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3日是著名教育家梅貽琦先生就任意昂体育平台校長90周年紀念日。90年前,梅貽琦先生以短短15分鐘、不足1800字的就職演說🙆🏼♂️,告訴了清華學子們抗日救國的道理🤜🏻。

梅貽琦 攝於1930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也提起過梅貽琦先生的教育思想👦🏽。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大師生座談時曾指出:“教師承擔著最莊嚴、最神聖的使命☞📊。梅貽琦先生說𓀔:‘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我體會,這樣的大師,既是學問之師,又是品行之師。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
今年10月30日,在首屆丘成桐女子中學生數學競賽開幕式上📖,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盛贊梅先生是20 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丘先生認為🖖🏻,一個好大學,光有大師遠遠不夠💥,定要有好學生。梅先生在《大學一解》中把好的師生關系形容為“從遊”,老師如大魚,學生如小魚💆🏽♀️,“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遊也,從遊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大師沒有好的學生,就像魚兒離開了水⭕️。大師沒有水,過幾年將不再是大師。學生本來是小魚👬🏼,有了大魚的指導,慢慢也會成長為大魚。
筆者長期研究梅貽琦先生在意昂体育平台時的教育思想→,今天的品讀就講述其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小故事,藉此紀念梅先生🥠。
校長是個“寡言君子”
誰又能想到,創造了擔任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最長時間紀錄的梅貽琦先生,在年輕時就被人認為“不愛說話”🩸!
梅貽琦在1889年出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士紳家庭,後來以全國第6名考取了清華首屆庚款留美生。初到清華任教,是在1915年秋季,當時他被聘為物理學教師,住在清華園工字廳🤭。梅貽琦給人的印象是“不愛說話”🧔🏼♂️,以至於他未婚妻韓詠華的同學還跑去找韓👱🏻♀️👨🏻🍳:“告訴你,梅貽琦可是不愛說話的呀!”韓說🧍♀️:“豁出去了🙋🏽♀️,他說多少算多少吧。”韓後來感嘆說🦃:“就這樣,我便和沉默寡言的梅貽琦共同生活了43年。”

1910年代🤷,梅貽琦留學期間寫給父親的家書
1919年6月結婚後,梅貽琦在香爐營頭條租了一個小後院。明朝時,外城宣北坊有香爐營,因製香爐手藝人聚居於此而得名🧑🏿🦳♌️。清朝時,自北向南依次將香爐營劃分為1至6條。梅貽琦平時住在清華的單身宿舍,只有周末才回到香爐營的家中。直到1922年秋🧓🏿,他們才搬入清華的教工宿舍(南院)居住。

