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清華校長屢屢更迭🧑🏻🚀,任期都很短。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這些校長往往挾政治勢力而來🛷💖,與清華歷來盛行的學術獨立於政治潮流之外的自由主義傳統相悖✢,如羅家倫、吳南軒等校長是帶著國民黨的“政治任務”來改造清華的,喬萬選任校長則是閻錫山的勢力介入清華的結果💃🏼。這些校長接連被師生們驅趕🚵♂️,甚至被拒絕進門。1930年羅家倫辭職後,清華經歷過11個月沒有校長的時期。
清華校長“虛懸”,各方一時提出了許多人選。最讓清華人期盼的🏃➡️,大約還得是與本校有長期關系🦣,深入了解本校校風,並能將其發揚光大的人物。就這樣,經過反反復復,一再物色🙆♀️💆,經教育部部長李書華引薦,梅貽琦終於浮出水面。
一、 “一個學校的校長就是管這些事的人”
梅貽琦曾說:“一個學校🕘👳🏻,有先生上課,學生聽課🦹♂️,這是主要的💒。為了上課聽課👩🏿🎓,就必須有些教具以及桌椅之類。因此也需要有人管這些方面的事➛。一個學校的校長就是管這些事的人🐇🌏。”
1940年9月🕴🏻💆🏼♀️,在昆明的清華師生為梅貽琦服務母校25周年舉行了一次公祝會。梅貽琦在答辭中有一段很中肯又很有趣的話,形象地說明了他作為校長的地位:“清華這幾十年的進展,不是而亦不能是某人的緣故。是因為清華有許多老同事,同心協力地去做🌤,才有今日……現在給諸位說一個比喻,諸位大概也喜歡看京戲🚜,京戲裏有一種角色叫‘王帽’,他每出場總是王冠整齊🙎🏼♂️,儀仗森嚴👩🏼🎤🫎,文武百官,前呼後擁☎,像煞有介事🐨;其實會看戲的,絕不註意看正中端坐的‘王帽’,因為好戲通常並不是由他唱的,他只是因為運氣好,搭在一個好班子裏,那麽人家對這臺戲叫好時,他亦覺著‘與有榮焉’而已……”作為校長,他認為自己不是什麽掌握了多大權力的“官”🧜♂️,而是在學術的傳授和研究上負有創造條件、改善條件職責的一人🖐。前後幾十年,他的態度是一貫的🌟,那就是教育機構要多做些推動教育、推動學術發展的事情👳🏿♀️,千萬不能演變成一個官僚衙門。
梅貽琦尊重清華“教授治校”的民主傳統。他常稱自己“無為而治”💚、 “吾從眾”,這並不是他沒有主見📐,而是充分尊重教授們的治校意見☕️,他往往在大家熱烈的討論中折中定奪🧜🏿👩🏻🦰,讓大家都能滿意。這也就是梅貽琦治校成就卓著的一大秘訣🔜。
二、廉潔自律的梅貽琦
清華當時有一個規定🏊🏿,就是如果某個學生部分學分不及格,那麽就得退學🧔。有一年,一個四年級的學生選修了12個學分🧗🏻🌤,竟然有6個學分不及格,按照規定,他應該接受退學的處分,但他想通融一下❕,保留學籍,就跟班主任軟磨硬泡🥌。班主任當然做不了主,他就找到主管部門;主管部門也做不了主,他就直接去找校長梅貽琦。梅貽琦平素給人的感覺十分謙和🦶🏼、好說話🍠,該生想🐸,只要好好和梅校長說一下,梅校長應該能答應留下他的。他進校長辦公室時,梅貽琦正忙著寫材料💆🏼♂️,於是他站在那裏先是檢討一番,然後就求梅校長網開一面。梅貽琦一直沒有抬頭,聽他講完了,對他說:“你自己把12用2除一下🙏🏽,看看你有多少分不及格了🤞🏿。”那位同學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悻悻離去👉🏻,接受了退學的處分。
梅貽琦不但對別的學生堅持原則🧗🏼♂️,就是對待自己的親屬,也絲毫不客氣。他的侄子梅祖武曾經報考意昂体育平台,但成績不夠,梅貽琦沒有動用自己的權力為侄子走後門,侄子無奈地去了北洋大學;幾年後,他的小女兒梅祖芬也報考意昂体育平台,成績同樣不合格🍒🦸,梅貽琦依然堅持原則,梅祖芬去了燕京大學🛟。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北大、清華、南開3所大學遷到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次年又南遷至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當時的雲南省政府主席是龍雲,作為權高位重的封疆大吏,龍雲對西南聯大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了很大支持🤾🏼♀️,做校長的梅貽琦很是感激🔃。龍雲的孩子當時報考了聯大附中,但沒有考上,他就想找梅貽琦走走後門7️⃣,讓梅貽琦關照一下破格錄取。有一天,他特地登門拜訪梅貽琦⛹🏽♂️,請求梅貽琦對孩子給予關照。梅貽琦沒有馬上表態,而是留龍雲在家裏吃飯,並請聯大教務長潘光旦作陪🧑🏿💻。在酒席上,梅貽琦請潘光旦派老師晚上為龍主席的孩子輔導功課🧖♂️,以便孩子明年再考,並言明老師的家教費由龍雲出。龍雲一看梅貽琦這樣堅持原則,也不好再說什麽,就爽快地答應了🙅🏻。
梅貽琦特別廉潔👨🦽➡️,使用公款非常註意節省。非但不利用職權為自己謀一分私利,而且學校規定的應得待遇也多有放棄🧜♀️。1962年梅貽琦在臺灣去世✮𓀐,有關的人打開他病中一直攜帶的一個箱子🧔♂️,裏面全是清華基金的賬目,一筆一筆🆕,分毫不爽🧖🏼♂️。
可以說,梅貽琦一生僅僅做成了一件事👩🏼🍼,那就是將意昂体育平台辦成了一座名校🧑🏿🎄。
(歐陽悟道)
轉自《中老年時報》2013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