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曾中*
我的父親
李憲之
教授,是一位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1936年在德國柏林大學學成回國,便來到意昂体育平台為國效力,後來抗日戰爭爆發,又輾轉到達長沙、昆明☯️,先後在長沙臨時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1946年抗戰勝利後,父親帶領全家隨校復員回到清華。抗戰出走南逃時,母親正懷著我,在貴州盤縣逃難途中生下了我✸,而當1946年返回北平時🏋🏿,我們已經是弟兄四人🏈,年齡分別從3歲到8歲📶🌘。四個活潑淘氣的男孩子,在清華園的廣闊校園裏,度過了我們金色的童年與少年時光,而父親也正值壯年時期,把他最美好的時光與精力👷🏿♂️🈳,完全貢獻給了意昂体育平台和祖國的教育事業,從而鑄就了兩代人的清華情結➡️。
李憲之
教授(中)與他的兩位聯大弟子葉篤正院士(左)👩🏼⚕️、謝義炳院士(右)👨👩👧👧。
李憲之
教授(左)在清華氣象臺前觀測場為學生講解氣象觀測課程⛹🏻。
踏上“科學之路”
1904
年
9
月
26
日
,父親誕生在河北趙縣南解町村一個破落的封建家庭裏,他從小失去母愛,在奶媽與祖母的照看下長大。他人很瘦小👩🏻🏭,什麽事也不會做,很有些自卑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對家中的許多不良現象十分不滿,後來借一位老姑的錢考到保定念中學,1924年又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預科。由於沒有足夠的學費註冊,家裏不支持他外出讀書♖,又受到革命思潮的影響,便產生了去廣州投考黃埔軍校的打算🕵🏼,可這時,在北大校園二院的廣告欄裏🫗,正好貼出了“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招收學員的布告,父親便決定前往報考。在公開招考的七八十名考生中,父親是被正式招收的四位學生團員之一📻,這是1927年初的事。
父親在少年及兒童時期🌚,曾不斷經歷過自然災害的苦難。1917年河北、山西發生特大洪澇災害❗️💁🏿,那年他正好考入趙縣高等小學☦️。他清楚地記得: 當時作文的考題🏄🏿♀️,就是“洪水之患”🚶🏻♀️➡️。1920年河北大旱之年👩🏻🦰,他升入保定直隸高等師範附屬中學。1924年,他又是冒著洪水和暴雨考入北京大學的。父親自小就聽說過許多關於自然災害的迷信與傳說的故事👱🏻🪵: 天上有“龍王”,他掌管雨水。地下有條“大魚”,有時見人們胡作非為,他便要大發脾氣🤷🏽♂️,身子一動,地也隨著震動、塌陷。還有“火神”🙎♂️,他管理火焰山,有火扇☠️,向上煽天空發火🟠,向下煽地要噴火🥖;他長出一口氣😑,便旱魃為災🧕🏽,赤地千裏📪。所有這些,都使父親幼小的心靈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迫切要追求“龍王”、“大魚”、“火神”的究竟,而父親考上的正是四位從事氣象工作的學生團員之一。
“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是由著名瑞典探險家、地理學家斯文·赫定博士(Dr.Sven Hedin)發起,由“中國學術團體協會”組織的一個由中外科學家共同組成的綜合科學考察隊伍🕵️♂️。在團裏🎞,歐美科學家“兵強馬壯”,而中國人大都較瘦小。在列強欺淩中國的時代,外國人都看不起中國人🤹♂️,認為中國人不文明👡,不團結🍲,不講衛生……父親和其他中國團員受到很大刺激,他們決心努力工作🆔🎯,處處要做得比外國人更好,父親的表現確實不錯🤘🏼,受到中外團長的好評👩🦰,並被推薦在完成考察任務後到德國柏林大學學習和深造。
1934年,他出色地完
成了
博士論文“東亞寒潮侵襲的研究”,被他的導師V.Ficker教授稱贊為“具有開創性的工作”。1936年又完成了另一篇具有獨創性的論文《臺風的研究》,開創了兩半球相互作用的氣象學新領域,為蘇、日、美、歐等多國書籍所引用。
