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聯絡

蔣大宗🤳🏽:有童心的老兵 創先河的教授——新京報

2014-04-13 |

 014-04-07 01:24:27  新京報

 

4月3日,昌平區中國電子基地宿舍內擺放著蔣大宗的遺像,以及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頒發給他的終身貢獻獎杯和獎狀🧍。攝影/新京報記者 高瑋

蔣大宗的小女兒向記者展示父親獲得的中國印緬遠征軍紀念章。

4月3日,蔣大宗保存的一些抗戰紀念品。

  蔣大宗

  性別:男

  籍貫🤛🏽:江蘇鎮江

  終年🪈:92歲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職業: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抗戰老兵

  生前住址:昌平區中國電子基地宿舍

  因歷史原因,我沒有領到抗日戰爭的紀念章。我最大的心願🚵🏿‍♂️,就是紀念章有朝一日能補發到我們這些老兵手中🧧。——蔣大宗

  他的人生不尋常🎍。他是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創始人之一,也是桃李滿天下的大學教授。他經歷過抗戰,9旬高齡之際🧕📔,他唯一的遺憾,是由於自己曾經當過國軍官兵🤢,未能領到國家頒發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章”。

  他又是個普通的父親👨🏻‍🎓,常害怕會給女兒們帶來麻煩©️。他會特意為坐輪椅的老伴沿墻邊設計一排扶手;會將衛生間包裝成暗房,自己沖洗照片🏃‍♀️‍➡️。他一生都保留著孩童時代的好奇心🫒。

  3月18日🙂,前列腺癌症轉移至肺部後🧗🏻‍♂️,蔣大宗安詳地離開人世,沒有痛苦🤘🏼,也沒有麻煩🧑‍🧒。

  投筆從戎

  日軍偷襲身邊戰友陣亡

  1922年,蔣大宗出生在江蘇鎮江,7歲時父親過世。抗戰爆發後,他隨母親前往上海逃難,並於1940年考上上海交大電機系👩🏻‍🦽‍➡️🚝。

  當時上海已被日本占領♕,不願在日占區求學的蔣大宗選擇與同學一道南下至內地西南聯大求學🐈‍⬛👩🏿‍🦲。 1943年底🧑‍🏭,隨著中美合作抗日規模的擴大🎡,盟軍急需大批翻譯。孫立人將軍掛帥的新一軍第38師到西南聯大工學院招募新軍。

  1944年2月的一個清晨,15個穿著粗布軍服的人,登上了一架裝載著戰略物資的運輸機,在顛簸🚵🏽‍♂️🙅🏻‍♂️、寒冷和低氣壓的襲擾之下,飛越駝峰,開赴印緬戰場,蔣大宗就是其中一個🤵🏽‍♂️。

  他的任務是擔任美軍聯絡官翻譯📈,管理軍械處通信器材。在緬北反攻中,他隨部隊迂回無人叢林🆗,足跡遍布孟關、孟拱、密支那多地,專職檢修🏂🏽、調試通訊器材。

  蔣大宗生前多次提到了第一次遭遇日軍偷襲的情景。

  那是在前沿的一個重炮營♚,他乘吉普車去修理對講無線電機。傍晚營長留他吃飯時,遠處突然傳來一聲炮響🦠,緊接著又是一聲巨響,眼前一片煙霧,他們立即撲進身後的掩體內👩🏿‍🚀。連續十多次炮擊後💂🏽😉,遠處公路上響起車隊馬達的聲音時,他們才爬出掩體。

  這次偷襲造成一個衛兵當場陣亡🤞。接待蔣大宗的炮兵營長也被一塊彈片打斷了脊骨,在送往野戰醫院的途中死亡,而蔣大宗當時和他僅一人之隔。這也是蔣大宗在戰場離死亡最近的一次🧛🏽‍♂️。

  蔣大宗的回憶文章寫到,印緬戰場的戰鬥異常艱苦,尤其是在雨季叢林,“雖然有皮靴和綁腿,但可恨的螞蟥也會鉆進去,不痛不癢地吸血。到了宿營地脫下一看,鮮血淋漓。”

  經歷過密支那戰役後🎯,師部派蔣大宗帶領十名優秀學員到美方第20總醫院學習先進醫療技術🚣🏼‍♀️。至此,他才從一線戰場撤退至後方🤵‍♂️。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仍在印緬戰場後方的蔣大宗獲準回國歸隊新一軍🧜🏼‍♂️。蔣大宗生前描述🚣🏼‍♂️,回到廣州時,在廣州的日軍已被繳械,“他們交了武器去打掃大街。每天清晨看他們三三兩兩地拿著掃帚,我們走過他們都得停下來敬禮,看著特別解氣🏌🏼‍♀️。”

