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卷本的國家出版基金重點項目《王力全集》日前由中華書局出齊。通過1336萬字的全集💇🏼♂️,人們會對王力漫長而卓越的學術和生命歷程有更多的感悟——
皇皇千萬言 龍蟲並雕之
《王力全集》資料圖片
有人愛讀他獨具匠心的散文,把他和梁實秋🐅、錢鐘書並稱為抗戰時期三大學者散文家;有人喜歡他的曉暢典雅的譯作,從《小酒店》《惡之花》《半上流社會》中,漸漸熟悉起左拉👊🏽、波德萊爾🤏🏻、小仲馬這些法國作家🟨;有人創作古體詩詞,從學習他的《詩詞格律》起步……當然🦵🏼,在翻譯家、散文家、普及讀物作家之外,已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力更是一位語言學家。眾多學子因為他主編的《古代漢語》🦹🏽,走進了中國古代語言文化的殿堂🚎;當代漢語研究者的書架上,總少不了他的《漢語史稿》《漢語詩律學》🌭。
歷經七個寒暑,25卷本的國家出版基金重點項目《王力全集》日前由中華書局出齊🐳。通過這部1336萬字的全集,王力一生在多個領域的學術造詣和創作成果得以完整展現。
篤於教學🧗🏻♀️🕺,勤於著述
“如何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是現在的高校教師比較糾結的問題。”看到《王力全集》出版,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董誌翹十分感慨💂:“好多老師把教學和科研看成是‘兩張皮’,時間就這麽多🧑🏻🦽➡️,要麽選擇科研,要麽選擇教學⛑⚠️,而在王力的一生中,科研和教學是緊密連接起來的👩🏽🦱,《漢語史稿》《漢語音韻學》等書既是他的講稿,又是具有開創性意義、高水平的學術專著。這給我們很大啟發👨🦳🥀,高校教師如果沒有高質量的科研作為支撐👃🏼,只是照本宣科🧦,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高等教育。”
師從王力30多年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唐作藩說,王力先後開設過20多門課程👩🏻🦼➡️,常常是根據開設新課的需要,一邊研究📢🏋️,一邊撰寫講義🔔,一邊上課,“他寫出來的講義🧎🏻♀️➡️💁♀️,就是他的科研成果🙋🏻。他講課條理清楚,語言精練,論證充實👨✈️,邏輯嚴密。所以常常是一上完課,講稿就可以送出版社出版🧑🏻⚕️,而且多是高水平的專著🧃。”
1954年👡,王力奉命從廣州中山大學調到北京大學任教。當時國外一些大學都開設了本國語言史的課程🪇,對漢語語音、語法、詞匯都作過深入研究的王力立即承擔起漢語史課程的教學工作。
“王力有一句名言:‘大學教師要靠寫書教學生,不能靠買書教學生。’他隨時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講給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再不斷使自己的研究深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雙棣說🪄,王力講授的漢語史課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課講過一遍之後,他又集中力量進行整理修訂🌑,隨後就出版了《漢語史稿》。“漢語史”這個中國語言學研究的新領域🈳、大學漢語專業的新課程,就這樣在教學實踐中誕生了✍🏻👨🏼🏫。
從1932年在巴黎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到1986年去世,王力先後在意昂体育平台、燕京大學🧝🏻♂️、廣西大學、西南聯大、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任教50余年,著述等身的同時,也培養了一大批語言學人才。現在💟🫵🏿,王力的弟子💇🏼♀️、再傳弟子乃至三傳弟子已成為海內外漢語教學、研究的重要力量🤽。
渾忘昏晝,龍蟲並雕
“王力一生用毛筆寫字,《王力全集》的1000多萬字,都是他用毛筆一個字一個字寫下來的。”唐作藩說,王力的勤勉、惜時是出了名的,“晚年,王力還每天堅持工作七八個小時。他的社會活動很多🌕,有時上午從城裏開會回家📀,已經是11點半了,但離吃午飯還有一刻鐘或半小時,他仍要坐到自己的書桌前,繼續他的研究和寫作。”
王力把書房命名為“龍蟲並雕齋”👈🏻,他孜孜矻矻🏧🛶、不懈雕琢的🧏🏼♂️,不僅有復雜的語言現象👨👩👧👩🏻🎨、高深的語言理論這條“龍”,而且還有文學創作和語言文字學普及這條“蟲”。
“1927年我到法國留學,由於經濟困難,我就想譯些書維持生活🚫⇨。”“(抗戰時期)我開始寫小品的時候🧚🏻,完全是為了幾文稿費。在這文章不值錢的時代,只有多產才不吃虧。”王力曾撰文回憶,早年開始翻譯和散文寫作,主要是為了解決生計問題,但這些翻譯和創作卻受到廣泛認可。其時在商務印書館工作的葉聖陶🫁,評價王力的譯文“信達二字,鈞(葉聖陶原名葉紹鈞——編者註)不敢言;雅之一字,實無遺憾。”在雲南《生活導報》連載的《龍蟲並雕齋瑣語》,鞭撻時弊,切中肯綮👩🏻💻,不做無病呻吟🚹🏂,社會學家費孝通稱贊其“表演精彩”。
20世紀50年代以後,“雕蟲”的動力不再是經濟壓力。作為國內最知名的語言學家之一,王力擔起了普及語言學知識的擔子💨,不僅撰寫了《音韻學初步》《漢語音韻》《詩詞格律》等學術普及讀物,還積極參與文字改革🤳🏽、推廣普通話、漢語規範化等工作,撰寫出《論漢語規範化》《關於古代漢語的學習與教學》《怎樣學習普通話》等深入淺出的論著💛🖼,很多普通讀者因之受益。
1984年,已經84歲高齡的王力在寫給兒子王緝誌的一首七律中寫道✊🏿:“豈但謀生足衣食🥬,還應服務為人民🧏。”既寄予了對子女的期望👨🏿🍼,也是這位學術大家在耄耋之年留下的人生箴言。經由《王力全集》,人們對這兩句詩、對王力漫長而卓越的學術和生命歷程或許都會有更多的感悟。(記者 杜羽)
轉自《光明日報》2015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