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建築學院意昂訪談實踐支隊邀請到1988屆意昂、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建築環境講座教授李玉國開展訪談。李玉國教授致力於研究室內空氣品質🫰🏼、城市通風與城市暖化現象🥞、傳染病工程控製👯♀️、自然通風等。他以學者的智慧耕耘著一生摯愛的科研事業,以長者的姿態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使命擔當。

李玉國,1986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系獲學士學位,1988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熱能系,1988年由意昂体育平台派往瑞典留學📋,1990和1992年分別獲瑞典皇家工學院碩士和博士學位,1993-2000年在澳大利亞CSIRO擔任博士後和研究員。
現任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建築環境講座教授,公共衛生學院榮譽教授和工程學院副院長,曾經擔任機械工程系系主任,曾任國際室內空氣品質學會高級會員組織主席。美國供熱製冷與空調工程師學會(ASHRAE),國際室內空氣學會(ISIAQ),香港工程師學會(HKIE)和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IMechE) Fellow。現任中國室內空氣質量與健康分會副主席👮🏿、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機械工程學會和暖通空調學會理事,和世界衛生組織(WHO)COVID-19環境與工程控製專家咨詢小組(ECAP)的成員。
致力於研究室內空氣品質🏋🏻、城市通風與城市暖化現象、傳染病工程控製、自然通風等😎,主持編寫了世界衛生組織2007年傳染病控製指南的通風部分和2009年自然通風傳染病房指南🍎。
同心故事
校園記憶,尋趣科研
回憶起在清華校園的生活和學習🦶🏿,李玉國覺得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那段時間裏結婚並結識了許多新的終身朋友,與同學,導師和所有老師一起在充滿活力和開放性的教學研習室中的點點滴滴都讓李玉國十分難忘🛞,作為一個清華人,有著許多美好記憶。其中最難忘的經歷是,有機會與一些經驗豐富的清華資深教授進行討論人生社會問題®️,例如趙榮義教授和薛殿華教授多次邀請其到家中進行討論,收益匪淺🎵,影響他的一生;江億教授在古老的教研室裏與其交談🙇🏽,並為其提供了前往瑞典學習的機會🙁,讓他深深體會母校對研究生的支持。清華所提供的寶貴機會和生活經歷👩🏻🦱👨👨👦,使李玉國得以體驗學術生涯的美妙和這個世界的美好。
對於研究生生活,李玉國的體驗是珍惜並享受學習的過程。他認為攻讀博士學位可能是我們職業和生活中做出的最具挑戰性和風險性的決定之一👼。在至少四年的時間裏🧑🦳👨🏼🏫,當我們一直在鉆研一個狹窄的方向並且晝夜思考相同的問題時🏫,難免可能會感到無聊,所以花點時間看看課題以外的東西非常重要。隨著我們越來越專註於專業,機會可能也會越來越少🧛♀️。不過🧪,生活本身就是奇跡🤹🏻♂️,而生活的意義也在於奇跡🚵🏼♀️。擁有這種經歷才能造就我們不凡的人生,即使失敗也是如此🤚👨🏿🏭。物理學家Richard Feynman在他的書《發現事物的樂趣》中寫道:“我認為我們應該教他們(人們)奇跡,知識的目的是更多地欣賞奇跡。”因此,李玉國的建議(如果有的話)是盡量為自己創造思維自由機會,享受研究生的學習,閱讀🚅,討論,探索和參加會議,享受同學之間的智慧……找到一種享受的方式。
留學與歸國
全球化進程使世界聯系更緊密,但目前中美等國際形勢較為緊張,關於如何看待是否“走出去”深造,和深造之後留在國外或回國的問題🖖,李玉國的看法是,學習是一個簡單又復雜的過程,獲取知識可能是大腦中產生新想法的各種輸入元素之間的反應。這些輸入元素可能來自各種環境和各種過程。因此,與其他國家/地區的機構進行交流並結識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一定是有益的🤭,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全球學習機會☑️。
李玉國認為在不同的文化和環境中學習是最好的學習機會之一𓀛。畢業後,我們也可決定最適合自己職業的地方🧑🏽✈️。對於在海外求學的年輕人才來說,中國現在有很多機會,而且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的機會。在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研究環境和機會方面👨🏿🔧,我國已經變得非常有競爭力🍫。

