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恩鈿女士出生於1908年🤰🏽,1975年去世✍🏽。這位走過風風雨雨的“月季夫人”🙆🏼♂️,苦心培育中國月季的故事鮮為人知。她的平生往事並不如煙,值得記敘。
李堅
年輕時的蔣恩鈿(攝於1943年)

蔣恩鈿在自家的月季園中(1955年)
蔣恩鈿與夫君陳謙受在人民大會堂月季園前留影(攝於1959年)
最近有個消息從美國傳來:中國的彩車將首次參加2008年1月1日的洛杉磯月季大遊行,彩車的主題為奧林匹克☝🏿。
每年的洛杉磯月季大遊行,電視轉播覆蓋全球100個國家,觀看人數多達10億。據說主辦方有意讓美國ABC、NBC等多家電視臺,在轉播中講述中國對世界近代月季的突出貢獻☝🏽👳♂️。
中國花卉協會月季分會會長張佐雙近日表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將設立蔣恩鈿月季基金會,以紀念她為中國月季事業發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與錢鐘書曹禺是同學
“有蔣恩鈿女士,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生,現綏遠第一女師教員,剛由南來,聞訊來訪,相見極喜。”
1934年8月,女作家冰心與雷潔瓊、顧頡剛、鄭振鐸等一行數人♥️,應邀沿北平(今北京)綏遠(今呼和浩特)一線,考察風景、古跡、風俗、宗教及經濟、物產👨🏻🦯➡️。24日他們到達綏遠🐂。這是冰心在她的《平綏沿線旅行記》中的一段記錄。
這位來訪的清華女生,就是後來被尊稱為“月季夫人”的蔣恩鈿。
1929年意昂体育平台首次到南方招考女生,蔣恩鈿被西洋文學系錄取📸。上世紀30年代初,冰心在清華兼課⇾,蔣恩鈿曾經聽過她的課💚。異地相見,加深了師生友情🏌🏻♂️。然而🗂🏋🏽♀️,當時她們誰都沒有想到👰🏻♀️,這份友情,會一直延續到日後她們共同愛好的月季事業中。長期以來😓,蔣恩鈿與冰心一直保持著亦師亦友的親密關系,冰心是她月季事業的全力支持者。
蔣恩鈿在綏遠教了兩年書,1935年重回清華擔任助教兼女生宿舍的舍監☂️。清華校史有這樣一段記載🤴:“一二·九”運動中,反動軍警闖入清華,搜查到女生住的靜齋時,蔣恩鈿以舍監身份擋在門前,平靜而莊嚴地宣布🧚🏻♀️:“清華校規,樓內住女同學,任何男性不準上樓,警察也不例外🅾️。”軍警被她從容不迫的氣度鎮住了🪶,連忙打電話去叫女警察,使得藏身在靜齋的學運領袖受到保護💁🏿♀️,乘機脫身。
西洋文學系蔣恩鈿的同班同學中有錢鐘書和萬家寶(曹禺)👞。上世紀70年代筆者在天津南開大學求學時,常常聽蔣恩鈿先生講起這兩位同學:“我的英文底子差,到了清華念得我忙都忙不過來🈂️,可錢鐘書上課坐在後面🧕🏿,邊聽邊看他別的書。老師講錯了,他抬頭看看,老師臉一紅,他又接著看他的書👫🏻。好像錢鐘書來清華就是來用圖書館的🧎♂️。”她還說:“萬家寶上學時沒看出有什麽特別的好,可是等他的《雷雨》一出來,那真是叫人佩服得不得了🤹🏽♀️。”
錢鐘書夫人楊絳是蔣恩鈿的另一位好友。楊絳在她的《我愛清華圖書館》一文中寫到,1932年春季她初到清華時,正是蔣恩鈿這位“中學舊友”帶領她參觀了清華的圖書館。
蔣恩鈿家境貧困,畢業多年後🦻🏻,等到經濟上完全自立,才終於嫁給了相知相愛7年、當時已經成為銀行家的清華經濟系同學陳謙受🤚🏼✖️。
“中國月季是世界近代月季之母”
