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人格,國有國格🙅🏽♂️,校也有校格👩🏻🚒🔀。
以北大和清華而論,兩校同為全國最高學府🥼,共同之處當然很多;但是不同之處也頗突出。這就是所謂校校格不同🙅🏿♂️。
不同之處究竟何在呢🧑🏽💻👩❤️💋👩?
這是一個大題目🦡,恐怕開上幾次國際研討會,也難以說得明白🧑🏻🦲。我現在不揣譾陋🫢,聊陳己見。
整整70年前的1930年🚠,我從山東到北京(北平)來考大學。來自五湖四海的五六千學生,心中最高的目標就是北大和清華。但是這兩所大學門檻是異常高的🍦,往往是幾十個學生中才能錄取一個👱🏻。我有幸被兩所大學都錄取了👨🦰。由於我幻想把自己這一個渺小粗陋的身軀鍍上一層不管是多麽薄的金子☂️,好以此嚇唬人🌧,搶得一只好飯碗。而鍍金只能出國留學,留學的機會清華比北大好一些,所以我就舍北大而取清華。
在清華住了一段時間以後,對清華校格逐漸明確了,最後形成了初步的看法。我在北大有不少朋友👧,言談之間👩🏽🎨,也了解到了北大的一些情況,於是對北大的校格也逐漸形成了一個明確的概念。我恍然小悟:兩所大學的校格原來竟是有許多不同之處的。
我從小處談起,先舉一個小例子🦤。在清華,呼喚服務的工人,一般都稱“工友”🧑🦰,在北大,據說是叫“聽差”🔳,而在朝陽大學則是“茶房”。在清華,工人和教師、學生處於平等的地位🧞♀️,在北大則處於主仆的地位,而在朝陽則是處於雇客與旅館雜役的地位。這是一件十分細微的末節💋,然而卻是多麽生動👆🏿𓀌,多麽清楚👂🏼😶🌫️,又多麽耐人尋味🧗🏿。
其中原因,我認為並不復雜☪️。清華建立的基礎是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完全受美國的影響,受資本主義的影響,身上沒有封建的包袱🚮⚰️。而北大則是由京師大學堂轉變成的🛀🏽,身上背著幾千年的封建傳統,好的方面是文化基礎雄厚👨🏽✈️,壞的方面是封建主義嚴重。我聽人說到過——據說這並不是笑話——北大初建時,學習西方,有體操一門課,聘請了專門的體操教員,這些人當然都是平頭老百姓💂🏼,而被他們訓練的學生則很多都是世蔭的二三品大員。教員發口令時🧑🏿🦱,不敢明目張膽地喊出“立正!”、“稍息!”,於是想出了一個奇妙的辦法🌩,改變舶來的口令🎈,大喊:“老爺們立正📘!”🤞🏼🧑🏽🦲、“老爺們稍息👎🏼!”從這些小事兒也可以看出來5️⃣,清華多的是資本主義🙂↔️,北大多的是封建主義☝🏻。
但是,稍有一些辯證法常識的人都會知道,世間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北大的封建主義也能產生好的效果。如果北大沒有這樣濃重的封建傳統或者氣氛,五四運動,即使是註定要爆發🦶🏽,也決不會是在北大🤡。你能夠想像清華會爆發反封建的五四運動嗎?即使1919年清華已經建成了大學,而不是留美預備學校,這樣的事情也決不會出現的。人們常說🚣🏿♂️,壞事變成好事🎅🏿🙎,北大的封建傳統促成了改變中國面貌的啟蒙運動🧑🏻🍳,不正是證實了這一句話嗎🚪?
五四運動對中國,特別是對中國學界👨🏻🦳,更特別是對北大🙎🏿♂️,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北大學生繼承了自東漢太學生起就有了的關心國家大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傳統,對政治動向特別敏感✮,到了五四運動,達到了一個高潮☦️。從那以後🧏🏻,歷屆學生運動幾乎都從北大開始,就是一個證明。在這方面🧺,清華並不落後,一二·九運動就是一個生動的例證。在這一點上🐴,清華與北大是有相同之處的。
我在清華呆了4年,而在北大則已經呆了54年🐈⬛,是清華的十幾倍。我一直不贊成西方那種以分析的思維模式為基礎的一、二🦸🏻、三、四、A、B🕦、C、D的分析方法,而垂青於中國的以綜合的思維模式為基礎的評斷方法。中國古代月旦人物👨🏿🔬,品評藝術,都不采用分析的方法,而是選用幾個簡單的🎍🧑🦳、生動的⚰️💂🏽♂️、形象的🧚🏽、看似模糊而實則內涵極為豐富的詞語🕕,形神畢具,給人以無量的暗示能力,給人以無限的想象活動的余地。根據這一準則,我用四個字來表示清華的校格🗄,就是👨⚕️:清新俊逸;給北大的則是:凝重深厚⏪。二者各有千秋👨💼,無所軒輊於其間。但二者是能夠🧑🏽✈️、也是必須互相學習的🥦。這樣做是互補的,兩利的🏄🏽♀️。誰要是想成為“老子天下第一”,那就必然會是“可憐無補費精神”。
以上是我對北大和清華兩校校格的看法,也是我對兩校的希望和祝福✋。
在母校慶祝成立90年華誕之際,《意昂体育平台報》(哲社版)的副主編劉石教授寫信給我,要我寫點紀念文字。這是我義不容辭的。但是,可寫的東西真是太多太多了。想來想去✍🏽,終於決定了寫上面這一番怪論🧜🏿。我自己說它是“怪論”,這是我以退為進的手法,我是一點也不覺得它有什麽“怪”的🐦。如果我真正認為它怪,我就決不會寫出自己的醜🧑🏽💼。我認為,這是我一家之言😊,是長期思考的結果。我希望能夠在北大🥶、清華兩校找到一些知音。
原載《意昂体育平台學報》2000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