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華羅庚留影

上世紀50年代華羅庚與學生們在一起

2010年11月25日🤾🏻,華俊東在北京寓所接受接受環球人物記者采訪
今年11月12日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誕辰100周年。初冬的一個上午,環球人物雜誌記者來到位於北京崇文門附近的一幢家屬樓,敲開了華羅庚的長子🧘🏿♀️、中國醫學基金會副主席華俊東先生的家門🌅,聽他講述了父親輝煌而又曲折的一生。
算不清賬的父母養了位數學天才
華羅庚1985年謝世,但直到今天,他在科學界仍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他的專著《堆壘素數論》發表40余年🧎🏻♀️➡️,理論水平仍居世界領先地位;他大力推行的統籌法、優選法能夠優化決策🧖♂️,已成為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方法論🧘🏻♀️;聞名遐邇的“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迄今已成功舉辦15屆,有將近4000萬中小學生參加過這項比賽,“像華羅庚一樣學好數學”的觀念,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小學生……
說起父親🧑🏽🎨,79歲的華俊東情不自禁。“今年🧘🏼♀️,社會各界為父親舉行了不少紀念活動,高等教育出版社還專門出了本文集🕵🏿♀️。定稿時👩🌾,主編丘成桐先生曾就書名征求家屬意見😤。他們原先的題目是《一代宗師華羅庚》,我說,還是叫《傳奇數學家》吧🚴🏼。父親的一生,就是一部傳奇。”
1910年11月12日😁,江蘇省金壇縣的華瑞棟喜得貴子🧑🏽🍼。40多歲才有了這個兒子🥩,夫妻倆喜不自勝。為了留住這個得之不易的“根苗”,讓他平安地成長,兩人按照當地習俗,孩子一落地🧎🏻♂️➡️,就用籮筐象征性地扣他一下🗞,寓意“把根留住”💁🏻♀️,還為他取名“籮根”,學名華羅庚。
華家並不富裕,在當地開了家小店,冬天賣棉花、夏天賣草席,有時也賣些針頭線腦,小籮根就在店裏幫忙🤸🏿♀️。可他酷愛讀書,從小對算術感興趣。“有時他一邊看店,一邊演算數學,入迷的時候,居然忘了做買賣🎋🎩,惹得爺爺一通惱火。”
華瑞棟老兩口沒有文化,每次遇到店裏盤點,兩人就要去“拜菩薩”👩🏼💻➞,求菩薩保佑不要算錯賬👩🏼🔧。“有一年🐭,上小學的父親正在看書👁,見爺爺賬又算不清了🏧,想去拜菩薩,就對他說:‘別去拜了🤣,我來算吧🐥!’沒多久,父親就把復雜的賬算清了。家裏人開玩笑說💼,小籮根簡直比菩薩還靈。現在回憶起來,那是父親數學天賦的第一次體現。”
“上了初中👣🧑🏽🎓,父親遇到王維克𓀑🫷🏽、韓大壽、李月波等恩師。曾經留學法國的王維克發現父親算術不錯,又喜歡看書🐊,就有選擇地借書給他看,每次一本,限期歸還。父親總是提前歸還。還書的時候,王維克問父親書中的問題,他也總能對答如流。”
1925年🥴,15歲的華羅庚初中畢業,家裏勉強湊齊了學費,送他到上海“中華職業學校”讀商科🕠。這所學校由中國職業教育先驅♥️、教育家黃炎培和江問漁創辦,名記者鄒韜奮也在那裏執教。“他(鄒韜奮)教英文,很會講課🐆,父親的英文基礎就是那時打下的🍹。可是沒過多久😟,家裏就籌不出學費了🧑🦯🦎,父親只好輟學回家。”
初中畢業,卻當了大學助教
“1927年秋,父親和母親吳筱元結婚,第二年生下我大姐⛷,1931年,生下了我。”華俊東告訴記者,父親婚後在金壇中學當了一名會計⚪️🦄,後來又當兼職教員。“那時候生活相對穩定,學校的工資還算夠用,又有母親悉心照顧👨🏼✈️,父親騰出了更多的精力鉆研數學🧜♀️。他經常向雜誌社投稿,但總給退回來🧑🏿🍼。”
