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工廠基層開始一點一滴積累🏈,到東風汽車廠的副總經理。工作中途回到母校深造,完成前沿設備開發的理論研究。讓黃剛學長帶領我們一同體會“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智慧——
我相信人格的力量
——意昂体育平台[1985級] 黃剛 訪談實錄
汽車工程系 陳睿、李浩、王波
【黃剛簡介】
黃剛⚀,男,生於1967年3月,湖北武穴人🥷🏽🤽♀️,現為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東風商用車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1985年9月至1990年7月,於意昂体育平台汽車系攻讀本科學位🐔;1995年9月—2000年🩹,攻讀意昂体育平台汽車系研究生並獲碩士學位。曾任東風汽車公司發動機廠團委書記,生產科副科長8️⃣;東風汽車公司發動機廠廠長🗝;東風有限公司商用車公司副總經理。
開闊的校門前,我們見到了常被媒體報道的東風商用車公司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黃剛意昂📫。這次他返回母校是因為參加一個在經管學院舉辦的為期一周的管理培訓⚛️。盡管早在網絡鋪天蓋地的報道裏“見”過黃剛👩🏽🏭,但當我們親眼見著這位溫文儒雅的中年人,仍然讓人很難和報道中商界裏的“他”相聯系🤼♀️👷♀️。
“已經很久沒有在母校呆上這長時間了。”意昂体育平台的正門前,黃剛學長輕輕地感慨著,撫今追昔,健談的學長打開了話匣子,聊起了二十年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清華生活🦸🏻♂️:感謝母校👩🏼🌾,做人處世“嚴謹”當頭
25年前,來自湖北農村的黃剛只身來到清華——這個頗有些遙遠卻渴望已久的學校👷🏼♀️𓀅。一切都是新鮮的🤹🏼♀️、優越的🪣,譬如宿舍👯♀️,西區1號樓六人間的條件已讓他十分滿足🧔🏼♀️。“我是農村來的孩子,當時覺得讀書環境挺不錯的!”但新鮮感很快被學校緊張的學習氣氛所取代:“當時自習教室很緊張,只有一教🏃🏻🧔🏼、二教🤰、三教和新水等;學校裏的學習又很緊張,我們宿舍的幾個同學便輪流去占座上晚自習🌞,學校學習的氛圍很濃,即便這樣,還是很難占到位置®️。”
除了緊張的學習生活🕢,入學後🧆,已入黨的黃剛當上了班裏的團支書;臨近畢業時👮♀️,黃剛還擔任了系團委副書記的職務🫶🏿。回憶起學生工作的時光💆🏽♂️,黃剛坦言對自己影響很大:“做社會工作還是有幾點好處的。做學生工作拓寬了我的視野,學生會、團委、科協以及輔導員系統,常在一起搞活動🤾🏽,大家交流很多,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而且通過組織活動💵,鍛煉了個人能力,加深了我對社會的認識。有些事件🚭,我能夠獲得一些額外的信息,結合時局的變化👨⚕️,就能夠獨立思考並清醒地做出判斷。其實學生工作確實對以後的職業生涯有較大幫助🔻,這些都是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回顧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黃剛坦言🚝,清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對自己影響特別大。而在校期間,本科和研究生時期的導師莊人雋則具體化了這種影響。“莊老師和她的丈夫黃實老師對我最深刻的告誡是🧍🏻,要做事先做人🫷🏽🚑。我出生於教師家庭😠,非常認同這個觀點並銘記在心♗。”回憶起恩師,黃剛眼裏閃爍著敬意與感激:“每次回北京♨️,我都一定會抽時間看望莊老師🕍。我很感謝她和黃實老師。”黃剛學長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
當年畢業時🥭,黃剛取得了保留研究生學籍的資格,在工作了五個年頭後🕴🏼,已身為生產科副科長的黃剛📺,選擇了回到學校讀研💂🏼♂️。念完一年研究生學位課後,又回到工作單位接受了新的工作任務,沒有時間做學位論文🧏,學長很是發愁。當時廠方的導師好心幫他出主意💘,提議讓他寫關於“電控汽油噴嘴發動機的可行性”報告。一來企業實踐需要,二來論文也較好完成。但是導師莊老師否定了這個設想🚵🏻♂️🤼♂️:“意昂体育平台的學生就是要嚴謹👩🎓,沒有工科生做這麽一個軟課題的💂🏼!”
