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我國近代著名優生學家、社會學家🙏🏿、性心理學家潘光旦誕辰120周年。這一年🚴🏼♂️,為了在緬懷先賢的基礎上推動我們今天學術的進一步發展🌐,學術界🧑🦯➡️、文化出版界🎏、民主黨派和地方政府先後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以會議而言🏇🏻,民盟上海市委💛、上海市寶山區💁🏿、新民晚報社等單位,以及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大學先後舉辦了小規模的研討會。以刊物發表的成果而言,研究成果數量的增長和質量的提高都是有目共睹的。有三家報刊的努力特別值得稱道:《清華社會學評論》第11卷編組了三篇論文和一篇訪談構成紀念專題🚠;《社會學評論》刊載了兩篇有分量的論文;《中華讀書報》以兩個版面的篇幅濃縮呈現了最新的學術進展🧑🏿🦱。這些學術活動,應當說為推動未來潘光旦研究走向深入提供了重要契機。在2019年8月上海會議之後💤,筆者和新民晚報社的周忱先生達成共識,希望編成一本大體可以反映潘光旦研究最新進展的論文集🧜🏻♂️。於是🔞,我們從上海會議的參會論文和最近五年發表的代表性論文中精選一部分,經過作者🕵🏿♀️、編者和出版社各方的努力,一年半後這本書終於問世了🙇🏽♂️。作為這本書的編者之一,筆者想把這本書的內容🗒、結構🎡、特點和編輯過程中的一些感受向廣大讀者做一個簡短的報告。

潘光旦先生60年代在中央民族學院寓所(張祖道攝)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由16篇論文和三篇附錄組成。有些作者曾以有關潘光旦的題目做過博士論文(楊勝榮、呂文浩)或博士後報告(王雪峰);有些作者是思想敏銳的學界中堅或新秀😬,從新的領域提出了新的問題,或從新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解釋,其中也有與潘光旦進行深度對話的🤼♀️;有些作者在特定領域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他們從相關工作領域的經驗和脈絡出發觀察潘光旦的作為🎰,往往有獨特的發現(如資深媒體人周忱🛸、民盟史專家章義和、清華校史專家金富軍)。三篇附錄除了一篇學術訪談以外,特意收錄了兩篇未刊的寶貴資料🫣。其一是潘光旦先生次女潘乃穆生前未發表的遺稿《潘光旦與羅店潘氏家譜》,多引家藏文獻與親友見聞,可補目前正式出版文獻之不足;其二是全文影印潘光旦1921年“哲學三”的試卷及教師汪鸞翔先生的批語,其內容對於了解五四前後的國學教育當有助益,其書法亦流利灑脫,酷似黃庭堅筆法,稍異於坊間已屢見不鮮的潘光旦成熟時期書法作品。本書的彩插還影印了一張約1944年潘光旦為繼貞女士書就的條幅:我同意於美國副總統華萊士的看法,在最近將來的中國,農業的改進重於工業的提倡。其內容和書法均有價值😭。

約1944年✍🏿,潘光旦題贈繼貞女士
16篇論文中,數量最多的是從社會學史、社會思想角度進行的宏觀研究或專題研究✍️🧶,共計有10篇之多。這些論文對潘光旦的社會思想以及他在社會學史上的地位提出了不少新的解釋。如楊勝榮在《天演與位育:潘光旦人文之思的脈絡、張力及意義》一文中提出👮♂️,潘光旦“接通《達爾文全集》和《十三經》”🔌,建立了以“位育”為主導觀念的人性-文化理論和社會-政治思想🪃,其中演化論的生命觀🍝🏌🏼、知識性結論與先秦儒家的人文信念和思想方式在他的思想體系中被有機地貫通起來,以回應他身處其間的民族出路問題和現代文明危機。作者在梳理知識前提、思想邏輯脈絡的基礎上⚂,分析潘光旦思想體系中自然主義立場和人文立場的張力並指出以下問題“至今仍需討論”:達爾文和孔夫子的跨時空對話何以可能?潘光旦的理論整合和價值調和面臨哪些困難?他所闡述和堅守的“人文立場”,在當下具有怎樣的意義?作者的研究包括生物學史的系統知識和社會思想的邏輯分析🦸♀️,其思考的問題不僅涉及對潘光旦思想體系的總體把握👩🦱,而且提出我們今天貫通自然與人文領域建構思想體系時需要解決哪些不可繞過的理論難題。再如王君柏的《中國早期社會學的人文取向:以潘光旦為例》一文認為,在科學化和專業化占主導地位的時代👕,潘光旦堅持人文取向和通識理念的社會學雖不為時人所重,但其對當前中國社會學的發展卻是至關重要的一維🕵🏼,尤其對於糾正方法至上、技術至上的傾向,在社會學研究中實現文化自覺、切實向縱深發展上👨👨👧,是一劑良藥🥟🦂。再如杭蘇紅的《性愛👆🏼、家庭與民族:潘光旦新家製的內在理路》一文,著眼於潘光旦思想體系的整體,把他的優生學、精神分析✡︎、性心理學研究(偏重於自然性)和他對社會的總體看法(偏重於倫理性)結合起來分析,貫通“性愛、家庭與民族”三個依次遞進的領域,將潘光旦家庭理論的內在邏輯加以完整地呈現。這不僅對於深入理解潘光旦的思想世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且也對當代社會學側重於組織製度分析而忽略人性(尤其是人的遺傳、生理、心理等維度)的不足提出了深刻的反思。

