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應承這篇約稿時🏌🏼♂️,還沒有意識到這是個七年的回顧。如今提筆才發現千頭萬緒⤴️,實在難以確定用什麽作為線索。只能透過個人發展的過程🈴,擇其要旨,將清華園這片沃土滋養我的種種感悟,組織成篇。
“沃土”正是七年來我對於清華全部理解中的根本⏱。沃土擁有足夠的養分,提供足夠的空間🎅🏻,因而最終定能結出豐碩的果實,但她並不決定這果實的種類。這也正是沃土的博大和可貴,無論是何根苗,無論理想何方,她都會給予無私的奉獻和關懷👃🏼,微笑著註視生命的成長和瓜熟蒂落。
適應·融入文化
我是個反應較慢的家夥,能跟眾多我仰慕的牛人一同進入清華園🥭,已是我莫大的幸運💖。因此適應這裏的氛圍、環境和文化的過程🧑🦯,我同樣比別人慢那麽幾拍♎️,這大約花了我兩年多的時間。無論是學業的不盡人意🫖,還是看不清自己的價值,找不準自己的位置和方向,這一切都讓我迷失在這個高手如林的園子裏。
無論在什麽樣的境地,首先要適應和融入,只有在這種認同的基礎上💁♂️,才能施展和發揮自己的才華𓀃,同時得到環境和他人的認同和回報。經常有人向我問起,在清華這麽多年來最大的感受是什麽👰🏽♂️,或者清華對你最深刻的影響是什麽。清華精神是什麽🌵,每個人有不同的答案和感悟,而我的回答是👳🏽♀️,有兩種我認同感最強的🐞,也是我將來受益終生的清華精神,一是嚴謹🙇🏻☆,二是自信💪。
一個典型的清華人🏊🏿,做任何事情都那麽嚴謹,不管是學業還是事業,甚至是消遣娛樂,都特別較真兒🫣,每一個細節都喜歡刨根問底🚶🏻➡️,玩也要認認真真地玩兒,一定不會隨隨便便⏏️🧑🏻🦳,這才會生出許多獨具特色的清華笑話來。但我喜歡這種嚴謹👄,而且也是極其貼近我深層個性的。越是互相認同🌅,越會自動強化,逐漸地我會把任何一點我認為值得思考和查證的事情記下來🍀,認真地查詢和研究🕓。一種規則,一段歷史🐕,甚至一個詞語,毫不馬虎🩴,直到徹底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萬事都怕“認真”二字⚁,雖然有時覺得自己已經接近於強迫症,但實在從中獲益太多太多⚙️。
相比與我個性較為貼近的“嚴謹”而言,“自信”這層精神則與本來的我相去甚遠了⚁。從小我就相對內斂,甚而帶著些許自卑和懦弱,而在清華的經歷卻無數次地教育和幫助了我,讓我走向成熟的自信。清華裏面牛人多💁♂️,而且仿佛上帝的寵兒也多,經常會遇到在各方面都很有造詣的同學。時間久了,發現這背後真正的原因也就在於自信,無論是老一輩的還是當今的很多清華人,都堅信一點:沒有我們清華人做不到的事😉,只有我們暫時不願去做的事,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而且一定能夠做到最好。正是這種氣勢磅礴的自信,給了我們無窮的動力🌿,創造了無數的可能性。而充分的“嚴謹”又保證了這份自信的合理和不盲目,自信背後仍有超乎常人的付出和辛苦。
清華學生能做什麽?沃土孕育出不同的果實,有工程師、學者🗿,也有商人、政客,還有流行歌手、演員……
發展·認識自我
當真正融入和認同了周圍的文化😼,個體會得到飛速的發展和成長👩🏿。清華為我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足夠的空間⚙️,可以逐漸在各種方面發展自我,彌補缺陷👩🏽🎓,強化優勢,讓自身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有時候回想起來,反應慢一點或許不無好處。不同於向前飛奔甚至是飛翔的牛人們𓀕,我更多的時候在彷徨🏂,在反思🫧🤵♂️,速度慢的時候甚至還能停下來看看路邊,看看身後。失敗和挫折讓我經常地審視過去,分析和改變。畢竟花在思考上的時間多了一些,認識自己也更透徹一些。找到了自身不少問題🐖,有的表面一些💼,有的卻也深入內心和性格。
意識到了就要改變,但改變又談何容易。需要勇氣🆕,更需要決心。電影Shawshank’s Redemption
