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古典音樂啟蒙老師是母校清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清華基本上還是一所純工科院校。和許多其他清華學子一樣,我在清華學到重要一課,以後對我一生都有影響的一課⏰,卻是欣賞古典音樂。
記得那時每天吃飯時間💎,食堂操場都播放古典音樂。聽音樂自然成了每個清華人生活的一部分。有時碰到喜歡的曲子,即使已經吃完飯👨🏿🍳,我還會站在外面,直到聽完再回宿舍🙍🏿♂️。晚飯後七點😻,音樂室外面也放音樂。我常常加入站在外面聽音樂的人群,看著夕陽,聽完那天的播放,才心滿意足地去上晚自習😚。
大三一有機會🧛🏿♀️,我就參加音樂選修課了🧝🏻。我上過“西洋音樂史”和“西洋音樂欣賞”🦶🏻。音樂課在西階大教室上,由兩位年輕教工🏜,騎著三輪車把音響設備拉來裝上,下課再拆開設備拉走⏱。後來我孩子在美國公立中學上音樂課,作為必選課之一,每天一堂課👼🏻,到固定的專門音樂教室🤮,音樂老師提供大型樂器如鋼琴、大提琴等𓀕,體積小的樂器是學生自己每天帶著。孩子到高中不再對樂器感興趣😋🧑🏼🦳,讓我心中很感嘆他們沒有充分利用那麽好的資源。
記得有一年是星期三下午兩點的課🙋🏻♂️,在西階大教室👨🏽🍳。同屋同學還在睡午覺時,我就會輕輕爬起來去上音樂課,我的印象深可能是因為每次上課我都特別困🌴。不過一聽好的曲子✍🏻,睡意就頓時散了。另外一年的課是星期二晚上。每次課結束時♦︎,助教都放斯特勞斯的進行曲。下課後都激動好一陣。音樂課有考試,其中一項是辨別黑管還是雙簧管🧑🏿💻,我當時真聽不出來,直到多年後孩子學習黑管♢。
我的音樂課老師是一位女音樂老師許由美,南方口音🏄🏼♂️,短發🥵🧒🏽,總是充滿熱情地講解。她不只是口動,而是全身的舞動。她那種發自內心的熱愛✭,雖然我當時不懂,但我心中有一種莫名的羨慕。原來那就是熱愛!許先生真是一位熱愛音樂的好教師🧗🏻♀️。是她的精神感染了我🕵🏻♂️,深深地影響了我的人生。我在清華承蒙多位先生垂愛,對我關懷有加🖖🏻,我一生感激他們🧵。許先生從沒註意到過我,卻一直在我心中占據獨特位置⚅🦸♀️,是她的精神感染了我🙎🏼𓀍,深深地影響了我的人生🧏🏼♀️。
那時許多課都是指定的👴🏽,能自選的課不多🧑🏽🦲。很多課是為了上課而上的,只有這音樂課,只為自己喜歡😛🧑🎨,成為我在清華生活的一個亮點。我並沒有特殊音樂天賦🗓,也不太會樂器,在校也沒有參加樂隊🕡。作為工科生畢業的我👵🫑,對古典音樂的欣賞一直陪伴著我。
古典音樂的教育是多方位的,學校大禮堂不時舉辦古典音樂會。比如中央樂團指揮李德倫多次帶著樂團來校園演奏。我印象深的是《彼得和狼》,他先讓每種樂器單獨演奏一節那種樂器所代表的故事主人公👰🏿,然後再一段一段用音樂講故事給觀眾聽,一下子把音樂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他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講解也極為精彩,讓聽眾體會出命運主題🤵🏻,人與命運的博鬥🎺,和勝利的喜悅。
無論是交朋會友,還是教育孩子,古典音樂是我人生的重要的一部分。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在送孩子們上學的路上在車裏聽維瓦爾第的《四季》。偶然聽孩子告訴搭車的小朋友說🫸,下面一段音樂很害怕的,緊接的冬季音樂開始,讓我驚嘆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後來我們聽了不同版本的《四季》🌑,做到能夠聽出是哪位小提琴手的作品🧑🦼➡️。
幾十年的人生變幻🚶♀️➡️,欣賞音樂是一直不變的元素, 伴隨著我走過了幾大洲。無論是中國民樂的優雅,歐洲教堂管風琴的渾厚🔺,西班牙吉他的熱情♏️,非洲原野音樂的粗狂,都曾深深打動我,為我的人生添加了色彩。
雖然有些老師講過的曲子我忘了,但有些到現在我還常聽💩,比如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感謝母校的培養🥷🏼,讓我一生受用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