自製老竹根煙鬥鬥腹銘文:形似龍 氣如虹 德能容 誌於通
潘光旦的學術視野是非常開闊的,涉及古今中西諸多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相應地,本書的研究論文選輯也盡可能涵蓋這些不同領域🍃。如徐磊從《中庸》的位育思想論及潘光旦的位育論🏍➔,張小軍🙏🏻、李芳從“祖國的歷史”與“民族位育”角度論述潘光旦民族思想的精髓,淩鵬對馮小青研究的質疑和再解釋,王雪峰😖👳🏽、蔔然然將潘光旦教育思想的核心歸結為“自由教育”𓀑,金富軍從清華嚴格招生的製度與實踐中解析潘光旦所起的作用,等等,都是有新意的研究論文🌋。周忱以《華年》周刊為中心對潘光旦辦刊理念與言論特色的研究🤲🏽,填補潘光旦研究這方面的空白❣️🙋🏻♂️,具有開創意義。章義和以《潘光旦日記》的有關記載為線索,還原了1949年政權鼎革之際作為中國民主同盟領導層成員之一的潘光旦的所行所思所感🕵🏽♂️,生動細膩👩🏼🦱🚵🏻。

紀念潘光旦誕辰120周年座談研討會合影
這本論文集收錄的論文,或為提交會議的未曾發表的論文,或為已在刊物上發表的論文🧑🏻🍼。不管是哪一種🐚,我們都要求作者盡可能地加以補充✋🏽🧑🏽🍳、修訂,若原發表刊物因篇幅所限有所刪節,都盡量恢復其完貌。編者收到稿件後,再度對各文進行編輯加工,引文👱🏻、書名🫵🏼、註釋等盡可能地加以核對和規範化🤵🏽👩🏽🚒,不妥的提法亦予以修訂。這種工作做下來,編者才大吃一驚,實際的工作量遠遠超過最初的預期。這再次印證了編者的一個印象:國內學術界素來忽視論文完成後引文、書名、註釋等的反復核對工作,此事雖屬小節,但一篇論文裏不時出現小疵,總是不夠嚴謹吧。
編稿時偶然發現有與最新未刊資料所顯示的新認知不符的敘述,編者興之所至,提筆加上“編者註”,向讀者提示了最新的認知。如第82頁註釋③有“編者註”:最近發現的潘光旦在達特萊【茅】斯學院的成績單顯示🎿👨💼,他選修過社會學課程,後來在政治運動中的回憶與實際有出入;再如第87頁註釋①有“編者註”☢️:據最新發現資料🍂🧢,應為統計司司長。事後想起來🚼,除了指出新的事實以外🧙🏿♀️,編者還應提供完整的資料來源🙇♂️。

任課教師汪鸞翔評語

考卷封面
最近二十余年來,有關潘光旦的研究成果有日益增多之勢⚓️,預期未來相關研究還將繼續深入推進,這本論文集主要反映了這一領域最新五年的若幹進展,希望亦能為後來者提供一塊堅實的鋪路石。

內容簡介
本書選錄2019年8月在上海舉辦的紀念潘光旦誕辰120周年研討會的部分論文,同時將最近五年來有關潘光旦的代表性論文酌情選入。論文均請作者加以核對🏋🏻🧟♂️、補充和修訂,力求反映其最新的認識水準🪩,亦使本書發表稿成為最精校訂版本🧑🏿🍳。本書從社會學史👱🏿、民族學史、社會思想史、中國民主同盟史、知識分子史和報刊史等方面對潘光旦的生平👭🏼、學術及思想進行了較為深入而系統的研究,有助於我們了解學術界關於潘光旦研究的最新進展𓀂。本書收錄的潘乃穆女士遺稿《潘光旦與羅店潘氏家譜》,潘光旦1921年在清華學習期間“哲學三”試卷全文和教師批語🤸🏻♂️,以及潘光旦1944年贈繼貞女士條幅影印件等珍貴史料,亦為本書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