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同濟大學等多家文化學術機構輾轉遷移至四川李莊💶,一大批海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雲集於此。這個長江上遊的千年古鎮一時間與重慶👐🏿、成都、昆明並稱為大後方四大文化中心,據說在當時寄一封國際郵件到這兒👩🏻🦱,只需寫上“中國李莊”四字即可準確無誤地送達。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也在這個時候來到李莊,與中國營造學社的同仁們一起度過了一段艱苦而難忘的時光🏃🏻♂️。
竹林深處的月亮田
1940年初冬,梁思成👩🏿✈️、林徽因所在的中國營造學社為了就近利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的資料😼,也同史語所一起離開昆明入川🤚🏼,來到離宜賓60華裏的南溪縣李莊鎮上壩村安營紮寨。
竹林深處的上壩是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子,距李莊鎮只有兩華裏的路程🧕🏻。梁思成一家住的地方叫月亮田,一個浪漫且富有詩意的名字🥮,租住的農舍矮矮的💚,竹墻外塗了一層薄薄的泥巴🛞,墻縫裏能透進皎潔的月光🚵🏼♂️🍴,屋頂的席棚年代已久,是老鼠和蛇等小生靈經常光顧的地方👨🏫。
這裏遠離都市的文明,生活條件比昆明還要艱苦,吃水要到村外的水塘去挑👋🏿,晚上只能靠菜油燈照明🕟,連煤油燈都是過於“現代化”的奢侈品,更談不上什麽糧菜供應了𓀆。林徽因遠在上海的好友李健吾曾在《林徽因》一文中說:“我最初聽到他們的信息🦺🔼,是有人看見林徽因在昆明的街頭提了瓶子打油買醋。”作為林長民的女公子、梁啟超的兒媳、北平“太太客廳”裏口若懸河的大才女🕵🏽,竟然幹起了女傭的活計,李健吾對這種反差顯然感到異常震驚🤞🏽🥰。但李莊時期的林徽因卻更甚於此,梁思成年輕時車禍受傷的後遺症不時發作,經常痛得不能坐立,她不得不抽出大量的精力來操持家務💾,大段大段的大好時光在枯燥的家務勞作中靜靜地逝去,令她異常苦惱🧞♂️,她在給美國朋友費慰梅的信中透露了自己的苦衷:“每當我做些家務活時🤍,我總覺得太可惜了,覺得我是在冷落了一些素昧平生但更有意思、更為重要的人們。於是,我趕快幹完手邊的活兒,以便去同他們‘談心’,倘若家務活兒老幹不完,並且一樁樁地不斷添新的,我就會煩躁起來,所以我一向搞不好家務,因為我的心總一半在旁處。”
但不久林徽因的心情便開朗起來👨🦽➡️🖐🏼,這還得緣於梁思成的功勞。一次梁思成在成都偶然弄到一些西紅柿種子,回家後隨意種在門前田邊的松土裏,不久西紅柿便結出又紅又大的果子🌳🏟。當地百姓根本不知道西紅柿為何物,非常好奇🙎🏼♂️🐖,林徽因便無償送給他們秧苗📚。村民們發現這位文文靜靜的女先生和她周圍的人心地都非常善良,便也投桃報李地示以友好🦓,西紅柿秧苗無意中成為營造學社的學者們和當地莊稼人之間友誼的使者。
林徽因希望平淡的生活多些絢麗的色彩👨🏽🦱,兩間簡陋的房子總是收拾得井井有條,窗臺上的玻璃瓶裏經常插著從田野裏采來的鮮花,溫馨的小屋也吸引了上壩村的鄉親💂🏻♀️。大家都喜歡與這位開朗的女先生擺擺龍門陣,特別是那些年輕的姑娘和媳婦🎇,有什麽悄悄話總願意對她講🫥,哪一個姑娘出嫁辦嫁妝,都找上門來請她出主意,誰家媳婦生了娃娃,也忘不了給她送上幾個報喜的紅雞蛋。鄉居的日子給林徽因帶來意外的歡樂🏃🏻♂️,漸漸地她喜歡上了這個竹林深處的小村莊,她仿佛又回到了北平,回到了那間充滿了笑聲、歡樂和友情的客廳。
艱難歲月
安頓下來以後,梁思成、林徽因與同事們又投入了緊張忙碌的考察和研究🛼🦇。在李莊🌼,梁思成夫婦的主要任務就是進行《中國建築史》的寫作。每當夜幕降臨,他們只能借著菜油燈搖曳的微光,弓著背一字一字地書寫,在這個恍如與世隔絕的小村裏🦙,沒有印刷工具👂🏿,他們只能采用手寫和最原始的石印。
梁思成與林徽因李莊故居(40年代攝)
