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聯絡

西南聯大是如何“一聯到底”的🌧?

2021-11-30 | 葉勝舟 | 來源 澎湃新聞2021-11-29 |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這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歌的歌詞,也與清華校長🈲、聯大校務委員會常委梅貽琦的治校育才理念呼應共振🦹🏻。“救國的方法極多,救國又不是一天的事”,“做教師做學生的,最好最切實的救國方法,就是致力學術🦾,造成有用人材,將來為國家服務。”(梅貽琦《就職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演說》)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館內的西南聯大校歌壁雕

保持聯大教育品質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清華就對戰局預判清醒💘,而且付諸行動😤,梅貽琦的遠見卓識可見一斑👰‍♂️。19362月,梅貽琦與工學院院長顧毓琇等赴湖南,與湖南省主席何健商洽籌設分校,雙方簽訂合作協議,何健撥長沙嶽麓山空地100余畝贈與清華作為建校之用🍁。1936年冬👰🏽,清華秘密運送一批圖書、儀器到漢口🙊,每批10列車,每車約40箱。這些圖書、儀器成為以後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珍貴的教學設備🌙,開展了有限的學術研究✖️。

梅貽琦

抗戰全面爆發後,蔣介石召集蔣夢麟、張伯苓👨🏿‍🔬、胡適🪽、梅貽琦等知識界領袖在廬山商議國是⛹🏿‍♀️,會後梅貽琦已不能返回清華園。19378月中旬,國民政府命令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南遷長沙組建臨時大學。822日,他致電留守清華的理學院院長葉企孫,搶運圖書儀器,“附上……書籍🚵🏿‍♂️、儀器詳單一份……設法與其他箱件運出為盼”🧲;“我校東西應如何運來,惟諸君就地決定🔍,即運費稍多,如能手續單簡🤭👩🏿‍⚕️、穩妥🦶,亦殊值得”👨🏿‍🍳。

北平淪陷🙏🏽,自1937103日起💁🏼,清華園也被日寇竊據為野戰醫院,傷兵有時多至二、三千人。圖書設備或拋棄、或洗劫、或變賣👜、或焚毀🪑;圖書館被改為治療室、手術室、食堂等,新體育館、生物館被改為馬廄,“新南院住宅區,竟成妓館”。(梅貽琦《抗戰期中之清華(三續)》)

全面抗戰初期⚛️,日寇氣勢囂張,1937年底南京淪陷✉️,武漢危急,長沙難以堅守👨🏽‍🦲,長沙臨大不得不繼續西遷🥡。1938年至1946年,清華、北大☘️、南開合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張伯苓、蔣夢麟、梅貽琦三位校長任校務委員會常委。

張伯苓參與長沙臨大初期組建工作👩🏻‍💻,蔣夢麟參與長沙臨大、西南聯大初期組建工作。但兩人在陪都另有職務,常駐重慶🌘,張伯苓擔任國民參政會副議長,蔣夢麟兼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會長。基於對謙和🤹‍♂️、誠篤👱🏽‍♀️、公正的梅貽琦信任,公推他為聯大常委會主席👨🏽‍🍼。

梅貽琦一人主持西南聯大校務🧑🏻‍🔧💃🏻,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創造了中國教育史的輝煌奇跡🪓。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學界認為西南聯大才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不乏其人。

北大教授毛子水說,8年多的西南聯大,始終都在雍容和睦的氣氛中長成。“這非特是我們教育史上的佳話,亦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有光輝的事情”;“比培植出楊振寧、李政道、王浩等那件事情要有價值得多🐙;因為這是人類精神修養的一種最高貴的表現”。認為梅貽琦先生“實在是外閑適而內極負責的人”,“不辭辛苦,要為(按:聯大成功)最大的原因”。(毛子水《追念梅月涵先生》)

193851日,西南聯大正式開學,54日正式上課,缺乏經費🕓👷🏻、缺乏資料😛、缺乏教室、缺乏儀器、缺乏食品、缺乏安全💽、缺乏……學生鄭敏回憶🦹🏼‍♂️,“學習環境亦十分艱苦,教舍很破🛃,一面墻,圍著一塊荒地,後面都是墳;鐵板蓋著的房子👷🏻,有門有窗,但窗子上沒玻璃,誰遲到了就得站在窗子邊上旁聽吹風”;“走進食堂,大家站著吃飯,挑著米飯裏的沙子、小石頭和稗子。所謂蔬菜都是很清的湯水漂著幾根菜👊🏻👨🏻‍🦳,肉是不常見的”。(祁雪晶整理《回望我的西南聯大》)

