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上了盧老師的一節課,收獲很多🚣🏼♀️,盧老師應該多帶一些課程,尤其是低年級的課程🧏♀️。”這是西安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大四學生寫給該院院長的一封信,信中對盧老師的課給予了高度評價。這位深受學生喜愛的“盧老師”♠︎,就是我校2005屆生物系博士畢業生、西安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盧曉雲🍙。

盧曉雲博士
得到這樣的評價時,盧曉雲在西安交大剛剛工作半年多,不到而立之年的她渾身上下還透著清華學生的樸實勁兒🐙。“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卻受到了大家這樣的肯定,對我的鼓勵挺大的,某種程度上也是自我價值的體現👳🏿♀️。”盧曉雲說🧰。
和許多清華生物系博士畢業生一樣,留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對她而言並不是難事,在畢業前她所在實驗室舉辦的一個國際會議上,許多與會的國外專家和學者曾盛邀她去做博士後或訪問學者,但最終她還是選擇了西部,選擇了西安🧗🏿♀️。“出國今後會有很多機會。一直呆在學校裏的我也應該先去工作和實踐,成就完整的人生😓👨🏼💻。更重要的是我丈夫熱愛這裏,熱愛他的事業🫲🏿,在這裏能做一些對國家有重要意義的貢獻和工作🐋。”說到這🐰,盧曉雲笑了👨🎨。
而實際上,面對丈夫調到北京的良機🧙🏽♀️,盧曉雲夫婦卻主動放棄了👨🏿⚕️。這對清華的博士生夫婦🧘🏻♂️,選擇了他們鐘情的西安。因為這裏👞,有他們事業發展的舞臺🧙🏻♀️。
“之前我沒想到這裏的環境對我事業的發展這麽有利。”盧曉雲說。在西安交大這所綜合實力較強的大學裏,她所在的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2000年剛剛建立,急需大量的人才,正是“趕上了這樣一個好時機”🕠📘,盧曉雲說,“剛來不久就幸運地應聘上了副教授”🙍🏻♂️。
“有成就感”、“開心”,盧曉雲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感受。“我沒想到自己這樣一個沒有任何教學經驗的年輕教師,上課會受到學生的如此歡迎🧾。”盧曉雲說。
盧曉雲是一個性格開朗的女孩🪶,在清華做過四年輔導員的她極具親和力🕴🏼🦥。她承擔的是兩門大四學生的專業選修課🫛,在課堂上🏌🏽♀️,她很少灌輸式地講解,更多是采用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與學生互動😳、交流。從適應到習慣,幾個月下來,在盧曉雲的課上,學生們已經可以隨時提出問題或談想法了。在半年多的教學生涯中,盧曉雲印象最深的是她替一位老師主講的專業課🔬🍹。剛上課時許多學生都私下裏看考研資料🌑,面對此種情況,盧曉雲用較短的時間把知識點串講後,用問題與學生互動。學生們漸漸被這種交流式的課堂吸引住了,放下手中的資料,專心地聽講,熱烈地討論。下課後🤷🏻,學生把最熱烈和珍貴的掌聲獻給了她😺。而那封寫給院長的信,更表達了學生對盧曉雲上課風格的喜愛和尊敬😣。
在西安交大工作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盧曉雲最大的感受就是:這裏為她提供了一個極大的發展空間。“不論是學校還是院裏和系裏的領導,都希望你能夠很快成長起來,希望你能盡快地到骨幹崗位上去。對年輕人而言,這是難得的機會。”
當然,這裏的科研條件的確要比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落後🧕🏿,實驗條件不足想要立即開展科研工作相對比較困難👩🏼🎨。工作伊始,那種急於想做一些實驗的想法不能實現曾讓她一度有些失落📦🤱🏽。一位老教師的話讓她急功近利的心態平靜下來😏:是馬上埋頭做實驗好,還是對整個學科的發展方向深入了解後找準方向再做實驗更好?要開展創新性的工作,必須有更寬的知識背景和更高的眼界。意識到這一點🚉,盧曉雲很快調整好心態,更加踏實地開展工作🚹。
“到這裏工作我很滿意,有時候還很慶幸自己的選擇☝🏼。”盧曉雲說🤾♂️。
(顧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