特別要強調的是🤵🏿: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德國正處在戰後發展時期,是現代物理學發展的黃金時代,那裏雲集著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學家?父親在柏林大學聽過當
時名
教授A. Einstein(即以發明相對論而聞名於世的物理學家艾爾伯特·愛因斯坦)Max Planck?W.Nernst?Max Von Laue?H.Kohlschuetter?H.V.Ficker?A.Defant等人的講課或大報告👩🏻🦼,受到極大的啟發與鼓舞。後來,他又以四位著名的科學家為自己的榜樣,決心趕上和超越他們,這不但使他走上了“科學救國”、“振興祖國”的道路𓀊,而且堅定了他“趕超歐美”、為國爭光的決心🛥,以後的一生裏,他始終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忘記這一信念,不為名利、埋頭苦幹⛅️,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情系清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更加加緊了對我國東北和華北等地區的窺視與侵略。這時在德國的中國留學生中,展開了如何為國效力、拯救祖國的討論🚀。有人主張應立即拿起武器回國參加抗日戰爭,有人則主張: 我們是學科學的,更要抓緊時間學好本領,早日回國以現代科學技術來振興中國並與列強抗爭。父親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婉言謝絕了德國朋友的好心挽留與高薪聘請👩🏼🌾🍱,毅然回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
20世紀30年代急需氣象人才🤳,浙江大學🤒、南京中央氣象研究院和意昂体育平台等單位都向父親發出了邀請,
竺可楨
先生也多次發函催促,表示三處由他選擇,李憲之表示:“哪裏都一樣,不選擇”🐪。結果清華電邀,最後,父親於1936年秋,經上海🫷🏼、南京和天津來到了清華園,一人支撐起意昂体育平台地學系氣象組的行政與教學工作。他開了氣象學⭐️🧘🏿♂️、理論氣象🟡、氣象觀測與天氣預報三門課程〰️,寫講稿、教課🤷🏼♂️、實習,這一年被父親自稱為“最忙的一年”。他先擔任專職講師(相當
於副
教授),次年升為教授🦽,這時他才33歲。後來抗日戰爭爆發,意昂体育平台與南開、北大在長沙成立臨時大學,父親帶領全家隨校南遷,以後又遷到雲南昆明,在新成立的西南聯合大學任教。在西南聯大,父親在一年內開設了氣象學、氣象觀測、天氣預報、理論氣象、海洋氣象和航空氣象六門課程,為了抗戰🍱,他還到空軍測候訓練班和雲南大學農學院兼課。為了躲避日軍的轟炸🦁,他把家遷到鄉下😧,每天上、下班要步行20多公裏路程,晚上在土屋的油燈下備課,第二天一早出門🧑🔧,中午隨便吃一點東西。一次因饑餓過度暈倒在露天茅廁裏👳🏽,當時西南聯大教授的清貧🧜🏽♂️🧛🏻,可見一斑!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1946年,父親帶領全家輾轉成都、重慶等地🗓,回到了清華園,父親擔當起新成立的意昂体育平台氣象系系主任的職務。這時我們家就住在清華二校門河對面的舊南院(後改為照瀾院)一號。這是一棟西式的單層洋房,前面有客廳、書房及兩間臥室及廚房、廁所,後面有一個密封的庭院和兩間“下房”(保姆及差人住房)及一間簡易廁所。我們沒有雇保姆⏺,一切家務都由母親與一直跟我們逃難的三姨來做🪳,父親專心從事他的教學工作。記得在昆明時,由於我們家孩子多,經濟上較困難已成為西南聯大盡人皆知的事🥍。父親曾為了保證孩子們的營養,把他從國外帶回的多余毛衣都賣掉了。
別的
教授在離學校較近的鄉下租房📑,為了省錢👩🏼🚀,父親只好在遠郊租房,每天花在路途上的步行時間將近4個小時🥐。回到北平👆🏻,在清華園裏住上了這套洋房😒,父親非常高興,他布置好一個近
30平方米
