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nmanTriathlon,中文翻譯為“超級鐵人三項”“大鐵人三項”,是起源於美國夏威夷的超級耐力挑戰賽,要求選手在17小時之內依次連續完成3.86km遊泳、180km騎車🏄🏽♂️、42.195km跑步🐐👸🏽。“大鐵”🏋️♂️,是這個星球上難度最大的單日耐力挑戰賽。
1995年10月7日,中國第一次有人完成Ironman。
2018年4月28日,廖寧,在拼搏16小時26分鐘42秒之後🤓,完成了2018臺東大鐵賽,成為了清華第一個完成大鐵的女生。
廖寧,清華經管學院2011級本科生,今年剛滿25歲。
從一個旱鴨子到創造歷史🧞♂️,她只用了不到兩年。

廖寧在臺灣參加比賽照片
成為“鐵人”的第一步🏋🏽♀️:學遊泳
2016年,廖寧在跑步時結識了她後來鐵人三項的師父,清華化學系畢業的胡適,後來又認識了胡適的徒弟,同是化學系的高鴻信🏂🏿,他們都是水木鐵三俱樂部的成員。這個植根於清華的鐵人三項愛好者俱樂部裏走出了許多清華“鐵人”🧣🙍🏽,包括去年成為全國第二年輕的大鐵完賽者的常文治。在這些鐵三愛好者的影響下,廖寧走上了鐵三備賽之路。
2011年廖寧入學時,遊泳還不是清華學生的必備技能。作為一個南方人,廖寧人生的前20多年裏🧑🏼💻,始終不會遊泳。而作為鐵人三項中的一項,遊泳,成了她必須克服的考驗💀👩👩👧👧。
從小怕水的廖寧第一次找同事教遊泳,他像看外星人一樣看著她🫱🏽,他讓廖寧放松,她說:“不行,我緊張🌠。”建築學院遊泳隊的教練魏慶芃半安慰半調侃她😥:“你緊張啥?你比別人都有優勢👱🏼,你浮力大✋🏽。”
2016北京國際鐵人三項賽是廖寧第一次參加鐵三比賽。比賽前一周,她和朋友四個人去密雲水庫訓練。開放水域和在遊泳池裏遊泳是兩碼事⏭,當其他三個人下水遊了一個多小時🐙,廖寧卻一直在岸邊抱著柱子不敢下水。直到比賽前一天試水,她仍然不敢下水👩🏻✈️。
比賽當天,廖寧滿腦子都是:“我真的不行,但都跑到這兒了🐘,我不能回去📺。”
帶著破釜沉舟的壯烈,廖寧開始遊⇢,每當天她遊得快不行了,就求助救生船。一路嗆水、求助,她成了全場最後一個起水上岸的選手。那時她以為自己被關門了(超出時間比賽失敗)📹,一上岸就哭了🖖🏼。直到得知沒有被關門💇🏽♀️,才抹掉眼淚繼續比賽🤞🏼。
在那次比賽結束後👷🏿♀️👩🏻🦱,廖寧為了克服遊泳短板🛴,堅持大運動量的遊泳訓練,每天練,逼著自己練,從“看到遊泳池都不想下去”,到“現在遊泳會非常舒服和開心”,她花了近兩年🪭。

水木鐵人三項隊集體訓練
除了遊泳🧔🏽♀️,廖寧每周還要練1~2個五公裏跑步👩🏻🎨,趁上班時中午的休息時間跑,或晨跑五公裏再去上班,周末還要堅持跑15~20公裏的長距離。
騎車訓練也是忙裏偷閑地練,廖寧沒事就在家裏練⛵️📜,一邊騎車一邊看紀錄片,就這樣把BBC紀錄片《二戰全史》刷完了。