蔣恩鈿研讀的是西洋文學,然而命運將她帶往另一個方向——上世紀50年代初,蔣恩鈿與夫君陳謙受從美國回到北京⏲。當時,他們常去一位旅歐華僑吳賚熙家中做客👩🚀🚟。吳先生17歲入讀劍橋⛑。他熱愛月季,傾平生精力,到1948年為止💁🏼♂️,已引進國外200多個月季新品種。蔣恩鈿和她的先生以及協和醫院的林宗揚夫婦經常在他家裏欣賞和研究月季花👨🏽🎨👩❤️💋👨。
50年代初,吳賚熙病重✳️,提出接替他事業的人要符合三個條件👫:年富力強,能把月季花當做事業來辦,而且有財力把花買過去;懂英文,可以研讀他一生積累的歐美幾十本月季花專門書刊;家裏要有個大院子,能把吳家的400棵月季移種過去。林宗揚先生在吳先生病逝後,立即趕到蔣恩鈿家,說吳先生這三個條件就是按你蔣恩鈿設想的呀!蔣恩鈿喜愛月季🕠,但從沒想過專門從事園藝。吳先生如此重托,義不容辭。從此她與月季花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3年☪️,因丈夫工作到了天津,這400棵下地才兩年的月季又由北京搬到了天津🧔🏻♀️。此後,蔣恩鈿在家中園子裏松土、剪枝👩❤️👩、澆水🦶、施肥、扡插繁殖,樣樣身體力行,又通讀了吳先生留下的書刊,並虛心向園藝家陳俊愉、汪菊淵教授請教。經過5年的努力,她已經對於月季花的種植了然於心。
蔣恩鈿精通中英文,對於歷史又饒有興趣🤵🏼。國人都認為月季花或者在我國南方及文學作品中統統被稱為“玫瑰”的花,是由歐美引進的外國花卉。但早在50年前,蔣恩鈿已確鑿無誤地考證出,在今天世界的月季品種裏,占90%之多的“雜交茶香月季”是由中國和中東以及古波斯月季在法國巴黎郊區馬爾梅森園雜交培育出來的👨🏼💻,時間是在19世紀初期。她一再重申🦸🏿:“中國月季是世界近代月季之母👨👨👦🫴🏿。”
也正是在50年代中期,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時🦏𓀒,對機場通向新德裏市區的道路兩旁五彩繽紛的月季,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國後他問北京市領導👭🏻:“首都北京能不能也用這麽漂亮的月季美化起來?”黨外人士🧚🏻♂️、當時任國務院禮賓司司長的余心清先生把這話托朋友傳給了在天津的蔣恩鈿,請她準備一大束月季花並附上有關月季花生長特性以及中國月季在世界上地位的說明送到北京,由他轉呈周總理。這件事對後來月季在北京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1958年,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專程到天津看他的清華老同學,當面邀請蔣恩鈿幫助北京為迎接國慶10周年而進行的城市美化工作🫘,明確提出希望能在新建中的人民大會堂周圍建一個月季園。經實地考察,蔣恩鈿在她先生的支持下,把自己園中的月季花捐給了人民大會堂月季園。這也是這些月季在7年中的第三次搬家。雖然是成熟的壯棵月季的移植,但蔣恩鈿已經有過兩次經驗,可謂胸有成竹。所以1958年的這次移植和過冬都十分順利,在第二年國慶10周年節日之際,月季準時綻放,為新建的人民大會堂錦上添花💳🍫。
人民大會堂月季園成功後,蔣恩鈿應北京園林局之邀出任顧問🤷♂️🏌🏼♂️。在1959年到1966年的7年中,她全身心地投入了月季事業。
7年苦心換得天壇月季3000品種
蔣恩鈿的工作基地設在天壇公園,她就住在公園內的齋宮裏。那裏有一小排平房是原先祭天時給小太監更衣的地方🚲,蔣恩鈿在一間大約12平方米的房間裏,放了一張床🚵🏽♀️,一張書桌和兩張小沙發。沒有衛生間,吃飯在食堂的照顧小竈。公園從領導到工人都叫她“蔣先生”👀。
