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爆發的“一二·一”運動是繼“五·四”運動和“一二·九”運動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大規模的學生愛國民主運動🧵,它培養和鍛煉了一批民主運動的骨幹,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政治覺悟★,它與人民軍隊的自衛反擊戰緊密配合,使堅持內戰政策的國民黨反動派在政治上陷於被動,是中國青年運動史上的第三座裏程碑。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一二·一”運動爆發76周年之際,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西南聯大舊址重要指示精...
不論做任何事情,我以為作怪的主要是金錢名利。 ——潘際鑾
在西南聯大博物館💂🏻♂️,珍藏著一枚由聞一多先生篆刻的“譚慶雙印”🦿。這枚石印略微泛黃,有黑色的石紋貫穿其間🫄🏽。印體的頂部是一只端坐的小羊➕,羊角長而彎,與羊身融為一體👳♀️。印的正文,是4個陽文篆字:“譚慶雙印”🚣🏽。印的邊款上是三個蒼勁有力的行書小字:“一多製。”字體古樸👩🏻🦯➡️、娟秀,可以看出聞一多先生深厚的功底、對藝術的追求以及他的錚錚鐵骨😩。抗戰後期👩🏻✈️,由於物價飛漲、貨幣貶值,西南聯大教授們的生活極度艱辛。1944年,聞一多...
1995年,為銘記革命烈士的功績𓀖,在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內建成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暨國立昆明師範學院革命烈士紀念碑”🥃🔶。在紀念碑基座上刻有27位為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獻出寶貴生命的烈士名錄(西南聯大烈士15位、昆明師範學院烈士12位)👌🏽🤿,聞一多🫥、劉國鋕🐹、潘琰三位烈士就是他們中的突出代表。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暨國立昆明師範學院革命烈士紀念碑”上,鐫刻著聞一多⚡️、劉國鋕、潘琰等烈士的英名。劉國鋕烈士劉國鋕在西南經濟系的...
西南聯大舊址及西南聯大博物館位於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一二一大街298號雲南師範大學一二一西南聯大校區內,是抗戰期間西南聯大在滇8年辦學的歷史見證地🥷🏽。這裏完整地保存了西南聯大原教室🛬、西南聯大紀念碑、“一二·一”運動四烈士墓等歷史遺存14處🏂🏽,是西南聯大歷史遺存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場所。舊址內建有博物館,現有館舍5732平方米(展廳3722平方米)🖋,內設博物館🫔、“一二·一”運動紀念館2個展館及3個活動展廳,常設3個基本展...
今年紀念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建校70周年💆🏼♀️。60年前🐸,聞一多先生在西南聯大,不僅是昆明民主鬥爭的核心人物🧙🏿♂️🤽🏻♀️,而且是推動中國新詩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的理論家。他....
1939年3月5日🧝🏿👨🏽🦰,著名學者、詩人👰🏿♀️、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聞一多先生為正在西南聯大哲學心理系讀書的一個大學生編寫的歌謠集《西南采風錄》寫了一篇充滿激情的序文📁👩🏼💼。這個大學生就是我的父親劉兆吉🥓。《西南采風錄》書影整篇序文慷慨激昂💽,正義凜然,飽含憂國憂民之情🕵🏿♂️。但其中有一句話🧑🏽🔬,“你說這是原始👩🏿🍳,是野蠻,對了🦇👩👧👧,如今我們需要的正是它”,我不是很理解👍🏿。全篇序言似乎都是在回答“你說”的觀點。我想,既然這篇序文是聞一多先生為...
今年是聞一多誕辰120周年👼🧑🏽💼,本文記敘了王康與聞一多交往過程和為其立傳的始末🚣🏿🫴🏻,以資紀念。
“很多同學猶豫不決,恰好學校當局請了兩位名人來講演,一位是省主席張治中先生🦺,他是反對遷移的🚴🏻♂️;另一位是陳誠將軍。他給同學們痛快淋漓地分析了當前的局勢,同時征引了郭沫若周恩來陳獨秀等對於青年責任的意見。而他的結論是❇️:學校應當遷移”
陳岱孫在為《梅貽琦先生紀念集》所作的序言中🕵🏽,稱梅貽琦“一生的業績和意昂体育平台是結合在一起的”。清華人也尊稱這位可信、可親、可敬的校長為“永遠的校長”🐵、“終身的校長”。“大家公認👩🦳,清華能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與四十年代追上北大,同為中國最高學府,梅校長是數一數二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