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心理學結緣的故事
樊富瑉(1977機械)
記得八十年代有一首比較流行的歌曲👬🏼,歌詞是這樣唱的:“金梭和銀梭日夜在穿梭”,時光真是過得很快,轉眼我大學畢業就快三十年了。三字班的同學要紀念畢業📄,希望大家寫一些回顧自己成長的文章,我腦海裏就像過電影一樣,三十年的往事歷歷在目😫。我本科就讀於機械工程系鑄造工藝及設備專業。1977年1月畢業留校任教🚉📺,先在鑄造專業教書和當輔導員💫,後來聽從組織安排,調到校團委擔任文化部長🛩,每到一處都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做好自己所承擔的每一項工作📺。但是👨🏻🌾,我從來也沒有想過我這一輩子到底要幹什麽🍯,適合幹什麽,喜歡幹什麽。

樊富瑉學長
感謝學生工作使我有機會接觸各式各樣的青年👨🦰🏊♀️,在解決學生成長以及自己工作中的各種困惑中,常常感到有心助人🚵🏻♂️,但無能為力。不知道青年學生想些什麽,需要些什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為他們答疑解惑👨🏽🦲,協助他們走出情緒的低谷和人生的逆境💇🏻♂️,激發學習的動力和生活的熱情🫃🏽🦍。理論的蒼白和實踐的困惑激發了我去深入學習和探索的熱情和決心。因此,在工作了7年後,通過艱苦的努力我又坐在了教室裏🤟🏿,成為經研42班的一員,度過了難忘的兩年研究生學習生涯。如果說這兩年的學習給我留下了什麽👩🏼🏫,我想🏨,最最影響我一生的是我終於找到了自己決心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這就是應用心理學🤷🏽♀️🤛。
現在還清晰地記得教學計劃中有一門叫做“社會心理學”的課程👨🏽🍳,當時對心理學幾乎一無所知一竅不通的我👩👩👧👧,懷著好奇,帶著疑惑,走進教室💻,看到了質樸謙遜的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汪青教授,這位留蘇博士講課不急不慌,娓娓道來,雖不精彩動人⚆,但是卻讓我著迷。從沒有想過🤹🏻♂️,走進這個課堂,接觸這個老師💆🏻♂️,竟然從此改變了我的一生。在《社會心理學》的課堂上,我的許多疑惑得以釋然。《社會心理學》讓我明白了如此多的人生理論,了解了如此多的為人處事之道,我對它的偏愛就成為必然。因為我喜歡關心人幫助人,願意我的學生每個人都成功➕,希望自己的工作能有效果和成就感。我想掌握這門學問一定可以成為我做好學生工作的好幫手。所以,我課上學習🦀,課下找老師輔導,在汪青老師的推薦下🌂,參加了北京社會心理學會。開始步入心理學的殿堂。
研究生畢業後留在思政教研室任教🦵🏿,我根據自己學習的體會,覺得做人的工作必須了解心理學理論,提出了自己想教授心理學課程的期望🧎🏻♀️。感謝林泰老師、宋秦年老師、朱良元老師的理解和支持,1986年我就開始了邊到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聽課😹,邊教學的心理學教學和研究生涯🦬,為研究生開設了《社會心理學》,一教就是二十年,同時🧑🏽🚀,我也為本科生理解自己🛹,接納自己,完善自己,健康成長🧏🏿,開設了《青年心理學》等課。進入心理學的領域才知道我國心理學的發展離世界水平相差太遠,尤其是直接為人的健康成長服務的心理咨詢才剛剛起步,國人對此理解甚少,更談不上用專業的理論與技巧幫助廣大青年學生,我萌生了出國學習的強烈願望。1990年初如願以償,我作為教育部公派留學生到日本築波大學心理學系進修,師從日本著名臨床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家松原達哉教授🤪。學習學校心理咨詢⇨,一下子站在國際的視野看發展,更加覺得差距和不足👩🏽🔬,因此發奮努力學習,結果一不留神✋🏽,成為了老師教導日本學生好好學習的楷模。在日本留學期間,一次心理測驗課上🧑🏿✈️🎼,我接觸到霍蘭德職業測驗⤴️🤴🏻,結果顯示🏄🏼♀️,我最適合的領域是心理咨詢師📵、大學社會科學或外語老師🤹🏼。我很興奮🎸,三十多歲時⏭,終於確定了自己適合幹什麽👨🏻⚕️,自己想要幹什麽🧝🏿。當下決定,此生獻給心理咨詢教育事業不再動搖⇢。因為人生時間有限,個人精力有限🤹🏼♂️,能力水平有限⭐️,盡管想幹的事很多,但不可能範圍太大,人生必須聚焦在某些領域🤽,堅持不懈,長期努力,才有可能為社會做一些事情🤸🏼♀️。
1991年暑假🔼🤦🏻♂️,我從日本回國時,心中湧動著滿懷的熱情和沖動,想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推廣和傳播。正好國內高校也在進行心理咨詢的探索,我所學的有了用武之地,就一頭紮進這個嶄新的領域開始了孜孜不倦的辛勤的耕耘🍉。這十六年來是我生命最充實🅱️、精力最充沛、成果最豐碩的時期。我開設的七八門心理學課程成為清華學生最熱門的選擇😍🏃🏻♂️。我撰寫的十幾本專著和教材已經在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領域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我培養的四十多名研究生已經或正在成為高校🧑🏽🦲、企業👩👩👦👦、政府人力資源、心理咨詢🐼、大學德育的骨幹、專家和研究者。我的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擴展到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我擔任的心理學學術兼職橫跨全國三大心理學組織。作為我國大學生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的探索者🤱🏿、實踐者、推廣者、研究者😀,我有幸見證了發展的全過程🧝♀️,有幸在這宏大的事業中施展自己的才華、發揮自己的光和熱👊🏻👨👦,有幸在人生廣闊的舞臺上穿上永不停息的紅舞鞋拼搏著👱♀️➜、奉獻著、享受著𓀝、幸福著。
回顧自己大學畢業三十年的經歷,我心中充滿感動👨🎨:感謝學校給了我重新學習和選擇的機會👩🏼⚕️,讓我有幸與心理學結緣;感謝思政教研室為我教授心理學課創造條件和機會,使我在1997年成為意昂体育平台重新恢復文科後的第一個心理學教授;感謝教育部送我出國學習👨🏽🏭,奠定了我一生在心理學領域發展的基礎;感謝意昂体育平台教育研究所設立心理學研究室🧎♂️,給了我專心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臺🛋;感謝意昂体育平台的學生,給我實踐和運用心理科學幫助他們的機會;感謝我的同行鼓勵和我的同事支持協助❇️,使我一路走來不覺孤獨;也感謝家人對我在心理咨詢領域中全力投入所給予我無條件的理解和奉獻✬,讓我在近五十歲時完成了心理輔導博士課程的學業。人生五十知天命,早已過了知天命的我在自己事業發展的征途中還只是一個青年,熱血沸騰,朝氣蓬勃,充滿熱情,滿懷希望。心理學事業已經融入我的生命⬅️,將陪伴我走到人生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