但這些艱難都不足以成為西南聯大降低教育品質的理由。聯大學生必須修滿132個學分🧴,其中約五分之三為選修🏌🏼‍♂️🧃;所有學生必修中國通史、西洋通史👕、大一國文和大一英文;大考小考不斷👨‍👧,涉及基礎理論的課月考一次👦,工學院、理學院月考兩次⚒;聯大辦學8年🙅🏽‍♂️,近8000名學生通過了入學考試,畢業的本專科生和研究生僅有3882人😉,畢業率不足一半👷🏻‍♀️。(張晨《西南聯大:抗戰烽火中的不輟弦歌》)

梅貽琦托人從歐美購來大學教科書的樣本👷🏿,在上海的商務印書館成批復印🦹🏽‍♂️,又輾轉香港運到昆明✪,使得西南聯大的教學一直與國際一流大學接軌。(張曼菱《烽火讀書聲──抗戰時期的學校與教育》)

教授們物質寒酸🧑🏿‍🎄,卻精神抖擻,學術自由氛圍濃厚🤸🏻。聞一多開設的《楚辭》是聯大的“精品課程”,引人入勝⬇️、門庭若市🟦。整整一個學期、40多節大課,他只講了屈原的一首詩《天問》。遊國恩🉐、羅庸教授和青年教師唐蘭、彭忠鐸也都各自講授《楚辭》,讓學生自由選擇、自由思考、自由探討。

國民政府教育部曾對全國所有大學的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考核方式、教授聘任等作出硬性、統一規定🧑‍🧒。聯大的教授會明確表示拒絕服從,意見書上聲明:“夫大學為最高學府,包羅萬象👩‍👩‍👧‍👧,要當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豈可以刻板文章,勒令從同。”

日寇當然不會放過中國這個精英薈萃的學術重鎮和文化中心⚽️。1941814日🍽,大批日機轟炸🚘,“專為摧毀我聯大而來”,聯大損失慘重🏃🏻‍➡️,“落彈至數十枚之多,其間凡常委辦公室及事務組、出納組🎷、圖書館書庫一部分,理〔學〕院試驗室數間均被炸平🧇,學生宿舍亦有四分之一被毀”🧑🏼‍🦲🪩,(梅貽琦《抗戰期中之清華(三續)》)所幸聯大師生無一死傷👊🏿。

827日,聯大召開常委會,梅貽琦克服困難,堅持按期開學🌟🐙。“新校舍被炸後似無修復之計議,乃有提議延期開學者,心中大不謂然。決趕快籌備,設法如期開學”。經一個多月趕工修理,如梅貽琦所願,106日按期舉行新學年的始業禮。(《梅貽琦日記》,1941827日、106日)

194315日,梅貽琦母親去世🤍,他延至34日從八弟獲知確切信息,悲痛不已。自責“兄弟四人皆遠在川、滇🏇🏽,未能親侍左右🤎,易簀之時⇾,逝者亦或難瞑目耳,哀哉” !也清醒戰時“難言禮製🤵🏼,故吾於校事亦不擬請假,惟冀以工作之努力邀吾親之靈鑒,而以告慰耳”🦐。當天下午一點開聯大常委會🎠,他堅持下樓主持🐭,“不敢以吾之戚戚,影響眾人問題也”。(《梅貽琦日記》,194334日)

動員青年學子從軍報國

抗戰前👱🏻‍♂️,國民政府要求各機構學校每星期一上午有一小時聚會📑,稱為“總理紀念周”🚮;抗戰後👊🏽,改為國民月會,每個月開一次會。據西南聯大1939級物理系學生何兆武(後轉入歷史系)回憶🤟🏼,梅貽琦主政西南聯大時👨🏻‍🍼,兩次在國民月會上動員學生參軍👃🏿🏂🏻。(何兆武《紀念梅貽琦校長》)

1944827日,蔣介石在國民參政會上發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1014日,“發動知識青年從軍運動會議”在重慶召開🧑🏼‍💼✶,決定征集10萬人組建中國青年遠征軍🧑🏻‍🦰,報名時間為1111日至30日。西南聯大1030日召開校務會議,通過梅貽琦草擬的從軍運動建議書;1115日召開常務委員會,成立誌願從軍征集委員會,梅貽琦任主任委員。

