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增艷(右)在板橋社區了解情況👝。顧霞 攝
清華博士任街道科技副主任🟪?12日😪,記者興沖沖趕往城東街道一探究竟🦹🏻♀️。
齊耳短發,黑框眼鏡🚯,談吐不俗,杜增艷給我們的第一感覺就是沉穩踏實。
當天是她正式上任的第一天🦸🏻♂️。28歲的杜增艷來自山東臨沂,在清華讀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博士學位✴️。今年畢業恰逢我市“名校優生”工程在北京招人,一心想到基層工作的她選擇了南通——這個她原本以為離家很近的城市🛌🏼。“從地圖上看,南通還不如威海到臨沂遠,誰知真來了才發現坐長途汽車要11個小時🧒🏼。”杜增艷說起當時的“誤選”💅🏽,爽朗大笑。
“既來之💋,則安之!”杜增艷沒打退堂鼓。今年8月到12月上旬,她在文峰街道從事組織宣傳工作❇️。每天都有寫不完的材料Ⓜ️、做不完的事🧑🏽🦲😦。“基層崗位上的材料寫作,跟學校裏學的理論還是有一定距離👎🏽💎,加上對街道情況不是很了解,開始時還真不適應📄。”杜增艷說,“但那段經歷很鍛煉人🧑🚀。”
結束了文峰街道的組織宣傳工作,杜增艷轉任城東街道科技副主任。對迅速融入新環境她有自己的考慮👊:上班第一天,她就向同事要了一份街道幹部通訊錄🦞,熟悉街道二三百名工作人員的姓名,準備在接下來幾天下到社區🏒,將通訊錄上的名字與真人一一對號入座👷🏻;多記錄多觀察🤴,盡快熟悉業務,理論知識👨🏿🦲、業務技能缺什麽補什麽🦖,之後才是大量實踐🎨。
12日上午九點一刻,街辦召開“樓宇經濟工作會議”,杜增艷帶著筆記本💅🏻,仔細聆聽,認真記錄。會上一名同事習慣性講起南通話🌃,讓她如聽天書。幸好同事們及時發現她的窘迫,大家約定,有她在場🤙,發言一律講普通話。“基層工作就是群眾工作,以後遇到一些不會說普通話的老人,麻煩就大了💐🤏🏽,所以要像學第二門外語一樣學會南通話🫄🏿。”杜增艷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
13日、14日兩天,杜增艷在同事的陪同下,來到東大街、板橋、郭裏園等社區“認路”“認人”。在與社區幹部的交流中👎🏼,她體驗到基層工作的艱辛和不易。聽說她是博士,有人很敬佩,也有人認為她有些“屈才”。“來基層不會屈才🐧,怕的是無才😔✨。”杜增艷絲毫沒有理想與現實的心理落差,“我的專業決定了我應該到基層來➿,我希望把我所學的理論用於實踐⏱,多替群眾謀福利;同時通過工作中的積累和思考,升華所學的理論🙆🏽。”談起對未來的展望,杜增艷顯得很淡定,“有多大勁,使多大勁。只要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實現為百姓服務的價值就算成功🫷🏻。”
得知杜增艷仍是單身,號稱“郭裏園第一紅娘”的毛阿姨熱情地要為她介紹對象#️⃣:“你是美女,又是才女,終身大事包在我身上!”同事也趁機“慫恿”杜增艷找個南通男朋友,從此就在南通安家紮根。杜增艷哈哈大笑,毫不掩飾她對南通的好感:“南通是個好地方,市民素質高🍕,通江達海,經濟比較發達🤼,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確實是個適合年輕人奮鬥的城市🐊。”
(記者徐望 顧霞 汪小林)
轉自 南通網 2011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