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對西南聯大的研究出了不少佳作💅🏽。光是影視作品就有2018年的紀錄片《西南聯大》,如今的電影《九零後》。不過,這些作品大多從學子成才的角度去探究👨🏽🎓,沒有把西南聯大放進一個時代,一段歷史裏,更沒有把西南聯大作為一種獨特的組織,從組織建製的角度去研究。今天筆者想從西南聯大三位領導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的角度,和讀者朋友一起去看看西南聯大的“聯”與“大”👰🏼♀️,這是西南聯大的另一面。

1938年4月,梅貽琦(前排左五)、蔣夢麟(前排左三)與湘黔滇旅行團師生代表及護送軍官合影
史上最窮的大學
西南聯大應該說是史上最窮的大學,梅貽琦校長有時也得靠典當舊衣物過日。即便是破舊的草皮屋頂土墻教室🙋🏼♂️,也常遭日機轟炸☕️。然而,沒有大樓💞,卻有大師🤶🏼🤷♀️,群賢畢至,人才濟濟,碩果累累。曾任西南聯大建設長、西南聯大師範學院院長、南開大學秘書長的黃鈺生(字子堅)教授說:“南開堅定如山,北大寬廣如海👨🏫,清華智慧如雲。”如雲,如海,如山⚰️;自然↖️,自由,自在,這正是西南聯大剛毅堅卓的校訓精神。

西南聯大校門
當今許多人努力在探究西南聯大創造的奇跡,追問西南聯大的學者們為什麽能夠在那麽困難的環境裏,培養出那麽多展現中國人最美好樣子的學子來🥃?三所歷史不同、背景各異☮️、特色獨具的大學,那麽多一流學術大牛,為什麽“八年之久,合作無間👩⚖️。同無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而沒有落入“文人相輕🧗🏻♀️,自古而然”的傳統俗套裏🚣🏼?
關於這個謎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解鈴還須系鈴人,最關鍵的答案還在西南聯大的三位掌門人——梅貽琦、張伯苓🕺🏽、蔣夢麟的身上👨🏿✈️。
1937年🧑🏿🦳,梅貽琦48歲🍖,正當盛年↩️,擔任意昂体育平台校長6年🤺,成績卓然🔣,聲望隆重,開創出清華的黃金盛世。短短數年將“頗有名氣但無學術地位”的清華,帶進國內第一流大學行列🎸🧝🏻。蔣夢麟51歲🥷🏼,出道早👩👩👧👧,執掌老牌北大已經多年🤲🏿,在教育界久負盛名。張伯苓63歲🧑🏽🎄,最年長,創辦出南開系列事業🔦,社會影響巨大,南開大學當時是中國最好的私立大學🧽。梅貽琦1937年8月最早介入,而1946年9月最晚撤出西南聯大校務,他與西南聯大共進退,九年時間幾乎全身心撲在西南聯大上🟥。
在梅貽琦看來,西南聯大的成功🧑🏼🎤,在於三校人熟,價值觀相近。1946年11月1日👨🏻🦲,他在西南聯大校慶9周年紀念會上🧓🏽,這樣解釋:“想起九年的工夫,在長沙,在昆明📪🕵🏻♀️,三校聯合的結果很好💇🏼,同仁都認為滿意🚣♂️。今後三校聯合精神還要保持並繼續。前幾年🤦🏻♀️,教育當局說抗戰中好多學校聯而不合,只有聯大是唯一聯合到底的。這不是偶然的👩❤️👩,原因是由於抗戰前🛸,三校對事情的看法與做法,大同小異。人的方面多是熟人🧑🏻🦰,譬如:胡適先生是清華的意昂;馮友蘭先生是清華文學院長🤶,是北大意昂;南開之黃子堅是清華意昂💧;張伯苓先生曾為清華教務長,我本人亦為南開意昂,已為‘通家’。間或有遠近🐊🫵,但是很好。”“寡言君子”的梅貽琦,這段話是字字珠璣。
梅貽琦掌管校務
蔣夢麟常說:“在聯大我不管就是管🏠🪶。”早在1937年8月,蔣夢麟就委托胡適致函張伯苓、梅貽琦:“孟鄰兄有信與枚蓀兄和我。他說㊙️,臨時大學實行時🗯,‘雖職務各有分配🎓,而運用應有中心🏮。伯苓先生老成持重👾,經驗毅力為吾人所欽佩🏌🏿,應請主持一切’。孟鄰兄此意出於十分誠意,我所深知🫶🏽。我們也都贊成此意。所以我把此意轉達兩公💆♀️,伏乞兩公以大事為重🏡,體恤孟鄰兄此意☝🏿,不要客氣🧍♂️,決定推伯苓先生為對內對外負責的領袖,倘有伯苓先生不能親到長沙時,則由月涵兄代表。如此則責任有歸,組織較易推行🙅🏼♀️。千萬請兩公考慮。我此時因政府頗有意把我充軍到海外去,所以不能來,只好在此為兩公及孟鄰兄做一個駐京代理人🗳。”
在這封信裏👴🏻🤞🏼,蔣夢麟很老到地提出,三校聯合運行時需有一人為主持,所以誠意推舉張伯苓為首😬。他深知張與梅深厚的師生私誼💁🏽♀️,推舉張為首🙇📟,實際上就是將此重任委婉地交給梅🕡🦹🏿♀️。有趣的是,在西南聯大成立之初,張曾對蔣說,“我的表你戴著”👼。這是天津俗語“你作我代表”的意思🤪,完全信任👨🏻💼🍞。蔣對梅也說🕯:“聯大校務還請月涵先生多負責”⚠。至於在張伯苓和梅貽琦之間,似乎完全不需要更多的話語和客套,他們之間的信任和默契,有30多年的師生深誼為基礎。