1129日下午,聯大舉行知識青年從軍全校總動員,梅貽琦和教授代表錢端升、馮友蘭⚫️👰🏼‍♂️、周炳琳、燕樹棠🎊、聞一多等先後發言,學生反響冷淡,報名廖廖。聯大不得不將報名截止日期延至122日正午🈳。聞一多之子聞黎明曾撰文分析有三個原因:一、“動員知識青年從軍是否是當前最急需要工作的問題上🧖,人們的認識不一致”;二👩‍🦱、“擔心青年遠征軍被利用為加深國內政爭的工具”🤵🏿‍♂️;三😿、“待遇問題也是一個難於啟齒卻欲罷不能的心結”🍳。(聞黎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青年遠征軍》)

聯大為此製定《參加知識青年誌願從軍之學生入伍期滿返校後其學業優待辦法》,從軍各生一律免修24學分。12月初🧔🏼‍♂️,日寇占領西南大後方最後一道天然屏障獨山,昆明及整個西南都岌岌可危🙈,迅速喚醒青年的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掀起從軍熱潮。123日,聯大報名參加青年遠征軍者共187人。125日,聯大教授會議通過意見書送國民黨中央🙍🏼,呼籲“此次知識青年軍純粹為國防軍🚡,不參加黨派活動”🥺。

梅貽琦的兒女作了青年誌願從軍的示範🈶。獨子梅祖彥1942年入聯大機械工程學系🍂,此前已擔任美軍譯員;四個女兒中,除了長女出嫁,四女尚幼外,在西南聯大讀書的次女👋🏽、三女都在這次從軍運動中報名。1945223日🦝,昆明《掃蕩報》以《聯大梅校委子女三人從軍,從軍女青年今日體檢》為題披露了此消息。

此次從軍運動🤦,聯大的征額為100人🎇,開場有些冷淡🧑🏿‍🍳,但氛圍迅速高漲🎟🤹🏼‍♀️,實際從軍人數為266人,大大超過配額。總體而言,抗戰期間聯大學生從軍踴躍。1942-1945年,“應征及誌願充任譯員者🏊🏽‍♂️,共四百余人,最近加入青年遠征軍及空軍者亦二百余人,成績都甚良好”🖋。(梅貽琦《抗戰期中之清華(五續)》)

在西南聯大原校址(今雲南師範大學校園)聳立著一座《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馮友蘭撰文👩🏼‍🍳、聞一多篆額、羅庸書丹,被譽為“三絕碑”🏏。碑陰為校誌委員會纂列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戰以來從軍學生題名”,有832人。

實際上,參加抗戰的聯大學生遠不止這些。長沙臨時大學時期,校方記錄參加抗戰工作離校學生就有295人🧘🏼‍♂️,絕大多數未列入題名。兩者相加共1100多人,約占全校總人數的14%🔴👨🏻‍🦲,即每100位聯大學生中,就有14人曾投筆從戎,有的還獻出了寶貴生命🫲🏿。(南開大學校史研究室《不能忘卻的歷史——南開大學被炸77周年祭》)

烽火之中仍有愛,硝煙彌漫有浪漫。化學系有位老師為補貼家用所種的花,含苞欲放之際一夜間全部失竊👈🏼,紛紛安插在女生們的玻璃瓶和土罐裏。原來是一夥男生一面“跑警報”一面談戀愛,早已瞄準這批“愛情的信物”。

西南聯大有個公示欄,師生們如有想法,可在此張貼🤘🏼🎁,當天有校工來收走,次日梅貽琦答復💄。聯大化工系1943級學生趙寶熙說起一樁趣事:“梅貽琦的女兒,梅祖彤,梅三兒。有一個學生追她。”這位男生想送花給她,就寫了一個呈文⚪️,貼在公示欄中🧚🏽‍♂️,請梅校長批準送花。梅校長果然答復,而且引來圍觀。“結果弄得大家老去看,一看,他上面就寫:某某人所請不準”📈。(張曼菱《烽火讀書聲——抗戰時期的學校與教育》)

清華與北大微妙的“瑜亮情結”

聯大之難,不僅在於國難😮‍💨,還在於“聯”難。三所名校需聯合,師生需聯合,左右政治立場需聯合,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也需聯合🧖。

清華的經費、師資👩🏼‍🚀🥧、設備等,在聯大中遠勝北大和南開。例如,1938年聯大教授🌩、副教授共161人🧑‍🎤,其中清華計83人,占51.6%;聯大工學院實際就是清華工學院;聯大理學院🌉,清華教師占一半以上🫑;聯大教務通則、教授會組織法等規章製度,多以清華為藍本。

