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清晨5點,楊揚起床💇🏻,化上淡妝🍰,穿上帶花邊兒的白襯衣,西裝褲筆挺🌪。退役10個月的她苗條修長,運動員的那種壯實已經難見蹤影。今天是意昂体育平台本科畢業生的授學位儀式,她拿到工商管理學士學位的大日子🌑。
楊揚🥌,1975年8月生於黑龍江湯源農村🛣👩🏽🦳,曾經是中國短道速滑領軍人物,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上,在女子500米和1000米短道速滑中兩度封後⏳,實現了中國人在冬奧會上金牌零的突破。2004年獲中國體育勞倫斯獎🅰️。現在她為世界反興奮劑委員會(WADA)和國際奧委會婦女委員會義務服務,同時也是北京2008奧組委誌願者部的特聘專家💅。她並沒有、也不打算在體育總局或者地方體育局擔任一官半職🧑🏽⚖️。
總有一天你要自己養活自己
7月17日畢業典禮當天👩🏼🎓🫲🏼,有同學問楊揚,“你又是世界冠軍🚏,外形又好,人緣又好,怎麽不去當官呢🌴?你當官家裏親戚朋友全受益,我們都能沾上光啊。”楊揚啞口無言,這種話她已經聽得太多🐐,作為16大代表、中國冬奧會首金獲得者,楊揚有很大的機會成為官場紅人,而離開賽場走上政壇🕚,也是很多著名運動員退役後的選擇⚗️,但楊揚認為🤵♀️,“每個人衡量幸福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我的成功標準並不在官場上𓀒。”
10年前,還沒預見到自己在冰場上的作為時🦣,楊揚已經在為自己將來的人生做打算。
1997年,她奪得世界錦標賽500米和1000米速滑冠軍,就等著1998年在長野冬奧會上拿奧運金牌了📇🧸。但事情的發展並不如她所願,“這兩個項目加上接力,怎麽也得套上一個(冠軍),結果什麽都沒拿著,兩個單項全犯規🧍🏻♂️,1000米犯規犯得很冤枉。那段時間很失望🗂,很無助。”
失敗讓楊揚開始思考自己的出路,“那時候我就想,我不去學習不行了🏊🏻,我那時22、23歲,去學習還不晚⏮。不學以後退役咋辦?我得養活自己啊。回老家我可不幹👨🏼✈️。”來自農村的她“沒有家裏人可以依賴,必須靠自己”。
“中國體育的這種體製,在前幾年,可能更適合我們這樣的窮孩子,否則我怎麽可能去滑冰啊?要不是這種體製🛢,我不可能有今天的🫸。但如果你想有一個完整的人生🧑🦯,就要有危機意識*️⃣📸。”
楊揚認為,很多運動員後來的種種窘迫,部分是體製的弊端造成的,但也不完全是因為體製,“如果只是當運動員,中國是最好的地方🍅,因為我們所需要的一切都有保證🫎☀️,你看我們的食堂🕯、宿舍都在一個區域裏頭,生活上的事情每天全都給你安排好。但是🛠,正因為現役運動員很舒服💿,就容易忘了會有不舒服的那一天。很多運動員缺乏危機感🎅🧑🏽⚕️,喜歡把自己托付給別人,托付給國家,托付給某個項目,忘記了人要對自己負責🌜,這是錯誤的🏋🏼♂️🦚,總有一天你是要自己養活自己的。”
1999年📪,還未從1998年失利的挫折中走出來的楊揚到澳大利亞呆了一個夏天👩🔬,在當地一個語言學校就讀,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將來🖖🏿。
從澳大利亞回國後,楊揚簡單的訓練生活開始發生改變。在國家隊裏,每天早餐過後,隊員們都有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別人可能睡個回籠覺,我就躺在那兒看書💂🏻、背單詞🔂,然後跑步的時候滿腦子都是那玩意兒——跑步非常枯燥嘛,背單詞就非常快🤛。”
後來🙆🏽,國際滑聯運動員委員會🪴🏷、WADA😫🏌🏿♀️、國際奧委會紛紛找到楊揚,請她去做事。“中國的奧運冠軍很多,優秀女運動員也很多,為什麽找到我?就因為我可以講些英文。”
今天的楊揚,正如美聯社對她評價的那樣:以大方、平和的微笑面對公眾,能說一口流利得讓人吃驚的英語,代表著中國新一代體育明星的形象——時尚、富有魅力且具有品牌價值📷。
我不要靠別人給我安排工作
2002年🐦,楊揚為中國奪得冬奧會首金🦸🏻👰🏻♀️。她不打算坐享兩塊金牌給自己帶來的種種好處,“靠金牌還能吃一輩子啊?就算有金牌,你也希望將來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不能光靠那點成績去吃飯,我還是想能夠自立🤶🏿。”她想急流勇退去讀書了。