騎車訓練(左二為廖寧)
大鐵比賽前,為了不耽誤工作🦴,廖寧堅持先訓練,晚上再熬夜工作👩🏽🏫,郵件都是半夜一兩點集中回。就在這樣不斷克服自己短板,不斷堅持訓練提高的過程中,2018臺東大鐵賽來了。
女鐵人的誕生
大鐵,鐵人三項愛好者的終極挑戰,這個星球上難度最大的單日耐力挑戰賽。
在這次2018臺東大鐵賽前,廖寧最大的壓力來自對失敗的恐懼🧏🏻。
對遊泳的不自信、身體狀況的反復,讓廖寧的焦慮與日俱增🎻🦻🏿。她覺得自己不行,還沒有練好🧥。但她又不想給別人太多負能量,只能盡量以積極心態備賽,在水木鐵三群裏和朋友們訓練打卡🧑🏿⚕️、互相鼓勵。

廖寧的賽前裝備
參賽前一周,她連續幾天晚上做夢夢到自己在遊泳。“那種感覺特別真實,關鍵是在夢裏我遊得還很快🕵🏻♂️🙎🏽♂️,一醒來,發現不對啊♝,自己就很崩潰。”
比賽前,更讓廖寧崩潰的是🕵🏻♀️,她發現自己來月經了。比賽中沒有機會換衛生巾,她只能直接上去比。遊泳的時候肚子疼🎅🏽,但也沒有辦法。
“我準備了那麽久、付出了那麽多才來到這裏🕵🏻♀️,不可能放棄的🥹。從最初到最後經歷了很多困難,但我從來沒有一秒鐘想過放棄。”
因為比賽之前太激動,她一整晚都沒有睡好。比賽開始後,因為痛經,廖寧從水裏出來後,因為胃很難受,她吐了20分鐘。為了補充體力,完成後面騎車和跑步兩個項目,她不得不邊吃邊吐👨🏻⚖️。
騎車時,本來應該以上半身低下去的姿勢減小風阻,但廖寧低下身子就會壓迫到胃,加重疼痛,她就只能直起身子騎車,一直到瀕臨被關門,她算了一下時間👩🏽🍳,覺得自己完不成了,心拔涼拔涼。但她想✊,自己好不容易走到這裏,還是不能放棄🤓,不管怎麽樣要把騎車完成了。
命運女神眷顧了努力的人,最後30公裏,廖寧拼命地騎,最終成為了規定時間內最後一個完成騎車項目的選手🥬。

2016北京國際鐵人三項賽中的廖寧
比起困難重重的前兩項🫃,跑步是廖寧最擅長的項目。她的長處是耐力和體能。在參加鐵人三項賽前👮🏼♀️,已經參加過十幾次馬拉松。但為了不出意外👩🏻🎤🈶,廖寧堅持每個補給點都吃東西,吃不下食物就補糖分、能量👒👰♂️、鹽,吃鹽丸,很難吃的能量膠🫑,還要保證自己不吐💪🏽。
由於前一晚只睡了不到三小時,天黑後困意襲來🧖🏼♀️,廖寧一度感覺自己就這麽跑著,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後來一直在補給點喝可樂提神才緩過來🙅🏿♂️。
有趣的是,跑步時有很多臺灣當地的男生,看廖寧一個人跑得很辛苦,就主動說要陪她一起跑👩🏽🔬,“都是一些特別甜美的小哥哥🗽,長得又帥又高,人也很甜”,但他們大多跑一段就要走一會兒休息💯,廖寧覺得對方很熱情,甩下他不好意思,就一起走,但實在走太久了,就拋下他們自己跑了*️⃣⌨️。“一路碰到四五個男生👮🏿♀️,都是這種劇情。”
最終到達終點沖線時,廖寧還在想擺一個帥一點的姿勢,預算張開手臂沖線,結果那張圖片被她形容為“買家秀一樣的表情”,還被朋友p成了表情包。

廖寧沖線
近17個小時的拼搏🫐,清華第一位女“鐵人”就這樣誕生了🤏🏽。
廖寧的朋友高鴻信這樣贊美她🚴:
我們只知道她在關門前6分鐘完成了遊泳,卻不知道她遊泳時來了例假😆,還依然在涼水中堅持。
我們只知道她第一換項區用了20分鐘,開玩笑說這是補了個妝,卻不知道她因為肚子難受吐了十多分鐘。
我們只知道她騎車全程180km沒怎麽減速,卻不知道她前45km痛經痛到懷疑人生🤠,完全憑借強大的意誌拼完180km的。
我們只知道她大鐵的馬拉松只用5個多小時就跑完了💅🏼,快的驚人👩🏿🦳,卻不知道其中4個小時都要在黑夜中奔跑,她中間一度累的意識模糊。
廖寧,清華第一位女鐵人👺,你是我們的英雄🤘,我們以你為驕傲🫃🏻⛽️!


