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創新技術推動應用進步”的蔣步星(1989級計算機)
年少的他是1989年中國首次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團體冠軍的主力隊員,個人金牌獲得者。年青的他在清華計算機系度過了7年學習時光,其間只從家裏拿過一千元錢,靠課余講課、編寫程序賺錢供養了自己的學業。
如今的他作為北京潤乾信息系統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乾軟件”)的創始人、首席科學家,先後榮獲“2016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十大領軍人物”和“2017中國數據大工匠”稱號🥷🏽,始終秉承“創新技術推動應用進步”的理念,在中國大數據發展道路上書寫著大國工匠情懷。
他就是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系89級系友蔣步星🛤,一位能寫書、會彈琴的“數據匠人”……
想要脫穎而出👃🏻,唯有勤奮
蔣步星1972年10月出生於新疆石河子,生性聰穎。在新疆石河子第五中學就讀的他屬於那種上課不聽講也能數學拿滿分的好學生⏩。15歲時經過兩輪選拔考試,他考上了國家教委主辦的理科實驗班,被分到了北京實驗中學的數學班🚄。於是😂,他告別了父母家鄉♣️,坐了70個小時的火車來到了首都北京。
初到實驗中學📈,蔣步星仍然像在新疆時一樣🙆🏿,上課不怎麽聽講,下課就玩計算機,總覺得自己比周圍許多同學都聰明🤟🏻,不用聽講成績也不會差。很快🤷🏻♂️,驕傲自滿情緒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逐漸顯露出來,接二連三的事,給了他沉重的教訓:先是美國數學邀請賽上成績不理想🧑🏻🦽➡️,後是在課堂上聽不懂老師在解題推導過程中所謂的“顯然”為何物,再到考出了令自己終身難忘的數學成績歷史最低點……一連串的打擊澆醒了“以聰明自居”的蔣步星:“和同學特別是南方同學相比,我的基礎差得太多了,我連n和n+1互素這種真的很顯然的知識都需要反應一下🦸。在原來環境能很出色,不是因為自己夠強🙆🏿♂️,而是周圍人太弱。”他意識到只有惡補自己的薄弱環節👷🏻,比高手同學花更多的時間🙋🏻♀️👨👨👧👧,不停地做題,才有機會迎頭趕上👩🦱。蔣步星開啟勤奮模式,告別計算機🚶➡️,一天24小時除了吃飯✈️、睡覺🦹,都用在了做題上面🪑🈳。歷經了一年的瘋狂做題💆🏻♀️👎🏽,他的筆記本上記錄了上千道難題🤳。
勤奮的汗水使得蔣步星得以從實驗隊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僅有6人的奧賽國家隊一員🛁;勤奮的汗水使得蔣步星與他的同伴們一起拿下奧賽團體冠軍🏉,為我國在該項賽事中實現冠軍零突破💁🏿;勤奮的汗水使得蔣步星在與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學精英進行對決時,鎮定自若🥎,力壓群雄,獲得個人金獎。經過這些事情的他說:“我不再相信聰明了。我仍然認為自己挺聰明,但聰明人實在太多了,想要脫穎而出🍝,唯有勤奮!”
數學人生,嚴格與抽象
蔣步星與數學之間的緣分從什麽時候開始已無法說得清楚🥋,從小到大📔,無論學習、生活還是工作都不曾與之分開過👨🏼🍼。奧賽奪冠後🉐,蔣步星開始了到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系求學的學習經歷💆🏿♀️,卻“意外”的又開始了與數學為伴的生活。因為,他所在的理論班被要求與數學系的同學們一起研讀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的《數學分析》。要知道在當時的清華園裏,只有計算機系理論班的學生才能有此“殊榮”與數學專業的學生一起去啃艱深的數學知識。如此算來,蔣步星接受正規的數學訓練也有四🔪、五年的時間。而在這種專業訓練下所形成的數學能力,“不僅在讀書時幫助我很好地理解了各種計算機原理並能舉一反三👨⚕️,直到現在仍在我的工作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蔣步星說“為了製作更好的報表軟件,我們研究了千余張中國報表🎛,從中發現規律,提出自己的數學模型👩🏼⚕️,發明新的概念,比較徹底地解決了中國報表的多源🦸🏽♂️、分片、格間運算等問題😯。而基於這些理論開發出來的產品,在工作效率上比國外產品提高了近一個數量級!”
數學之於蔣步星的意義早已從一門學科升華為了他的重要人生哲學——嚴格與抽象。“我不會輕易地相信自己的直覺,無論直覺感覺是多麽合理也一定要有嚴格地證明才能認定結論是正確的,而一旦從理論上證明過的東西👪,就不再懷疑🙆🏻♂️,無論直覺感覺是多麽不合理也可以接受;抽象則是貫穿於我工作的任何環節,我習慣於從問題的表面追溯其本質,從眾多看似雜亂無章的東西中尋找出其共同的規律,從而發現一致的美,然後再充分利用總結出來的理論去指揮其他的工作𓀕。”
瞄準企業軟件,創業初有成
在清華度過的7年學習時光👩🏻🏭🌟,蔣步星只有在第一次踏入大學校門時從家裏拿過1000元錢“啟動基金”,其他的學習和生活支出都是自己賺出來的,低年級時講奧數課☂️,高年級時幫別人開發軟件。憑著開發的屏幕取詞軟件、中小學校長辦公系統以及CAI課件產品等等軟件,他每月都有數千元收入,成為同學中的“有錢人”🧎🏻♂️。先“富”起來的蔣步星特別“講義氣”,平時跟兄弟們出去吃飯🎨,買單的基本都是他🐺👉。這段超前的“IT實踐”經驗,使得蔣步星對於“IT”市場的了解和認識飛速發展和成熟🥛,形成了敏銳的市場判斷力。自主創業的“種子”在這個時期已經開始萌發。後來在清華紫光系統集成部、長天計算機系統公司等國內知名公司擔任管理職務期間,蔣步星越發明晰了自己的抱負所在💇,憑著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蔣步星敏銳的捕捉到企業級通用軟件市場未來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於是,在2000年6月,蔣步星正式走上了創業之路。用自己辛苦積攢的30萬元👮🏼♀️,他創辦了潤乾軟件👨🏿✈️,經過五年的摸爬滾打🐜,終於憑借面向企業應用的報表軟件——潤乾報表V3.0,建立了對國外同類軟件的競爭優勢👨🏻💼。