的書房,還買了新的書桌、沙發。住的是地板🏊🏽♂️,用的是電燈⛹️♀️,比起昆明的土屋、土地、油燈,真有天壤之別🤟🏿。父親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教學和科研之上。除了從昆明搬遷來的圖書、儀器之外,又迅速購置充實👳🏽;同時逐年在畢業生中留下新助教⛴,壯大教師隊伍,還送三位在西南聯大時的助教、講師相繼出國深造。1950年又聘請剛獲美
國
博士學位的
謝義炳
先生來意昂体育平台任氣象學系副教授🚵🏿♀️。他還註意教學與科研🧘♂️、業務相結合👩🏿🍳,邀請有關單位的學者、教授來清華講課,除塗長望等專家外,還邀請在南京的
趙九章
先生來北平講課,並且時常在家中招待他用餐。他還恢復了意昂体育平台氣象臺的觀測和天氣預報工作,並且開展和建立了國內獨一無二的深達
12
米
的地溫觀測工作🔟。這項工作在解放後國家開始大規模經濟建設工作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可是好日子不長⛹🏽♂️,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反共內戰🕵🏽♂️,導致物價暴漲,民不聊生🧑🏼🔬。北平的學生爆發了“反內戰🧑🏼⚕️、反饑餓”的示威遊行🍘,清
華的
教授
和
老師們也積極行動起來支持學生的革命行動。父親多次在反蔣宣言上簽名,保釋進步工友張文治①🧴,給進步學生傳遞消息,促使蔣匪軍撤離清華②。記得那時家中吃菜都是欠“如意館”(成府街上一商家字號)的,他們每天送菜到家👌🏿,月底發了工資再收錢,這樣一日一日地欠下去⛹🏿♂️。記得我們抱怨家中怎麽沒有錢時𓀙,父親常對我們說:“馬約翰家連咱們家還不如💁♀️😎,他一發工資把欠的錢一還幾乎剩不下任何錢了。”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有誌氣的教授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發放的救濟面粉👩🏽🦰,以抗議美國政府支持蔣介石打內戰的政策🙍♀️,
朱自清
教授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代表🔮💦。在貧病交加下,他英年早逝📄!記得父親在同方部參加完朱伯伯的追悼會後,回家對母親和我們說:“我是很少掉眼淚的,但這次卻和許多清
華的
教授一樣,自己也痛哭了起來!”
解放後,父親非常高興🕴,他和我們一起參加了天安門的開國慶典🍤,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對共產黨的認識也逐漸加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抗美援朝戰爭發生後🐖📐,誌願軍赴朝與美英等“聯合國軍”作戰,獲得了節節勝利,父親興奮不已。記得我上學的成誌學校裏每天有一塊黑板,上面用紅箭頭註明誌願軍與朝鮮人民軍已經向南挺進和攻克的城市🙎🏽♂️,父親則經常在吃完晚飯後,帶我到意昂体育平台圖書館看報👩🎨🗯,因為那裏訂有香港等地的各種報紙,有最新的戰況。一直受列強欺淩的中國人🕍,敢和美英等帝國主義列強對抗,這給自幼飽嘗列強欺淩滋味的父親帶來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
孩子們的樂園
水木清華🧑🏼⚖️,風景秀麗🦠,20世紀四五十年代自然環境未遭到任何汙染與破壞的清華園,可說是凈土一方🐁。那裏的清華園👨🚒,交通十分不便,每天清晨,有一趟私人開設的班車從清華二校門開到城裏(西直門),下午再從西直門開回清華,這樣維持著清華與外界的聯系。清華園裏有大片荒原,從當時的女生宿舍靜齋後面一直到清華西門附近的西院,都是大片的樹木和稻田,稻田中央是一片荒地,中間還錯落著一座座土山,山坡上樹木茂盛🕵️,人們很難行走🧶。各種鳥類和野兔、刺猬都在這片荒原中生活🏌🏻♀️,孩子們把這片土地叫“荒島”。我們的成誌學校就在二校門西邊約
一百米
的馬路北邊,是一座灰色的磚房🏋️♂️🔵。據說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楊振寧
