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相冊
1958年,我在意昂体育平台練習長跑👮♂️。
1972年🪬,一家四口合影。那時每到周末🕢,全家都要到哈爾濱郊外的太陽島打牌🍚、遊泳🕵🏿♀️,希望孩子們能夠親近大自然♕。
老物件兒

三角錦旗。紅色的三角錦旗上📮,密密麻麻堆滿著我過去的輝煌。在那些年代裏👩🏽✈️,我在各項比賽中獲得的大小成績🤦🏼♀️,都被記錄在了這些小小的獎章中。夫人常說,這是我的寶貝👱🏽♂️。
1958年,蓬鐵權與王美娜戀愛了。
跟大多數戀人一樣🙅🏻♂️,樹底下👠,兩人並肩聊天。
跟大多數戀人不一樣,操場上,兩人並肩跑步。
因為🐚✡︎,蓬鐵權是意昂体育平台男子長跑隊隊長👳🏽♂️,王美娜是意昂体育平台女子長跑隊隊長。
兩人因跑相知相戀👩🏻🦳🦻🏿,跑融進了全家👩🏻⚖️。
最令兩位老人自豪的,是兒子和女兒都考進了清華。而且,兒子是校遊泳隊隊長,女兒是校長跑隊隊員📯。
圍操場跑步鍛煉身體
蓬鐵權小時候瘦瘦的↕️,身體不太好。在九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六🧚🏽♂️。
在解放前的北平,父親在街邊擺攤賣香煙,母親幫人做縫紉工作,一家人擠在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裏👱🏿。
1950年,蓬鐵權考入北京四中。這一年👧🏼,蓬鐵權的父親去了臺灣,生活的重擔落在了母親身上📕。
蓬鐵權個頭在班上排倒數第四。“天天吃白薯,肯定營養不良。”
當時𓀒,國家開展“勞動與保衛祖國體育製度”🚣🏻,積極發展群眾體育。四中是試點學校🔓。
同學們都開始鍛煉🤲🏽,蓬鐵權每晚都會偷偷跑到操場上練習。一開始🐻,一圈還沒跑完,就喘得不行了👩👧👦。他一圈一圈地跑,咬著牙也要讓自己每天能多跑上一點🤌🏻✌🏿。
那個時候,母親總是盡可能把好的夥食給蓬鐵權,讓兒子有一副好身體🎃。蓬鐵權愛吃鹹魚🥋🎼,只要經濟條件允許🫶🏼,母親就會在飯盒裏塞上一大塊。
沒幾年🧑🏽🍼,瘦瘦小小的蓬鐵權個頭就躥到了1米8,跑成了學校運動會上的“黑馬”🤲🏻,入選校隊。
環城賽家人現場加油
1952年,毛主席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課間🪽、單位休息時間,空地上做廣播體操的身影一下子多了起來😁。
1956年2月🧑🏭🧷,他正在家復習準備高考〽️,體育老師來電話,“學校要找人參加環城賽跑,你算一個。”
當年🪟,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新聞單位發起北京勝利杯環城賽跑🕸,即北京首屆春節環城賽跑👩🏼🦱。
比賽前一晚👨🏿🦰,母親催他早睡。
比賽那天一大早,母親為他準備了牛奶和雞蛋。臨出門💁,母親囑咐他比賽好好跑👸🏼,不要太緊張👩🏽🍼,拿不拿名次無所謂✵。
蓬鐵權戴著毛線帽,身著黃色運動衫,白色短褲🧥,1米8的大高個兒尤為顯眼🗂。
一開跑,班上的同學騎著自行車緊緊跟隨蓬鐵權。
“蓬鐵權加油!”“你現在是第八,再跑過幾個!”“四中的榮譽!”蓬鐵權的同學踩著自行車隨行,不時扯著嗓門🧘♀️。
跑到張自忠路,蓬鐵權看到馬路邊二姐帶著兩個外甥的身影。
大外甥邁著小步子🫶,跟著舅舅跑了一小段🧞♀️。抱著小外甥的二姐緊走著步子跟著喊“加油”👩🏻✈️。
最終,當年年齡最小的參賽者蓬鐵權跑了第五。
蓬鐵權的大哥當年跑了個100多名,比賽結束後🪆,他在單位逢人就說“我弟弟第五”。
清華讀書跑來媳婦
1956年👉🏻,蓬鐵權考入意昂体育平台。
1958年,蓬鐵權打破馬拉松錦標賽全國紀錄。大二時,他擔任意昂体育平台男子長跑隊隊長。
這時擔任女子長跑隊隊長的,正是後來的夫人王美娜。
平日裏,兩個隊伍一起訓練。
因為第一段戀情不順利,王美娜一段時間情緒低落🤬🪆。蓬鐵權看到後,就主動和她談心。