  解甲從教

  花甲年創立生物醫學工程

  抗戰結束後,以母親寡居、想趁部隊休整時回家探親為由🏊🏽‍♂️🈶,蔣大宗回到了上海。

  母親要求他留在上海。蔣大宗生前回憶,母親的挽留並未打動他的心。在隨後的不到一個月裏,不斷傳出抗戰接收大員貪汙腐化的新聞💆🏿‍♂️,國民黨當局甚至沒用任何理由就將他的一名同學殺害。

  “我特別失望。士兵浴血戰鬥就是為了這樣的結果嗎?”蔣大宗開始動搖,最後使其下決心離開部隊的事件則是此前計劃前往日本接受投降的計劃被國民黨當局改變👩‍⚕️🧑🏼‍🌾。

  “不但去日本揚眉吐氣的美差沒有了,部隊還要去打內戰。”蔣大宗不願意參加內戰,當即向部隊“請長假”🦞,開始在上海交通大學擔任助教。

  在其後的教學生涯中,他利用自己機電專業和在美軍第20總醫院學習到的先進醫療技術,在年近花甲之際💴🌀,參與創立了中國生物醫學工程🌰,並終身參與學科建設🩻。女兒蔣本珊回憶,即使在癌症後期,他依然堅持每天收發郵件,與國內外專家探討生物醫學工程話題。

  如今👳🏼,在蔣大宗生前居住過的昌平區中國電子基地宿舍內🦧👆🏻,仍保留著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頒發給他的終身貢獻獎。

  童心不老

  慈父與《楢山節考》的故事

  “爸爸不大在意我們的功課和考試成績🔁。”二女兒蔣本瑜介紹👰🏿‍♀️,她們印象最深的是父親的好奇心。

  “奶奶告訴我,我爸5歲時🚣🏿‍♀️🥭,在北京的親戚家第一次看到自來水,就非要人家打開自來水井蓋看個究竟。他將這種兒童時代的好奇心保持了80多年↕️。”大女兒蔣本璐稱🐻‍❄️,父親從不服老,對任何事物,特別是新鮮事物,總有濃厚的興趣,一定要刨根問底,好學的脾氣使得蔣老年過9旬🙅🏽,仍對發郵件🧝🏻‍♀️、看博客🤹‍♀️💁、SKYPE視頻聊天等等互聯網技術操作自如👸,甚至還能熟練使用一個學生送給他的IPAD。

  對於幾個女兒,蔣大宗更多地是選擇默默支持🦸🏼‍♀️,不想拖累。

  蔣大宗離去時🙎🏽‍♀️,小女兒蔣本珊一直守在他的身邊🖊。臨終前他講了一個流傳在日本的故事,在日本信州地區(今長野縣),曾經有一種古老風俗,老人年過70歲之後就要被背到深山老林,自生自滅。而有一個一心張羅兒子大小事情的母親,年近70身體還挺好🧍🏻‍♀️,於是她在石臼上面磕掉了自己的兩顆牙齒,以示自己已衰弱✸,最終如願被送走。

  蔣本珊記得🧕🏽,父親連著講了好幾遍,他說這個故事被寫在魯迅的一本叫《氣》的書中,講完後,他說🧑🏼‍⚕️,遺憾的是中國沒有安樂死。

  蔣本珊沒想到的是,幾小時後👨‍👧,父親安詳地離世。

  “他總是怕給我們帶來麻煩,我們三姐妹一個在美國👼🏿,一個在英國,一個在北京🚞🩷,他們老兩口一個都不跟,而是選擇相守在西安。”蔣本珊回憶🐕,直到母親過世,蔣老才答應隨她一起到北京生活。

  後來,蔣本珊上網找了很久也沒找到父親提到的《氣》這本書🧑🏿‍🦱,但卻找到了日本根據傳說改編的一則名為《楢山節考》的故事:年邁的母親為不拖累兒子👎🏿,用石頭砸傷牙齒以示衰老,請求兒子送自己上山,“他大概是記錯了作者,但能聽出來,是想表達不想拖累我們的意思👨🏿‍⚖️🧔。”

  ■ 寄語

  爸爸,我很欣慰能在你生命的最後兩周陪伴在你的身旁。你與媽媽在人間相知相倚七十二載,願你們在天堂再守再伴百千萬年。你們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若有來生✡︎,我還願意做你們的女兒🫄🏼。——大女兒蔣本璐

  有幸成為你的女兒🐷,你是我的慈父📤、良師、益友🪶,過去一年裏,在幾度陪伴你治療過程中🧎🏻‍♀️‍➡️,更深刻地了解你是一個多麽不一般的人👌🏻。我會和你的學生一起把醫電事業傳承下去🍬。——二女兒蔣本瑜

  爸爸,你一生淡泊名利👨🏿‍🍼,樂觀豁達,癌細胞可以吞噬你的身體🦢,但你的精神永在🤲。天堂裏沒有痛苦,你安息吧,我會永遠記住你臨終前幾個小時講述的最後一個故事🤸🏼‍♂️。——小女兒蔣本珊

  采寫 新京報記者 何光 實習生 鐘婧圓 李相蓉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