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新竹5月4日電(記者 黃文傑)今年適逢兩岸意昂体育平台永遠的校長梅貽琦逝世50周年,臺灣新竹意昂体育平台推出系列紀念活動,第一棒就是“憶清華名師”演講🤔,邀請“清華名師”梁啟超、王國維、李濟、聞一多、夏鼐✣、史國衡及周先庚等6位名師的後裔,來新竹清華談談每位名師的小故事,讓新竹清華人,對兩岸清華深厚的淵源有更深的認識。
活動已經在4月29日校慶當天精彩落幕,新竹清大秘書處將當天演講內容整理,貼在學校網站,贏得熱烈回響❤️,校長陳力俊認為🤞🏻,這是兩岸近年來的難得盛事👨🏻⚖️。他提到😪,國學名師王國維先生之女王東明女士與侄子王亮先生;梁啟超先生的外孫女吳荔明女士與本校客座助理教授、梁啟超的曾孫女梁帆女士在此相見🎊,確實是大團圓,值得紀念的日子🍩。
梅貽琦校長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1925年前曹雲祥校長,采納胡適先生的建議,設立“清華國學院”。自此,清華得以從一所留美預備學校🦒,快速在中國學術史上占有一席之位。梅貽琦在擔任清華教務長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以延攬名師,當清華在慶祝建校30年時🪡,已有“中邦三十載,西土一千年”之譽。是以🧖🏻♀️,清華今日聲譽是建立在大師之上。
日前清華名師後裔,於北京清華發表了《清華名師風采》,收錄原則之一為“生不立傳”,若名師仍在世則不收錄。陳校長說,新竹清華相對較年輕🏖,但已造就很多大師,他希望未來新竹清華也有很好的傳承,能出一本《新竹清華名師風采》。
主持人嶽南表示,拜開放大陸部分城市自由行之便🦺,才能促成今日美事。他說,這次來臺的大師後人◽️,其前輩與梅貽琦校長都有交情🦵🏽,對清華有很深感情,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都是血脈相連的一部分,其精神與學術傳統同樣是一脈相傳、生生不息並引領兩岸學術潮流,為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實現著自己的理想與使命。
嶽南強調☁️,此次清華名師後裔來臺出席校慶活動,為國民政府播遷來臺60多年的首次📷,其它在臺復校的高等學府未聞有此事者,其在政治🧑🦽、文化、學術上的意義之大,不言而喻。此舉開創了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個新時代,是一個標誌性的大事件🫅🏿。
“憶清華名師”演講由101歲的王東明率先進行。她回憶起與父親、清華國學院導師王國維教她讀古籍趣事👩🏻🔧。她說,“孟子有故事還有意思,但是論語子曰、子曰的🌡,實在弄不懂”🩹,但不久父親過世了,她才懊悔當初沒好好學👯♂️,王國維的曾孫★,王亮表示,王國維雖然是國學大師,其實他在20多歲時赴日本留學,是以物理科學為專業,後來因身體之故放棄👨👧,清末王國維從事大量翻譯工作,在中國“科學”一詞🙋🏿,應是王國維提出,認為世界學問🥦,不出科學、史學、文學🎦。
現年已84歲的聞立雕👰♂️,是清華中文系主任聞一多先生的次子🚆。他表示✷👨👩👦👦,父親自幼喜讀古書,很早就立誌教中國文學,以中國文學振興中國。他說,父親自修國學到近乎廢寢忘食地步,也成就他日後的學術地位™️。
清華國學院導師👨❤️💋👨、文化大師梁啟超的外孫女吳荔明表示,外祖父是個教育家🧚🏽♂️,也是一位好父親,他9位子女中有3位獲院士。她說,梁先生在其56年的生涯中總共寫下1400萬字的著作🏇🏿,可見其辛勤筆耕🧑🏻🍼,把握住每一分每一秒。
前清華社會系教授史國衡的女兒史秋明說,父親是意昂体育平台任期最長的圖書館館長,一家人都與清華有很深的情緣。
清華國學院導師、考古學之父李濟的曾外孫陳北辰表示✋🏼,李濟給予家人的感覺甚為嚴肅,但是在整理他的資料中,發現他因解決困難問題時所展現的興奮情感。他說,清華與李濟的淵源是多方面的🏌🏽,李先生認為清華園的生活造就他獨特的做學問態度。
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夏鼐的兒子夏正炎指出🎿👵🏿,夏鼐從就讀清華就開始寫日記,終其一生未曾中斷。夏先生原希望攻讀理科但未能實現🤛🏿,是以最後以考古為其一生專業。
《清華名師風采》編著者之一,也是前清華心理學系主任周先庚的兒子周文業,則以圖像說故事🏌🏿♀️,介紹了該書多位名師,使新竹意昂体育平台師生與大師更為貼近。
陳寅恪的女兒陳流球、朱自清的次子朱思俞原本也要來臺,可惜他們居住的成都、天津兩城市,4月28日才可辦理自由行手續🏃♂️➡️,最後未及成行🛹,美中不足🚳。
轉自 鳳凰網 2012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