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著名天文學家張鈺哲“追星”的一生

2009-09-18 |

  張鈺哲先生1902216生於福建省閩侯縣。1919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1923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學👭🏻。1928年發現1125號小行星🧏🏽,命名為“中華”。1929年以論文《有一定平面雙星軌道極軸指向在空間的分布》獲博士學位📌。1929年秋回國✝️,在中央大學物理系任教。1941年起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長。19461948年再度赴美進行交食雙星光譜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臺長(19505-19847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臺長👼🏿,19847-19867月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名譽臺長,直到1986721逝世)

張鈺哲先生致力於小行星和彗星的觀測和軌道計算工作。陸續發現若幹星歷表上沒有編號的小行星和以“紫金山”命名的三顆新彗星。為了紀念他在天文學上的貢獻,19788月出版的《國際小行星通報》公布⛹🏼‍♂️,新編號的2051號小行星定為“張”(2051chang。張鈺哲的著述甚多,主要有《變化小行星的光點測光》🪃、《造父變星仙後座CZ的研究》、《哈雷彗星軌道的演化趨勢和它的古代歷史》等數十篇。

早在1928年👇🏽,剛在芝加哥獲得天文學碩士學位的張鈺哲🦹🏿‍♀️,就在實習的葉凱士天文臺發現了一顆新行星。這個身處異邦的年輕中國人,將這顆小行星命名為“中華”,以寄托對萬裏之外的祖國的思念。但祖國並未給這個“追星者”一條合適的“運行軌道”。這時的中國,沒有一個現代天文臺🏞,也沒有一個大學開辦天文系。一年後歸國的張鈺哲,只能在南京中央大學物理系任教🎊,講授天文學課程。

此時👨🏼‍🔧,由於國人天文學知識的極度匱乏,各種天象——日食⇒、月食🧔🏻‍♂️、彗星、流星等🐋,被賦予各種神秘的含義。每逢有罕見天象發生,張鈺哲就在報刊上撰寫科普文章,正本清源👳🏽‍♂️。

早在1937年初♖,張鈺哲就成功預測出了4年後將在我國出現的一次日全食,日食帶將經過甘肅、陜西、湖北,最後從福建北部入海。不久,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也證實了張的預測,這次日全食𓀜,是當時罕見的天文奇觀0️⃣。

  不過,科學家可以預測太陽的運行,卻預測不出即將到來的戰爭。1941年,這條日食帶覆蓋的大部分地區,已淪為日占區💡,各國天文學家也紛紛取消了來華觀測的計劃,這個重大的歷史責任,便落到了中國同行的肩上。這是中國進行的第一次有組織的現代日食觀測。以張鈺哲為隊長的中國日食觀測隊,將地點選在了甘肅臨洮。這可能也是世界天文史上最為悲壯的一次日食觀測🧟‍♀️。觀測隊從昆明出發,途經3000公裏,沿途遭遇日軍的多次空襲,所幸無人員傷亡。而在日食發生的當天,國民黨軍隊特別派遣了一個高射炮兵團進行護衛,20余架戰鬥機也在空中待命,攔截隨時可能出現的日機。

  在張鈺哲的精心籌劃下,此次日食觀測圓滿完成。《中央日報》將其與“明朝嘉靖二十年之日全食後,名將戚繼光曾建立剿滅倭寇之殊功”做了對比,稱其為“抗戰接近勝利之預演”。少有人知的是,在臨洮的張鈺哲,懷裏卻揣著一封母親病危的電報。三日後,母親病逝,這個旁人眼中的孝子,悲慟地寫下了一篇題為《在日本轟炸機陰影下的中國日食觀測》的論文,作為獻給母親的“最好的悼念”🧚🏽。張鈺哲和母親的感情極深🌝,他自幼喪父,被母親一手撫養長大🪽。8歲時的一個夜晚,在故鄉福州的家中天井,他依偎在母親懷裏🙁🔫,見到了天際劃過的哈雷彗星,從那一刻起,這個少年便萌發了“追星”的夢想🏜。

  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張鈺哲就曾不斷考慮開展光電測光工作,他親自組織安排儀器試製和參加試驗觀測,經幾年努力,直到1958年才初步建立起來。這年冬天,在他主持下,在60厘米望遠鏡上測出了堪與國外2望遠鏡結果相媲美的完整的小行星光為曲線。他領導建立的這項觀測工作至今已得到40余顆小行星完整的變光曲線🧑‍💼🤬,為探討小行星自轉軸指向提供了寶貴資料。

