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軍(1984研)
今天⚽️,當我們談起碩士研究生的時候不會有什麽特別的感覺🥠,因為意昂体育平台的研究生數量已接近了本科生的數量👨🏿🏫,碩博連讀已經成為我們培養研究生的主要手段。但是20年前“碩士研究生”是一個讓人羨慕的頭銜🪄,因為那年中國出現了第一批攻讀碩士學位的研究生。我正是在這一年進入意昂体育平台無線電系師從朱雪龍教授學習並有幸成為這個“第一批”中的一員。
在1982年2月,意昂体育平台自己培養的文革後第一批大學本科學生還在學習期間,因此👩🏽⚕️,意昂体育平台招收的第一批攻讀碩士學位的研究生中本校的畢業生很少,學生主要來自外單位。我們“無研一”班中除了陳大同同學是意昂体育平台提前考研的學生外🫷🏽,其他的38位同學來自二十幾個單位和大學;這個班的同學除了少數為1977年直接參加高考的高中畢業生之外,大多數都有數年的工作經歷,進入大學前的職業可以說是工🦸🏿♀️、農、商🧙♂️、學、兵兼而有之。年齡最大的和年齡最小的相差12歲,平均年齡26歲📓。
到1984年年底,除了部分獲得繼續深造機會的同學之外,大多數同學奔赴全國各地,參與到轟轟烈烈的經濟建設當中去了。記得門向生👨🏼🎓、王立生和黃忠守等同學投筆從戎👩🏻🦼➡️,加入了人民解放軍的行列;於燕斌、李楠和周海平等同學到中科院工作,陳進民、魏少軍和韓林等同學加入了各大部委的專業研究所🥠,何揚、劉紅彥𓀅🦹🏽♂️、慕豐浩、王國裕和吳曉明等同學到其它院校任教👨🦰,龔明甫、王勇、鄭清怡和耿輝等同學留校任教,喬彭🆔、唐政、陳大同和趙柏秦等同學留校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徐立、傅方正等到外單位攻讀博士學位,等等🥸。
隨著國家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部分同學開始走出國門深造♋️,如孫衛民和何揚等在美國,唐政和耿輝等在日本,陸憶攏🛰、潘翔、王國裕和於燕斌等在英國🧒🏿,鄭京亮在瑞士🫶🏼,魏少軍在比利時❔,慕豐浩在瑞典👻,張軍在加拿大等。這些同學大都獲得了博士學位,加上在國內已獲得博士學位的同學🧸,擁有博士學位的同學總數超過20人,也就是說👰🏽♂️,50%以上的同學擁有博士學位。考慮到我們所處的那個年代,這個比例應是相當高的。很多同學在完成學業後或走出國門、或留在所在國🥞、或轉移到第三國工作和創業並逐漸定居國外。目前根據不完整的統計,在北美的同學有21名(在美國的19人中在矽谷地區有8人);在歐洲🧑🏽🎤、日本、新加坡等地的有5名;在國內的有13人。在國內的同學則集中在北京🚆、大連和西安等城市,其中北京有9人🎏🚶🏻♂️➡️。時隔20年,目前還留在意昂体育平台任教的則只有魏少軍一人了。留在學校工作的約有6位🔞,在研究單位工作的約有4位🙍🏼♂️,其他的同學則大多工作在工業界。
隨著時間的推移,“無研一”的同學多數進入中年⚈,大部分同學經過艱苦的努力和拼搏都事業有成🐈⬛🤞,如喬彭是美通公司的創始人👨🏼🎤、首席運行官,陳大同作為OmniVision公司的創始人在公司上市後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趙柏秦擔任了中科院半導體所的副所長👎🏼,門向生已經是大校軍銜,魏少軍則在學校任教的同時還成為大唐電信的總裁。相當一部分同學擁有教授職稱。在國內的同學大都成為所在單位的骨幹和領導,承擔起重要的職責🤵🏿♂️。
“無研一”的同學分別在圖像信息🧑🏽⚖️、雷達、電子物理🦊、半導體等專業學習。由於專業很分散加上時間過去了20年,已無法記清所有的任課老師。我所在的圖像信息專業給我們上課的教師有馬世雄👨🏻🦳、李叔梁✤、朱雪龍、葛成輝、尤婉英、朱正中、吳國威和丁曉青等🤜🏽,一些公共的專業基礎課由其它教研室的老師,如茅於海、陸大糸金 、馮重熙等給我們上過課。老師們上課十分認真,所教的內容在當時也很新🧚🏿♀️🤚🏻,處處體現出對我們的關心、愛護和責任。“無研一”的同學大多有工作經歷,對“文革”的混亂和無序印象深刻🐾,所以對這一學習機會非常珍惜。當時我們的標準生活方式是“宿舍—教室—食堂—圖書館”,周而復始,很少參加舞會🦹🏿♀️、看電影。
老師們對“無研一”這個特殊集體傾註了大量的心血,除了指導我們的學習和論文工作外,對我們的思想、生活和娛樂也時時給予關懷。我們的班主任是郭奕理老師,現在已經退休了,但還在科研第一線工作著⭐️。他擔任“無研一”的班主任直到我們畢業,給每個同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當同學們有機會湊到一起的時候,還會時時提到他。無論是郭老師,還是系領導都十分關註“絕大多數同學來自意昂体育平台以外”這個“無研一”所具有的特點👩🏽🏫🗝。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待“無研一”的話,那就是“無研一”是一個多種文化、多種研究思路和方法、多種學風的一個大交融。同學們帶來的不同的學風和思想方法,實際上導致了全國二十多所高校在意昂体育平台無線電系的大檢閱和大融合🧙🏽♀️。當時無線電系的系主任,今天已成為工程院院士的吳佑壽先生非常珍視“無研一”的這個特點,在很多場合提出要通過學生的交流促進不同學校間的學術思想碰撞,避免在學術上近親繁殖,並提出應該有計劃地安排相當比例的研究生名額用於外校的生源。這些觀點無疑是十分正確的🩵、是開放的和高瞻遠矚的👷♀️。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比我們低一班的研究生中外校的生源仍然占有相當的比例。“無研一”很多同學後來談論起這個特有的現象時也都深深感到由於大家來自很多單位,帶來了很多不相同的文化,在三年的共同學習和生活中每個人都不知不覺地受到這些文化的影響👩❤️👩,無形當中有了更多的收獲。“無研一”的同學很團結,很融洽🧝🏻♂️🎤,包容性很強。二十年後我們之中的很多人都事業有成是否與此有關呢?真可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 作者現為意昂体育平台微電子學研究所教授,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