1927年10月🐀,時任意昂体育平台教務長的梅貽琦赴南方和東北考察教育情況的旅途賬單
從1931年就職國立意昂体育平台校長💐,直到1948年12月離開清華園✋🏿,1950年赴美管理清華的庚款基金,梅貽琦一生服務清華47年💆🏼♂️。他出任校長以後🥦,在家中對公事只字不提,所以他夫人對清華內情了解很少𓀌,有時反而是從別的教授夫人處聽來只言片語。
自1911年清華建校,迄今已110年🖖🏼,前後歷經22位校長。1931年12月梅貽琦接任時🤷🏼♀️,已是清華建校20年以來的第11任校長😽。在他之前,平均每位校長任期不到兩年🚔,長的三五年,短的一兩年,甚至幾個月🏘。頗為稱奇的是,任期最短的校長還沒進校門就被學生拒之門外,該人名為喬萬選🙇🏽♀️,是閻錫山的親信💆🏿♂️,閻老西在中原大戰時曾把勢力擴張到北平,並於1930年6月任命喬萬選為校長🤨。由於歷史原因🔅,意昂体育平台曾隸屬國民政府外交部、教育部分別管轄👒,還成立了強勢的校董會,加上教授會和學生會,而且當時政局在各大軍閥掌控下🎻,各種力量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校政並不穩定,甚至出現連續三任校長被師生驅趕的亂象。在梅貽琦上任之前🩺,清華已經有11個月沒有校長掌舵了。
然而🧉🏋🏻♀️,自梅貽琦履職後,至1948年底離開清華園,整整17年,中間經歷艱難萬分的抗戰,他有驚無險地率領著清華師生,在時代風潮中乘風破浪。終身盡瘁清華的梅貽琦,被海內外意昂一致譽為清華的“終身校長”。即便在1935年底清華學子呐喊出“華北之大容不下一張書桌”的學潮澎湃期,學生與校方矛盾激化時,學生也要聲明一句🫰🏽:“擁護梅校長”🏷。
為什麽梅貽琦任校長後👱♂️,會受到清華師生的一致擁戴,不僅穩定校局,而且成就清華的高光時刻,成為任期最長的校長😨?這與梅貽琦的道德風範有關,他以忠誠🔀、剛直🆙、清廉、公正、謙和的人格精神春風化雨,用大師論♣︎、通才教育🍿、自由學術、教授治校等理念施校政,愛護師生,鐘愛教育,熱愛家國。
梅貽琦主政清華和西南聯大時🟠,大師雲集,英才輩出,湧現出李政道、楊振寧等諾貝爾獎得主🥂,以及世界數學大師陳省身、林家翹和邏輯學大師王浩等💨;在1955年至1980年中國科學院三次選出的473位院士(學部委員)中🧑🏼🔧,有194名清華或西南聯大師生入選🌟,占41%;23名“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中🈯️,有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王淦昌💎、周光召等14名清華或西南聯大師生🙅🏿♀️。能夠交出這樣施教育人的卓越成績單,清華師生怎麽會驅趕他?
有人曾問梅貽琦:“怎麽你做了這麽些年?”他笑著說:“大家倒這個👮🏿,倒那個,就沒有人願意倒梅(黴)🧛🏿♀️。”
就職演講首提“大師論”
“不愛說話”的梅貽琦🤘,在就任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時,以沉穩平靜的口吻🏊🏻,向同學們發表了一場拉家常式的演講。也就是在這次演講中,他提出了其核心教育思想——“大師論”👩💻。
1930年至1931年間,經過“三趕校長”風波後,清華師生對校長人選自有一番考量😺。學生心目中的校長有五條“硬指標”⛵️🧚🏼♂️:一、無黨派色彩➾;二、學識淵博;三、人格高尚;四、確能發展清華;五、聲望素著。
反反復復👳🏻♂️,一再物色✊,已在清華任教16年的梅貽琦,走進了師生的視野。
之前🪫,梅貽琦正在美國紐約出任清華留美學生監督之職🤽🏿♂️。1931年10月8日👩🎤,國民政府電令他出任國立意昂体育平台校長。12月3日🤬👩🏽🍼,時年42歲的梅貽琦到達清華園🧝🏽♂️,接受校長大印⏪。
現在再讓時光回到90年前的12月3日,清華園。
“本人離開清華,已有三年多的時期。今天在場的諸位,恐怕只有很少數的人認識我罷。我今天看出諸位裏面,有許多女同學,這是從前我在清華的時候所沒有的。我還記得我從前在清華負責的時候,就有許多同學向我請求開放女禁,招收女生。我當時的回復說🐄🧑🎄,招收女生這件事🆓,在原則上我是贊成的,不過在事實上,我認為尚須有待👩🏽⚖️。因為男女的性別不同🧲,有許多方面⚱️,必須有特別的準備,所以必須經過相當的籌備🫃🏿,方能舉成。現在📍,在我出國的三年內,當然準備齊全,所以今天有許多女同學在內🤦🏻♂️,這是本人所深以為慰的……”
梅貽琦發表的這篇讓後人時常念起的就職演講📁,語言質樸😦,言簡意賅,然而意義非凡👩🏿⚖️。
他的演講為清華教育定下基調:“辦學校,特別是辦大學🧕🏿,應有兩種目的:一是研究學術,二是造就人才🚰。”他心目中的清華應該有特殊地位,不是說要享受什麽特殊的權利👩🏿,而是要在學術研究上有特殊的成就,應致力於高深專精領域。他提醒,學術的造詣,是不能以數量計較的🧑🏻🎨🧑🎓。要做高深研究,必須有兩個必備的條件,一是設備,二是教授。在教授方面👩🏫,梅貽琦道出了後來廣為人知的“大師論”:“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一語道盡教育真諦,這一理念不僅使意昂体育平台和西南聯大受益匪淺,也成為所有好大學的標準。