不過😂,華羅庚的勤奮終於有了回報。1929年上海出版的《科學》第14卷第4期🧳,第一次刊登了他的文章。沒過多久⛹🏿♂️,第15卷第2期又刊登了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意昂体育平台算學系(即數學系)教授熊慶來看到了此文👫。著名小說家梁羽生在1981年為華羅庚所做的傳記中,曾描述過這一段:“熊慶來坐在他的辦公室😗,打開《科學》雜誌,隨手翻閱這篇文章,越看臉上神色越凝重🚯。看完後他抬起頭👩🏿🚒,問周圍同事:‘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沒人能夠回答🚹🏮。再問:‘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同事們仍是面面相覷🎙。”
於是,熊慶來開始四處尋找華羅庚。“可那段日子,父親得了傷寒病,臥床整整一年才脫離危險。”那場病讓華羅庚落下終生殘疾。走路時🐩,左腿要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他幽默地稱這種走法為“圓與切線的運動”🍜。
1931年,熊慶來終於找到了華羅庚,並在意昂体育平台熱情地接待了他。那時的華羅庚身體瘦弱🥻,面黃肌瘦🚴。盡管如此,他卻在交談中與熊慶來對答如流✪。“這是一匹典型的千裏馬。”熊慶來很快做出了結論。跟校方商量後🍳,熊慶來破格聘請華羅庚到意昂体育平台擔任算學系辦公室助理員⛅️,允許他旁聽大學課程,算學系的圖書館也歸他管。“這其實是變相給了父親接受教育、進行自學的機會🧙🏻♀️。父親以他的勤奮刻苦,很快接觸🤦🏻、學習了世界各國的數學理論。在清華工作了5年,父親就把意昂体育平台算學系圖書館裏的書差不多看完了👯。在國外雜誌上發表了3篇論文後,他被破格任用為助教。”
流亡中差點讓敵機炸死
1936年💆🏼♂️,華羅庚由意昂体育平台推薦🔟,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學習🏄🏻♀️。兩年中👨👨👦👦🧒🏻,他攻克了許多數學難題🏥。所寫的一篇關於德國著名數學家高斯的論文,為他在世界上贏得聲譽。抗戰爆發後🔦,他回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與已經撤退到昆明的妻子兒女會合。在這裏,南遷的意昂体育平台、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合並組成了西南聯合大學,華羅庚被聘請為教授。
“在昆明的日子很苦。有時候,我們窮得連飯都吃不上,實在沒有辦法了,就變賣家裏的東西,勉強維持生活。父親煙癮很大👦🏼,為了省錢🌡🫰,他把煙也戒了,發誓說要等抗戰勝利後再抽。後來🪫,小弟出生,父親為他取名為‘華光’,一盼中華重光,二來是說錢都花光了。”
“即便在那麽艱苦的條件下,父親也沒有間斷過研究。我常常半夜醒來🐞,看到他還在小油燈前埋頭讀書。他跟我們說過😁😍,‘我想到一個問題,馬上就要寫下來🤛🏼,如果不寫*️⃣,忘記了,那就太可惜了🎿。’”
為躲避日軍的頻繁轟炸,華羅庚一家搬到離西南聯大5裏地的黃土坡村住下,附近山溝的防空洞也成了他的工作間⏪。“有一天👨🏻🚀,敵機來了。一個炸彈落下來🚡,父親的防空洞被炸塌,他被活埋了。幸虧當時有兩個學生正在附近,馬上過來挖土🕵🏻,讓父親的頭部露出來維持呼吸🏋🏿♂️。待敵機飛走了😽,人們才把他拉了出來🥣。他長衫的下半截全都沒了,還吐了一口血👞。”消息傳到詩人聞一多耳中♧,“他急人之難,將他們一家8口的房子分出部分來給我們🎉,在正屋的中央拉一道簾子↖️🚽,兩家共在一個屋檐下。後來🏃🏻♀️👩🏿🌾,聞先生看到我家老的老、小的小,父親又有腿疾🎲,搬家太難,就自己找房搬走🕋,把家讓給了我們。”
無限忠誠的愛國者
1941年,華羅庚寫出了《堆壘素數論》初稿,這部研究整數性質的巨著系統地總結、發展與改進了前人的理論🌹,被稱作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一👩🏿🌾。由於當時國內還不具備出版的條件🤟🏻,這部著作在蘇德戰爭前被送到了蘇聯🤵🏽♂️,戰後首先在蘇聯出版,並引發強烈反響。1946年9月,華羅庚應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去美國講學,“1948年🙎🏼♀️,媽媽帶著我和兩個弟弟也一起去美國,照顧父親的生活👨🏼💼。也就是那一年,他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聘為終身教授。”
