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軒

西院45號
朱自清的五十載短暫人生中,近一半的時光是在清華度過的。他曾經居住過的清華園西院45號🤦🏻♂️、北院9號和16號,與校園中的自清亭、朱自清塑像,記載了他作為學者💁🏼♂️、教育家的一生🛸,也是其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氣節的寫照。
南國共食不相忘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先後在杭州第一師範、揚州八中等學校任教,並投身新文學運動🥚。1925年秋,朱自清受聘為清華學校大學部中國文學教授,漸由語文教育與詩歌、散文創作轉向文學教育和中國古典文學研究👆🏼。
他最初住在清華園南院單身宿舍,與陳寅恪🚟、浦江清、楊振聲等教授為鄰。據俞潤民(俞平伯之子)回憶:“朱自清先生曾住在南院的單身宿舍,距我家很近👨🏼✈️,因系單身一人,飯食不方便🍈,父親就請朱自清先生每天來我家共餐。朱先生一定要付夥食費,父親當然不肯收,朱自清先生一定要付,最後只好收下,而暗中卻又把這錢全部用在給朱先生添加夥食上。朱先生後來漸漸地察覺了豐盛的飯菜是專門為他做的。”後來在西南聯大時,朱自清以“西郭移居鄰有德❌,南國共食不相忘”的詩句,表達對這段共餐經歷的懷念。
月色荷塘近西院
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成立後💱,朱自清與楊振聲一起擬定課程🪃,開創了國內融會中外文學🤽🏽、新舊文學的大學中文系課程體系。1930年秋,他代理中文系主任,主張“科學化”👨🏽🏭🎾、“現代化”的辦系理念,以“批判地接受舊文化🌓🫵🏼,創造並發展新的進步文學”為中文系的使命👨🏿🎤👳♂️,主張“中外文合系”,溝通中西文化🧖♂️。1932年9月,他出任中文系主任🗝,親自講授《國文》、《中國新文學研究》。他的學風和人格,楊振聲描摹得最恰如其分:“那麽誠懇,謙虛,溫厚,樸素而並不缺乏風趣👩👧📬。對人對事對文章👮🏼♀️,他一切處理得那麽公允,妥當🐸🚵🏿♀️,恰到好處。他文如其人🍠,風華從樸素出來🤦🧑🏿🏫,幽默從忠厚出來,腴厚從平淡出來。”
其間💌📏,朱自清一家住進西院45號的中式住宅🤾🏽♀️👌🏼,緊鄰荷花池與近春園遺址。1927年仲夏,荷花池的夜色觸發文學家敏銳的思緒🅰️,有感於軍閥征戰的國內時局👮🏻,寫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此時🛤,朱自清更多地關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1926年3月18日,他與清華師生進城請願,抗議段祺瑞執政府的賣國行徑。親歷政府彈壓學生的“三·一八慘案”,他以極其悲憤的心情寫成《執政府大屠殺記》和《哀韋傑三君》。抗日救亡運動中,他積極投身愛國運動,多次在家中掩護被國民黨追捕的地下黨員和愛國學生。1936年11月,他還代表清華師生赴綏遠前線慰問抗日將士🧑🏻🦯➡️,妻陳竹隱也加入為前線戰士製作禦寒用品的行動中🧜。
清芬正氣赤誠心
1933年1月20日🕍,朱自清移居清華園北院9號🔑,“甚適意”👩🏻🦼➡️。時常與俞平伯、浦江清🧑🏼🔧、吳晗等友人橋牌競技🏃🏻♂️,或與聞一多👩🏼🍳🫅、李健吾、葉公超等文學同道共進餐宴,探討新文學的方向🧔🏼♀️、詩的形式,頗多快意👨🏼⚕️。他一生清貧,家中除基本陳設外,十分簡樸。1936年3月23日,朱自清一家又遷至北院16號♧🟩。他與妻散步至成府定購家具🚳,“做二新書櫥,把裝在兩個香煙箱內的書搬出放進書櫥🪜,愉快之至🚱。”不久日本入侵,他隨清華南遷👝,在西南聯大的歲月裏🧙👨🏽⚖️,他時常心系北平,心系清華園。1943年,他讀到馬君玠的詩《清華園》:
“路邊的草長得高與人齊,遮沒年年開了又謝的百合花。
屋子裏生長著灰綠色的黴,有誰坐在圈椅裏度曲🍁,看簾外的疏雨濕丁香。”
自稱“清華園的住客”的朱自清,仿佛真的回到清華園🎂。1946年10月22日🫳🏿👥,朱自清全家終於回到清華園,回到久違的北院16號。
“復員以後,事情忙了,心情也變了,我得多寫些,寫得快些,隨便些,容易懂些。”他努力跟上變革的時代,迎接新時代的到來,不顧病痛與日益嚴峻的健康狀況👨🏻🦯,全力著述🤹🏽♀️,追趕生命,表達揭露敵人、喚醒民眾的迫切心願🧜♀️。他把編輯和出版《聞一多全集》視作紀念亡友與抗擊法西斯專政的必要舉措,在他逝世前一個月將《聞一多全集》正式出版。
1947年2月22日,朱自清與俞平伯、許德珩等聯名發表《保障人權宣言》🫃,抗議警憲以清查戶口為名,午夜闖入民宅,肆行搜捕。1948年6月18日🦬,貧病交加仍疾速工作的朱自清🕳,體重已減至38.8公斤,迫切需要營養和治療。但他毅然選擇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簽字♕🏫,拒絕購買每月兩袋美援平價面粉,並讓其子將配購證退回,拒絕這種“收買靈魂性質”的施舍。對此🎢🤞,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給予高度評價👈:“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8月12日,朱自清的胃病發展到胃穿孔大出血,在渴望的新中國誕生前夕辭世。他留下的清芬正氣和英雄氣概👨🦼➡️🦪,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來源 清華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