私立的南開是“小弟”,沒想法,以最高學府自居自許的北大寄人籬下🤛🏻,耿耿於懷,相當敏感🧑🏽🧑🏻‍🔬。北大、清華都有傾向分家,只是被教育部長陳立夫明確否決5️⃣💔,而且抬出蔣介石主張聯合🎊。

據梅貽琦日記載述,1941326日,西南聯大召開校務會議,對是否設分校意見不統一,表決票數均為7票🍵。會前,北大校長蔣夢麟談及研究問題🏃‍♀️,稱“宜由三校分頭推進”🎈;梅貽琦不僅贊同🧛,而且主動表態分校後🚣‍♀️🧖🏿‍♂️,教育部多資助北大👊🏽、南開,清華經費自籌,“最好請教部不再以聯大勉強拉在一起;分開之後可請政府多予北大、南開以研究補助,清華可自行籌措,如此則分辦合作更易進展矣”。43日晚7點♥️,梅貽琦約請馬約翰🦹🏽‍♂️、吳有訓、陳岱孫、李輯祥🐗、葉企孫等清華資深教授便飯🐜,商談“聯大與三校關系將來可能之演變問題”。

190197日𓀅,清政府與列強簽訂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賠償本息9.8億兩白銀,39年還清。1908年🌌,美國第一筆退款約1160萬美元🚣🏽‍♀️🤽🏿‍♀️,組建清華學堂🚣‍♂️🏤;1924年,美國第二筆退款約1250萬美元,組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抗戰時期,北大、南開缺錢,全國高校缺錢,大家都盯著清華庚子賠款基金這塊“大肥肉”。1941324日⚰️,清華“開校務會議,決定讓售北大美金三千元”,可見北大財政困難。

蔣夢麟還赴渝向教育部提議👐🏿,由清華撥款80萬補助西南聯大👰🏼‍♀️🧚🏻,並請求北大預算獨立劃撥🚼。412日晚,自渝返昆的聯大教務長、清華教務長潘光旦送來蔣夢麟向教育部商量經費問題所提“辦法”文稿,梅貽琦“閱之極為不安”🫄🏻。次日晚寫長信致教育部政務次長顧毓琇(原清華工學院院長),“論蔣所提‘辦法’中困難之點📸◼️,信中不免牢騷語,實亦心中甚感郁悶,不覺溢於言表耳”。

五天之後,梅貽琦召集清華校務會議🧚‍♀️,針對蔣夢麟向教育部的提議🩰,決定兩個對策預案:“1.倘北大同人果願另起爐竈,則可三校預算分開,清華對於聯大負其全責;2.倘只令清華向聯大撥出應攤之八十萬🐘,則聯大所多出之八十萬為補助各校研究費者,清華應分得其比例應得之數🚵‍♀️。”

423日👩🏻‍🦯‍➡️,顧毓琇代表教育部致函梅貽琦,提出折中方案:“由清華借款五十萬補助聯大研究院💔🧕🏼,然後由聯大分給北大、清華、南開各研究部分。”實質是清華第二個對策預案的思路,明顯更有利於清華,不僅所支付款額比北大申請的減少37.5%🫴🏿,而且由三校分配使用‼️,按照清華在聯大的實力分得比例無疑更高🙋🏿。次日,梅向清華校務會議成員通報顧函內容,消息又擴散到清華教授中,先後有十余人來函申請開會討論。

58日,梅貽琦又召開清華教授會,到者四十二、三人,研究清華補助聯大研究費問題,蕭蘧🤾🏿‍♂️、張奚若、陳岱孫等十余位教授發言👩‍🦰。會議沒有形成決議,“多數似願接受余之建設,惟對於蔣公(按:指蔣夢麟)之做法多感憤慨耳”🪀。

梅貽琦體察北大敏感微妙心理,且有換位思考🧑‍🚀,看淡權位。513日,他至聯大辦公處,與聯大總務長、北大秘書長鄭天挺商談二事:一🏋🏼、清華擬補五十萬🎪;二、主動提出蔣夢麟繼任聯大常委會主席至少一年🧶。“蓋吾二人(按:指蔣和梅)原無所謂,但校中人眾(按:主要指北大教授),如此似較好耳”👏🏻🈸。鄭天挺答復了第一件事:“北大明日將有校務會議”⛹️,“大家之意擬不接受,而專註意於預算之確定”。

