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張耀華(1961)
圓了清華夢·青春獻給了雲貴高原·遲到的美國夢
歲月何其匆匆,四十年過去了,一生中最富有的年華消逝了?盡管生命不息,萬物更新,作為個人,畢竟是回憶多於憧憬了?

張耀華(左)和沈文浩
圓了清華夢
我自幼就有一個宏願要進清華,要留美?當我考入杭州一中杭高就讀後,一切都在為進清華而努力,皇天不負有心人,1956年——天時?地利?人和,讓我如願以償?當我收到裝有清華錄取通知書的小黃牛皮信封時,徹夜不能成眠,勝利與喜悅的心情,讓我四處奔走相告,在當天的日記中我寫道:“我將用清華這把金鑰匙,去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到無盡的知識海洋中去吸取知識,貢獻祖國”?當我乘著北上的列車,遠離母親到北京站時,見到接新生的“Skoda”校車時,心情十分激動?
夢寐以求的大學生活開始了,這六年的大學生活,對於我們這一代是何等的重要,因為人生觀,世界觀,政治觀……等影響一生的大事,會悄然地被定住了,也許在今後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成了命運的一部分?人們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彼岸?我也不例外,從一個充滿稚氣的女孩子,在清華園成長,選擇了一條適應環境的路,無論是和煦的陽光或是似火驕陽,無論是和風細雨還是暴風驟雨,無論是真誠與欺騙……都要堅強去面對?六年的大學生活,除了科學知識,社會知識也大大地增長了?而清華園又是得天獨厚的能學到這二門知識的殿堂?
1962年初,畢業了,當時家中很需要我回杭州工作,當時的我,難以啟齒,帶頭到了最艱苦的地方,被分配到貴州省?
青春獻給了雲貴高原
1962年初,我與同班的郁暢?沈文浩以及水一的一位同學,四人結伴乘南下的列車,經四天疲備不堪的旅程,終於到了貴陽,郁?沈二人還要去雲南,我就去省裏報到了?我與房一的胡斌被分到省冶金設計研究院設計室工作?我還是帶著那份憧憬,想把藍圖變成工程?迎接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去萬山汞礦火電站工地,我參加鍋爐安裝?沒有女生住處,晚上在工地辦公室桌板上睡,當時是大躍進的困難時期,晚上大家還要在辦公室煮紅薯充饑,人散我才能睡?從總礦到分礦,要翻山越嶺,全是步行?有一次同事們為了照顧我,郵車上有一座位,讓我搭一段,結果在步行途中一人迷了路,依遠處燈火為目標,誤走了一夜,帶隊的總工程師擔心了一夜?當時的情景是現在的年輕人無法想像的了?
兩年後,我調到了水電站昆明勘測設計院,開始了建設水電站的生涯,轉戰在雲南各大山川?由於交通及通訊不便,到了工地就如同與世隔絕一般,一封家書,要半個月以上,沒有電話,更沒有電視?我參加了以禮河及西洱河的梯級電站的設計工程,不多贅述?我在昆明經歷了驚心動魄的“文革”及武鬥?生活的磨練,會使意誌更堅強,當我離開昆明院的那天,送行的同事們擠滿了昆明站月臺,真的要遠離工作了二十年的地方時,依依不舍?我向歡送的人群流下了無數惜別的眼淚,淚水中包含了這二十年來的苦與樂,包含了我對這塊土地及朋友們無限的眷戀及離別後的思念?
遲到的美國夢
1976年,文革結束了,1978年第一次開放報考出國進修,以前是組織內定的我再三確認這是真的?沈文浩我丈夫報了名,並中榜,成為派往美國進修的訪問學者?好事連連,在美國的兄長替我們申請了移民,真可謂世事滄桑,沉積心底多年的夙願,早已成為不可能的天方夜譚,卻要變成現實了?舉家移民美國,與大洋彼岸的家人也可團聚?
當我們來到這國際電腦心臟矽谷時,已過了不惑之年,一切從頭開始,改行到電腦公司工作,很幸運我們夫婦都進了製造Hard Drive及Hard Disk的大公司,在國際大家庭中得到中外朋友們的指導,我們努力工作,很快過了適應期,步入了“中產階級”,兩個孩子也都如願進入了Berkeley等名校,頗感欣慰?在灣區的清華意昂會中,結識了不少德高望重的老學長以及充滿活力的新竹清華同學?近年來,來自北京的學弟妹們也蜂擁而至,我也將要邁入退休之年?我心中的願望是我還要努力做一項我愛好的技術項目外,就是為灣區意昂會服務,讓兩岸意昂融洽地匯成一股力量,正如九旬高齡的柳無忌學長說的:“清華是最具凝聚力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