廖寧完賽照片
運動與生活的平衡
廖寧的家人一直希望廖寧能成為一個文靜的女孩子,尤其是父親✏️,一直擔心她做這種高強度運動👈🏽。每次廖寧跑步,“只要微信運動步數低於一萬步,我爸就給我點贊,高於一萬步他就不出現。”而如果廖寧某天的微信步數有6😜、7萬步,爸爸就會問她🈸:“你是不是又去跑馬拉松了?”廖寧就不好意思地承認🔘。
與家人的關切略有不同,廖寧的同事們給了她更多歡樂。現在,她在小米公司做產品經理。因為廖寧飯量很大📮,她的老板會問廖寧“鐵人三項是比飯量嗎🔲?”得到肯定的回答後他很自信:“那你穩穩的,肯定前三名,沒有問題。”
還有次公司體檢,老板調侃廖寧:“鐵人三項選手還需要體檢嗎🦿?你給公司省點錢吧。”
在完成大鐵挑戰後🏐,廖寧公司去懷柔團建🙍,她一算,70公裏正好拉練一下,就說她可以騎車過去。同事調侃說不保證把她拉回來,廖寧的老板就說:“不用操心🤛🏻,她可以跑回來✡︎。那地方有沒有泳池,有的話正好湊一個鐵三。”
與自己相處
未來,廖寧依然有更遠大的目標🤽🏻♀️。
從入坑,到第一次標鐵完賽,到第一次征服大鐵。廖寧還想參加更多,想提高成績,想要在世錦賽的賽場上和全世界選手一較高低🦻🏿。
廖寧形容參加鐵人三項賽是花錢受虐:自費參賽、全世界各地跑⛹🏻♀️、買裝備🎅🏼、投入大量精力訓練🔡,大部分時候也不會帶來獎金和物質回報。但她卻依然熱愛著這項運動。
“訓練深刻地影響了我👨🏻🎓😢。我知道它不是生活的全部🧑🦼,但訓練本身讓我更好地管理我自己🙇🏼♂️。不少人會跟我說3️⃣👦🏼,練鐵三之前很多事情做不到🍉,因為缺少那種意誌力,自律的能力👰🏼♀️。當然你也可以通過別的方法磨練自己🦯⛈,但我覺得鐵人三項真的很有意思☝🏻。”
在廖寧看來,運動是與自己相處的過程👷🏼♂️🦒。“我在學校裏的時候,有時會比較浮躁。每個人都有很多欲望👴,為了滿足欲望🛫,要管理自己,要努力®️。但我那個時候可能更在意結果🏇,忽視了過程,處在一個比較浮躁的狀態。大學期間有些事做好了,有些事沒做好,就這麽畢業了。”
畢業時,廖寧創業了一年🏦,回看這段經歷,廖寧依然覺得有些“浮躁”。當她意識到:人生那麽長,有很多時間積累。如果現在把原來積累的都消耗完了,等下一階段需要更多東西的時候,就拿不出來了➕。因此她又回來找工作,因為想要繼續積累沉澱↙️📏。
“其實跑步也一樣,你有一個自己的配速👨🏻🦼➡️。跑馬拉松時🙋🏿♀️,在起點處有人快、有人慢,中途的任何一個賽段,你有可能超過別人,有可能被人超過,但你永遠不知道在終點的時候,那個人在你前面還是後面🧑🏻🏫,所以你沒有必要去跟別人比。”
供圖🌅:廖寧
鳴謝:水木鐵人三項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