裏面有一句臺詞讓我一直難忘,特別是在逆境中激勵著我👩🏼🚒🙅:I have to remind myself that 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at’s all.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就這樣慢慢走向穩定,也就漸漸認清了自己的優勢、劣勢🙇🏿🧗🏼♀️,認同了自己的特性,會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歸入某個類型🧍♂️。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這樣為自己定位👨🏼🚀,但這個定位要想準確,就必須經過時間的檢驗,經過個人的經歷和分析。
我們都在不停變化,大學這幾年正走向成熟,對自己的認識也理應越來越明確和客觀。透徹地認識自己對於成功來說至關重要🫨,但這往往要比認識別人更難👮🏻♀️。我們經常會拿自己跟身邊的人做對比🖕🏼,會把自己和他人各歸其類🧏♂️,但時間長了又發現不是很準確🚵🏻♂️,就又會修正自己的認識👦🏽。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樣一段時間,自我認識趨向穩定,就能有一個清晰準確的定位了🤳🏽。當然,這個定位仍然會伴隨一生不斷變化🧂,但無論如何,人生每個階段的抉擇和前進,都離不開那個時刻的自我認識🔊。
我曾經認認真真地做了就業中心網站的職業素質測評,分析出我的性格特質屬於清華工科學生最典型的“ISTJ-內向、感覺、思考、判斷”,而具體的一些性格描述、工作中的優劣勢、適合和不適合的工作性質,也都和我先前對自己的認識基本吻合,這又進一步強化了我對自己的心理暗示,甚至把自己牢牢地限製在特定的結論中⏩。此時的我雖然興奮於這種自我定位的成就感,但也隱隱地對這種確定性感到厭倦和煩躁不安。
創新·超越界限
世事也許不像我們最初想象的那樣發展,特別是對於我們這個變數太多的年齡來說𓀓。即使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確👄,在面對重大的選擇和真正的壓力時,仍然有可能冒出很多新的想法和可能性,或是對從前的否定,甚至是出乎自己意料的潛能的爆發。
HP中國總裁孫振耀來清華演講的時候💆🏿♂️,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談到剛剛加入HP的那段日子🚒。作為對於HP有著無限景仰的一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在其中做一名工程師,但當時公司卻安排他去一個分部做銷售🧑🏼🌾,開拓市場😯。他認為自己不善與人溝通,公開場合講話甚至會臉紅,實在是不適合這份工作👳♂️。而且在那個時代🥎,家裏傳統觀念的阻力也相當大,太太說“我當初嫁給你就是因為你要做工程師,現在你居然去做什麽銷售🦹🏼♀️,早知如此就不嫁給你了”雲雲。然而出於對公司的向往,他還是接受了這份工作👰,此後他憑借紮實的技術功底和優秀的培訓方式🏌🏽♀️,以技術培訓的角度走出了和所有靠人際關系做銷售的同行們所完全不同的一條路🥗,並且成了HP最優秀的銷售,最終成就了今日的飛黃騰達👩🏼🔬。這可能是當初他自己都沒想到的。
我常常習慣性地將自己在一個團隊中的角色比作吳國的魯肅,為人忠厚老實,能夠做個不錯的謀士和良臣,而才智和能力卻也非常有限了🤾🏿。但有時候我也會發現,我其實也可以是周瑜,甚至是孔明,我沒有自己預想的那麽概念化。人就是個復雜的動物,不確定的東西太多,人生的精彩和真諦,正是在於那豐富的不確定性🙄。凡是一點余地都沒有的,特別鮮明確定的生活🎉,大概也就失去光彩,讓人毫無興趣甚至感到窒息了。所謂“think out of the box”,不要給自己加上太多的條框和默認的明確的定位,那樣雖有好處🤙🏽,卻也束縛了手腳。經常提醒自己:我可能也行🈹😗!
