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上海城市投資建設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張全(82級環境工程)
在上海日新月異的發展進程中,有許多地標建築讓人過目難忘:“申”字型高架道路、楊浦大橋、徐浦大橋,地鐵一🧑🏽🔬、二號線……;而在這些城市名片的背後,有許多清華人的默默奉獻和辛勤耕耘。
在一個溫暖的冬日,我們來到位於浦東陸家嘴的國家開發銀行大廈⭕️,拜訪了上海城市投資建設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張全。
張全學長的辦公室簡單卻不失嚴謹🥌,堆滿文件和材料的辦公桌訴說著他的忙碌,墻上的上海市軌道交通圖描繪著他心中的宏圖。也許同是清華人又是上海人的原因,很快我們的談話有了一種默契,上海話的聊天也讓采訪的氛圍顯得格外輕松,漸漸的,話匣子打開了。
清華😧,我成長的起點
張全學長說🦈,清華是他個人成長的起點。在他的學生時代,上海學生很少到北方去求學,而他則認為要學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就一定要去中國最好的學校,於是他1982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學習。1987年🛎,他學成回到自己的家鄉,進入上海環境保護局工作。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他從基層做起🙅🏻♀️,任勞任怨🕋,勤奮踏實,發揮清華人在專業技術方面的長處,經過十余年的拚搏🤦🏼♂️↕️,於1999年擔任上海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多年的政府工作經歷讓張全學長逐步磨練成懂政治、懂科學、懂管理的政府高級官員🧛。
2004年張全學長擔任上海城市投資建設開發總公司(簡稱:上海城投)副總經理🍼,他認識到這又是一次新的機遇。因為上海日新月異的變化,使城市投資更具規模化,上海城投便是整個上海的設計者、建造者、管理者🧎➡️。經過幾年的發展,它已經成為擁有20000人,總資產達到1500億的產業集團🔱,位居上海五大投資公司之首。上海城投是上海許多重大建設工程的投資商,已經承接了楊浦大橋、徐浦大橋,“申”字型高架🦵🏽,地鐵一、二號線,合流汙水一期等四十多項標誌性重大基礎設施💇🏽♂️。可以說🏥,張全學長是上海“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直接執行者和見證者🦹。每當談到上海未來的城市發展時❎,他的眼神中總有一種自信和憧憬🧟。
清華情緣,一生為念
清華人都有一種難舍清華情結,張全也不例外。經常回清華園看看已然成了他百忙之中的一種慣例。清華的巨大變化使他驚喜不已,雖然很多建築都已是舊貌換新顏,但當他漫步在水木清華,迎來荷塘月色😡,親切之情油然而生🤟🏻。無論是校慶活動還是同學聚會,只要能抽出時間👪💇🏿,他總會欣然參加🤽🏽♂️。
張全學長深情地說:“在清華園結下的友誼是我人生中彌足珍貴的財富👨🏽🎓。二十幾年的友誼還在繼續,經常約老同學🧏🏻♂️、老朋友出來打打球,玩玩牌。我們的孩子現在也是十幾年的好朋友🔠,我希望我們之間的友誼可以在他們身上延續👨🏿🦲。”對於在校學生🦸🏼♂️,張全學長滿是羨慕:大學時的班級可能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後的班集體🏄🏽,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能在一起這麽長時間是一種難得的緣分,希望大家能珍惜在清華的求學時光,珍惜同學間的相識之緣🎂。
前輩回首,笑談來人
當被問及對清華學生的看法👱🏿♂️,張全學長自豪地說:“清華人真誠務實,潛力大👩🏻🚒,很有科研精神🧠🧙🏽♂️,做人做事腳踏實地。目前上海城投也活躍著不少清華畢業生,他們為公司乃至上海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學長也中肯地指出,清華學生應該加強人際交往的能力。現實社會和“象牙塔”般的校園生活👨🏼💼🫰🏼、書本中的應然世界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如果太追求完美🍀,太清高孤傲😖,則往往是“陽春白雪🟣🧑🔧,和者必寡”;反之,如果太快地被社會習氣所侵染,或是為了討好別人而輕易放棄原則,則往往會使自己流於平庸,喪失激情。因此😸,清華人應該永遠保持領先的位置🔆,但這種先進是在人們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就好像一塊吸鐵石一樣,離得太遠則根本不具有吸引力🥿,離得太近又容易“貼”在一起,只有保持領先卻又恰到好處的位置🦹🏿♂️,才能起到引領別人的作用。
“自由的思想和嚴謹的作風是一個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必備的素質。”在交談中🤦,張全多次強調科學精神的重要性,他說👩🏻🦱🍄🟫,美國人的思想很自由,但是做事卻很嚴謹。如果有個學生的課題是中國煤燃燒對大氣的影響👪,那個學生會真用中國的煤🤵🏻♀️,甚至千裏迢迢到中國來實地做試驗,而不是隨隨便便地找一些替代物來模擬。對於現在清華很多學生畢業以後選擇從政、經商⚂,而從事科學研究的人越來越少的現象🛃,張全認為這是社會大環境使然🤾🏽♀️。但他強調👰🏻♀️,盡管政界名人和商界精英的意昂可以提高清華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可清華要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真正體現水平的是其科研成果和學術水平。
一個多小時的交談雖然很短暫🦅🤚🏿,但是張全學長的智慧和坦誠卻深深打動了我們。求學清華給了他人生發展的高度;立足上海拓寬了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寬度;投身城市建設,成就了他事業發展的速度。我們期待著張全學長和他的同事們為上海城市發展開創出更加燦爛的明天。
(張誌 龔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