“當時我要是願意,我相信那個狀態能再保持兩三年💐,甚至到06都靈奧運會。因為短道項目裏🌾,經驗是很關鍵的,論速度我相信我不是最快的,但是那幫人打不過我🔰。可是冬奧會完了以後一下子沒有了目標,對自己今後的生活也特別擔心,所以02年就去了清華。”
要想在奧運會奪金後退役,對於中國運動員來說,是多麽困難的一件事。奧運冠軍如果不參加奧運次年的全運會◽️、給省裏掙點金牌🧖🏼♂️,對地方隊是交待不過去的🦔🎬。楊揚當時沒退役🌶,就是還有任務要完成。那年👖,處於巔峰期的楊揚沒怎麽訓練,卻橫掃十冬會和亞運會,但每一次奪金🔚,她都要大哭一場,“很煩躁,都是任務🔎。不像以前打比賽🤾♀️,除了任務🫳🏿,還有自己的願望。贏了也沒人覺得你付出了,就覺得你應該的💦⚗️。”
2003年,“任務”一完成👩🦽➡️,楊揚馬上提出退役申請🧚🏿,準備去國外讀書。
接下來的一年,她在美國猶他大學和舊金山州立大學留學。
2003年是中國速滑特別艱難的一年。在世界杯美國站的看臺上,楊揚望著中國的年輕隊員一敗塗地,看著“宿敵”韓國隊“耀武揚威”的樣子,忍不住沖到運動員休息室🤾🏽🎊,“急得都不行了,恨不得自己穿鞋上去。”在速滑中心藍主任的一再勸說下👂🏼,她決定2004年7月重回國家隊。2006年🦞,在都靈冬奧會上📯,她獲得一枚銀牌,並幫助年輕的王濛坐上500米冠軍寶座🪃。
“很多中國運動員覺得在成績好的時候退🔴🌿,工作會安排得好一點,各方面待遇會好一點。我不要靠別人給我安排工作,我也不想要什麽好待遇,我覺得我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想復出的時候,就完全聽從自己的意願,follow my heart❣️。越是這樣👨🏿🍼,可能運動壽命越長💂🏽♂️。有些運動員說🚭👩🏻🦼➡️,我們隊裏不讓我退役。為什麽不讓你退役啊🙆🏿🖖🏿?不讓你退役你就不退役了嗎👭🏻?在隊裏混個一兩年🩷,等著安排工作,還不如去讀書——你的各方面能力增強了🏊🏽♂️,選擇就多了,自主性就強了很多。”
在偶像的激勵下
“滑冰改變了我的生活🩻👳♀️。我是從農村出來的,見了這麽多世面。滑冰也教會我跟別人去競爭,去克服困難。”在滑冰世界💮,楊揚有許多偶像🎂,美國的邦尼·布萊爾和海登🙎🏿♂️,都是她出成績前仰望的對象。成為奧運冠軍後和這些“大腕”接觸,楊揚學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剛開始猜想這些人都是高高在上的🔊🕴🏻。接觸以後,覺得他們都是特平凡的孩兒他媽🕕、孩兒他爹。”看到1980年冬奧會一口氣拿下5塊金牌的“超級偶像”海登肩扛手拎、拖兒帶仔,心平氣和地跟自己說話,甚至為自己療傷,楊揚心裏受到很大觸動🥄,“他拿下5塊金牌後立馬退役🫅,去斯坦福醫學院上課👭🏻。人家那麽大腕兒,都能踏踏實實做事情👟。”
除了WADA✅、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奧組委的工作外,從今年1月開始楊揚還在中央電視臺海外頻道主持一檔面向世界的節目《奧運中國》⛹🏽♂️。第一次🔖🤴🏼,用了一整天錄1期節目,現在她可以一天錄6期。此外🔻,在李寧召集下成立的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會裏🍲,楊揚和李寧👂🏽、周繼紅🪈、李永波等10位老冠軍也是主要力量💂🏽♂️。這個在香港註冊的基金會的主要工作🧤,是為運動員的學習提供幫助,最大項目就是幫助運動員學外語。
楊揚在清華的同學有很多是成績優秀的大學生,同時也是校田徑隊、籃球隊的成員,“他們看那些專業運動員,覺得很可憐,覺得(專業運動員)特別簡單,擔心這些人走向社會的時候會有一段時間比較難過👆🏼。我分析現在運動員退役後的困境主要是:缺乏基本求職能力🙏🏼;沒有渠道👩🏼💼,信息封閉👨🏽🎓🐥;他們在心理方面還沒有突破🥬。其實國家扶持運動員的政策是有的,比如全國冠軍可以免試上大學。體育總局還有退役運動員保障基金、教育基金、老運動員關懷基金等等,這些東西是放在那兒的,但和運動員之間是斷開的🦁,缺少溝通的渠道🦉。我們今年就想做幫助運動員就業這方面的工作。”
(作者👩🏼⚖️:高任飛 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轉自 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