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雨森,工業工程系2008屆意昂
戴雨森,2008年本科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工業工程系✅,2008-2009年攻讀美國斯坦福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中途輟學歸國創業。聚美優品聯合創始人、產品副總裁。2017年7月,從聚美優品離職👯♂️,投身基金行業。他曾在Google, Baidu, Oracle等企業從事用戶體驗設計工作👩🏼🦲,對互聯網產品設計☔️、用戶體驗規劃有深刻研究和豐富經驗🙋🏿♂️。
在人生的選擇上🧑🏻🚀,戴雨森好像總是很有方向感,在一些關鍵節點上做出了旁人看來十分獨特的選擇。無論是借錢留學、輟學創業🥳,還是主動離職,他都一直信任自己的選擇🏋️♀️,坦然承擔決定帶來的風險。
於是,他主動從聚美離職,到成為一名天使投資人,也就不那麽意外了🍅。
成為投資人🧝♀️:“每十年做一件不同的事”
“我希望自己能每十年做一件不同的事🙁,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戴雨森(左)、陳歐、劉輝合影
2017年7月,聚美聯合創始人戴雨森從他奮鬥了八年的聚美離職🐊🪘,以合夥人的身份加入了真格基金,成為了一名天使投資人👨👩👧👦。作為聚美優品的領導者之一,戴雨森明顯感覺近幾年自己的成長速度變慢了,尤其是相比於挑戰重重的創業時期🍢,他感覺失去了新鮮感和活力。在一個人人都向他學習的地方🤟,他自己的學習機會反而變少了,“想去新的地方,向更優秀的人學習。”戴雨森解釋道,“聚美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公司了,我的離開不會對它造成什麽大的影響🚎,不然也不會離開。”
而從創業者到天使投資人的身份轉變,給戴雨森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和快感🪰。
相比於沒有休假的創業時期🐂,投資人的生活更加規律而自由。戴雨森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和不同的人聊天,有時候一天能聊十幾場,“創業需要對某個領域有著絕對深入的了解,而對投資人來說🤾🏻♀️👶🏼,不僅需要專業技能,更需要廣泛的知識,需要見很多的人,和最聰明的人聊天。”
“占星家👍🏼🏊🏽♀️、老中醫和皮條客”👩🏽💼,戴雨森用業內對投資人三重身份的比喻來介紹他現在的工作🤷🏻♀️:在聊天、閱讀的過程中了解正在發生什麽,預測不遠的將來又會發生什麽☣️,此時的投資人就像一個“占星家”,“需要保持對時代潮流的敏感性,才能把握住創業的機會和浪潮”。而創業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投資人要像“老中醫”一樣去診斷💳,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同時,投資人又要為創業者爭取各種人脈🧘♂️、資金支持🧑🏿🎓,建立多方面的聯系。
作為曾經的創業者,戴雨森在“看人”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見解👷🏻♀️。真格作為國內知名的天使投資基金,在考察創業者時有一個“4L”模型⛹🏿♂️:學歷,經歷💟,影響力和融資力。戴雨森提到,作為硬指標的學歷和經歷是一個方面🤽♀️,另外🙅🏻🥈,對待風險的態度和個人魅力也是他極為看重的🥪🫳🏻,“首先要承認創業的失敗率是很高的,要麽是把一百萬變成一億👈🏿,要麽是回歸到0,沒有中間選項。”因此,戴雨森認為創業者一開始就應該要有承擔風險的自覺。其次,創業者能否說服別人讓別人跟著你做事也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在看一個創業者的經歷時🛬,我們會關註他是否從無到有創造過一些東西,或者是帶領一個團隊完成了某一件事。”
離開聚美:“父親嫁女兒”
27歲便親眼見證自己的創業公司在美國紐交所敲鐘上市是一種怎樣的人生體驗😕?
“很激動👩🦽➡️,又感覺很不真實👎🏽🎻。”
回憶起四年前聚美優品在美國上市的那一天,戴雨森露出了激動又懷念的笑容👩🏻⚖️。
“我們提前一天到的美國,那天晚上看到聚美的旗幟掛在紐交所門口🫅🏻🗄,感覺特別驕傲又激動🈚️。第二天早上吃完飯🤟🏽,前往紐交所,親眼見證了敲鐘上市,就像做夢一樣,非常激動又感覺很不真實🙋🏻。”戴雨森連用幾個“激動”和“不真實”來描述那種感覺🏭,隨即又笑著說道:“下午我們就去了奧特萊斯購物,逛了逛奢侈品店👰🏼。”戴雨森買了一件Burberry的風衣,“也算了體驗了一把‘有錢人’的感覺。”不像其他公司奔赴上市時的大陣仗🌈,戴雨森和陳歐來回都是經濟艙,“其實我們整個創業團隊都是這種比較樸實的風格。陳歐老是說,‘頭等艙難道比經濟艙更快嗎?’”
