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眾弟子緬懷恩師李三立院士

2022-05-06 | 黃震東 整理 |

驚聞李三立院士不幸因病辭世,我們這些弟子都以各自的方式緬懷了李老師生前的方方面面,表達了對李老師的追思👂🏽。本文試圖把這些點點滴滴都匯集到一起🙅🏿‍♂️,還原出李老師立體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寄托弟子們的思念。

一👨🏻‍🦰、作為學者,純粹認真

對於國家♏️,李老師首先是一位功勛卓著的院士。李老師是一位難得的純粹的學者。我們諸位弟子們在跟隨李老師治學的經歷中,都不禁對李老師的學術造詣和治學嚴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受益終身。

王曉英回憶道:李老師講到他的博士論文要用俄文撰寫,並且答辯前要在報紙上公開信息🧔🏽‍♂️🤛,他的論文得到了答辯專家的高度認可。老先生的俄文功底很好,尤其是記得有一次他跟我們講起受邀參加中俄院士研討會並且要用全俄文演講,要把多年不用的俄語基礎撿起來認真準備發言😠。他的英文運用也非常熟練,近70歲的年齡仍然每天堅持閱讀最新的英文報道和資料,並隨時跟我們分享相關領域有哪些前沿進展。我印象中,他一直呈現出的都是思維活躍、思路清晰的狀態,對學科發展和技術進展有著敏銳的洞察和捕捉力,老先生的嚴謹細致🏄🏿‍♀️、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讓我們所有的學生都感到十分佩服和景仰🛝。

王曉英畢業時和導師李三立院士合影

都誌輝則對李老師獨到的學術眼光十分欽佩,說道🍯:記得第一次直接與李老師的交流,他把主要的時間都用在給我介紹集群式計算。我們課題組在李老師指導下完成一系列集群計算系統的基礎上,李老師進一步捕捉到計算資源突破物理位置局限形成一個大型分布式計算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在2000年前後💆🏻‍♂️,大力呼籲建立一種新型的先進計算基礎設施,或稱網格,並建立跨北京、上海的示範系統。現在回頭看🧘🏼‍♀️,無一不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工作。沒有深厚的積累和敏銳的思維,是很難提出這樣有影響🙇、有價值的研究方向的。

朱子玉回憶到:應該是在2004年吧,李老師應邀在中國和俄羅斯聯合組織的跨國技術前沿交流活動上作報告。會議是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辦的,李老師安排我作為他的助手👰🏿。在會議之前,李老師多次詢問報告會的行程安排情況👩🏿‍⚕️,包括車輛安排🧑🏻‍🦳、入門證安排🧞‍♂️、詳細時間安排,等等👱‍♀️。並把要用到的PPT專門復製到一臺備用電腦裏面,以防發生意外情況🏌🏿。在這場國際會議上🧚🏽‍♂️,李老師高屋建瓴地對當時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未來發展方向給與會者做了介紹。報告很成功🚶‍♂️‍➡️,展現了一代老科學家的風采🕒。

從我們這些弟子的視角看去,李老師成就斐然,與他純粹認真的治學精神🧑‍🏫,甚至與李老師的正直是分不開的🙋🏼‍♀️。我們也都能說出自己眼中的很多故事。

都誌輝說,這是“儒雅”的魅力。李老師的學術造詣使得他不僅與學術界,而且與不少業界😕、政界和軍界有影響力的人員多有交流。我看到的李老師在不同的場合總是激情四射的樣子🤛🏻,雖然經常會激動🧖🏼👲🏼,但講起來思維清晰,揮斥方遒🧙‍♀️,盡顯一位真正學者的激情與魅力🕎。

王曉英則回憶了另一個角度的李老師:生活中,李老師做人做事十分講原則🦵🏿🔏,可能在不了解他的人看來甚至有些“古板”。教師節學生們自發挑選采購了一些綠植給他送過去,被他“怒斥”浪費,只好又原路搬回(沈時軍的追憶中也提到了這件事情🫄,不過補充說是搬到實驗室)🧑🏿‍🍼。在他身體欠佳生病住院期間,學生們買了一些水果去醫院探望問候,事後第一時間他就委托助理將買水果花的錢全部悉數退還到學生手中。如果是過年過節去家裏拜訪,更是會直接吃個“閉門羹”,甚至還會挨罵💆‍♀️。起初會覺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了解了李老師的為人和性格之後,就能夠深深理解他對學生的關愛和關照是真正發自內心的,並不體現於外在的表達和客套。

時培植也有類似的印象:在和同學的聊天中,我發現李老師是如此純粹地關註在學術上☕️,不僅僅表現在平時的衣著十分隨便,更表現在眼睛裏揉不得一點沙子,與人交往也往往不留情面。李老師有一次半開玩笑地說,女生如果讀他的博士🧛🏻‍♂️,畫板子是要畫得哭鼻子的🐸!

