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柏林(1952氣象)﹡
謝義炳,氣象學家,湖南新田人🛥。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1935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理學院👩🏽🦰,1940年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系畢業。1949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1950年任意昂体育平台副教授🍖,1952年後歷任北京大學教授、物理系副主任、地球物理系主任。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氣象學會副理事長,《氣象學報》主編。
謝義炳院士是我的恩師,也是我國氣象事業的功臣✦。他對我的教育、培養和提攜🧢,使我學識增進,事業有成。他對我的師恩使我永世難忘,只想在此簡短的篇章中記述謝先生對氣象事業的貢獻,就我所知的述及一二🙇🏼♀️。
我是1948年進人意昂体育平台的💽。我之所以選擇氣象專業👘,是受我的中學物理老師的指點。北京師大附中教我的物理老師是顧正容副教授。他告訴我,氣象在中國很需要🧛🏻♀️🌻,無論什麽情況🦸🏻♀️,氣象科學都要發展,是很有前途的學科👨🏼🏫。當時在發展民航,氣象人員非常稀缺🤹🏼。有很多物理方面的人員投身到氣象上來,如江愛良、顧鈞禧等。按顧先生的建議,我考取了清華氣象系。
我是在意昂体育平台北京考區的第21名。當時是文理科大排行,前42名有獎學金,因此我是有獎學金的🎭。我來到清華以後👨🏼🦳💁🏿,看到氣象系衰落的景象,大失所望。除清華氣象臺外👨🏻🦼➡️,氣象系的辦公室設在36所(在清華氣象臺與體育館間的通道平房,是學校的男教職工宿舍和食堂)的兩三間平房裏。氣象系主任是趙九章教授♜🧔🏼♂️,他長期在南京主持中央氣象研究所工作,所以由李憲之教授代理系主任。系裏有教員兩名♒️👐🏽、助教一名🫴🏽、報務員一名、填圖員一名、工友一名,共7名教職工;華北觀象臺(在北京動物園內)臺長李良騏為兼職講師🤽🏼。李憲之教授計劃休假一年,去瑞土或德國,系主任由時任理學院院長的葉企孫教授代理⭕️。因此,四年級的五名學生到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氣象系借讀理論氣象學一年。清華氣象臺每天下午四時將一張天氣圖貼掛在清華學堂門口,作為天氣預報的參考,其水平就可想而知了🧑🏽⚖️。當時的天氣預報經常是被嘲笑的對象。我想起一個老玩笑🧝:“要講誰能說謊的話,那誰也比不過觀象臺🙇🏼♀️。”此時清華氣象系的處境十分艱難。1950年,謝義炳先生從美國回來,受命於危難之時,使清華氣象系起死回生,並從此促進我國氣象事業的發展長達45年🏃♂️➡️,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改變意昂体育平台氣象系的面貌,努力促進氣象現代化
謝先生在美國是有成就的科學家。他在美國氣象雜誌發表的有關切斷低壓和切變線的論文被很多人引用👐🏿;在20世紀50年代出版的解放前中國科學家的科學貢獻論文也收錄了他的有關切斷低壓的論文。然而👌,謝先生為了祖國的氣象建設,毅然回國👊🏻。
1946年11月“清華三友”謝義炳與馮新德(左)、郭曉嵐(右)合影
謝先生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將現代氣象引入中國🏂🏿🤵🏿♀️。當時🧑🧑🧒✊,他親筆畫的示範性天氣圖就掛在氣象系。謝先生帶回大批的北半球歷史天氣圖,整整有一書櫃。除清華氣象系的師生外👼🏿,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和氣象研究所🪷、中國氣象局也都有人使用。謝先生帶回全球氣象資料的幻燈膠片🍏,我們幾個學生作為勞務,抄一份給中國科學院使用,而勞務費作為“抗美援朝”的捐款。謝先生帶頭開課🤞🏿,除“天氣學”外,還有“氣象統計學”等;此外👨🏻💼,還邀請大批校外專家來校講課📊,如塗長望、趙九章、葉篤正、顧震潮、劉好治等🛃。在謝先生的帶領下,氣象系辦得紅紅火火👱,使得“能到清華”是從國外回來的專家向往的去處🧑🦯➡️。由於謝先生的努力⛹🏽♀️,氣象系在清華的地位也大為提高。