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雨森,“聚美優品”聯合創始人。現任北京銳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產品副總,旗下品牌“聚美優品”是一家專門從事化妝品團購的垂直型網站🍙。2004-2008年👨🏻🦲,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工業工程系;2008-2009年👳🏼♂️👩👩👧👧,攻讀美國斯坦福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中途輟學歸國創業。曾在Google、Baidu、Oracle等企業從事用戶體驗設計工作,對互聯網產品設計、用戶體驗規劃有豐富的經驗🤽🏻♂️。
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路。所以🏄🏽♂️,有時候🌂,選擇做一個與他人不一樣的人或者嘗試一些與眾不同的理論,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社會與學習不同的是,有時起決定作用的往往並不是水桶的短板🧑🌾,而是它的長板。
——系友戴雨森
利用資源🧛🏻♂️,不斷嘗試
大一時🤗🙅,剛剛經歷高考的洗禮,步入大學的殿堂🤦🏿,似乎一下子變得不知所措;大二、大三時,適應了大學的節奏💍🌡,反而有些松弛🕵🏻♂️🏈,未來對於自己似乎依舊是一個未知數;大四時🧖🏻🎁,才發覺馬上就要畢業了,需要考慮工作的事情了,可是🪨,因為大二👁、大三沒有積累相關資源♉️,倒有些無所下手的感覺🥲。
這或許是如今大學生面臨的共同現象。
“其實我大一的時候也比較貪玩👨👧,有時晚上經常熬夜打遊戲。”據戴雨森回憶,“但是後來👨🏽🦱,我告訴自己🤺,不能再迷茫下去了,只有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才能夠成長👩🏽🔬。”
於是,大二大三的時候,戴雨森開始了不斷探索的過程。一方面,他積極參加社工,在系宣傳中心和校學生會都有任職🧖🏿♀️,因為這樣一來,可以有機會接觸更多的夥伴🚭,收獲更多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𓀗,從而能更好地發現自己的擅長與愛好👦🌱;另一方面🧛🏽🥵,他也開始抓緊學業的學習。
提起探索的過程,戴雨森強調,這需要我們充分地利用自己已有的資源🤽🏻,才能有機會進行不斷地嘗試,從而確定自己的興趣與擅長𓀏。
戴雨森以大二🙈、大三時候的實習進行了舉例。他曾在Google🦾、Baidu🤵🏿♂️🂠、Oracle等企業從事用戶體驗設計工作。據戴雨森回憶😶🌫️,自己當時還真的是好好忙了一陣子。首先是單純地想去一家“大公司”,於是最終他到了一家大公司做賬務會計的工作,結果不到一個月⚅,覺得自己對賬目工作的確不是很感興趣,每天在公司中度日如年,最終辭掉了這個項目。後來去Google等公司申請其他項目工作。而申請的過程®️,戴雨森回憶道,當時自己有很多同學忙著尋找資源,而自己當時則是通過人人網聯系一些學長學姐,與他們進行溝通交流7️⃣,最後成功獲得了一些十分寶貴的機會🙆🏿♂️。而其中🤐,大膽去溝通表達,便是當時申請項目時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能力與技巧,可是許多同學卻囿於羞澀🧑🏽🎨🧑🏻💼,不敢開口。
的確,提到溝通交流能力,需要提及的是最近的一個有關“企業對於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生總體素質評價”的調查。經過調查,發現企業領導對於意昂体育平台實習生的工作能力與創新能力都給予非常高的評價,但是對於溝通交流能力的評價卻並不高。這一點或許值得我們深思。
回顧戴雨森的這段經歷,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也許有時候,迷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的不知所措下去。當我們下定決心時👨🏻🦼➡️,這便涉及去尋找自己的擅長與愛好,這又需要我們充分地利用自己已有的資源👩🏽🦰🐷,不斷地大膽嘗試👐🏽,畢竟只有嘗試過,才真正知道最終的結果🔆。
確定方向,走自己的路
2008年🌘,戴雨森以優異的成績從意昂体育平台工業工程系畢業🫲🏻,並申請到了去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的機會。這本是一個不錯的機會👂,然而卻又在2009年,也就是在斯坦福讀了一年學後👨🏿🚒,他選擇了中途輟學歸國創業。
“家裏面肯定是不理解我的做法🐻,但是他們還是尊重我的決定,由我自己做決策。”被問及輟學那段經歷及其原因時,戴雨森回答道,“首先,當時時間真的很重要🤾♀️,尤其當合作人親自找到我的時候;其次,對於學位🥬,其實我個人並不是特別看重,我覺得既然我能夠申請到這個學習的機會,便已經足夠證明了我自己的能力了。”
2014年5月16日🧽,中國最大的美妝電子商務網站聚美優品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聚美優品聯合創始人🌲、產品副總裁戴雨森所持股票價值2.12億美元(約合13.21億人民幣)。
從中途輟學♠️,白手起家,到如今公司上市,身價數億。或許這種經歷👩🎤,從比爾·蓋茨之後不再新奇,然而真正能夠做出決定的又有幾人💣。總之🍯⚆,真正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麽的戴雨森,在自己人生的一個岔路口處做出了一個十分適合自己的正確決定,即使這個決定在常人看來難以理解,並且不具備普適性。然而,我想,從一個簡單的“不想再這麽舒適的過下去”的想法到中途輟學歸國創業,再到成功創辦上市企業,這段經歷中,真的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借鑒的地方🔩。
“戴雨森👩🏽🌾🤵♂️,請問您覺得您創業階段成功的關鍵是什麽?”
