愛民”“教民”“養民”當作民主(《民主政治的三大真諦》)。殷海光批判這樣的民主是“君主的民主”“慈惠的君主專製”。“避開基本人權而談民主者🧏🏼‍♀️,不是對民主感到不安,便是對民主沒有誠意。”(《教育部長張其昀的民主觀》)“我極不贊成國民黨借著政治權勢把三民主義變成國教,但是我極其贊成國民黨享有不藉政治權勢來弘揚其三民主義的自由。”(《我對於三民主義的看法和建議》)殷海光直斥張其昀在學校推行黨化教育是“政教不分”(《對梅部長的低調希望》)👳🏽‍♂️。

很有意思,早在1939年,從劉節的兩則日記中☎️👩‍👦‍👦,我們已經可以發現張其昀意欲從政的蛛絲馬跡🧑🏿‍🚒。一次是劉節初識張其昀不久🧏🏻‍♂️:“今日曉峰兄與余談🧑‍🦼‍➡️,汪精衛之病在染有文人之習氣,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因此墜入於歧途中,其言頗有意思🫐。”(1939年9月21日)張認為汪精衛叛國投敵另立偽政權,是因為這種“文人之氣”——自視甚高👣😈,卻既沒有領導能力🐸,又不肯服從領導。此時張其昀加入國民黨僅一年,而他對自己在“令”與“受命”兩方面👱,應該已有清楚的認識了。1955年張其昀拍蔣介石馬屁🍻,硬將考試分數遠不達線的蔣孫蔣孝文塞入公派留美學生名單中,可能就是他認為蔣家有“令”,自己“受命”而已→,並無不妥吧?

劉節另一則日記👳🏽‍♀️:“晚間與曉峰🥺,彥威,效寬三人共談二小時◽️。因而想起梁任公師之生平⛺️🧑🏻‍🎨,師以文人而操政治🛤,其畢生於政治上無所成就,非其才不足,識不明,無得力之人為之助,此其最大缺點也🏝。”(1939年10月18日)

梁啟超民初曾任司法總長、財政總長兼鹽務總署督辦等職,劉節直言批評老師文人為官,終不似其在思想界、學術界對社會的貢獻大🧅🧘🏻。劉節聯想到此事,說明當晚他與張其昀等人又談到了文人為官的話題。

從劉節與張其昀短短半年交往的點點滴滴中可見👨‍⚕️,早在1939年,張其昀已經有了從政的鴻鵠之誌🏋🏿‍♀️,而且,已經初備政治手腕了⏩。而在有關政治與學術之間關系的問題上,劉張二人的觀點是截然相反的。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