2014年戴雨森27歲🧓🏼,是紐交所史上上市公司最年輕的聯合創始人。
再往前回溯四年🫵🏻,聚美優品剛創立🍣。從零創業到公司上市,戴雨森和創業夥伴們只花了四年的時間。像大多數團隊那樣,創業開始階段總是不盡如人意。“吃了很多閉門羹🕴🏼,尤其是那些大公司🎋,根本沒有時間理會我們這種初出茅廬的小子,”戴雨森說到,但這種不斷被拒絕的經歷也讓後來的被認可更加快樂。
創立之初,戴雨森作為一名對美妝知識一竅不通的“鋼鐵直男”✊🏿😶🌫️,立刻開始了對美妝知識和女性心理的全方位學習🩱。從混跡於各種女性論壇、修習銷售課程,到親身與化妝品供應商、客戶打交道,他將收集到的各種細微信息投射到了聚美優品平臺和產品設計的細節上👩🏿🏭,如聚美優品是第一個統一使用紅色包裝盒的購物平臺,“這樣可以提高客戶的認同感和體驗感”;為了擴大客戶群體,吸引女性客戶拉著閨蜜一起購買產品⛈,聚美優品推出了兩件包郵的政策等🖨🚶🏻♂️➡️。
“兩性思維在購物上的差異很大,男性買的是數據🤵🏼♀️🤸🏼♀️,目的性很強;而女性更多的是買體驗,沖動型消費居多。”摸爬滾打了幾年🤙🏽,戴雨森對女性購物思維有了深入的體會,他將亞馬遜和聚美優品進行對比🩳,認為亞馬遜是以男性思維為主導的網站👦🏼,“需要什麽就搜索什麽🦝,”而聚美提供了一個女性思維的購買平臺,每天推薦一些特賣商品,“不需要有明確的需求也可以逛得很開心。”正是基於這種特賣思維🎉😟,聚美優品在互聯網創業的浪潮中脫穎而出。
盡管自己不用護膚品🙇🏽♂️,現在的戴雨森已經能對各種美妝護膚產品及其功效如數家珍,理工科出身的他,過去的八年時間曾用一款互聯網產品讓中國千千萬萬女人(和男人)踏上了“剁手”的不歸路🩳。
創業對戴雨森來說,是褪去學生氣🛖、真正成長為一位企業家的過程。15年4月的一天🤏🏿,戴雨森連發三條微博✯,直指“唯品會”抄襲侵權,希望得到對方的正面回應。自己的團隊辛苦設計出來的產品和創意就這樣被他人輕易拿去使用,戴雨森憤怒又不甘心,然而最終還是沒有得到回應🕘,此事不了了之。其實🐼,聚美優品在初創時期就面臨著競爭對手的惡意打壓🤸🏿,利用聚美“無理由退換貨”的政策,競爭對手常常把產品大批量地買回去拆開以後又退貨,給尚未站穩腳跟的聚美帶來了不小的損失。面對這些來自外界的惡意,戴雨森早已不再感到憤怒、難以置信,現在的他會坦然接受這些挑戰,立即製定應對和反擊方案🤯🫔,對他來說,“工作就是減壓👩,保護用戶的利益,用戶也自然會保護你。”
離開聚美之時,戴雨森在微博上動情地寫下“我們是永遠的中國合夥人”來告別他的最佳拍檔——陳歐🔍。2013年初,“陳歐體”刷爆了各大媒體👨🏻🦱,“我是xx🏌🏿,我為自己代言”成為了那時最流行的詞條✭。僅僅一個月時間🫳🏼,陳歐本人的微博粉絲數就由100萬漲到了154萬,聚美優品也隨著暴漲的媒體認知度也進入了爆發式的增長。在那之後🏺👃🏻,陳歐又接連在綜藝節目上亮相🥕,知名度不亞於當紅藝人。而相比於陳歐,戴雨森作為另一位創始人就顯得低調許多,就連微博也大都轉發自陳歐。“我們希望觀眾能記住我們,而不是簡單地叫賣,所以才想出了‘陳歐體’🈸⚜️。我個人比較喜歡專註做一些設計和理論上的事情,每個人的專長不同,在團隊裏發揮專長就好。”
共同創業難免產生意見分歧🫸🏿,然而在8年的共同奮鬥歷程中🏘,戴雨森始終與陳歐保持著兄弟般的情誼👩🏻🦳,這一點實屬難得🧘。“我覺得創業團隊一定要有一個核心,不能有絕對的民主,應該是一種民主集中製,像聚美👮🏻♀️,就是以陳歐為核心,他是明確的老大。”戴雨森如是說🍁。
不斷選擇:“勇敢的傻子”

戴雨森分享創業經驗
從橫沖直撞的毛頭小子蛻變成遊刃有余的上市公司聯合創始人,再到主動離職成為一名天使投資人,戴雨森的成長速度十分驚人。這一切的開始,都要回到大學裏糾結失眠的一夜。