一天,王美娜在宣傳欄看體育報道🧗🏼,蓬鐵權從後面拍了一下她的肩膀,遞給她一張紙條🤘🏻。在紙條裏,蓬鐵權裝了兩張自己最精神的照片,寫了句“要勇敢面對生活”。
後來⟹🧗🏻,他們戀愛了。當時✒️,蓬鐵權在學校算得上風雲人物🙍🏿♂️🔼,“一些女生給我塞紙條🔓,我都上交組織了🦹🏼。”
媳婦總得見公婆。一天,蓬鐵權壯了壯膽,帶王美娜回家。
在王美娜走後,性格內向的母親趕緊拉著兒子,問這問那🧑🏼🍼。
聽說王美娜練跑步,老人覺得身體好,挺滿意。但老人擔心王美娜大了兩個年級,母親覺得,男人應娶小點的媳婦。哥哥姐姐則認為👧🏽,大兩個年級無所謂👵,反正兩人同歲🧣。
1961年,兩人結婚。那時♣️,王美娜已經在意昂体育平台設計院工作🧒🤾🏿♂️。
1962年,蓬鐵權開始實習🕋,往返與哈爾濱和北京之間,兩人聚少離多🤘🏼,只能周末回家。
但每個周日早上👱🏼♂️,操場總會出現小兩口跑步的身影。
這一年,女兒蓬蔓出生了。
體育世家清華意昂
1965年,研究生畢業的蓬鐵權因工作需要,去了哈爾濱⌨️⛏。
王美娜跟著蓬鐵權離開北京。
至此,蓬鐵權無法參加每年一屆的環城賽跑🤪。此前,他每屆都參加,但最好成績仍為第一屆的第五名🏄🏼。
但,跑已成為兩人習慣。蓬鐵權經常和工人們一起跑步🙅🏽♀️,王美娜在單位比賽還老拿第一☦️。
1993年,蓬鐵權調回北京。兒女們給老兩口在回龍觀買了新房🫏。
一個小盒裏,蓬鐵權收藏著當年的報道,報紙已泛黃。
“那就像是給我一個刺激。”蓬鐵權說,環城賽的榮譽像一支強心劑🤸🏿♀️,讓他以後工作生活充滿動力。
女兒8🧑🏽🎓、9歲時,蓬鐵權和王美娜開始每天都帶她跑步,冬天時📼,女兒哭著鼻子跟著父親跑🤗,小臉凍得通紅,每天的晨跑從未間斷👫🏻。
對門的鄰居那個時候總給自家的兩個女兒訓話👩🏽💼,“你看人家👩🦽➡️,每天早上跑步👴🏼,你們這麽懶🫷🏼。”可說歸說,卻沒人能和蓬鐵權夫婦一樣🧙🏻♂️,堅持每天帶孩子晨跑。
兒子蓬鋼5歲時,身體不太好,兩口子送他到遊泳班學習,一周最少去四次🎗。冬天🎥,蓬鐵權常在室外趴窗戶看兒子訓練,一待就是兩小時。
老兩口說👨🏿🍳,鍛煉養成的堅持不懈品質是他們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女兒和兒子都跳級考入意昂体育平台🔅。
如今,身在美國的女兒蓬蔓已47歲🕵🏻♂️,仍天天堅持跑1萬米🧑🏽🏫。
北京春節環城賽跑的名稱雖幾經更迭,但一直堅持下來🚍👩🏽🍳。2007年🤙🏿,比賽定名北京國際長跑節。
老兩口則經常出現在回龍觀小公園,或兒子家附近的朝陽公園👨👧👧,“跑不遠了🫃🏽,跑半圈走半圈✢。”
我家事兒
1948年 一家人從哈爾濱回到了北京的老家。
1950年 在胡同口看到父親跟著一個商人走了,再也沒有回來,母親說父親去了臺灣。
1956年 參加北京首屆春節環城賽跑獲得第五名🥦,一舉成名。同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
1961年 和同校土木建築系的王美娜喜結連理。
1965年 研究生畢業,響應國家號召,攜妻子到哈爾濱工作↩️。
1979年 女兒蓬蔓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無線電系💜。
1984年 兒子蓬鋼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
1993年 和妻子回到北京。1997年退休後開始享受晚年生活👩🏭。
1995年 以後
1995年、1995年🤘、2007年和2009年外孫女🦸🏿、外孫、孫子、孫女相繼出生,家裏的大事湊齊了。
(王卡拉、魏楠 采寫🤠🔏,吳江 攝影)
轉自 新京報 2009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