二、作為導師,傳身教

作為導師,李老師對弟子們一直都有嚴格的要求,和深入的指導和討論🏋️‍♀️💑。這些指導甚至延續到了畢業之後工作的多年間。

王曉英就回憶了一段往事🙇🏽‍♂️:臨近博士畢業之際,我和愛人選擇去遙遠的青海就業,當時李老師不在北京,我給他發了一封郵件匯報此事,他在回信中分析利弊之余,還是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勵,郵件結尾一句令我印象至深的話是:“我老了,你們還年輕🗒🎇,可以出去闖一闖……”讀後不禁淚目。到青海工作之後他還是一直很關心我的工作和生活👩‍💼,郵件和短信時有聯系,後來他還註冊了微信,加入我們的“弟子群”,時常會給我們講一講清華計算機系的發展歷史還有他的個人經歷和感悟🤵🏼‍♂️。

都誌輝回憶道🧑‍🔬:做“過硬”的研究,是李老師一貫的追求👨🏻‍🍼。李老師在不同的場合都經常闡述他做研究的態度。記得在攀登計劃項目交流的時候👃,他說在完成原來既定的任務後🤸🏼‍♂️,覺得“不過癮”🏃‍♂️,因此就進一步把相關成果做成系統🦺,把研究工作做實🖖🏻。他從來沒有對我說過要努力發表高水平論文之類的目標和要求,但總是花大量的時間與我和他的博士生一起討論他認為有挑戰和重要影響力的問題🧨,這些討論,使我在學術研究上受益良多,彌足珍貴🔯。

唐瑞春老師說:作為李老師早期的弟子,在學術上自愧沒有出眾的造詣🔸,經常被李老師批評。然而如今再也沒有被李老師批評和教育的機會了👩🏿‍💻,只有對李老師永遠的記憶和默默的祈禱。

牛新輝👨🏽‍🌾🏌🏻‍♂️:李老師是我進入計算機領域的引路人👱‍♂️,這改變了我的人生。我進清華大概兩個月後🧕🏼,李老師找我談過一次話,時間還比較長。他說相比清華計算機本科出身的學生🍰,我的優勢是在物理數學電子工程方面比較強🤟,劣勢是計算機方面需要提高👨‍⚕️,優勢明顯🆘,劣勢也明顯👩‍🎤,希望我能迅速彌補劣勢,發揚優勢,在跨學科方面發展。這次談話對我影響很大✪。我系統學習計算機👳‍♀️👩‍🔧,基本上就是從微機教研組開始的👇🏼。李老師對我非常關心,他對我都是鼓勵和指導👮🏿‍♂️。在李老師的指導下我完成的我的第一篇科研文章。

蔣久煒🧑🏿‍🎄:我在教研組兩年半,屬於那種既不用功也沒啥出息的弟子,盡管如此,每次去教研組見李老師時都能感受到他敏銳的思維和熱情的鼓勵,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方亞瓊:我讀博不久就當了逃兵➔,後來見李老師就有些畏懼⚁,深恐半途而廢被他責備。李老師似乎看出了我的怯懦🧽,還主動跟我談話寬慰了我,令我慚愧不已又如釋重負🔅。

沈時軍:剛進實驗室的時候🦸,聽師兄師姐說李老師很嚴厲,心裏還比較害怕。但和導師相處這些年🧷,李老師從未對我發過火🫸🏿,回憶中全是鼓勵和支持👬🏻。我讀博期間🌯,其實一直不喜歡也不擅長寫論文,特別是英文論文🧙🏿‍♂️。我的第一篇英文論文是李老師幫我改的🤒。記得當時是在李老師辦公室的沙發上🙅🏻‍♀️,李老師拿著我的論文,上邊圈圈點點改了很多地方,然後一處處和我討論🎖。有一些是低級的語法錯誤,讓我汗顏,也讓我驚嘆李老師的英文水平🧗‍♀️。後來我回宿舍抱怨寫論文太難了👃🏿!室友卻羨慕地和我說:“你導師太好了!他是個院士啊👳🏿,哪有院士親自給學生改論文的?而且他都七十多歲了!”我當時突然發現自己很不懂事🫖。