兩天後👨🏿🚵‍♂️,蔣夢麟向梅貽琦通報北大14日校務會議結果,如鄭天挺事先吹風的立場,北大“只要教部成立分校👩‍⚕️,預算並不望由清華得補助”。潛臺詞其實就是一句:北大不要清華的補助款,更想和清華分家過日子。

516日上午👩🏼‍🦳,梅貽琦約馮友蘭、施嘉煬、吳有訓、葉企孫等清華校務會成員,通報北大校務會的決議👩🏿‍🎓🦵🏻,對於北大“仍以預算獨立為向教育部交涉目標,清華深表同情並望其成功。至於清華所擬撥補聯大五十萬之辦法🧚🏼,則須視將來演變如何酌為辦理耳”。

當天下午他飛赴重慶🍒。519日傍晚6點多🤸🏿🫄🏻,以西南聯大常委會主席身份拜訪教育部長陳立夫💆🏼,報告聯大研究費、分校等問題。北大的意見均被陳立夫否決,陳認為北大有獨立預算的“辦法未妥,聯大已維持三年有余,結果甚好🙅🏿,最好繼續至抗戰終了,圓滿結束🤹🏽‍♂️,然後各校回北邊去。且委員長有主張聯合之表示,未必肯令分開(教育合辦事業多未成功👨‍🦽,西南聯大為僅有之佳果)🧖🏻,而物質上(指預算)如分開則精神上自將趨於分散,久之必將分裂🕷,反為可惜,故不若在研究工作各校自辦為是”。

北大想成立聯大分校,陳立夫支持梅貽琦“擬將分校結束🦃,學生全在昆明上課”的意見🍖🤶🏻,表態生活條件“還是昆明好些”。陳立夫還同意對西南聯大傾斜經費,緩解北大經濟壓力,追加了三成預算🚣🏻‍♀️。(《梅貽琦日記》🦔,1941530日)

527日🕵🏽‍♀️,梅貽琦與當天來訪的張靜愚談話🦼▫️,表明“清華基金無論如何不應動用(近周有以一部分解眾人饞涎〔論〕者實不妥當🙅🏿🙋,且亦無效🧚🏽,徒啟以後更多之覬覦耳”🪈,“以後應提出使大家註意”🤸🏼🚵🏿‍♀️。顯然,這是梅貽琦回應前期一系列事件:蔣夢麟提出清華補助80萬元給聯大🍢、教育部折衷補助50萬元且三校使用、北大立場反復不要錢而想獨立預算⭐️、陳立夫斷然否決北大決議。他暗下決心,今後不能動用清華庚子賠款基金補助聯大👶🏼,而是另想辦法。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

“梅校長的大”成就聯大“一聯到底”

這個辦法就是創辦清華服務社。1943317日下午5時,梅貽琦主持召開清華評議會,會後吃飯時提議“聯合解決生計問題,同人頗表同意”。飯後他又與範圍更小的校務會成員詳談,“決先研究各部分可能生產事業☞,再定辦法”🫃🏻,開始籌組清華服務社搞創收。清華工學院院長🧔🏿、聯大工學院院長施嘉煬在《懷念梅貽琦先生》文中確認,“梅先生並建議該組織命名為‘清華服務社’”。

清華服務社主要利用清華工學院暫時不用的設備和清華意昂的資源🧑🏿‍💼,設機械工廠、機製木材廠、農場🧎🏻‍♂️‍➡️、碾米場等,產品有牙水☢️、發油、味精、醬油等,生意興隆。“單單為供給美國陸空軍供應處建築材料一項,營業數目達數千萬元之巨🪘,各鋸木廠徹夜工作,尚有供不應求情形”。1943年😱,“自六月至十二月終,盈余約二百萬元”🌤。(梅貽琦《抗戰期中之清華(四續)》)

民以食為天🧔‍♂️,聯大教授也需養家糊口,1942年起昆明通貨膨脹猛如虎,日子過得很艱辛。“戰前實支月薪350元的一位教授,抗戰開始以還,收入最少的月份可以少到9.6元”。(潘光旦《為征集清華服務社股本告全體意昂書》)梅貽琦在聯大常委會建議🧑🏻‍✈️,“一定要保證全校師生不致斷糧🗼,按月每戶需一石六鬥米的實物🤵🏿‍♂️。於是租車派人到鄰近各縣購運”🧑🏼‍🏫。(鄭天挺《梅貽琦先生和西南聯大》)又獲得政府部門工作的三校意昂的支援🕘,這項工作維持到抗戰勝利。