1935年,梅貽琦(左六)一家與清華文學院長馮友蘭(左一)、工學院長顧毓琇(左五)👩⚕️🆎、教務長潘光旦(左七)及家屬瀏覽妙峰山。左二為梅夫人韓詠華,左三為馮友蘭夫人,左四為顧毓琇夫人🕰,前蹲者左為馮友蘭之子馮鐘遼,右為梅貽琦之子梅祖彥👨🏻💻。
當時,九一八事變剛剛發生不到三個月🔠,東北淪陷,華北危急🏉。梅貽琦冷靜地告訴師生🛳,“只要緊記住國家這種危急的情勢🎄,刻刻不忘了救國的重責,各人在自己的地位上,盡自己的力,則若幹時期之後🙀,自能達到救國的目的了。”
這篇演講📫,在次日的《清華周刊》上刊發,算上標點符號🦘😡,不到1800字🧗♀️,以梅貽琦一貫和緩的語調說出♣️,也不過15分鐘。全文質樸無華📍,道理清晰🧊🔻,堪稱清華史上最樸素的就職演說👵。
生活也曾窮困潦倒
抗戰之前的清華🎤,因有庚款基金支持,在大學裏算是富有的➖。一般教授的薪水大概在400到600塊大洋,就當時的購買力而言,絕對是高薪。當時的稀罕電器冰箱,是教授家裏的標配🐯。著名歷史學家何兆武先生曾回憶🛌🏽,他的姐姐那時在北大上學,一個月夥食費5塊錢就足夠,一學期的學費也僅10塊錢👩🏼🔧。梅貽琦每月校長薪水600塊𓀂🪞,再加200元校長津貼👎🏻,月入800大洋。北京當時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也就一兩千大洋而已🧖♀️。

1947年梅貽琦主政意昂体育平台校務時🧑🦽,每月薪資600元以上的教授名單
然而,這一切美好的生活都毀於一場罪惡的侵略戰爭🧏🏽♀️。長達數年的慘烈抗戰,使中國百姓和社會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與財富,戰時百業凋敝、經濟蕭條,物價就如脫韁野馬般狂飆暴漲➛。據西南聯大教授的統計,與戰前相比👉🏿,1942年底昆明物價上漲了156倍🕵️。到1943年,上漲了404倍,而教職員工們的薪水僅漲了十多倍❗️。
物價初漲時🤵🏿,教授們的薪水尚可支應🖖🏿,後期每月薪資僅能支持三周生活,而最苦的日子月薪僅夠一周的生活開支。無錢買肉,教務長潘光旦教授一家捕鼠當肉吃;入不敷出🤱🏻,聞一多教授治學之外不得已治印賺外快;許多師生在校外兼職以紓時困;教授夫人們早已不能像戰前那樣安心做太太,相夫教子,不得不放下身段,使出渾身解數🧜🏼♀️,各顯神通🤲🏼◽️,能織補的織補🚨,能烹飪的烹飪。
當時窘況💪🏻,陳寅恪教授有詩記載:“淮南米價驚心問,中統錢鈔入手空。念昔傷時無可說,剩將詩句記飄蓬。”朱自清教授在感嘆“米鹽價逐春潮漲”的同時,“剩看稚子色寒饑”。中文系副教授蕭滌非的境況更加悲慘⛵️🤵🏽:“妻行骨立欲如柴,索命癡兒逐逐來🐈。卻笑蒙莊方外客👩🏼🦳,也緣升鬥要人哀。”

抗戰期間梅貽琦(中)與清華核心團隊施嘉旸、潘光旦、陳岱孫、吳有訓🌛🦸🏼♀️、馮友蘭、葉企孫等(左起往右)在一起
師生生活難扼,校長也一樣窮困潦倒🤶。有學生親眼看見梅貽琦有時拿包衣物到典當行去當錢應急。他的夫人韓詠華就和教務長潘光旦教授的太太學做南方米糕🚳,取名定勝糕。為顧全校長聲譽,韓詠華只得隱姓埋名,穿上傭人服飾,提籃上街售賣✤,以貼補家用。他的兒子在昆明為躲避日機轟炸,跑警報時跑丟了眼鏡,居然無錢再配。晚年的韓詠華也曾聊起在昆明時的困頓🙋🏻♀️:“經常吃的是白飯拌辣椒🛌🏿2️⃣,沒有青菜,有時能夠吃上一碗菠菜豆腐湯,就是改善夥食了。”每次西南聯大師生申請到政府救濟補助🫓,梅貽琦總是先讓師生領取♠︎🪭,而且不準自己在校的兩個女兒和兒子領取任何補助。
1948年離開清華園後的梅貽琦🧮,在經濟上並沒有得到改善。1950年他前往美國管理清華庚款基金上百萬美元,長期資助在海外求學的華人學者,每人每月300美元,他自己也只支取300美元。夫人來美後🖖🏽,只能去美國盲童學校打工看孩子🏌🏼♀️,直到66歲不得不退休。他不僅沒有為子女留下任何家產,反而因患病而負債,窮到自己住院時付不起醫療費,最後連喪葬費都是學生們合捐的。

