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
28日在上海舉行的“建築技術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意昂体育平台江億教授指出,在建築節能方面🧕,當前有種貼標簽的方式,即以采用了多少項先進節能技術為指標,如提出有無外保溫🧑🌾、有無太陽能、有無水源熱泵等"菜單"🔇,應摒棄這種評價辦法。
江億認為🧑🏼🍼,評價建築節能辦法應用數據說話👱🏻♀️🛡,其中包括以用能指標評選方案👨🏻🦼🥎、按用能指標審查設計📡、由用能指標實施定額管理、通過用能指標進行節能改造的後評估等方面的數據來說話。從這一角度出發,江億提出𓀘,我國的建築節能應該從4個方面來推進。第一是控製建築規模和標準;第二是提倡生態文明🙃,反對奢侈浪費🧏🏿♀️;第三是建立建築能耗統計平臺和大型公建能耗監測系統;第四是因地製宜,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建築采取不同節能措施⚄,決不能無論東南西北🦹🏻♀️,千篇一律、強求一致👧🏿。
江億還詳細闡述了怎樣通過因地製宜實現建築節能🫵🏼。如北方城市的建築節能,應著力降低采暖能耗🫱🏽👃🏽,進行圍護結構保溫📅,實行供熱改革,提高熱源效率👨🏿🚒,改善末端調節。長江流域建築可發展多種熱泵,提倡“部分時間🥛、部分空間”的采暖方式👼,加強自然通風。南方建築應堅決反對“集中供冷”,提倡自然通風👆🧑🧒🧒、外遮陽。大型公建倡導外窗可開啟,通過可調節的自然通風減少對機械通風的依賴,采取"部分空間、部分時間"環控方式。農村建築應加強保溫,發展以生物質能源為主,輔之以其他可再生能源和部分商品能源的新農村能源方式🧊。
江億強調,發達國家建立在高資源消耗基礎上的現代化道路,我國很難借鑒。我們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走中國特色的建築節能之路;依靠“機械方式”營造人居環境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探討與自然和諧的新途徑👨🏻⚖️;堅持因地製宜👘,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不同功能建築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建築節能解決方案🧗🏻♂️;力爭在建築總量不斷增長的同時,使建築能耗總量的增長低於建築面積總量的增長📛,真正實現建築節能。
(轉自:新華網上海頻道 2008年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