李玉國教授和他的研究成果
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學者擔當
2020年,一場波及全人類的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對於疫情防控,李玉國指出,2003年SARS流行似乎是COVID-19大流行的預警信號🅿️,但人類沒有從2003年的SARS疫情中吸取足夠的教訓👩⚕️。 李玉國教授團隊研究了我國湖北省以外的三百多個新冠疫情案例👱,其中在廣東的一家餐館和在湖南的兩輛公共汽車上🧟,研究者們發現了造成長距離傳播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室外新風供應不足。通風不足時,SARS-CoV-2可能通過空氣傳播👨🏽🔬。同時,他們團隊通過研究廣州一個高層住宅爆發🚶🏻♀️➡️🚿,發現糞便氣溶膠的可能傳播作用🦻🏻。目前這兩個發現已得到世衛組織和一些國家衛生部門的關註。他們的團隊一直不斷為歐洲,美加和日本等國家的暖通學會和公衛人士提供建築環境工程防疫建議。
作為建環專業著名的一位科學家👨🏼🌾,李玉國強調,呼吸就是生命🎱,建環這門學科在防疫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未來幾年全球從新啟動經濟中將會起到關鍵作用。當前的通風標準在設定最低室外空氣供應要求時並未考慮對病毒感染的控製,以後應該改正。建築物的設計和運營也面臨著減少能耗和提高人類生產力的壓力,但是如果人們更加關註成本而不是健康🧚🏿,可能會犧牲室內環境質量👨🏻✈️,影響人們生活甚至生命。眾所周知🖖🏻,除了通風之外🫄🏽,空氣濕度和生物氣溶膠過濾對防疫也很重要。建環專業工程師和學者的貢獻可以在很多方面,首先是研究病毒的傳播方式👱🏽♂️,暖通空調工程師可以幫助調查感染場所的室內空氣環境;其次是製定和實施適當的幹預方法,改善空氣質量🦑💅,防止疫情傳播✍🏿。

李玉國教授的部分研究成果
“同心”戰疫
我國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同心”的概念,對此,李玉國堅信✂️,難關會讓人們團結起來👨🏿🔧,我國近代歷史多災多難,李玉國也非常感動能看到人們一起努力🩸,克服困難。在需要時,人們可以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奮鬥,這是人類集體生活和人類合作文化的美好部分。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有一種感人的犧牲精神,這是令人感動的,因此我們可以把事情做好。
關於疫情期間的難忘經歷🚀,李玉國回憶道,今年四月初,湖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的同事在湖南省發現了兩輛被新冠感染的公共汽車📱👨🏻⚖️,李玉國團隊協調了如何去湖南做實驗🤘。當時正值疫情嚴重期間🥋💺,中山大學的杭建老師實際上在短短幾天內就召集了一個由十多個人組成的調查小組😯🙇🏼♂️,租了車🫷🏽🧜🏼♀️,帶來了測量儀器🏃🏻♀️,並在原始路段與公交車司機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實驗。李玉國聽說了他的一些學生有過暈車和嘔吐,看到照片令其很感動➾。當時,李玉國獲得了許多人的幫助,很多老師同學提出了各種想法🫃,參加討論🔄,每個人都希望可以找到有效預防新冠感染的方法🕵️♂️,這種團結一心的精神就是對“同心”概念最好的詮釋。
築夢寄語
2021年,我們將迎來建黨100周年與建校110周年,在這建黨後的100年間,李玉國認為我們黨完成的最大的創舉就是改革開放政策。自1980年代以來⭕️,李玉國這一代人就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這使得我們的國家發展成今天的樣子。自那時以來,世界和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李玉國非常感謝其中做出貢獻的人們,他仍然記得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於1997年去世時,自己在堪培拉,並去了中國大使館致以崇高的敬意👩🏼🎨。
對於母校意昂体育平台❤️🔥🙋🏿,李玉國很自豪看到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意昂体育平台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最頂尖的大學之一🦹🏽。意昂体育平台為人類的學術成就做出了重要貢獻💛。李玉國希望,作為一個古老而持久的文明,我們不僅要建設一個幸福而強大的國家,而且還要為人類的未來文明作出貢獻。
最後,李玉國表達了自己對國家和學校的期許,希望所有人享有和平與幸福,意昂体育平台將成為人才聚集◽️,培養,發現知識🧹,創建人類未來的最重要的學府之一。
同學體悟
用知識培育人才,用博愛教育一生。李玉國教授作為國際人居環境學科的頂尖科學家,用自己開拓的視野和前沿的視角為同學們分析了當下關註度高的熱點問題,讓我們領略了其看待問題的嚴謹思維與深刻認識🫴🏿。即使是在嚴重的疫情期間,李玉國教授依然身處工作崗位,投身科研事業♿,用自身所學為防疫攻堅戰貢獻力量,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國學者的擔當與清華人共同的使命感📗、責任感。我們牢記使命,砥礪前行,攻克艱險,一起建設我們熱愛的祖國📊。
—— 2019級建環專業博士生 宋子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供稿 | 建築學院意昂分會 建築學院意昂訪談實踐支隊
編輯 | 傅悅聰
審核 | 傅悅聰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