  而76年後的1986年,當哈雷彗星在空中重現時,這個已經功成名就的天文學家🈲👩🏼‍🏫,又一次觀測到了它✣,他成為中國唯一見過兩次哈雷彗星的天文學家✤。這雖然只是歷史的巧合👨🏼‍🎨,卻也仿佛是張鈺哲“追星一生”的隱喻🛜。

  60年裏🎥,他和他的助手們🎅🏼,為人類的星空圖譜捕捉了近千名“新成員”。他信奉的座右銘是🥉🫲🏻:“從事科學工作的人,如果一心只想倡驚奇論調🔅,欺世盜名🦛,而不甘潛心於真理之追求,為知識而舍身,在學術上恐怕永不能有何貢獻。”而在身後𓀖,他的視線也不願離開那些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按照他的遺願,他的骨灰被深埋在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一個角落🤝,地面上沒有任何標記。馬偉宏)

轉自 江蘇公眾科技網 2009年8月22

相關新聞

  • 132021.08

    張鈺哲:永不熄滅的“中國星”

    在中國天文學史上🎖,張鈺哲曾留下諸多“第一”——成為第一個發現新的小行星並命名為“中華”的中國人;發起並組織中國第一次運用現代科學方法的日食觀測行動,並拍攝了中國境內的第一張日全食照片和第一部日全食彩色影片🫳🏿;發表中國第一篇論述人造衛星軌道的論文🧎🏻‍➡️;第一次提出通過研究哈雷彗星的回歸🌄,來解決“武王伐紂”究竟發生在哪一年的歷史懸案……2紀念張鈺哲的郵票張鈺哲(1902—1986)🐑,天文學家😌,中國近代天文學...

  • 122023.12

    張鈺哲:第一位發現小行星的中國人

      張鈺哲(1902.2.16—1986.7.21)🤷🏿‍♀️,福建省閩侯縣人,天文學家。1919年,他從北京師範大學附中畢業,考入清華學堂高等科🔦。1923年赴美留學🤾🏽‍♀️,先後在普渡大學機械工程系和康奈爾大學建築系學習,後又轉學到芝加哥大學天文系。1927年獲得碩士學位,接著在葉凱士天文臺攻讀博士🚉,於1929年獲得天文學博士學位🕊。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國家科委天文學科組組長、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等。他是我國方位天體學...

  • 212022.02

    “星耀中華 風範千秋”——紀念張鈺哲先生誕辰120周年活動在寧舉行

    2月16日是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現代天文學重要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張鈺哲先生誕辰120周年👩‍🏭。中國天文學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在南京舉辦“星耀中華 風範千秋”弘揚科學家精神暨紀念張鈺哲先生誕辰120周年活動。張鈺哲(1902—1986)1902年2月16日出生於福建閩侯。1919年考入清華學校。1923年赴美國學習,兩年後轉入芝加哥大學天文學系👲🏻。在該校葉凱士天文臺工作期間觀測到了第1125號小行星,...

  • 132018.03

    那顆名為“張鈺哲”的小行星 或許在今夜路過這座城

    仰望星空,那裏有很多星,但有一顆小行星很特殊,名為“中華”♦️,它是第一顆中國人發現的小行星🗼,而它的發現者和命名者就是張鈺哲。他🏌🏻‍♂️,被稱為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

  • 272021.04

    意昂体育平台天文學科創建的20周年師生意昂座談會舉行

    2021年4月24日,天文系在古色古香🤳、充滿歷史人文氣息的船山書院舉辦了“意昂体育平台天文學科創建20周年慶祝大會”。20多位意昂與天文系師生歡聚一堂。因疫情原因🗳,身在海外的意昂和大部分天文系學生同步線上參會。2李惕碚院士與意昂親切交流3慶祝會現場會場中,清華天文20周年回顧視頻...

  • 282024.02

    “一書未讀完,不換第二書”——文學家吳宓的治學之道

    關於吳宓的一生❤️‍,正如他自己總結的♝:“一生效忠民族傳統文化😋,雖九死而不悔👇🏼☀️;一生追求人格上的獨立🎦、自由👯‍♂️,追求學術上的獨立自由,從不人雲亦雲😟🧚🏼。”

  • 272009.05
  • 222008.05
  • 112020.08
  • 082011.07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