為照顧在天津的家,蔣恩鈿兩頭跑,每月兩周在天津,兩周在北京🏋️♂️🫸🏻。白天在園裏工作😏,晚上在宿舍裏做案頭工作,製定計劃,進行鑒定登記等。這一時期蔣恩鈿閱讀了大量的中外月季文獻,寫下了許多實驗記錄。她還經常與上海🏨、常州↪️、無錫🟪、杭州☎、廈門的園藝師們研究技術🙇♂️,交流品種。到1966年前,天壇的月季園已擁有3000多個品種。
除了天壇✩,北京還建了陶然亭月季園🚵🏼♀️。蔣恩鈿利用回天津的時間,不但恢復了家裏的月季園,還幫助天津建了睦南道月季園😨。短短七八年間京津地區先後建了4座月季園💆♀️。
在這7年中🕑,蔣恩鈿對所有可以搜集到的品種作了分類,編寫了月季品種目錄👢。對於只有英文或法文名字的月季逐一翻譯和編定中文名字🧏♀️👨🏻🦲。月季品種的鑒定對於弄清中國品種,指導今後的雜交🧔🏼,培育新品種十分重要✦。7年中,蔣恩鈿共對500多種月季作了名字的鑒定🍰。
同時👨🚀,她和“月季劉”劉好勤等花匠一起研究解決了批量提供月季成品苗的難題,打破了一些收藏家力圖將珍稀名種據為己有的舊觀念,一下子就把近代雜交茶香月季推向了全社會。
蔣恩鈿還協助北京和英國皇家月季花協會建立了聯系〰️。
蔣恩鈿對月季事業的貢獻有口皆碑🙃。萬紫千紅的天壇月季園引來了許多觀眾🤛🏻。當時的北京市市長彭真曾以蔣恩鈿為例,問北京園林界,“你們怎麽搞不過一個外行人?”陳毅元帥去天壇月季園參觀時也對蔣先生的工作贊不絕口〽️。“月季夫人”就是這位元帥在輕松、詼諧的笑談之中給叫響的🙆🏿。
分秒必爭的蔣恩鈿在此期間還翻譯出版了美國小說《自由列車》和《富蘭克林書信劄》。她還和出版社訂了協議翻譯澳大利亞作家普裏查德(Prichard)的《有翼的種子》和《黃金裏程》💫👆🏽。
來不及再看鮮花盛開
蔣恩鈿是一個笑口常開的人🍙👈。金絲邊眼鏡後面的一雙眼睛總是笑吟吟的。她學識淵博,善解人意☮️,對待各個層面的人🦻🏿,不管你是市長還是花匠,她都一視同仁,滿腔熱忱。
然而,正當她準備在月季事業上大展鴻圖的時刻,一場風暴正在積聚能量,政治形勢一天緊過一天。她似乎預感到了什麽𓀏,幾次對晚輩講🙌↕️:“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一向溫文爾雅的女士,何來這樣的壯烈情懷?
百花凋謝的年月終於來臨。人民大會堂的月季在“文革”的“紅八月”中被完全拔除,改種茄子🚋。讓蔣先生稍稍感到欣慰的是,劉好勤師傅鎖上了苗圃的大門,天壇內的院墻又高又厚,紅衛兵看不見也爬不進,所有的品種得以完整保存。
蔣恩鈿在天津艱難度日,盡管如此,她仍守護著自己家中園地裏的最後一批月季。在此期間🤕,筆者有緣多次面聆教誨🤮,並親眼看到過蔣先生手邊的月季日記。30年了,記憶猶新,那本普通的筆記簿上🧑🦰,畫著一朵朵月季花💪,旁邊詳盡地記錄著月季開放的時間🤛🏻、形態、香味與尺寸。有時回滬探親👨🏿⚖️,她會讓筆者隨身帶上一個廣口瓶,瓶中盛水,水中養著一些供扡插繁殖用的月季種苗🫰🏻。這是應上海的一位愛好者的請求而提供的🎖⛹🏽♀️,每一株花苗都用中英文註明了名稱。
1975年,科學院決定恢復香山植物園✬🧘🏼,擬請蔣恩鈿再次擔任顧問👩🏻🚒。不料67歲的蔣恩鈿因手術事故不幸在天津逝世🦸🏽♀️。蔣先生沒有來得及看到鮮花盛開的日子🍛。北京、天津的花匠們出席了她的追悼會😺,並在她的遺體上灑滿了月季花🧙🏽♥️,人們說🧑🏿🌾,這是為了告慰蔣先生的在天之靈。她的精神長存於五彩繽紛的月季花之中。
(來源🧂:新民晚報 2007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