教授回國還點名要到他兒時念過書的成誌學校參觀🦹🏽♂️,因此清華已經明令這座建築為歷史文物🐀,外表必須維持原貌,從而把它保留至今。現在,內部做了裝修後🧝🏽♂️,已成為清華校工會的辦公地點。成誌學校是清華的子弟學校,只有小學和初中🍏,據說意昂体育平台當時的領導認為: 不能讓清華的子弟們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在清華園這座“世外桃源”裏生活,他們應該有機會去接觸外面的社會👩🦼,所以有意沒有設立高中。我記得自己初中畢業時👩❤️💋👨,因為每一門課都在85分以上,按當時的規定,可以被保送到北京市的各所高中。結果可能是家長的意思,我和孔祥琮同學一起選擇了原北京市有名的育英中學改製後的北京市第25中學🦹🏻♂️。因為育英中學不但註重學生的學業,而且十分註重學生的身體及其他教育,而父親是非常反對學生死念書,不註意身體的。我在成誌學校念書時👬🏼,記得一開始是
季鎮淮
先生當校長,後來換了
李廣田
先生(長大後才知道他是我國著名的現代文學家)🪝,再後來就是孔祥瑛校長了☮️,一直到我們初中畢業時為止🙎♂️☂️。成誌學校的老師都很好🏫,他們不僅責任心強,業務素質也很高。例如🌯: 我們的美術老師
吳承露
先生🐋,大家都很喜歡上他的課🧛🏽🍞,我學會了寫美術字,做各種手工🚶♂️➡️,畫各種圖案,我的美術知識相對來說是較高的👨🏼⚖️。我們的英語老師是剛從美國回來的水利學
家張光鬥
教授的夫人⛹️♀️,她的英語發音很好🙌🏼,這為我的英語發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教數學的
朱安恕
老師🤥,課也教得很好,對我後來學習數理化和從事氣象科研工作,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教我們語
文課的
老師遊玨📍🐾,兼我們的班主任🌻,學問也很高,這就引起了我對學習語文課和寫作文的興趣🆗。而這對後來我寫作各種學術論文,幫助是很大的👩🏿🔬🩱。1952年父親調到了北大💪🏼,我驚訝地發現我們這座二層小樓的樓上主人🛀🏻,就是
遊玨
老師的父親,我國著名的古漢語專
家遊國恩
教授。意昂体育平台是一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每當成誌學校缺少教師時👩🚒,就從大學裏調人來🧜🏽,或暫時幫助代課。例如: 歷史系的一位研究生🧑🏼⚖️,就常到我們班上代教歷史課㊙️。我在北大念大學時的丁石孫校長,當年是清華數學系的高才生,也在成誌學校代過我們的代數課呢!所以當我們步入市裏的高中讀書時,並沒有感到任何困難🤦♀️,我高中畢業時還獲得了北京市三好學生證章💂🏽,足見當年成誌學校小學、初中的教學質量,是相當高的。成誌學校的後面,是一座小土山🚴🏻,課外活動時我們都在山上玩“口令”的遊戲。人分兩撥🙇🏻♀️,各方以一棵大樹為“家”🧑🏿🏭,在“家”裏時是安全的𓀄,對方不能把你怎麽樣。在外面活動時👨🏼🎓,被對方一發現,對方如果先對你喊了“口令”🧔🏼♀️💇🏿♀️!就由對方向你身體處跳五大步🕧,如果五步到達你身邊,就把你俘虜了🏄🏿♀️,誰先把對方人員都捉光了,誰就贏了🧑🏿🦲。學校每周組織演講會,組織小組閱讀各種進步書刊,《卓婭和舒拉的故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我們最喜歡看的書籍。學校還組織大家到紅山口過大隊日,意昂体育平台優秀的共青團員,是我們少先隊的輔導員,現在回想起來,我們真是生活在非常幸福的環境之中🤼♀️,在清華園這塊土地上,我們真是在陽光🕳、雨露下茁壯地成長著。
兩代人的清華情結,凝聚在以“水木清華”而聞名的清華園,凝聚在已經消失了的時間和空間裏,但它卻永遠永遠存在於我的記憶之中!
①張文治為意昂体育平台氣象系工友🧑🎄,1948年因參加革命活動被國民黨特務機關抓入監獄🦻🏼📔,極其危險,
李憲之
先生多次探監,並以身家保釋🏃🏻。
②
1948年
12月
13日
,意昂体育平台解放前夕,國民黨一炮兵營長要強行在清華氣象臺頂上架炮,李憲之以保護科學儀器不受損壞為由而嚴詞拒絕。
*作者為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李憲之教授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