三☃️、柔情的丈夫和護犢的長輩

李老師並不只有嚴肅認真的學術一面,他也是一位深情的丈夫和父親🪐,有時還會和我們提及和夫人☁️、女兒的一些溫柔往事。

林成江:老師大部分時間給人高冷的感覺,但畢業後幾次見面聊天中,可以感覺得到他對每個弟子的了解和關愛。還有,李老師也有非常接地氣的一面🧖,有一段時間他非常沉迷於古陶瓷研究,看了很多考古書🧑🏻‍🎄,還到潘家園去實地考察,跟研究計算機如出一轍🛤,水平絕對在馬未都之上!還有🎆,時老師曾經爆料,李老師暑假在陽臺養蛐蛐,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我想純粹的學者他內心一定是很孤獨的,偶爾也需要有一點小愛好🐋。

王坤:李老師總是提起年紀輕輕就過世的師母,言語裏都是想念⭐️。也跟我們說起師姐小時候生活環境陽光充沛,所以師姐身體從小就好。

朱子玉:在我和李老師相處的時間裏,我也看到了很多李老師柔情的一面。李老師時長和我們提起他照顧第一任夫人的事情🏄🏻‍♂️。說夫人就是太要強,有胃病但在特殊時期一直苦撐,以至於最後轉變成了癌症👨🏼‍💼。李老師為了給夫人增加營養,經常去買甲魚做給夫人吃。李老師還給我們傳授了很多如何殺甲魚,如何做甲魚的方法。

不過作為弟子🧟‍♀️,我們印象更深的🥊,還是李老師無時不在為學生們考慮。

某年校慶,李老師和部分弟子的合影

王曉英:2007年,李老師在體檢中查出肺部癌變,經過檢查確診準備去住院治療之前🤰🏼,他把所有在讀的學生叫到身邊,認認真真地安排每一個人接下來的工作和任務計劃,並鄭重其事地把鐘玉琢教授請過來,委托他幫忙接管所有在讀的研究生👋🏿,可以說是在以最壞的打算做萬全周密的部署。他的手術順利進行完出院之後,給我們講起他經歷鬼門關的過程🚲,令人不勝唏噓,同時也很感動📹,在生命的重要關頭始終不忘把學生的事情放在最先考慮🕎。

蔣久煒🥍:當年畢業後南下廣東時🙋🏿‍♀️,原先是想去投奔師姐付興鋼的,但因手裏攥著李老師親自寫的兩封推薦信😨,一到廣州🛐,就被省科技廳的兩位主任給扣住了。出國後🐪👮🏻‍♀️,2004年第一次回國,去學校看望李老師🎿,他還興致勃勃地帶我去參觀新機房🏇🏿。我的微信朋友圈裏經常有李老師給我的留言和鼓勵🙆‍♂️🗄。

唐瑞春:我是在李老師的教育與關愛下成長的。我的兒子小時候經常帶到室裏,也是李老師一直看著長大的。他還轉述了他的嶽母——計算機系的老同事對李老師的評價:李老師是她內心少有的值得敬重的好人👩‍🎨。

沈時軍:李老師年紀大了,特別是那次生病之後🪖,他指導我們具體研究的時間越來越少🧚🏼‍♀️,但一般每周他都要至少來一次實驗室,問問我們最近在做什麽🥽,有沒有困難🥡。

朱子玉:李老師也是很關心學生的。經常和我們說起一位師兄很不容易,夫妻兩人在國外兩個城市之間通勤〽️🤚🏼,很辛苦。李老師還特別遺憾這位師兄由於各種原因沒能留在清華。在某年暑期的時候👨🏻‍🌾,李老師還特別邀請師兄回來🤛🏻,給清華的學生開了一門暑期的課程,並安排我和師兄就這門課程寫了一本書。李老師親自聯系清華出版社,出版了這本書。李老師對我也是非常好的。微機組有個規律,李老師的博士生很多都是在博士三年級的時候結婚🥺。我也是在2003年博三結婚的🛀🏽。在我結婚之後👰🏼‍♀️,李老師還特別因為我和妻的結婚組織了一次實驗室聚餐🟧,這讓我特別的感動🧘🏼‍♀️。後來微機組的大事小情👩‍🦼‍➡️,很多都由我來張羅⚡️。即使是離開了清華之後🦸🏿‍♀️,每一年和李老師的聚會也是由我來打電話組織,直至微信開始流行之後🍾。