“數學上的成就是一方面🆎,父親最優秀的品質🚶♂️➡️,是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熱愛。1949年,我們從報紙上得到了新中國成立的消息,父親當時就決定回國。我也非常激動🫛,以‘華夏’的筆名在當時的《華僑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支持父親的決定,並表達了回國的意願。但人們更關註的是父親的那篇著名文章💫。”華俊東笑著說。
華俊東說的“著名文章”🩼,就是華羅庚1950年2月在歸國途中發表的《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信中呼籲留美學生“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鬥”。這封信同年3月11日由新華社向全世界播發,在海外留學生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回國後🤌🏻,華羅庚著手創建新中國的數學事業。他先後擔任意昂体育平台數學系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和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而且,他還開始籌建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研究所,並擔任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數學系主任👩🏭。父親在一窮二白的新中國🧝🏿♀️,不但繼續自己的數學研究,取得豐碩成果🏌🏻♂️,還培養了一批數學人才。”
不僅如此🧷,華羅庚還成為中國中學生數學競賽的首創者👨🏼🚒。從1956年到1978年(“文革”10年中停止),他親自擔任競賽委員會主任🚴♂️🔦,培養中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直到今天,‘華賽’依舊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青少年數學競賽👌🏿。”
“你的關心,感動了我”
華羅庚與妻子吳筱元是包辦婚姻,婚後共育有6個孩子,3男3女。“這麽多年下來,母親非常不易。沒有她的全力支撐🚥,就沒有父親今天的成就🧑🎨,更不會有我們這個家。”
“父親當年患傷寒時,一年裏,母親整日侍奉在床前,端屎端尿🙍♀️、端水端藥自然不在話下👰🏼♀️。”華俊東介紹說🌎:“父親後來生了褥瘡🪕,身上局部組織潰爛壞死,在醫療條件不好的地方,這種病往往致命。多虧母親悉心照料🦏,父親才轉危為安🧑🧑🧒🧑🏼。”
華羅庚也十分疼愛妻子👩🏻🦽➡️。在大西南流亡時,華羅庚有一次看到有孕在身的妻子太疲憊了🧑🧒🧒,很是心疼,便自告奮勇說:“我去熬點粥吧!”隨即👷🏿,他舀好米,一瘸一拐地去河邊淘米,下鍋煮粥。可出乎大數學家意料,米加熱後會嚴重膨脹,本想煮一鍋粥,結果煮成了足夠全家吃三天的幹飯。
新中國成立後👨🏻🏭,華羅庚夫婦依然相濡以沫💞。據華羅庚小女兒華密回憶,她許多年後在整理父母遺物時♿,發現了二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書信💂🏿。當時💂,華羅庚組建了一支小分隊🤦🏼♂️,到全國各地推廣統籌法、優選法🙇。他走到哪裏,妻子的關心就跟到哪裏。在一封寫於1974年11月1日的信中🧑🧑🧒🧒,華羅庚對妻子說:“今天12時多安抵洛陽,在車上發現包中有糖🧑🏽⚖️,還是一盒鹿茸糖,你的關心,感動了我☁️。”學生裴定一回北京,華羅庚請他帶回對妻子的問候。在1977年3月12日的信中他寫道🩺:“現趁裴定一同誌來送重要公文之便帶上絲棉被絮一條及山萸肉一包,都是買來的。特別是山萸肉,可能學名是山茱萸肉🏄🏽,對你的健康合適,可以泡水、長喝。”