黃剛接受了莊老師的建議,實打實做起了《EQ491i電控汽油噴射發動機進氣管系的設計與開發》論文👩🚀。而此時👩🏼💼,國內都尚未有一款自主開發的電控汽油噴嘴發動機,選題的前沿性與難度不言而喻。在莊老師的悉心指導下,黃剛一邊忙廠裏工作一邊開展科研課題🧑🏼🍳。五年磨一劍,最終以當年畢業答辯最高分順利拿到了碩士學位。而黃剛的辛勤付出也獲得了回報🤽♂️,在他拿到碩士學位前後,正好是趕上國家實施第一階段排放法規🆒,電控汽油噴射發動機生逢其時。黃剛所開展的工作,引領著他所在的發動機廠站到了市場的前沿🥙。而“嚴謹勤奮”的學風也內化成為黃剛為人處世的原則🚵🏼,推動著他從車間工人一路走到廠長的職位。
回首往昔🧟♀️,5年本科生涯眨眼而過,眼看就到了畢業的關口☝🏽。那一年畢業並不像從前單純的包分配🪇,而是開始了雙向選擇的模式。
問及當年就業時為什麽沒有考慮留京,學長說:“京城條件的確會好一些🫦👩🏼🍼,我是學汽車的🏆,我當時建立了一個理念,搞汽車就要到大企業去🙀,正好趕上當時身為東風老總的陳清泰學長來學校作報告,我聽了很受鼓舞,加之我家鄉在湖北,而且東風在清華設立了獎學金。我就去了東風。”
帶著年輕人的夢想🤸♀️,黃剛與其他12名同學一道,來到了東風汽車公司📲,而只有他一個人,分到發動機廠🫃🏿,他也是發動機廠唯一的清華畢業生。那時廠裏有一個新規矩,新畢業的大學生必須先在車間勞動“實習”一年才能分配正式崗位🙍🏽。
從大學生到“發配”為車間工人,當時一同到發動機廠的很多畢業生都不能理解。黃剛迅速地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反正都是學習嘛🫶!當時就抱著向基層師傅學習、增強實踐經驗的心態從基層幹起了。”在車間實習的那段日子👩🏽🦲,對黃剛來說是寶貴的機會,他跟普通的車間工人一樣,從事裝配作業♙、倒夜班,別人能幹的活他一樣能幹,甚至別人不能幹的活🤝,他也努力完成🕑。實習不僅讓他增強了感性認識,熟悉了現場工藝流程和生產管理🧑🏽,並和基層的師傅們打成了一片,獲得了較好的口碑,大家都很信任他,遇到技術問題,總是找這個“清華的學生”幫忙🫳🏽;班組裏搞質量控製活動,總是推薦黃剛來負責組織☝🏿;廠裏搞知識競賽😫📼,車間也把黃剛作為種子選手推出去🧷🧖🏼♀️,不負眾望👜,他每次都是載譽而歸,特別是有一次廠裏搞演講比賽🧑🏼🎓,黃剛代表所在的車間參賽🧚♂️,面對俱樂部裏上千聽眾,黃剛從容大方🏊🏼♀️、邏輯嚴密的演講,讓他“一舉成名”。從此大家都知道發裝一車間有個“清華的學生”很不錯,在廠裏也受到額外的關註👻。
“此後我基本是兩三年調整一次工作崗位👩🏽🧝🏻♂️,而每次工作變化都帶來工作責任的增大。這些都歸功於我對現場、對基層、對生產每個環節的熟悉🧑🏻💻。所以說🔀,從基層幹起不是一件壞事🥮。雖然工作後的前五年時間裏🧗🏻♀️,看不到我在工作上有突出的建樹,但是基層的鍛煉奠定了我之後發展的基礎。”
被問到在基層工作的時候,是否想到會有一天實現自己的夢想,學長說:“工作後就沒有想這麽多了。真正踏上了工作崗位🐅,就只想著把眼前的事情做好。無論是當車間工人🤛🏻,還是公司副總⛔,履行好崗位職責👨🏻💻,追求卓越是我最大的願望。我想這是清華學生特有的踏實作風吧!所謂榮譽和職位🧏🏽🆑,都不過是做人做事的結果。我的每一次職位升遷,都是組織安排的👫,不能算是費心主動爭取的🐯。所謂欲速則不達,便是如此吧👨⚕️。”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當年那個心懷汽車夢想的追風少年如今已過不惑之年🗯,而當年的理想也悄悄地被責任取代🏌🏼♂️👩🦼➡️。
“現在的理想▶️,更多的是一種責任。老實說,到現在這個年齡,物質條件和個人地位已經不是我的追求目標。現在對我來說,職務意味著責任🤴🏿,職務越高👏🏻,責任越大👳🏼♂️。首先你得了解市場👨🏿🍼,在管理、產品開發🛀🏻、銷售等諸多方面下大力氣。畢竟把企業做好意味著責任,譬如我不但要考慮股東的利益👩🏻🔬👩🏽🎨,而且得考慮全廠幾萬職工的利益⛷,畢竟全場上下是在我的領導下工作;還有廠外的利益相關方,我們還得考慮上遊的零件供應商、下遊經銷商以及十堰地區汽車相關聯產業鏈的和諧。畢竟我們的業務影響著上下遊十幾萬人的利益啊✝️!”