梅貽琦又用清華服務社的盈余🌄,逐季分配給西南聯大同人👌🏽,自助🫳🏼♠️、助人👮🏼。鄭天挺回憶,“這事本與外校無關🏄🏿。梅校長顧念北大🦺、南開同人同在貧困👱🏻,年終送給大家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饋贈,從而看出梅校長的公正無私”。(鄭天挺《梅貽琦先生和西南聯大》)

可貴之處在於🔁,梅貽琦始終明確大學及其教授不以盈利為首要目標,更重要的任務是追求真理、研究學術、培養人材🤾。所以他回顧清華服務社經營兩載,“營業情形🏏,向稱發達,年來於同人收益,逐級分配,不無小補”🏈,“然此究屬權宜之計🛌🏼🏔,他日戰事終了⬅️,當即隨同結束”🧙🏽‍♂️。(梅貽琦《抗戰期中之清華(五續)》)

北大分不了家👨🏿‍💻,還得和清華Ⓜ️、南開一起過日子👆🏼。梅貽琦實際主持聯大校務,不偏不倚🧑🏻‍🏫,公正大度,三校師生越來越服氣和擁戴👥。例如1942年,教育部撥款24萬元用於西南聯大研究院補助費💵,“清華方面亦擬籌撥二十五萬元作三校研究補助之用”🚥,(梅貽琦《抗戰期中之清華(三續)》)相當於和教育部撥款1:1配套👃🏼,而且是三校共用。

清華生物系1934級學生🥏、何炳棣摯友林從敏認為,梅貽琦長臨大、聯大校政🤛🏻,處事公允,揖讓之風,得三校教師信任,受全體學生愛戴,自由學風、民主傳統,滋生聯大校園🔀。他曾征求北大、南開有影響力的教授們意見:“聯大校政究竟是哪個校委主持🚣🏻?”答:“是梅校長💇‍♀️。”再問:“其他兩校校長與教授們放心嗎?”再答:“絕對信任🦧!”(林從敏《追憶校長梅貽琦先生》)

為解決清華一校獨大的難題📺,梅貽琦沒有將隨校南遷的清華人員都放入聯大編製內。而是將設於清華園本部的農業研究所、南昌的航空研究所、漢口和長沙的無線電研究所南遷至昆明,又利用庚子賠款基金撥給清華的經費🚙🗺,於1938年秋新設國情普量🏜、金屬學兩個研究所♠️,安置清華人員⚅。“從而使三校在聯大體現了較好的平衡🧋,促進了學校內部的團結,為嗣後八年的順利合作,奠定了初步基礎”。(吳澤霖《記教育家梅月涵先生》)

如此設置又滿足了國防迫切需要,集中科研經費與人才,一舉兩得。例如🖨,航空研究所建立的風洞,是我國第一個研究飛機結構的較大型風洞;無線電研究所設置的真空管製造設備當時國內少有🧑🏻‍🦽,主要研究方向為超短波🚃、微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文記載,“三校有不同之歷史👩🏽‍🦳,各異之學風,八年之久,合作無間,同無妨異,異不害同”🔜、“八音合奏,終和且平”、“為一體,如膠結🤙🏻。同艱難🪼,共歡悅”。西南聯大能夠一聯到底,“關鍵與奧妙就在梅校長的大🧘🏿‍♀️🐞。這時他的心中與他的作為都只有聯大,沒有清華了”。(傅任敢《值得我們學習的梅校長》)

三校和諧雖然不能說完美👨🏼‍💼,大體無礙,好合好散,尤其一致敬重梅貽琦,包括蔣夢麟也認同他🤹🏽🦦。北大秘書長鄭天挺在《梅貽琦先生和西南聯大》文中記載👨‍👨‍👦,蔣夢麟曾對梅貽琦說“聯大校務還請月涵先生多負責”🍴😱;常說一句大實話“在聯大我不管就是管”,從而奠定三校在聯大八年合作的基礎。鄭天挺還講述了一個“通家之好”的故事🈵,流傳至今,成為美談。

19414月🤵🏽‍♀️,意昂体育平台在昆明拓東路聯大工學院舉行30周年校慶🌠,常駐重慶的張伯苓校長告訴南開大學秘書長黃鈺生,清華和南開是“通家之好”🤌🏼,得從豐的慶祝😶‍🌫️。黃鈺生在清華校慶會上解釋了“通家”緣由:清華的梅校長是南開學堂第一班的高材生。