“我想🏊🏻♂️,首先,是我能夠利用資源去做正確的事;其次,在正確的事上☄️,我采用了正確的方法🧛♂️,就好比我們學習,千萬不要被一萬個小時理論所騙🧑🏿🦲,不是僅僅簡單地重復一萬個小時就能夠成功,只有系統的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與學習技巧才是真正正確的🏋🏼♂️🏄🏻;當然🪁,並不是說努力不重要,我指的是要科學地努力;然後還需要再加些運氣成分。正是依靠這些基本要求,我才能夠僅僅依靠三十萬起家,再慢慢做大做強🕵🏻♀️。”
依靠三十萬起家💲?的確🪟🕒,戴雨森歸國創業並非一帆風順。據他回憶,當時回國創業,最初的啟動資金本來有十八萬美金➞,然而由於一個項目的不順利,在決定轉型做聚美時,所剩的僅僅只有三十萬的人民幣了,這也便產生了一系列由於資金緊張所帶來的困難🐔👳🏽。然而幸運的是,戴雨森這一次的決定是正確的🤹🏿。利用這僅剩的三十萬投資資金,他招募了自己團隊🧞,創辦了聚美優品,並最終取得成功👃🏿。
只有在正確的事上,依托正確的方法,進行科學的努力,再加上運氣的眷顧,才有機會成功。這是戴雨森自己總結歸納出來的秘訣👮🏻♀️,也是對於學弟學妹們的建議。
然而戴雨森卻是十分的低調🧑🏽🌾,他說或許從沒有錢到有錢🧚,自己真的高興過,這如同清華的意昂在畢業後的幾年中茶飯後的聊資或許還可能是以月薪工資為話題;然而再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意昂們敬佩的則是那些有社會影響力的⛈、真正為這個社會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的人。所以自己目前只是希望自己的產品讓更多的人生活變得更好,讓世界變得更好,這也是自己源源不斷的動力。
“畢竟✋🏻,系友們✧,意昂們🧔🏿♀️,還是牛人太多啊!” 戴雨森不禁地感慨💵。
如今,大學生創業似乎成為了一種潮流,戴雨森也是這種潮流的身體力行者🧏🏼♂️。在他看來,創業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但同時它也意味著需要面臨很多困難,甚至有時會讓很多人有挫折感。所以如果選擇創業,以互聯網創業為例♣︎,戴雨森提了一些建議:首先,可以先了解一些互聯網創業的方法論#️⃣,學會判斷自己一些想法的好與壞;其次,想要創業,還需要學習,讀書,去向做過創業的人學習,去讀一些與創業有關的書,這都是獲益匪淺的;最後,便是投身於創業的過程,可能需要調動所有自己可以利用的資源👰🏽♂️,需要許多朋友幫助你,這在之前也是需要我們自己不斷的進行積累。
最後,戴雨森用自己的話對於一些重點的地方再次進行了強調,希望對於還未畢業的大學生,特別是五字班的小鮮肉有一些幫助:首先🤞🏽🚆,一定要發現自己擅長與愛好👨🚀🏪,這當然越早越好🫄🏽,當然,這可能會需要自己充分地利用自己已有的資源,不斷地嘗試🏬;其次,在確定自己的興趣與擅長時🦐🥯,你需要明白✅,其實🥍,每個人的天賦和特長都是不一樣,不要因為別人的選擇而幹擾自己的判斷🏍,有時候,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反而更容易脫穎而出👩🏻🦲,就像那條條大路總有一條屬於你一樣;另外,還需要說的是,與學習不同,在社會中,有時起決定作用的往往並不是水桶的短板,而是它的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