梅貽琦手書學海思源
屬相為牛的梅貽琦年輕力盛,“俯首甘為孺子牛”,行事作風符合清華校風——行勝於言🏭,做事任勞任怨,從不會討價還價,毅然擔負起這一重任🦏,公正剛毅,深孚眾望。有時教務長或總務長缺員,他就兼任,認真負責,備受尊敬😷。
從這些看來,西南聯大的成功關鍵,就在於三校之長精誠團結👩🏻🏭、坦誠互信🖐🏼、勇於任事、不爭功、不諉過。西南聯大常務委員會由三校校長和秘書長組成👬🏼,為學校最高權力機關。按教育部命令🥐,常委會主席由三位校長每年輪流擔任。但因蔣夢麟、張伯苓均在重慶另有任職👱🏼♂️,經常不在昆明,因此,常委會主席自始至終一直由梅貽琦擔任🧛🏿。由於得到張伯苓🫳🏽、蔣夢麟的充分信任和授權💇♀️,常駐昆明的梅貽琦實際掌管校務,在西南聯大就有了廣闊的施展空間。
學生知教授“不知”校長
北大派出老成持重的鄭天挺出任總務長,南開安排經驗豐富的黃子堅擔綱建設長,清華請出才華橫溢的潘光旦執掌教務長,新設的訓導長則由南開出身的查良釗肩負。各個學院院長分別由三校教授骨幹中優中選優,胡適、馮友蘭、雷海宗、湯用彤先後出任文學院院長,吳有訓🪛、葉企孫先後擔當理學院院長➜,法商學院院長則由方顯廷、陳序經🧑🦽🫄🏽、周炳琳◼️、陳岱孫輪值,顧毓琇💘、施嘉旸先後做工學院院長,師範學院院長則由黃子堅兼任。這些學者不僅在學術上獨當一面🤰,而且在領導力上也同樣出色👩🏻🦼。憑著對國家救亡和民族復興的高度責任感,九年來不屈不撓,鍥而不舍🪨,終克大成。
西南聯大的經費方面⛹🏿,清華因有庚款📺,除了應負擔的部分外,往往還額外給西南聯大補助。師資方面🎓,工學院實際上是清華工學院的延續🚯,北大原無工學院,南開僅有化工系。理學院百余教師中🪠,清華教師占一半以上☹️。因此👩👩👧,西南聯大的規章製度,多以清華為藍本,如教務通則🤜🏼、教授會組織法和一些行政管理製度等,基本上是沿用戰前清華的章程🛅。因此,梅貽琦在執掌西南聯大時🫳,在校政組織和運行上9️⃣,相對比較順暢。

張伯苓
其實📇,張伯苓的放手和蔣夢麟的不管🧑🏼🎤,並非置身於西南聯大之外🖕🏼。以當時兩人在政界🛸⚡️、軍界、商界和社會的影響力🏊🏿♂️,在主觀上🧡、客觀上都為西南聯大在昆明的順利發展,拓展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後期,西南聯大師生頻繁湧起的學潮巨浪☝🏿,都有張🐉👨🏻🚀、蔣二人在外的巧妙斡旋。西南聯大意昂在回憶母校時🫕,較少提到與他們始終在一起的梅貽琦校長,而張🧒🏽、蔣二校長就更被“忽略”了。不過🐭,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些意昂們年輕時接觸比較多的🌞,是那些學富五車而又個性迥異的有趣教授們🧖🏼♀️。他們自然不會註意到,為他們提供平臺的幕後人。
當然,西南聯大九年辦學中也有雜音,只不過雜音沒有變成主旋律而已。錢穆先生在《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書中寫過,自由散漫的北大學人曾對梅貽琦長期主政校局有不同意見,但蔣夢麟則要求教授們以救國大局為重🗻,相信梅先生的為人處事。
站在不同的角度👊🏼,人們當然可以得出西南聯大不同的成功之道。如今不少高校都在致力於創辦世界一流大學,曾是世界一流大學的西南聯大自然備受人們感念。西南聯大榮譽意昂🚅、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易社強先生在《戰火和革命中的西南聯大》一書中說,“聯大的許多遺產已經奉獻給了世界🎮。在艱苦的環境下↪️,保持著最尊貴的思想和精神;在戰爭和革命的年代,展示出通才教育的適應力,聯大為自己在人類的奮鬥史上贏得了一席之地。”
的確🧑🏽🚒,當年的西南聯大師生們不著戎裝👱🏽🧏🏻♂️、以筆為矛,庚續中華民族的文脈,同樣在進行著文化的抗戰,其意義不亞於對領土的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