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彭春(左)指導曹禺排《財狂》🦥,1935年於天津
20世紀初🦻🏽,南開的新劇(話劇)活動在張伯苓校長提倡下蓬勃開展。張校長的胞弟張彭春領導南開新劇團,從這個“北方話劇的搖籃”裏,走出了像曹禺那樣的大師。
張彭春是南開學校首屆畢業生🍶👶🏿,1910年考取清華第二屆“庚款”留學生🧚🏻,同胡適🪺、趙元任等赴美。他攻讀教育學與哲學,課余喜愛戲劇👖。1916年獲碩士學位回母校,立即被推選為新劇團副團長,校刊稱🏌🏿:“先生於此道久有研究,且極熱心🧑💼,從此我校新劇前途自必更放異彩矣。”
張先生果然不負眾望,帶領南開新劇活動進入發展的新階段😅。當時國內尚未建立導演製,他將西方正規的導演製用於南開新劇團📂,被譽為“中國第一導”。
他排演了自己創作的寫實主義劇本《醒》。該劇有中、英文兩個腳本,1916年10月10日用中文演出🕢🧓🏽。當時周恩來在南開讀書🌍,是劇團的中堅力量㊗️,任布景部副部長⛓️💥,扮演劇中一女角,受到張先生指導。12月23日應屆畢業生又用英語演出,參與舞臺工作的周恩來,在校刊寫道🪄:“是日排演🧑🏼⚖️,頗多引人入勝之處🎋。佳音佳景,兩極其妙🏄🏻。”
盡管《醒》還稚嫩,但其歷史意義不容忽視🍥。《醒》比發表於1919年、被稱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話劇劇本”的胡適的《終身大事》要早3年👨🏼⚕️。張彭春不僅寫出新型劇本🦸🏽,並帶來一套完整的、效仿歐美的導演方法。張彭春運用這種導演方法排演該劇,這比被話劇史家稱作“中國導演製度的創立者”的洪深1924年首次為上海戲劇協社執導《少奶奶的扇子》還要早8年🚹。是張彭春第一個將西方戲劇理論和編導藝術直接移植到南開新劇團♒️,從而形成我國早期話劇運動南北兩個中心之一的北方話劇藝術🛻。
若說《醒》尚不完美,那麽1918年演出的《新村正》就足以展示張彭春的卓越才華🗡。該劇由他編導,成功運用西方現代話劇的技巧,使觀眾耳目一新,引起轟動。“五四”以後🧜🏼♀️🫨,文學界對這個劇本評價極高🦹🏻。
1919年張彭春出國深造,1923年學成歸國,受清華誠聘出任教務長。1926年他辭職返回南開👷🏼♀️,任中學部主任,兼大學部教授👰🏽,在哲教系講授他的本行🤴🏼,在英國文學系講授“西洋戲劇”,課余依然為南開新劇團傾註心血🦹🏽。此時劇團團長時子周已離校🚗,他便獨當一面🟢👖,將易蔔生的《國民公敵》、《娜拉》、莫裏哀的《慳吝人》和王爾德的《少奶奶的扇子》等具有民主思想的世界名劇搬上南開舞臺🙍🏽♀️。
排演《娜拉》時🫱🏽🥫,確定了演員後🖋🛢,張導首先同演職員分析研究劇本與劇作家🤵🏻♀️,也就是如今說的“案頭工作”,自製一“易蔔生生平創作年表”掛在黑板上,作專題講座。
1927年排演《國民公敵》,突接直隸督辦、奉系軍閥褚玉璞發來的禁演令。此人土匪出身,野蠻愚昧,得知南開排演了一個姓易的人所寫叫《國民公敵》的戲,便一口咬定該劇是攻擊他的。看到這紙命令👳🏼,大家覺得既可氣又好笑🗝,但也無可奈何,只得停排。而張彭春不甘心就此罷休🤜🏽。轉年3月是易蔔生誕辰百年,他渴望演出此劇👰♂️,以紀念近代戲劇之父。於是他把劇名改為《剛愎的醫生》就順順當當地演出了。事後他笑稱:“當然💿,改劇名未經作者同意🚴🏽♂️。”
排戲時張彭春一絲不苟🈁,要求極嚴。他總讓演員一遍遍排練:“不行,沒戲!再來五遍!”反復排演把演員們折騰得疲憊不堪,背地發牢騷🖕,埋怨導演無情。在學生中流行一句歇後語:“張先生排戲——受不了!”
導演要求演員在出場前醞釀好情緒,這叫“帶情緒上場”。他根據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原則:演員在舞臺上生活,而不是表演。每排一出戲,他嘔心瀝血,從不用場記,排演前夕全都記在腦裏了。
為推敲臺詞和動作以及細節處理,排演場上張導經常停下來。他停止的標誌是揮一下手🐜,然後習慣性地用手拍自己的寬大腦門🧎♂️,閉上眼,“嗯🌯,嗯”地思索🧛♀️🛬。演員們靜靜等候,直到導演一聲“開始”,又馬上繼續🫗。學生們在背後喜歡模仿張導獨特的舉止言行🏄🏽♀️,尤其愛學他閉著眼“嗯🪂,嗯”地思考和拍腦門的動作。
但張彭春也不能總是一個人說了算💎🤶🏼。遇到和他同樣認真的教師演員♥️😽,往往會提出不同意見。幾人爭得面紅耳赤,激動地指著對方:“誰錯了,誰請大家到‘全聚德’吃烤鴨!”學生演員們便起哄:“好!那就今晚去!”