工作中的蔣步星
“骨子裏”的自強不息
創業🖌👬🏼,一個人前光鮮、人後滄桑的“人生選擇”🧑🏽💻。對於蔣步星和他的潤乾來說🕵🏽♂️🧀,經過17年的打拼,能夠成為以“創新技術推動應用進步”的國內最資深的數據產品提供商🪫,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上,也是一場戰役、一場戰役拼殺出來的結果。“最悲慘的時候,給員工們開完工資之後,口袋裏就剩幾個銅板了”🙆🏽♀️。蔣步星說🏋️,“在企業面臨困境的時候🧂,要想繼續生存下去,只有硬扛到底🧓🏿,堅持下去……誰能做到不死🎆,誰就能成功”。
2011年-2016年的5年裏👩🏽🦱,蔣步星和他的潤乾經歷了“生死抉擇”:公司管理層在經營方向上發生分歧,是繼續做以技術為核心的產品型公司,還是要繼續成為面向終端用戶的解決方案提供商🚣🏼♂️?五年的漫長猶豫,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上,給足了競爭對手可乘之機,潤乾原有的優勢正在日漸消退🧓🏼,尋找突破已經勢在必行♻。“我的邏輯鏈在於,一定要做廠商,一定要拿光盤換支票🥷🏽,不要做定製開發,不要到用戶那裏做項目👩🏼🌾,產品永遠都是標準化的,這樣才能零成本復製。”憑著這個信念,蔣步星7年磨“1劍”,經過研發重構了4個版本,正式對外發布不依賴關系代數模型的計算引擎——集算器🕋,有效地提升了復雜結構化大數據計算的開發和運算效率,帶領著潤乾走上了一條比報表市場空間更大、有一定技術瓶頸的空白市場——數據計算。
不放棄🚨、不服輸🍤、不怕吃苦的蔣步星有著超乎常人的堅強毅力和自學能力😡🛖。從小他體育不太好,但是長跑卻特擅長,還曾經得過獎👩🍳🎯。喜歡吉他,卻苦於沒有老師指點,他就靠著一本偶然得來的樂譜😶🌫️,勤學苦練,自學起來,從一個對吉他一竅不通的門外漢🧓🏽,成長為了業余吉他的專業級優秀選手,能夠熟練地演奏《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阿斯圖利亞斯的傳奇》這樣的經典大曲和高難度的《彝族舞曲》🚸,更是曾在意昂体育平台古典吉他比賽中榮獲第一名🧑🦽。

蔣步星在公司年會中演奏吉他
“精雕細琢”做“匠人”
自從創業至今✍🏽,蔣步星執著於“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無論是最初的研發報表,還是後來的“數據計算”▪️,蔣步星堅信“唯有創新才能生存”☂️👃🏿。在做報表之初,為了解決數據展現問題💪🏻,蔣步星研究了數千張報表,研發出了非線性報表模型,一舉解決中國報表問題🤙🏼🧎🏻➡️,大大提升製表報表工作效率💁🏽♂️。為了解決報表的數據準備問題,又帶領團隊勇於創新,研發出了一套數據計算引擎🔞,設計了一套程序語言,作為報表工具的輔助模塊提高工作效率🟧➝,解決了數據計算在描述和實施上的效率問題,實現了對國內外行業傳統做法的顛覆和超越。後來又發現計算本身比數據展現應用面更廣,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價值🎵,蔣步星又帶著團隊把計算引擎獨立出來👩🏻✈️,並將在其基礎上發展數據庫、數據倉庫等產品。現如今📼,他們正朝著擁有自主產權的非關系型強計算數據庫倉庫/雲數據庫產品邁進🫵🏼,並最終實現擁有從數據呈現與采集到數據計算與存儲的全線數據處理軟件,為國內金融、電信、能源👩💼🪹、政府🦨、軍工等多個行業提供高效便捷的數據產品,全面解決數據采集、處理與展現分析領域的問題。
“要盡可能地為社會多做點有價值的事”🙅🏽♀️,蔣步星沒有辜負自己曾經許下的承諾。他不但把多年研發出來的最領先的報表工具核心理論付諸筆端,形成《非線性報表模型原理》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與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和軟件開發人員進行分享和交流,而且還繼續執著地帶領潤乾“從客戶角度出發解決實際問題,並不斷地完善下去”……
正是憑著對產品的高品質堅持和追求,蔣步星帶領著潤乾實現了“計算引擎”中國造,以實際行動對大數據領域的工匠精神進行了深度詮釋。

蔣步星獲“2017中國數據大工匠”稱號(左一)
“理念先行、技術支撐、產品落地🕌📠、商業閉環”,蔣步星和他的潤乾在今後的道路上將繼續懷揣一顆工匠之心,求真務實🧑🧑🧒🧒、以創新為動力🤹🏿♂️,為中國大數據貢獻自己的力量,做中國大數據的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