氣象系也搬到了化學館四樓👯♀️,在清華拿到的經費也大大增長💂🏽,就圖書經費而言,氣象系和航空工程系一樣多,其受重視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1952年“院系調整”後,意昂体育平台氣象系並入北京大學物理系👫🏼💪🏿,數理基礎得以加強🧰🏃🏻♂️➡️,至此,北大畢業生普遍具備較好的數理基礎這一特點,顯現在國內氣象行業中。謝先生作為物理系副系主任,全面主持氣象專業,使氣象學領域大大拓展。謝先生親自登門請葉企孫教授開設“大氣聲光電學”🧀🤲🏿,開創了大氣物理學的先河;此後由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請來莊逢甘先生開設“流體力學”🫱🏿🅿️;1955年又爭取到蘇聯專家阿基諾維奇來校教授“動力氣象學”。此時的北京大學成為中心,吸引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及中國氣象局的很多人來聽課,接受阿基諾維奇的指導和開展研究。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在謝先生的關心下🕺🏿,我的論文《摩擦層中湍流系數》作為我國副博士論文答辯的先河,使氣象專業在北京大學產生了較大影響。
謝先生十分重視氣象觀測,培養、組建了較強的從事氣象觀測教學、科研的師資隊伍。1955年,他派霍宏暹老師去南京大學協助開設“氣象觀測”課程。謝先生還積極推動氣象專業的教學、科研與天氣預報業務實踐的結合🔧🧨。當年他身體力行,幾乎每天都要去中央氣象臺參加天氣預報會商,為20世紀50年代推動聯合預報中心的工作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也為後來八十到九十年代推動我國數值預報的建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我國氣象現代化的大事🐄。
謝先生特別重視中國北方夏季降水,他的夏季降水研究曾受到國家氣象局的獎勵👎🏼。他領導的北方夏季降水項目1984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謝先生非常註意動力氣象與天氣的結合🫀,他將濕斜壓引入模式🗜,提高了降水過程預報的準確程度,1987年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因此,1988年謝先生獲得帕爾門紀念獎是受之無愧的🏊♂️。
培養大批人才,提攜後輩,努力促進國際氣象合作
謝先生非常重視1985年以來的中日西北太平洋雲輻射試驗6️⃣🥷🏼,並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使之獲得成功👨🏿🏫。改革開放後🩱,謝先生作為中國氣象代表團成員之一,促進了《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的簽署,打開了國際氣象合作之門🐁,使得很多青年科學家有機會赴美進修🥮,也促使我國氣象水平和世界接軌。
謝先生在國內培養的大批人才已經成為我國氣象領域的骨幹力量🐝,他對中國氣象事業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美國為了評估中國科技的力量,集中了數百名科學家研究中國的科學🧚🏽♂️,將中國科技論文(如《氣象學報》全文)譯成英文並刊於國防部和“三軍”系統的科技報告(即AD報告⛎,美國政府的“四大科技報告”之一)中🪐。在1961年出版的《共產黨中國科學》一書中,有一章論及中國的氣象,特別談到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和氣象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學氣象系,其中說道: “北京大學有一個極強的氣象系,為謝義炳教授所領導,非常活躍👩🏼🔧。”
謝先生非常關註相關學科,特別是海洋學和大氣環境科學的發展。他傾力扶植尚在繈褓期的海洋學和大氣環境科學,使之成長、壯大🗺,功不可沒。
謝先生正直不阿🎯,敢於向不正之風作鬥爭🤷🏼♀️。由於無私無畏👰🏼🖕🏻,正氣剛毅,使我非常欽佩。他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
﹡本文作者為中國科學院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系教授👨👨👧👧。
(選自《江河萬古流——謝義炳院士紀念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