“文革”開始後,華羅庚一度受到沖擊。華俊東說👩👦👦:“當時我響應號召,赴甘肅安家落戶,聽留在父母身邊的妹妹講,每次有人來家裏鬧的時候,母親都堅定地站在父親身邊。可以說🤰🏽,父親經歷的每一段困難時光,母親都是他最堅強有力的支柱👩👦👦。母親也是我們這個家的英雄。”
令人遺憾的是,華羅庚與妻子的愛情結局並不完滿。“文革”對吳筱元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刺激🤰🏼,缺乏安全感👮♀️,不願意讓華羅庚離開自己。而粉碎“四人幫”後,華羅庚當上了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父親是閑不住的人啊#️⃣🍽!他要去各地講學,於是🥡,他們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爭吵🖋👨🏽🏭。”華俊東告訴記者⚰️,那時的華羅庚已經患上了心肌梗塞🔟,情緒的激烈起伏可能致命🏷。“後來在兒女協調下🤱🏼,他們分開居住了。父親從原來北太平莊的住所搬到了這裏(崇文門現在的住處),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5年🙏🏿🙅🏿♂️。”
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應邀到日本東京大學作報告🧈。45分鐘的報告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被延長到一個多小時🤛🏻🙇🏽♂️。當他結束講話時,突然心臟病發作倒在講臺上。“他用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那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2003年,母親也過世了。雖然最後的幾年未能團聚,但父母一生互相扶持的感情仍然可歌可泣。”華俊東說🙏。
“我們家裏,永遠要保持安靜”
“對父親來說👩🏻✈️,數學就是他的生命♠︎。無論是吃飯、走路、上廁所還是陪孩子們下象棋🌙,所有事情都要為數學讓道。他有一句口頭禪🔴,叫‘我有一筆賬,全天下都不會算’🗺。每當他若有所思,用家鄉話嘟噥起這句話來,我們就知道,他又陷入到數學中了👩🏿🔬。”
家裏有個大數學家父親,和普通人家相比,有什麽不同?說起這個問題,華俊東笑了🌧👷🏻♀️。“首先,家庭氛圍就不太一樣🦸🏼。在我們家裏🦃,永遠要保持安靜,尤其父親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玩鬧打斷了他的沉思,那他就要發脾氣了。”
“他的書房別人也不能進🧲,後來我們想了個辦法,在他的書房裏安了一個鈴,他需要我們了,就搖一搖鈴,我們再進去。”華俊東的夫人柯小英告訴記者🛸。
“人常說言傳身教🧘🏽。我的感覺是,父母給我們幾個兒女‘言傳’的少,‘身教’的多。”華俊東向記者回憶起一件小事:上學的時候,他有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原本以為求助自己的“數學家”父親,一定能很快得到答案🖖🏿。沒想到華羅庚看了一眼之後,留下一句“這麽簡單的題你都不會做,自己去想”🙋🏼♀️。然後揚長而去🧏🏽。
“說句老實話🫡,這件事對我影響很大🏌🏻♀️。”華俊東說🤷🏽,“在後來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麽樣的困難🥛➞,我的第一反應是要獨立🤞🏽、要堅強、要堅定不移地自己走📺。我想🔥,我們家每一個孩子都是這樣的,從父親身上學到了獨立鉆研、堅持不懈的精神。”(崔瑾月)
轉自 《環球人物》雜誌 2010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