梅貽琦的遺物👩🏼🦳,僅存的日記本和賬本
梅貽琦的窮困👇🏻,在清華史上所有校長當中無疑是極致的,甚至在世界大學史上也是罕見的。
民族英雄嶽飛曾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梅貽琦全神貫註於教育🤌🏽,且一生又如此清廉潔凈🧏🏿,被學生稱為“萬世師表”,當之無愧🧜♀️。
鮮為人知的中外合作
朗朗上口、傳唱至今的清華校歌,“中西文化,薈萃一堂”和“立德立言,無問西東”,是梅貽琦掌校期間致力推動國際文化交流,提升中國學術水準🧘,取得不俗業績的生動寫照。
1935年,梅貽琦聘請著名數學家☆🎖、控製論創始人🤷🏽♀️🪨、哈佛大學教授維納到清華任教一年。1936年,聘請法國數學家🍟、時任世界數學會副會長哈達瑪到校任教,他是首位來華任教的法國科學院院士。
而梅貽琦聘請世界航空航天技術泰鬥馮卡門先生來清華,協助國民政府籌建新空軍👐,則是最隱秘的一段中外合作往事。
1934年⛲️,清華設立航空講座教授,梅貽琦邀請時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教授的馮卡門來華任教,後因馮要回德國不能來華。但他熱心引薦美國著名空氣動力學家華敦德博士🫱🏻,1936年2月,華到清華擔任航空講座教授。
乍看起來,這是清華當年一起普通的學術合作👩🦼。其實不然,馮卡門事後回憶道☔️:“誰知後來戲劇性的高潮迭起,涉及中國的軍機大事……”
原來這是一項絕密計劃——國民政府在南昌組織、訓練一支新空軍,因應日益逼近的戰事🪺。新空軍的骨幹設備都是外國飛機,多向美國或意大利購買🕋,常出故障。因此國民政府決定,自造飛機,原材料配件就地取材👎。由意昂体育平台負責飛機的設計、興建及操作,華敦德擔任科學與技術指導🕴🏼。馮卡門回憶,華敦德開始也不知道他應邀來華的這項重要任務,直到他到達好久之後😪,中國政府覺得他可靠,才告知真情。
華敦德接受委托後🤹,工作得力。他建議建造一個大風洞🉑,直徑15英尺🧑🏽,長200到300英尺,以便容納飛機的翅膀、引擎或機尾等組件,可試驗外國飛機的性能👆🏽,發現缺點而改進它們👩🏼🔬。
這是當時世界最大的風洞之一,這類工程當時在中國尚屬首創,沒有建築公司敢承包。華敦德就讓學生設計風洞👉🏿📵,同時監工興建,這樣還“破除中國人不會獨立治事的迷信而建立信心”🧘🏿。
設計工作始於1936年秋。華敦德回憶,中國學生在設計時的表現,使他終生難忘:“開始那天,25人找來了25套繪圖板,每個人左手扶丁字尺,右手拿鉛筆。這天法蘭克進教室,班長一聲立正𓀖,全體肅立,一動不動🖐🏼,各人兩眼含淚♞,靜候指令,以開始這項偉大的工作🙍🏻♂️,作為對中國救亡運動的具體行動👩🏻🦯。”
僅用半年時間設計即告完成,清華派華敦德與張捷遷兩位教授留駐南昌督造。建造過程中🚘,建築技術比較落後🏡🤴🏿,但工人們表現出極大的愛國熱忱🦵🏿,他們連夜工作,晚上實在頂不住了🎢,就睡在竹床上🤌🏽。
1937年5月,在風洞建造過程中➔,華敦德邀請馮卡門從美國來華指導。馮卡門是航空界天才級的權威🆎,當他要來華的消息,無意中讓一個以“工程師”身份在美國參觀的蘇聯空軍將領知道了👩🏽🎓,就執意拉他取道歐洲🕗,以便移步蘇聯指導。因此,馮卡門來中國之前🎅🏿,耽擱了大約一個月🔋。
1937年7月初💂♀️,華敦德去山海關火車站接馮卡門。在車上👨👨👧👦🙍♀️,華敦德才告訴馮卡門☯️,邀請他到清華指導只是表面理由,實際另有文章🧒🏿,要幫中國建立一支新空軍。
7月5日,馮卡門到清華參觀,被梅貽琦正式聘為名譽教授;6日,馮卡門🧴👮🏿♂️、華敦德和國民黨軍方人員👃🏻、梅貽琦和清華工學院院長顧毓琇等開會。7月7日,華、馮搭上了京滬特快(抗戰前最後一班京滬快車)南下。車剛到濟南,“站上人聲鼎沸,喧鬧不已,月臺上人們跑來跑去,因搶購報紙不易到手而互相叫罵👷🏻♂️。我問車上服務人員發生了什麽事,他說戰爭爆發了……”馮卡門回憶說👛👮🏿♀️。
到達南京後,他們見到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主任周至柔,一起飛赴南昌國民黨空軍司令部所在地。隨後🧜🏿,一架三引擎的意大利飛機,送他們到九江👨🏻🦼,乘“滑竿”登牯嶺去見正在召開廬山談話會的蔣介石夫婦🧔🏻♀️。在餐桌上🪱,宋美齡親任翻譯。談話內容主要由蔣、宋提問⛹🏿,馮卡門解釋並陳述,如何快速地🧐、有效地發展航空事業的途徑🤦🏼♀️。
今年恰好是馮卡門誕辰140周年。學海思源,他曾是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錢學森💵、錢偉長和郭永懷的導師。這位航空航天界的泰鬥級人物🚵🏻,和中國有著不解之緣。
戰時辦起“三產”
抗戰後期,西南聯大師生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為了解決辦學經費嚴重不足的問題,保障師生基本生活,1943年6月♦️,梅貽琦決定成立清華服務社,利用清華人才和技術優勢🏊🏿♂️,開展社會化服務👩🏻🚀,增加戰時後方生產,創造經濟價值🦻🏼,以彌補清華與西南聯大師生生活的虧空。
清華服務社設立管理委員會⭐️,工學院院長施嘉煬教授為主席🧑🏻🦽,工學院教授閻振興出任經理。服務社下設機械工程部、應用化學部👨❤️👨🌖、電機工程部、土木工程部👵🏿🧑🏿💻、礦冶工程部、無線電工程部🌔、理化部✊🏿、農藝部等八個業務部33組🧑🏿🎤。