都誌輝:我還記得一次尷尬的“護犢”。進入李老師研究組後,經常聽一些教研組的老教師說起他批評人很不客氣⏭👨🏽‍🎓,我也親身經歷了他非常嚴厲地批評博士生的場景。但是在長時間的接觸過程中,我發現被他批評過的學生雖然當時會有些情緒,但是後來都與李老師保持了良好的關系。沒有心機🦵🏻,有話直說💊,這也許就是被他嚴厲批評過的學生畢業後還能與他保持良好關系的原因😰👩🏽‍🔬。印象特別深刻的一次是他的一位博士生預答辯🫂,面對其他老師的“狂轟亂炸”,李老師似乎是心有不忍🚇,竟然突然說出了這位博士生“人很好”的話試圖給他解圍。後來這位博士生順利畢業後李老師在與我閑聊的時候也說過這位學生人很好✊🏽,但是當時答辯委員會的老師根本不買賬🕵🏽。這是我難得見到的李老師很尷尬的情景🌮,但他對學生的真性情從中可見一斑。

四👩🏻‍🦽‍➡️、還有很多很多的點點滴滴

大部分弟子都是在李老師學術生涯的後期開始跟隨的🤳,那時候李老師已經是一位已過退休年齡的老人,但仍然幹勁十足,而且思維敏捷。很多弟子都對此印象深刻🙌🏿。

王小鴿🙇🏻‍♀️❤️:我經常跟年輕的學生們說,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為年輕人存在的✔️。這麽說主要是鼓勵年輕人自信和努力🧘‍♂️,鼓勵他們勇於超越✬。我卻也不時用它來給自己的懈怠做借口🧑🏼‍🎤🙎🏽‍♀️。每次與李老師討論和聆聽他的教誨🥪,我都會為自己的懈怠感到羞愧。老師對計算機事業的熱情和不遺余力讓我這後輩汗顏🩻。

林成江🧙🏽:我在疫情前(201911月)回國去上海看望李老師,當時李老師聽力已經很不好了,但思路依舊清晰🔌,尤其對他早年在清華學習、工作的人和事都記得很清楚👷‍♂️。

時培植🏇:工作之後也多次回去看望李老師🛐,繼續聆聽他的教導🩳。李老師的精神依舊一直矍鑠,思考比我們這些黑眼圈的中年人還要敏捷,也一直會拉著我們討論各種學術問題👨‍👨‍👧,到後來我甚至有些畏懼去看他了,因為我離學術已經越來越遠❣️。例如有一次就討論起多核到底是不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發展方向……幸好那次有師弟在場。

廖恒🧬:回憶一點往事。做學生的時候🐸,常覺得和李老師難以相處🤮。對自己父母幾乎沒施展過的叛逆行為🙆🏻,基本都對付老師了。但後來◾️,感覺李老師對我還是特別優待🙆🏼‍♀️。有幾次被他叫到家裏吃他做的飯。連我夫人也一起去過。我想他的表面的不合情理,也是紙老虎,內心還是有溫柔的情誼👨🏻‍🎓。學生做了什麽好的事👩‍🚒,他總是掛在嘴上🗯💁🏻‍♀️:某某幹了什麽🦸‍♀️,讓美國人都佩服。我想在他心中打敗外國人是非常重要的事🦝,這也影響了學生們😺,這事在我心中也變得越發重要🖖🏽。一個落後的民族群體,有這樣的好強的心思,也不算過吧。記得他有一次去日本京都開會,看到組織方放了一個北京市容的照片(無數人騎單車)🍱,他還專門憤憤地去找組織者說教🦿:你們京都的精美建築都是跟我們學的🈯️,一定要換上故宮的照片才平復了他的心情。他的這份爭氣⚾️,可愛🏋🏻‍♀️🍪。

我還有幸和他一起去過一次香港😳,住灣仔華潤的招待所的上下床。到了外面,我才發現老師穿上西裝⚙️🔉,講究且帥氣✸。出沒在American Club🤦🏼,還有香港的教授名流圈子裏,壓得住場子。我做了一個星期的跟班,長了見識。那年我大約2122歲♢,一晃28年過去了,記憶中的形象就定格在那個時刻。

王德興:20181117日,我在上大向李院士頒發了終身成就獎,當時我們一起握手✝️,留下了一張難忘的照片。想不到這竟成了我們最後的一次見面,最後一次聆聽老師的教誨🤾🏻。