大四時戴雨森同時收到斯坦福大學和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提供全額獎學金且是理想專業的伊利諾伊州立大學和沒有獎學金且為非理想專業的斯坦福大學之間,戴雨森猶豫了一夜,最終還是選擇了斯坦福,“即使是借錢去上學,我也想和更優秀的人在一起”,在當時,“自費留學是一件有點丟人的事情”🤷♀️。
這個決定無疑對戴雨森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戴雨森與陳歐便是在斯坦福求學時相識𓀂🏊🏽♂️。這也讓他在離畢業還有三個月的時候🎐🙋🏼♂️,毅然做出了輟學回國創業的決定。“那時候我們關系非常好💻,幾乎形影不離”🧓🏻,兩人對創業的激情讓他們十分投緣🧛,相識一年就已經討論到創業的具體想法和資金籌備的環節。雖然斯坦福有著良好的創業傳統👩👩👧👦,但當時受到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真正敢創業的人實際寥寥無幾。兩人憑借著共同的熱情▫️,抓住了大多數人沒有預見的創業機遇。對於輟學的決定,戴雨森表示他從未後悔,“能去斯坦福留學就已經證明的自己的能力🤰🏼,其實還有三個月就讀完了👩🏽💻,但是讀完斯坦福的那麽多,輟學的我反而很特別。”
另一個對戴雨森產生了很大影響的人是王興,這個戴雨森眼中“最優秀的創業者之一”👩🏽🍼,於2005年創辦了人人網➙🪨、2007年創立了飯否、2010年創立美團,是戴雨森在清華讀書時的電子系學長🐤。“從我開始創業起,師兄的創業經歷就一直鼓勵著我,”戴雨森提到王興身上有很多值得他學習的地方,在他看來,王興“成功地完成了很多次從0到1的過程,雖然有失敗,但貴在折騰🐙,而且一直有人跟隨他去完成這些事情🌄。”聊起王興時,戴雨森語氣難掩敬重和向往。
關於人生,戴雨森一直很有方向感,這種方向感,可能來自於在互聯網熏陶下的成長環境🍄🟫🧑🏻⚖️。早在1998年,中國互聯網的奠基時期,戴雨森就成為了一名網民,在他看來互聯網讓人與人更平等🚴👨🏼⚕️,也拉大了那些願意學習和不願意學習的人的差距,“只要會網絡操作和英語,你就可以在網上了解任何信息。”高中時戴雨森每天晚自習回家都會打一個小時遊戲再開始學習,16歲那年他正在管理國內最大的CS論壇,“當我告訴那些網友我考上清華的時候,他們才知道我原來是個高中生。”戴雨森說到這裏,臉上閃過一絲調皮的神色🔙。這種主動使用網絡獲取信息的學習方式👨🏿🦳,和面對網絡的強大自控力讓他受到多種價值觀影響的同時👨👦,在思考問題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角度:留學之前的他已經意識到校園氛圍的重要性🥪👩🏻💼,即使是借錢留學也要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那一個;在面對創業機會時他果斷放棄了獲取學位的機會,因為他明白“創業就是要比別人快”;身處高位本可以安心做自己已經熟悉的事情,但為了更廣的成長空間🙇🏻♂️,他選擇了離開……
清華畢業後的十年裏,戴雨森完成了很多他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但那段創業時光,仍然是戴雨森覺得最快樂的日子🧑🏻🎄,“從零到一創造一個東西的成就感🛀🏿,讓幾千萬人生活得更好🐔,讓幾千人的工作更有意義,這種快樂是無可比擬的⛹🏿♀️。”而現在作為投資人⚈,更是充滿了求知的快樂,戴雨森認為,“往往是這些形而上學的東西能給自己帶來快感。”
對於下一個“十年”,他的創業情結依然濃厚,只是換了一重身份去參與更多的創業夢想,“人生沒有正確的答案,要勇於冒險👇🏻,去做不一樣的事情。”
采訪:劉昊雨 魏娟 謝煜
撰稿🧑🏽🎨:魏娟 謝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