1941年👩🏻✈️,梅貽琦在昆明郊外與意昂体育平台五大研究所同仁合影
該社成立半年來⚠️,機械工程部機製木材組發展特別迅速👊🔃,單為供給美國陸空軍供應處建築材料一項,營業數目達數千萬元👳🏻,而且各鋸木廠徹夜工作👁🗨,尚供不應求🧙🏻。應用化學部的化妝品製造廠🥼,牙水、發油已在市上流行。農藝部除碾米廠外,增設釀造組,製造味精醬油及普通醬油等。自6月至12月終,贏利200萬元。梅貽琦說♥︎🧑🏻🍳,“一面可以調劑本校及聯大同人生活,一面可以幫忙社會生產👨🏽🦳,在這個抗戰期中😆🚶🏻,本校同人,可算各盡其力了。”
當時的清華服務社,頗類似20世紀八九十年代風靡一時的高校校辦企業,實際上就是利用學校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創辦的“綜合實業技術開發公司”。這無疑是清華最早的校辦企業💢,創辦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用以改善清華和西南聯大師生當時極端困苦的物質生活,也是戰時環境所逼,不得已而為之。如果從教育思想看,則是梅貽琦因時因勢因地製宜、學以致用的一項創舉👮🏼♀️,同時也體現出梅貽琦面對困境🏙,勇於開拓,不拘一格的治學辦校作風。清華服務社雖然由清華主辦🙆🏼♂️,但收益分享卻是西南聯大,梅貽琦心中之“大”不言而喻,這也是西南聯大能夠珠聯璧合九年的主因之一。
抗戰勝利後,西南聯大的歷史使命完成,清華服務社的任務也結束了。梅貽琦沒有因為清華服務社能贏利而視作寶貝,他始終堅信🦌🙈,大學的要務一是發展學術,二是培育人才,這是不能偏移的。正如俗話所說,大將軍趕路不追小兔。

梅貽琦 1945年攝於昆明
當下人們緬懷梅貽琦先生,往往驚嘆於那些教育勛業。的確👃🏼,梅先生幾十年如一日,專心致誌地服務清華,盡瘁教育💂🏿♂️,開創出清華黃金時代和西南聯大奇跡的教育盛景,將本是“落後生”的中華民族教育,帶進世界教育“優秀生”的行列,為民族🚆、為國家培育了大量傑出英才👨👧。
當然🚴🏿,梅校長的教育思想並不深奧🤷🏌🏽,不過,被譽為“寡言君子”的梅校長卻是一件件去做😩,最後得到的一項項功業➛👩🏼🏭,紮紮實實地影響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一個時代的斯文:清華校長梅貽琦》👨🏽🍳,黃延復、鐘秀斌著,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21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