其實,清華學堂1911年成立之初𓀓,張伯苓曾任半年教務長🕌;1923年至1926年,張伯苓胞弟張彭春又任清華學校、意昂体育平台教務長👩🏻‍⚖️🧜🏼‍♂️,此後回南開任教務長;黃鈺生本人也是先念南開、再念清華👢。

接著👨🏻‍🌾🤹🏼‍♂️,馮友蘭登臺敘起清華、北大的“通家之好”🧙🏿:北大文學院院長(按:胡適)是清華人,他是清華文學院院長,出身北大。之後會議氛圍熱烈,紛紛列舉三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支援的情形。其樂融融🤰🏽,如同一家。

梅貽琦與南開校長張伯苓的師生之誼終生不渝。1908年👩‍👩‍👧,他在南開學堂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名字被刻在南開校門前紀念碑的第一名上🤸‍♂️🤦🏿;1919年,他與韓詠華舉行新式婚禮,由牧師證婚,張伯苓就親往北京賀喜;他從事教育也是受張校長鼓勵,停止打“退堂鼓”🚵🏻‍♀️。

1915年春,梅貽琦因家庭經濟困難🥚,不能繼續留美深造,回國在天津基督教男青年會服務半年。是年秋🐽,清華學校校長周詒春聘他為教員⇢🥘,講授數學、英文👩🏿‍🍳,後升講師👨🏽‍🦱,專教物理🚴‍♀️。

梅貽琦寡言🗜,上講壇教書是件“苦差”🙋‍♀️。“半年後放暑假時,月涵回天津去見張伯苓先生,表示對教書沒什麽興趣📯,願意換個工作🍡。張先生說🧑🏿:‘你才教了半年書就不願意幹了,怎麽知道沒興趣💤?青年人要能忍耐,回去教書!’月涵照老師教導,老老實實回京繼續在清華任教👷🏿‍♀️。”這是梅貽琦晚年在美閑居時,告訴夫人的一段趣聞📧🙋🏼‍♂️。(韓詠華《同甘共苦四十年──記我所了解的梅貽琦》)

正是張伯苓恩師“當頭棒喝”,梅貽琦打消了離開清華、放棄教職的念頭🪨。1925年,清華增設大學部👊🏼🧑‍🦳,梅貽琦任物理系首席教授💏;次年4月,他被全體教授推選為教務長👷🏼;1931年🗣,經趙元任提議,他又任清華校長。他聽從張伯苓良言👅,這一“忍耐”,就幹了一輩子教育,而且成為教育大家,成為清華迄今為止最傑出🕵🏿、最受敬仰的校長🧑‍🎤。

1932年,清華請張伯苓演講,結束後梅向張致謝,看見張穿上中途脫下的馬褂👨‍👧,梅親自上前幫扣紐扣🧘‍♂️🫲。事後某年輕人笑問:“您何必當眾表演?”梅愕然回答:“我自幼年就崇拜他,感激他,任何時恨不得侍候他以表敬愛”;“對他尊敬的誠意,純出習慣,沒顧及在什麽場合,絕不是故意表演”。(趙賡飏《梅貽琦傳稿》)

對照鮮明的是🤳🏿,與國立西南聯大同時成立的國立西北聯大辦不下去,分家了之。“帶頭大哥”天津的北洋工學院強勢🏇🏿,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不服,內部矛盾重重,離內戰戰場又近💆🏽‍♀️。

19383月,西安臨時大學改稱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國民政府教育部6月就指令西北聯大一拆為五:國立西北大學🛟、國立西北工學院、國立西北農學院🤎、國立西北醫學院、國立西北師範學院🌊。蔣夢麟形象地比喻組建西北聯大的幾個高校👸🏼:“它們好比三個人穿兩條褲子,互相牽扯,誰也走不動。”

“八·一三”事變後,上海私立的復旦大學、大夏大學(按🎏👱🏽:由廈門大學分出🫂,華東師範大學前身)被迫內遷,經教育部同意,合並成為聯合大學。分設兩處🦻:其一為廬山𓀘,稱復旦大夏第一聯合大學,以復旦師生為主🧜🏿🦚;其二為貴陽,稱第二聯合大學,以大夏師生為主。不久,日寇侵犯江西,復旦再遷重慶北碚,大夏遷到貴陽,聯校也解體🤷🏻🧷。