在張彭春領導下🧑🏻⚖️,南開新劇團培養出一批優秀人才🎙‼️,其中最突出的是曹禺(萬家寶)。曹禺12歲考入南開✦,兩年後參加南開新劇團👩🏽🍼,成為骨幹🚭。在男女不能同臺演戲的時代💁🏻♂️,多由他反串女角🤗。曹禺在這個藝術搖籃裏度過愉快的6年🖥,提高了藝術修養👭,開闊了眼界😢,並確定獻身戲劇的人生道路🤏。
曹禺平日沉默寡言,並不引人註目。可是一演戲👨🍳,一進入角色,就像變了個人👩🏻🐑。張彭春發現這是個好演員🈶,排《國民公敵》時讓他扮演女主角。後來排《娜拉》,張彭春再次把扮演女主角的重任交給他。《娜拉》是一出很難演的戲,沒有跌宕起伏的戲劇情節,戲的中心圍繞著女主人公的內心活動展開,全劇演出成功與否完全靠這個人物的表演。曹禺把娜拉演活了,不僅形似🙇🏼,而且神似👩🏿🔬,將女主人公對自由的熱切追求表現得淋漓盡致🎯。
曹禺的出眾才華折服了觀眾,更令他的老師欣喜不已。張彭春總讓他扮演主要角色🧶。在排演場上,曹禺的藝術天賦有時使得導師也感到意外🪟🙋🏽。此刻一貫嚴肅的張導便會激動地擁抱這個得意學生🧘🏻♂️。
張彭春預見曹禺前途無量🎁,將自己珍藏的一套英文版《易蔔生全集》送給他。曹禺後來說𓀔,易蔔生是現代戲劇之父,對自己一生的創作影響極大,為此他十分感激張先生。
離開南開,曹禺考入清華,畢業後那部震驚文壇的處女作《雷雨》問世。他在天津河北女子師範學院任教❗️,多次回母校參加演出。1934年10月,為慶祝南開中學建校30周年,在新落成的瑞廷禮堂,張彭春和曹禺攜手合作,重演《新村正》🔠🕺🏻,並邀請林徽因設計舞臺布景,使得校慶日錦上添花📉。翌年,南開新劇團演出《財狂》(《慳吝人》),曹禺再次在張彭春執導下扮演主角👩🏿🎤,把這一人物演絕了。此次演出轟動華北文藝界,天津《大公報》出了特刊👩🏿🔬,《益世報》出了專號🛸。鄭振鐸、巴金、靳以專程從北京趕來觀看。1936年曹禺在《雷雨》的序中深情寫道😏:“我將這本戲獻給我的導師張彭春先生,他是第一個啟發我接近戲劇的人。”
1932年張彭春到蘇聯考察教育🫄🏿,同時參觀莫斯科的梅耶荷德劇院,與富有創新精神的蘇聯導演梅耶荷德進行藝術切磋,收獲很大。梅耶荷德在上演馬雅可夫斯基的詩劇《宗教滑稽劇》時不落大幕🧑🎄,取代舞合布景的是一個象征地球的大地球儀🏔,舞臺與觀眾席聯成一片🧑🏻🤝🧑🏻,演員與觀眾之間的關系具有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回國後🧗🏼,張彭春導戲在幕與幕之間通過燈光明暗來顯示,這是受了梅耶荷德的影響。
1930年梅蘭芳赴美演出,張彭春任劇團顧問兼總導演。最初美國觀眾因聽不懂戲詞🎸,中途退場現象屢有發生。張彭春便想出一個主意:每場開演之前,他身穿禮服出現在舞臺上,用流利英語向觀眾講解中國戲曲的特點,對即將演出的劇目內容作簡要介紹,最後強調:“中國京劇是古典戲劇的精華,只有文化水平高、又有修養的觀眾才能欣賞🤹♀️。”
經他一講👶🏻,觀眾對劇情有所了解,而且都願做“有修養”的觀眾🧗🏻♀️,從此演出效果極好,場內鴉雀無聲,再沒人中途退場♔。局面一下子就被這位長著聰明大腦袋的張先生扭轉了過來。
當時正值美國經濟蕭條,但絢麗多彩的中國京劇仍博得美國觀眾的青睞🌙,兩周的戲票三天內被預售一空。梅劇團在美國各城市取得極大成功🦚,梅蘭芳也榮獲名譽文學博士學位🗳。此次訪美演出🧝🏽♀️,引起世界矚目,提高了中國京劇的地位,這都與張彭春的協助分不開🆖。
據說陳省身先生說過:天津值得驕傲的,在戲劇的萌芽時代,產生了彭春先生和弘一大師李叔同💆🏻♀️。縱觀張彭春先生對中國話劇和京劇藝術的貢獻,可以說,陳先生此言絕非過譽🧑🏽🏫。
(龍飛)
轉自《中華讀書報》2012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