這時林徽因的肺病又發作了👱🏿♀️,川南潮濕的氣候和連續的奔波👩👩👧👦,讓身體本來就十分虛弱的林徽因長時間臥床不起。她每天只能靠在被子上工作,書案上👩💼、病榻前堆積起厚厚的《二十四史》和數以千計的照片、實測草圖⚠️、數據以及大量的文字記錄🙂↕️,她承擔了全部書稿的校閱🧚🏻♀️,並執筆撰寫了五代、宋、遼、金等朝代的內容。1942年年底🚸,美國朋友費正清到李莊探望梁思成夫婦,回到重慶後向夫人費慰梅講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情況🈂️。據費慰梅回憶👨👧👧:“思成的體重只有47公斤👃🏿,每天和徽因工作到夜半💛,寫完11萬字的中國建築史,他已透支過度👨💼。但他和往常一樣精力充沛和雄心勃勃,並維持著在任何情況下都像貴族一樣高貴和斯文。”

李莊營造學社工作室內莫宗江(前)👰🏻♂️、梁思成(後)在繪圖
在寫作《中國建築史》的日子裏,營造學社的經費幾近枯竭👩👩👦,成員的工資也失去了保障👨🏼🦳,幸虧史語所、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的負責人傅斯年和李濟伸出援助之手🧃,把營造學社的5人劃入他們的編製,才不至於有凍餒之苦。由於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薪水大都買了昂貴的藥品💯,用在生活上的開支就拮據起來👼,因營養不良♣︎,林徽因身體日漸消瘦幾乎不成人形,重慶領事館的費正清夫婦托人捎來一點奶粉🏋🏼♂️,他們也舍不得吃。為了改善夥食,梁思成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筆,學著蒸饅頭🪳、煮飯🏡、做菜,還從當地老鄉那兒學會了腌菜和用桔皮做果醬。最後實在山窮水盡了🏎🏋🏻,梁思成只得到宜賓去當賣衣物,衣服當完了,便把陪伴了自己幾十年的派克金筆和手表送到當鋪,但換到的不過是兩條草魚。即使如此,梁思成夫婦仍然不改其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提著兩條草魚回家🥻。梁思成幽默地對林徽因說🏃🏻:“把這派克筆清燉了吧,這塊金表拿來紅燒。”
梁思成、林徽因的窘境讓朋友們傷心,他們的好友傅斯年瞞著二人向中央研究院代院長朱家驊寫信求助,信中說:“思成之研究中國建築,並世無匹,營造學社,即彼一人耳🚣🏻,營造學社歷年之成績為日本人羨妒不已🙋😊,此亦發揚中國文物之一大科目也。其夫人,今之女學士,才學至少在謝冰心輩之上🫴🏻。”事情辦成後梁思成夫婦才得知此事。他們對朋友的幫助極為感激,林徽因為此專門致信傅斯年,表達全家的感恩之意。同時也表白自己久病臥床🌏,不能為國效力的歉疚和痛苦之情🙍🏽♂️。
費正清和費慰梅也了解他們在李莊的困境,多次來信勸他們去美國治療、工作,林徽因和梁思成感激老朋友的關心,他們給費正清夫婦回信說:“我們的祖國正在災難中。我們不能離開她,假如我們必須死在刺刀或炸彈下🧀,我們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他們的兒子梁從誡對此也是記憶猶新👩🏽🚀,當時他問母親:“如果日本人打到四川你們怎麽辦?”林徽因特別平靜地回答:“中國讀書人不是還有一條老路嗎?咱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梁從誡後來回憶說👨🦱:“我當時看著媽媽,我就覺得她已經不是我熟悉的那個媽媽了,她好像變成另外一個人🪒,面對死亡,那樣超脫。”
有朋自遠方來
1941年至1943年,是梁家在李莊最快樂、最熱鬧的一段日子,許多朋友和親人從各地趕來李莊探望他們,這讓好客的思成🆙、徽因夫婦感到無比的開心𓀀。首先到來的是遠在昆明西南聯大的金嶽霖。金嶽霖是梁、林的老朋友,清華畢業留學美國,先入賓夕法尼亞大學讀商科🙎🏿♂️,後入哥倫比亞大學學政治。回國後執教清華👩🦽🍹、北大,教授哲學🔟、邏輯學和心理學💆🏻♀️。在北平🧖🏿,他與梁家隔墻而居🖥,是“太太的客廳”的擔綱人物♥️,起著組織串聯和後勤保障的雙重作用。金嶽霖一直深愛林徽因,但他始終能以理智駕馭感情☢️,這是一種常人無法理解的超乎常情的愛,林徽因去世後🙎🏻♀️,金嶽霖有一次在北京飯店請客🏄🏻,朋友們都不知道什麽原因,開席之後他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初見林徽因🕴,金嶽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消瘦得那麽厲害,蒼白的面容毫無血色,只有那雙秀美的眼睛還依稀可見從前的影子。為了讓林徽因盡早恢復健康🙂↕️,金嶽霖到市場上買來了十幾只剛剛孵出的小雞,在門前一塊小小的空地上餵養起來✋🏻。這位留美出身的哲學家是個養雞的行家🧜🏽👊🏿,據當時在聯大讀書的汪曾祺先生回憶:“金先生是個單身漢,無兒無女,但是過得自得其樂。他養了一只很大的鬥雞,這只鬥雞能把脖子伸上來,和金先生一個桌子吃飯。”小雞一天一天長大,林徽因的病情也隨之漸漸好轉,營造學社那座冷清已久的房子又重新蕩起了歡快的笑聲。