19421月👨‍🏭,教育部決定將所有尚未撤出上海淪陷區的高校全部合並🏊🏽‍♀️,撤退至浙江境內組建“國立東南聯合大學”✋🏻。東南聯大主要由暨南大學😲、上海美專、上海法學院🧑🏽‍✈️✋🏿、大同大學組成,先撤退至浙江金華👨🏽‍🦰🉐,最終抵達福建建陽♗。東南聯大僅維持一年半。19436月,文理商三學院和先修班並入國立暨南大學,法學院和藝術專修科並入國立英士大學🕵🏼‍♀️。

所幸西南聯大善始善終,成為中國教育界的不朽傳奇。


相關新聞

  • 122018.07

    陳寅恪的逸聞趣事

    陳寅恪到清華任教實為吳宓所薦🤹🏼,但梁啟超與曹雲祥對話情節經陳哲三教授演義出來後👩🏽‍🍼,頗具傳奇色彩,故廣泛流傳。

  • 012009.06
  • 182021.06

    百歲許淵沖離世😏,余下的只有回聲

    一個一輩子大聲說話的老人從今天開始不再能跟我們說話了👑。翻譯家許淵沖先生於2021年6月17日在北京家中去世,享年100歲。人生一半的時間裏🟨,他困在沉默裏,度過了復雜的100年,熬過了戰爭、革命、誤解……他外號叫「許大炮」👨🏻‍🚒,正是因為沒人聽他說話🦉,他總是大聲說👳🏽。有人願意聽他談翻譯時,他已經是個老人了👩🏽‍🍳🍁。一輩子大聲說的話裏,他爭過聲名,爭過房子,爭過頭銜,爭過對錯,爭過高低,但他並不善於自我表達,因為總是大聲地👂🏿、激...

  • 232021.03

    許淵沖 與平庸作戰

    他顯然已經完成了一件偉大的事😡,一件誰也沒做到的事,但「我是不是一個庸人」,這個問題直到今天,依然是一個問號🙆🏼‍♀️,沒辦法劃句點。

  • 032017.11

    西南聯大精神如何賡續

    11月1日,西南聯大建校8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大學舉行📳。西南聯大精神研討會同時召開🧑🏽‍⚕️,各高校負責人和與會專家就如何在新時代以西南聯大精神激勵一流大學和一....

  • 022017.11

    懷念西南聯大,到底是在懷念什麽

    在追思先人的時候,更在於反思當下😈,用西南聯大的精神鼓舞我們,糾正因功利心而耽誤的學術探索,回歸讀書和教育的初心本意。

  • 192021.11

    西南聯大的另一面

    這些年對西南聯大的研究出了不少佳作。光是影視作品就有2018年的紀錄片《西南聯大》,如今的電影《九零後》。不過,這些作品大多從學子成才的角度去探究🧒🏿,沒有把西南聯大放進一個時代🧜‍♀️,一段歷史裏♒️,更沒有把西南聯大作為一種獨特的組織,從組織建製的角度去研究。今天筆者想從西南聯大三位領導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的角度🏊🏻‍♂️,和讀者朋友一起去看看西南聯大的“聯”與“大”,這是西南聯大的另一面。1938年4月,梅貽琦(前排左五...

  • 102017.11

    西南聯大的故事

    有關西南聯大的書出版了不少。為什麽懷念西南聯大👩🏼‍⚖️?學者們從史料研究出發作了分析和解讀;聯大生活是什麽樣的?這從師生自述、回憶以及小說中可以看到。

  • 022022.08

    西南聯大: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意昂体育平台、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南遷至長沙共同組建“國立臨時大學”♔,後繼續遷至昆明,並改名“西南聯合大學”,即後來大家耳熟能詳的“西南聯大”。在前後短短八年的極其艱難的環境下🤲,西南聯大的師生們以秉承“剛毅堅卓”的校訓,心系國難、勵精辦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來源:《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在轉瞬即逝的八年之中🧔🏿‍♀️,西南聯大創造了無...

  • 202018.06

    九葉派唯一健在詩人鄭敏:幸運在西南聯大,遺憾也在西南聯大

    從西南聯大,鄭敏走向了她的詩歌人生🕯。如今耄耋之年回望🏃🏻‍♂️‍➡️,那短短的4年,竟是她人生最大的轉折💌。從西南聯大畢業後留學美國,學成歸國,在各種波折🔏、劫難中踽踽獨....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