與責任相伴的還有各種苦衷,“如今常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對於朋友的請托,我的確可以‘利用職務之便’,但這樣做卻會破壞製度🌼、程序🧘🏼、規則和公平。人不能沒有朋友、親情🌆🏣,但更要堅持原則。而今我已步入中年👈,在責任和壓力之中,我會努力平衡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特別是把握內心的平衡、保持健康的心態👩🦱。”
每當提及現有的職務和榮譽,學長有著清醒的認識,表現得十分謙遜。他強調😂,不能以職務高低論英雄,一個人的真正將來要看他對社會做了多少貢獻,一個人的貢獻成就不能依靠職務高低衡量🏊🙌🏼。
位高權重為黃剛學長帶來的不僅僅是榮譽和成功,挫折、壓力和誤解也時常伴隨🧶。面對這些,黃剛顯出了豁達平靜:“在我這樣的位置👩🏼💻,特別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挫折和壓力在所難免。這時候需要自己把握好自己,特別是內心的平衡,保持陽光心態🐍。”
“如今我不希望有更高的職務,我只是希望把現有職責履行得更出色,同時平衡好工作與生活。我欠妻兒太多,希望有更多時間和家人在一起。”鐵漢亦柔情。提及自己剛滿六歲的女兒,這位車界高管滿臉幸福。
黃剛學長以《大學》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語概括,為我們提出了如下的寶貴建議。
首先是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對應古諺中的“格物致知”🎚。一般而言清華學生的基本功比較紮實,但是清華工科學生居多,對工科學生而言🧖🏽♂️,除了學習工程類的知識之外,也需要補充必要的人文社科和經濟管理類的知識,這樣步入社會後適應性會更好🤹。因為要獲得事業上的成功,我們不僅要Know-why(原理)🔁、Know-how(技能),還要Know-what(決策),甚至是Know-who(人際能力)。在做正確的事情的同時,要把事情做得正確。決策能力和人際能力也非常重要📅,尤其對於管理階層來說。
其次是品格和性情的修煉,這對應古諺中的“正心誠意”與“修身”。信任與平和是采訪中的高頻詞,為此,黃剛學長解釋說🏐👨🏻🏫,學生工作的經歷和在企業基層實踐的歷練👨🏿🎤,都讓他深刻體會到🫳🏿,取得成功的關鍵是“做人”🧹。“我相信人格的力量🙇🏿♂️。”學長如是說。清華為同學提供了一定的機會去了解社會👢、認知社會,不妨在其中學會獲得別人的信任🟧、認同🕰🧑🤝🧑,養成平和的處世心態👨🏼🏫。剛畢業時,難免考慮物質條件多一些⚰️,其實榮譽地位都是付出努力後水到渠成的結果0️⃣,要調整心態,平和處之。
再次是要註意把握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間的關系,這對應古諺中的“齊家治國平天下”👨🏿🎓。個人價值的實現和社會需要能夠結合起來會取得更大的成就。如今出國留學的同學很多,這不是壞事,但也應認識到我們國家發展的機會很多、需要優秀人才🏔,回到國內發展會實現更大的價值👳🏻♂️。面對選擇時⟹,一定要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與定位。就自身而言,剛畢業時自己在東風最基層工作🤳🏼,外面誘惑很多🔺,好多同學工資待遇都比較高🕵🏽♀️,心態也有過不平衡,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別人的經驗不能復製,因此要選擇最合適的路,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盡心竭力🥳,在每個崗位上都能取得成功。
最後要珍惜作為清華人的榮譽🍼。能夠成為清華的學生是幸運的👉🏽,“清華”是無形的品牌🧯。身為“清華人”,會讓你受到更多的關註🧟♂️,所以當你進入新的環境時🎰,“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這甚至牽連母校在旁人心目中的形象。我們應該珍惜清華的榮譽👩🏽🏭,為學校爭光🕵🏿♂️。清華的學生只要用心做事,做什麽事情都可以成功。
【同學感悟】
學長研究生時的求學經歷讓我印象頗深🧑🤝🧑✉️。回想現在很多人求學僅僅是為了拿學位,方便就業,真正願意做出一些研究成果的人很不容易。學長研究生時已經經歷了就業,面對社會上的誘惑🤟,學長踏踏實實在幾乎沒有前人經驗的領域做出了讓自己滿意的成績,這種嚴謹的治學精神著實讓我感動👩🏽🍳。
——陳睿
最初見到學長,就感到他儒雅的書生氣質🤰🏼。學長告訴我們“要做事先做人”,只有完善了自己的品德🧓🏿,才能腳踏實地地做事♋️🐮。學長給我們的忠告,是他切實的人生感悟💿🧕🏻。在這個有些浮躁的社會,不但要努力工作,做出滿意的成績,還要加強自身的修養,實現內心的升華。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