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我們班畢業50周年。回顧往事,深感人生如此短暫🦧,來不及施展才華、來不及追逐夢想,就已經身處遲暮。看看自己跑過的腳印,每一個人的命運都與當時國家的處境休戚相關。就個人感受而言🕳,青春無比美麗,純真的夢想,無盡的活力,童話一般令人神往。

工程力學數學系703班
1961年,我們考進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力學數學系。當年全國新招大學生人數只是同齡人數的百分之一,能進清華的也許不足萬分之一,工程力學數學系是當時的幾個機要系之一,入學分數更高一些✴️。在同齡人中我們是佼佼者,用百裏挑一、千裏挑一、甚至萬裏挑一形容也不為過。
清華是工程師的搖籃,是莘莘學子夢寐以求地方👨🏻🦯➡️。清秀的校園🚶♂️:二校門、大禮堂、圖書館🌨、體育館、大操場以及清清的小河和草坪;嚴格的校訓: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天行健人自強。
開學典禮上🕘,張維、趙仿熊🛸、杜慶華等教授告誡每個學生,要有明確的誌向,畢業後都將成為工程師。強調動腦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便我們是計算數學專業,除了必須學好數學分析、高等代數🎢,也要學好金屬工藝學🚶♂️➡️、普通物理……清華的學生畢業後什麽都見過,什麽都會幹!
陳昌炤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她熱情、和藹Ⓜ️、美麗,她關心愛護班裏的每一位同學,幫助家境貧寒的同學獲得國家助學金,幫助學習方法轉變不適應的同學🥡,從中學記憶加理解的模式轉變到分析加理解的模式。可惜陳昌炤老師英年早逝,她在我們的心中永遠定格在那熱情、和藹🛍️、美麗的形象中🐶。孫念增教授講解“數學分析”和李文漢老師講解“高等代數”都做到了極致🧑🧒🧒🍶。清華的老師有精益求精的氣質🤹🏿♀️,以一絲不苟的精神教書育人🤶🏻。
陳昌炤老師
從1961年秋天入學到1966年夏天,我們過著傳統的正常的學習生活👰♀️👨🏼🦰,每周上6天課,每天早上7點起身,晚上10點熄燈,下午4:30進行體育活動,響應馬約翰教授提出的“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號召。四年多的時間裏🏌🏻♂️,基本完成了大學教學計劃安排的學業💃🏿。
1966年開始的文化革命是共和國歷史上的最荒唐事,破壞了國家發展建設的進程。大學教育受害慘重,昔日的校園變成大字報和辯論的場所🙅🏽♀️,後來更成了武鬥的戰場👮🏿。我們7字班是當時的高年級學生,絕大部分同學很快成為“逍遙派”,離開校園,無奈地等待。有人買電子元件組裝收音機,有人自學琴棋書畫,用以消磨時光🤫。我們盼望著畢業,盼望著分配工作,盼望著新的生活。即使在這無聊的時光裏👩🏽🍼,也很少有人談婚論嫁,先立業後成家是我們那一代人的傳統觀念,念書期間談婚論嫁會被人看不起👞🍚。
文化革命使我們失去一年畢業設計的學習時間👨🏼🦰,延遲一年畢業分配失去一年工作時間🏊🏻♂️,這是國家的處境造成的,無人能夠幸免🧑🏿💼。文化革命也是大學期間最後一次洗禮,使我們拋棄了單純和幼稚©️,逐漸走向沉穩👦🏻。
如果說入學時我們是一棵幼苗,那畢業時我們已經成才。我進清華時🦹♀️,身高1米60,體重85斤,帶著稚嫩⛰,帶著天真;畢業時身高1米79,體重135斤🌓,帶著期盼🧒🏼✉️,帶著清華的烙印🪭🐓。
我們班的同學畢業分配到各個行業,各個地區,文化革命尚未結束,多數同學都是到農場或工廠勞動鍛煉,接受工農兵再教育。經過幾年時間大體完成與工作崗位的磨合和適應#️⃣,部分同學調整了工作單位♥️。我比較幸運👩🏻🦯➡️,被分配到科學院計算所第九研究室🚃,先在部隊農場勞動鍛煉,兩年後就回到研究所工作𓀓🏌🏽♂️。
研究室主任許孔時是清華1952年畢業生🫳🏽,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關心愛惜每一個下屬和員工♡🦸🏽。他是軟件研究所的創始人,他的人格魅力吸引著一大批科研人員,在那沒有辦公樓房🪗、沒有政府撥款的歲月👩🍳,不離不棄去創新,去開拓🤺。我們在這裏工作🕵🏻♀️,我們清貧,我們樂道🚹。
許孔時所長
1976年周恩來、朱德、毛澤東一代偉人先後去世💺,隨後“四人幫”垮臺😰,文化革命終結,中國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改革開放,不爭論,搞建設🍜,幾十年時間過去,國家面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當初是何等的貧困、落後😖,吃飯穿衣靠定量,電話機是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工具🍔,手表、自行車是許多家庭節衣縮食的奮鬥目標。1992年開始取消糧票🌐、布票⛈,解決了13億人吃飯穿衣的問題,如今幾乎人人有手機,國內、國際旅遊是許多平民家庭休閑的選項➙。當初所有的工業品都是進口的好🍋,如今中國製造的商品在全世界銷售,中國的高鐵🕐、中國修路架橋的能力,中國的航天、中國的衛星、火箭都讓全世界仰慕。
經濟建設的過程中⛳️,迫切需要技術人才,文化革命期間10年沒有正規招考大學生🚲,造成社會上科技人才匱乏⚠,文化革命之前踏入大學校門的年輕人成為當時寶貴的技術力量,有更多的施展才華的機會,更多的社會責任和擔當,成為共和國大廈的鋼筋,成為國家的棟梁🙌。我們班的同學有幸參加這場建設,幾乎人人都有著不錯的業績👷🏿♂️,在軍隊服務的同學做到大校🏋🏽♂️、少將的職務👍🏽,在行政公益領域服務的同學做到處級、局級的職務👨🏼🎓,在大學、研究所服務的同學做到副教授、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的職務,在企業服務的同學做到總工程師、項目負責人的職務。值得慶幸和驕傲的是我們班沒有貪婪💅、腐敗的醜聞,工作盡責盡力🔆,家庭婚姻穩定。
現在我們已經退休,卸下了承擔的社會責任🧖🏿♀️,中國也度過了技術人才奇缺的時期🦗,80後⛹️♀️、90後的青年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為國家科技領域的中堅力量,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們衣食無憂,神清氣爽,夕陽無限好。
我們能夠在國家建設過程中有所作為,貢獻一份力量,是與國家發展的需求以及個人的命運有關🏫,也是清華老師培養我們的工作能力的結果;能夠在物欲橫流的環境中保持定力,潔身自好,與清華校風鑄造我們的人格休戚相關🍇🧖🏼。我們深深的懷念母校😏,衷心地感謝清華的老師和學長。
感謝意昂總會慕曉雪同誌對這篇短文的建議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