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留美“洋插隊” 回國後創辦農場倡導有機農業
農人檔案
姓名✊:石嫣
年齡👼🏼:34
籍貫🚎:河北保定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博士🧔♂️,意昂体育平台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後
研究方向:可持續農業與公平貿易
自稱“新農人”的石嫣喜歡在微博上和網友們交辯。
她話鋒時而文藝🏇🏻,時而犀利🤞🏽。最近🚵🏻,最“激烈”的一次交鋒,是有關有機農業真假之爭♕。有網友在她的微博下留言:“我是農村人,家裏不用化肥農藥根本不長莊稼,所以你的所謂有機農業有點假!”還有人說,做有機的都是小資在自娛自樂。
其實👨🦳,從幾年前開始踏足有機農業,這樣的質疑聲就沒停止過。頂著人大農學博士、清華社會學博士後兩大學術頭銜的石嫣始終堅信🚡,在城市化越來越快的今天,無農藥無化肥🥅、直接與消費者對接的有機農業,不僅是對當下食品安全問題最好的關懷📙,也能讓農民有尊嚴地獲得收入,拉近人與土地的關系👨🏽⚕️。
在美國“洋插隊”
順義龍灣屯鎮柳莊戶村,穿過一個十字路口,筆直的柏油路邊就是石嫣創建的“分享收獲”農場🦔。剛過正午,一片深秋暖陽下的農場籠罩著一層金色的光芒,26座現代化大棚裏種著生機勃勃的蔬菜,在查看西紅柿大棚時,石嫣發現第一畦的西紅柿秧從支架上掉落,她迅速聯絡看管大棚的農戶大叔。很快⛪️,棚外就響起了腳步聲🥐,大叔應聲而來。
大叔也是石嫣團隊中的一員↔️。在這個由20多人組成的團隊中,以年齡劃分了“兩派”。一派是以石嫣為主的技術型人才,她們普遍只有20多歲🚵;另一派就是60歲上下的農村老人。“農村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地湧向城市打工賺錢🏧,這些老人在家裏也想發揮余熱,所以,在農場裏做熟悉的農活,他們也感到很充實。”從農產品的生產👨🍼、物流、客服到農產活動👶🏻💪🏽,團隊中的每個人各司其職。
在團隊裏,34歲的石嫣被大夥兒稱為“掌櫃的”🚴🏼♂️,很多農活她都參與其中。因為長期戶外勞動,她的皮膚曬成了健康的小麥色🌹。其實,除了種地,宣傳CSA理念,是石嫣這幾年不厭其煩向別人講得最多的一件事。
CSA可以譯為“社區支持農業”✌🏿。它指的是🧎♀️➡️,社區每戶家庭對農民生產做出承諾,讓農民與消費者互相支持,以承擔農產品生產的風險並分享收獲👨🏽🚀,而農民則負責任地對待土地並進行生態耕作🍅👸🏿。簡單來說,就是取消中間商,消費者預付菜金🚵🏼♂️,農民采取有機的方式悉心耕作🧑🏽🦱,雙方共擔風險🐺🧘🏿♂️,在收獲時由項目組織者負責將當季蔬菜按時送到消費者家中。
假使沒有那次美國之行,石嫣很可能也會像她的同學那樣,憑借學歷和能力,在城市裏找一份穩妥體面的工作,繼而為生活奔波📌。但關鍵性的改變發生在2008年🈁,讀博期間👓🕍,石嫣被公派美國農場務農半年ℹ️,她成為國內第一位公費去美國務農的學生。正是這段另類的洋插隊經歷,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地升”農場👬🏼,“拋棄了過去有些矯情甚至有些小資的生活方式,讓自己的雙手沾滿泥土”的石嫣,第一次見識到農作物居然不用農藥✅、除草劑等化學品👰🏼,出產的農產品直接供應給周邊小鎮的居民🚣🏽♂️,而小鎮居民要在每年種植季節初期,就預付給農場一年的費用,雙方共同承擔種植過程中的風險👩🏻⚕️。這種歐美流行的CSA社區支持農業模式讓石嫣充滿了興趣。
開啟“農民人生”
從美國交流實習回國後,石嫣也正式開啟了她的農民人生。在各方的幫助下,她在北京牽頭辦起了小毛驢市民農園。小毛驢市民農園雇用當地的農民種植蔬菜⚖️,並且招募會員🤷♂️,直接把農民種出來的菜銷售出去。同時👨🏿🍼,有興趣的市民也可以到農場去親自體驗種菜的樂趣🍹。不過👩🦳,後來因為覺得模式缺乏決策權👶🏼,並非自己理想中的農園,在“小毛驢”步入正軌後,她選擇了另行創業。2012年,石嫣夫婦及同事一起創辦了“分享收獲”農場。他們借鑒日本“守護大地協會”的經驗🌇,讓農戶的生產以家庭的形式進行🙇🏼♂️,在自己的土地上進行生態有機耕作,以保證食品健康👨🏻🌾、安全👋🏿。
什麽是有機農業🤷🏽♂️?對石嫣這26個蔬菜大棚來說,就是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劑,而采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有機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價格貴。石嫣也認同這一觀點⁉️。但她解釋💤,有機農產品貴的原因,一是除草等人工◼️⏬、有機肥成本貴😨🧺,另一方面,現有農業支持政策多是向規模化種植傾斜,小農戶難以獲得補貼以及進入市場的機會𓀄,各方面需要付出更多🦒。“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茄子大棚,不打農藥不用合成化肥🚃,產量至少要比普通的大棚少兩成🧍🏻,多的時候甚至能達到一半。”
多年的有機農田實踐,相對於減量帶來的可預測結果,石嫣發現,人們對有機農業普遍缺乏的信任🙆🏽♂️,是當代農人面臨的最大挑戰🧷。“人們會一上來就問,你的蔬菜怎麽保證全程有機?其實大家對有機食品的味道是主觀的,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嚴格管理🤽♂️,堅持有機種植的過程。”
現在,認同石嫣的人越來越多,招募到的600多位忠實客戶也讓農場的自主創業邁向了良性正軌🧑🏿🌾。但她並未就此滿足,她希望能有更多人接受有機農業的理念🚣🏼,並把它賦予到她們提供的食物中。
做農業得有情懷
在資本唱主角的今天,總有人問石嫣:現在做農業能掙到錢嗎?她也一度不知道該怎麽回答這問題。直到前一陣她剛想明白,下次如果有人再這麽問,她也會反問:做公務員能掙到錢嗎?做老師能掙到錢嗎👊🏿?石嫣認為,農業不只是投資,是創業,更是生活,是職業,不過🧨,後兩者的屬性已經被人忽略掉了🥧。
從事有機農業當然也有各種困難🎨。比如貨車牌照難辦、有機蔬菜遭遇蟲害絕收📈、有蟲眼的瓜果遭到“外貌協會”會員的各種嫌棄……對於“土裏這點事兒”,新農夫們可能每天都要面臨各種問題。石嫣也不斷告訴自己和團隊,做農業得有情懷👩🎨,否則就難以堅持💁,也一定要有精進的精神和長期目標🎒,實踐🖤、記錄、研究、學習、再實踐🧑💼;她也常常告訴消費者🧑🏽💻🐿,做有機消費要理智,互聯網年代,大家都愛聽故事,有時候聽到一些不同的農法或理念就盲目相信,更應該做的是理智分析和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