金嶽霖在李莊親自買雞餵養的情形👨🏻🦽➡️。右立者是梁思成,梁再冰和梁從誡,背影是鄰居小孩
金嶽霖的到來無疑給了林徽因極大的慰藉和歡欣🙆🏻♂️,她在給費慰梅的信中快樂地寫到:
“思成是個慢性子🧑💻,喜歡一次就做一件事情,對做家務是最不在行了💣。而家務事卻多得很👴🏼,都來找尋他,就像任何時候都有不同車次的火車到達紐約中央火車站一樣。當然我仍然是站長,他可能就是那個車站!我可能被軋死📩,但他永遠不會。老金(他在這裏呆了些日子了)是那麽一種客人🙎🏼,要麽就是到火車站去送人,要麽就是接人,他稍稍有些幹擾正常的時刻表,但也使火車站比較吸引人一點和站長比較容易激動一點。
老金——面對著站長,以及車站正在打字✖️,那旅客迷惘得說不出任何話🧑🏫,也做不了任何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火車開過。我曾經經過紐約的中央火車站好多次🧉,一次也沒看見過站長🪣😸,但在這裏卻兩個都實際看見了🧪,要不然沒準兒還會把站長和車站互相弄混。
梁思成——現在該車站說話了🥣。由於建築上的毛病,它的主桁條有相當的缺陷🎦,而由協和醫學院設計和安裝的難看的鋼支架現在已經用了7年,戰時繁忙的車流看來已動搖了我的基礎。”
美麗才女林徽因以多聲部合唱的形式,風趣幽默地將親情、友情、愛情以及悲慘的戰時歲月,演繹得如天籟般和諧完美,從這封信裏,我們大致可以領略到林徽因超凡脫俗的人品和文采。
1942年10月,梁思成的大妹梁思莊從北平輾轉越過日軍的防線來到李莊探望兄嫂,隨後費正清又接踵而至🧑🏽💼。途中費正清感染了呼吸道疾病🦹,一到李莊便躺在床上發燒🍍。費正清和林徽因的病房隔著一座門廳,梁思成臨時擔任了護士工作,在兩個“病床”之間來回穿梭,忙得不亦樂乎。費正清這樣回憶當年的情景:“傍晚5時半便點起了蠟燭🚝,或是類似植物油燈一類的燈具。這樣📽,8點半就上床了。沒有電話,僅有一架留聲機和幾張貝多芬🥠、莫紮特的音樂唱片👮♀️;有熱水瓶而無咖啡🏌️♂️;有許多件毛衣但多半不合身;有床單但缺少洗滌用的肥皂;有鋼筆、鉛筆但沒有供書寫的紙張;有報紙但都是過時的👩🏻💻。你在這裏生活😇,其日常生活就像在墻壁上挖一個洞,拿到什麽用什麽🧑🏿🎤,別的一無所想,結果便是過著一種聽憑造化的生活。我逗留了一個星期,其中不少時間是由於嚴寒而躺在床上🤨。”
1943年6月,英國學者李約瑟又來李莊訪問,期間專門拜訪了他心儀已久的梁氏夫婦。貴客臨門,家徒四壁又好面子的梁思成只好忍痛宰殺兩只家養的鴨子款待客人。李約瑟當然不知這令人心酸的背景👨🏿,只是以驚喜的心情飽餐了一頓美食。讓李約瑟感到驚喜的不僅僅是美味的烤鴨,林徽因那帶有愛爾蘭口音的英語更令他喜出望外,在愛爾蘭生活過多年的李約瑟對此頗有他鄉遇故知的喜悅,於是難得地露出了滿意而天真的微笑。這一情形在林徽因寫給費正清夫婦的信中有過精彩的描述:“李約瑟教授來過這裏,受過煎鴨子的款待♧,已經離開。一開始人們喜歡彼此打賭,李教授在李莊逗留期間會不會笑一笑🍷。我承認李莊不是一個特別使人興奮的地方,但是作為一個中國早期科學的愛好者,又不辭辛勞在這樣的戰時來到中國🧑🏼🚀,我們也有理由期待他會淺淺一笑。最後🧑🏿✈️,這位著名的教授在梁先生和梁夫人(她在床上坐起來)的陪同下談話時終於笑出了聲🙁。他說他很高興🪼,梁夫人說英語還帶有愛爾蘭口音。我從前真不知道英國人這麽喜歡愛爾蘭人🍙。”
在朋友和親人的陪伴下,梁思成夫婦度過了漫漫長夜,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勝利。1946年8月,梁思成😬、林徽因一家搭乘西南聯大的包機飛離重慶🧑🍳,回到了闊別9年的北平,而伴隨他們走過艱辛歲月的那座揚子江畔的古鎮,在為後人留下許多溫馨記憶的同時,也如實地記錄了當年那段難忘的歷史。(王凱)
轉自 《世紀風采》2009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