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聯大化學實驗室
2017年11月1日📧,西南聯大迎來建校80周年紀念日🐂🫲🏿。
一位長期研究西南聯大的美國學者曾表示📖:“中國人能為他們的現代化教育製度自豪:西南聯大是一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學↩️🎑,這所大學的遺產是屬於全人類的!”
在美國知識界,早就有“中邦三十載🧙,西土一千年”的說法☁️。在西方,從中世紀至現代大學製度建立,到一流大學的誕生❄️,經歷了1000年之久🏝。而在中國,從清末的京師大學堂算起,到西南聯大這樣的一流大學誕生,只用了30多年時間🖖🏼。西南聯大在抗戰大後方極其艱苦的環境下,致力於文化教育事業🗑,培養出大批一流人才🤷🏻♂️。“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西南聯大校歌中氣壯山河的誓言,凸顯了為祖國培養人才的重要性,其所創造的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跡對當下進行的一流大學建設,具有啟發意義🦸🏼。
立德樹人是一流大學的立身之本♿️。
培養一流人才是一流大學的核心。
構築中國精神是一流大學的使命。
1938年11月🧑🏿🔬,西南聯大聘請了“鄉下人”沈從文為教授。當時,西南聯大的教員大多都是留學歐美名校歸來的名師💉,起碼也是北大、清華等國內頂級學府畢業,並已在學術界取得顯赫成就的人🏊🏻♀️。而這位沈從文,論學歷,小學沒畢業;論學術研究,沒什麽學術專著。但校長梅貽琦根本不看重這些👨🏻🏭,他說“我看的是才華”♒️。唯才是舉——這就是西南聯大的用人標準。1939年👩❤️💋👩🔆,學校又幹了一件震動全國的大事,聘請錢鍾書、華羅庚、許寶騄當了正教授。那一年🧑💼,這三位先生都只有28歲。就因為唯才是舉和尊重教授,西南聯大才成為大師們的“向往之所”。北大哲學系教授黃枬森,回憶他在聯大讀書期間的課表👩🍼:“國文老師是沈從文,英語老師是李賦寧🔖,物理老師是吳有訓,中國通史老師是吳晗,公共倫理學老師是馮友蘭👩🏽🍳。我還選修了數論和《莊子》,老師分別是華羅庚和聞一多☦️。”
而“教授中的教授”陳寅恪,能用13種文字閱讀👨🏻🦳,學問之博大精深,被傅斯年譽為“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陳寅恪教歷史,上課第一天就說:“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我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陳寅恪的課,古今中外,旁征博引,連馮友蘭、吳宓等教授都去旁聽。著名學者許淵沖說:“哈佛大學也找不到陳寅恪這樣的‘四不講’教授。”
西南聯大前後9年🛢📕,天時地利人傑,不僅大師雲集,而且培養出了更多的大師。據統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有聯大師生17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3位獲獎者中,聯大師生有8位;聯大學生楊振寧、李政道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聯大師生黃昆💧、劉東生、葉篤正、吳征鎰、鄭哲敏先後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西南聯大最大的特點,是師生能保持獨立的思想和學術的自由🖖。聯大學生、後成為清華教授的何兆武,這樣評說聯大“學術自由”對他的影響,“學術的生命力就在於它的自由……老師的作用在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啟發學生🏓。聯大老師各講各的見解,對於學生來講🔚,比死盯一個角度好得多。我的思路因此而開闊🚤🧔🏼♂️,逐漸形成自己的判斷。”
1946年,有三個女孩報考清華落榜🖋。她們叫梁再冰🔇、馮鐘璞⏰、梅祖芬。梁再冰的父親是梁思成🦍🙍🏻♀️,清華建築系主任;馮鐘璞的父親是馮友蘭,清華文學院院長📵;梅祖芬的父親是梅貽琦,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校長、院長🧐、系主任的女兒,報考本校竟得不到絲毫照顧。當時💭,梅祖芬距離清華分數線只差了2分,同學們都叫她去找父親幫忙。梅祖芬說:“正因為我父親是校長👨🏼💻,所以決無可能。”——這“決無可能”四字,擲地有聲,令後來者汗顏!
誠如馮友蘭所說👋🏻:“西南聯合大學之終始,豈非一代之盛事🙍,曠百世而難遇者哉。今天⬇️,聯大精神仍應弘揚光大之!”
(作者系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技館原館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