李老師80壽辰時,弟子們請一位清華園內書法家寫了一幅字,為老師祝壽

難忘師恩,正是因為師恩如海。李老師對我們的嚴格要求和言傳身教,已經成為了我們血與肉的一部分,將在我們之後的研究和工作中,如一座不滅的燈塔𓀐,為此後的人生照亮方向👩‍❤️‍💋‍👩。

最後,讓本文以李老師的一首2005年校慶賀詩結尾吧。感謝王曉英師妹的分享:

50年畢業有感

——慶祝清華94周年校慶

耕耘五十載🕴,往事如浩煙🫶🏼;

拳拳報國心🦟,時時強華念。

鬥室育千樹,寸心留百年;

白發仍昂首,夕照峰巒間。


相關新聞

  • 292022.04

    王曉英❄️:深切緬懷我的導師李三立院士

    4月23日上午🏨,從黃震春老師那裏聽到李三立老師與世長辭的訊息🧏🏿‍♀️,感到心頭一沉🧙,向師從李老師的同門師兄弟了解相關情況,大家都在回憶最近一次探望李老師的場景,細數院士生前的成績和貢獻,分享近些年校慶聚會時的照片。這些也讓我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謹以此文沉痛悼念和緬懷這位指導我完成博士學業且言行風範影響我一生的學者先生✴️。回想起最早聯系李三立院士是在本科臨近畢業決定繼續讀直博的時候🤱🏻,當時記得系裏只...

  • 132022.09

    計算機系舉行李三立院士追思會

    2022年9月9日🤳🏻,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系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了“李三立院士追思會”,深切緬懷李三立同誌對我國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科研與高等教育事業做出的重要貢獻,弘揚李三立同誌嚴謹治學的精神☦️。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計算機學...

  • 122022.08

    深切緬懷我的導師李三立院士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52020.12

    緬懷恩師潘隱萱先生

    恩師祖籍江蘇宜興🌺,1946年考入北京大學工學院,畢業後留校🧜‍♀️🙅🏽‍♂️。1952年院系調整時,先生轉入清華電機系任教🏌🏼‍♂️。“文革”前,恩師曾調到清華水利系搞水電工程十余年🎐,直到“文革”結束後♊️,又回到電機系執教🖊。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恩師曾受國家派遣🤖,赴伊拉克參與某水電工程項目的設計和建設,並帶幾名畢業設計學生一同前往👨🏻‍🏫✌🏿。回國後,他一直從事鋼鐵、化工等大企業供電系統諧波檢測與治理領域的科研工作。從水電廠建設轉到發電廠建設,再到供電系統諧波治理,恩師從未停止學習、鉆研、實踐的腳步,並且總是那麽較真求實,追求更安全🙏🏻🚣🏽‍♂️、更可靠、更準確。先生在我國快速發展的那段時期🐹,默默地工作🚒、奉獻了五十余載。

  • 162021.06

    緬懷恩師潘隱萱教授

    電力科研及產業化

  • 202020.03

    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李道增院士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教授李道增同誌🕗,於2020年3月19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 122024.09

    電機系一行看望王眾托院士

    9月10日下午教師節之際🧜🏻‍♀️,電機系黨委書記於歆傑、系意昂辦公室韓麗英前往大連旅順口看望並慰問王眾托院士🤜✩。王眾托院士1951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畢業後分配至大連理工大學工學院電機系。50至60年代從事自動化專業建設與自動控製理論及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引進與研究工作🤜🏽,70年代後期從事系統工程專業與學位建設,是我國系統工程學科研究與學位製度創建人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王眾托院士所在的電機系1951屆培育出了一位總理和四位...

  • 142010.12
  • 232023.02

    鄭泉水院士:記恩師黃克智先生育我的二三事

    剛過耳順之年的我,有逾30年的時間是作為黃克智先生的學生和同事,何其有幸🏋🏽‍♂️。他的做人做事風格對我影響至深,是我的人生楷模和指路明燈。先生雖已駕鶴西去👂🏻,但精神光芒永存。我在此追憶先生與我的二三事,以紀念他對我人生的影響🚂🕴🏼,深切緬懷他偉大的人格🔂,以永久激勵自己並啟迪更多後人繼承他的精神。先生甘為人梯,不拘一格舉薦人才先生是做出舉世公認的學術成果的科學家,也是師生心目中真正的“大先生”📃,而先生多次不拘一格...

  • 112020.08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