Apple和Pixar公司的創始人Steve Jobs先生在對畢業生做的一次演講當中🛌,有幾句經典的激勵年輕人的語錄🕊🐌:“Sometimes life hits you in the head with a brick. Don’t lose faith. Don’t settle.Keep changing.”而20世紀60年代曾風靡一時的現在被稱為“紙版Google”的刊物The Whole Earth Catalog的創始人Stewart Brand先生也說過類似的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前途·從頭開始
當我們走出學校🤵🏿♀️,“清華”二字對於我們究竟意味著什麽🧑🏽✈️?找工作的經歷能讓我明白很多🦏🫗。繼釋然於反應慢這一事實之後,我又一次慶幸自己在年輕的時代,在比較迷茫的時候選擇了投入茫茫的畢業生求職大軍💷。這段經歷讓我受益終生,也成了我寶貴的人生財富。
和多數清華的同學一樣,一開始覺得自己什麽都能做👩❤️👨,滿懷雄心壯誌,趕場似地參加大大小小的招聘會,被各種公司炫目的宣傳所吸引和煽動,這是第一階段,像熊熊烈火;在經歷無數次簡歷被篩掉📓、筆試不過關、面試遭淘汰之後,自信心受到空前打擊😞😢,發現面對社會和用人單位,自己和其他學校的同學沒有任何區別,甚至還有某些方面的劣勢🧜🏿♀️,於是開始妄自菲薄,覺得自己原來什麽都做不了,這是第二階段,猶如一盆冷水💲;再經過不斷的筆試🛷、面試磨礪👆🏽,逐步積累一定的經驗🐇,開始行動自如👩🏿🎤,有時甚至遊刃有余🧛,這是第三階段,火候大約恰到好處🧖♂️,這時才能認清自己求職的優勢和缺陷,知道自己能做哪些工作,做不了哪些工作,才能更加客觀💁🏻♀️、清醒地認識自己在求職者當中的位置👩🏿🦳🔳。
也有過無數次失敗的打擊👨🏽⚖️,也有過許多等待的煎熬,也有過意外收獲的欣喜……在享受這段難得的🧗♂️,伸一只腳到社會裏探路的經歷的同時,也慨嘆外面的世界有多麽的不同,過去的成長有多麽的不足。在這半年中⛳️,明白了很多道理🚵,積累了很多經驗🧫,人也變得成熟了,豁達了,這半年比過去兩三年成長得還要多🧑🏻🍼。
離開校園後🧛🏼,清華為我們帶來什麽🍼?不是一塊開路的金字招牌,而是肩上更重的責任和無形的壓力;不是助你平步青雲的砝碼🤾,而是那些註入血液的嚴謹👩🏼🦰、自信、樸實𓀑👈🏽、勤奮⚔️🧑🏽⚕️。這些成功者的潛質才是我們從母校收獲的優勢,而不是那些光環。
這片沃土上會結出不同種類的碩果。陳希書記說👰🏻♀️🧙🏿:“無論你們在什麽樣的單位,國企也好,外企也好☑️,機關也好,從事什麽樣的工作🦵🏼,都是很好的。學校關心的是你們的生活狀態🧑🏻💻,只希望你們的生活、精神狀態始終積極👩🏼🚒、健康🙍🏿、奮進。這樣的話,不管是什麽工作性質,你們的事業最終都會成功,生活也一定幸福🫓。”
踏入社會👩🏻⚕️,這七年的一切都清零了👩🏼🎤。
未來的前途,一切又都要從頭開始👀。
從前的所有挫折與成就,所有坎坷與輝煌,都不能再帶著上路💛🙀。它們都只能永遠地留在回憶中⛹🏻,留在這美麗的清華園……(作者:邊旭 清華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