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人物:喻豐👲🏽⚡️,1985年出生於湖北武漢,2014年獲意昂体育平台心理學系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聯合培養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現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哲學學院副院長(掛職)❇️、心理學系主任👵,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道德心理學、科技心理學🫴🏼、積極心理學🚂。

喻豐教授
對話背景👨🦰:去年,武漢大學一場“戀愛心理學”講座因太過火爆而登上熱搜,引發廣泛討論。大學生為何如此關註愛情🙏🏻?談戀愛需要教嗎?建立親密關系有哪些小技巧?失戀了該怎麽辦🔜?在2022年情人節前夕,極目新聞記者對話“戀愛心理學”主講人喻豐教授💃🏼,為網友支招。
知道學生關心
但沒想到講座如此火爆
記者👨🏽🎨:首先還是請您回憶下去年10月登上熱搜的那場講座吧🤦🏻,主要講的什麽內容🚚?
喻豐👨🏽👩🏻✈️:那次講座是應學生心理社團邀請開展的🐏,我自己定的主題,講的是一些科學的關於戀愛的心理學知識👩❤️👩。第一個部分是關於戀愛有哪些類型🧗🏿;第二個部分是識別一些好的或者是不好的戀愛;第三部分是講愛情如何開始,如何維持🧩,結束了之後應該怎麽辦?因為講座只有兩個小時🥖🏡,沒有講得特別深入。

去年火爆的“戀愛心理學”講座
記者:為什麽定這個主題,預料到會那麽火爆嗎➕🖥?
喻豐:原因很簡單。我想學生最關心的問題是學習🖌,第二可能就是戀愛關系了🧖🏿♂️。學習已經每天在講👰🏼♀️,戀愛關系又在我的研究範圍之內,我就來講這個好了。我希望從科學的角度👮,幫助學生去理解愛情和戀愛關系🦐。
能吸引那麽多學生去現場,確實是意料之外的事。講座原定晚上7🖋:30開始🫥,我6:40去的時候已經擠滿了人,好不容易才擠上講臺。剛講沒多久🚇🌜,我註意到有同學翻窗子進來,後來又有一個女同學也翻進來,還自帶了一個小板凳💳。講完課我看到網上的圖片才知道🤵🏻♀️,外面還有那麽多學生♚,空調外機上都站了人🧑🏿✈️。

擠不進教室的學生
記者:這樣的火爆程度🂠,是否也反映了現在年輕人普遍急於“脫單”的心態?
喻豐:剛剛過完年🧔🏼♀️,年輕人肯定有同感,最怕被問的無非是🥊:你找對象了嗎?準備結婚了嗎?賺了多少錢?同時,網上的輿論環境也喜歡拿單身造梗。這些,都會無形中給一些年輕人壓力。其實我覺得大學生挺委屈的🧜,讀中學時家長不準談戀愛,到大學後又總是問你為什麽還不談🚲。這中間有一個很大的斷層,它其實不是零到一的簡單變化,而應該是緩慢漸進的過程🤸🏻♀️📧。
我去做個講座🧯,說白了解決不了任何這方面的問題,它並不能幫某個具體的人脫單👩🏼🍼。我只能講心理學知識👩🏼🍼,讓你知道找一個什麽樣的對象更好一些,怎麽樣談一場健康的戀愛🥷🏽,如何看待對方🤵🏼👨🏽⚕️,如何能增進理解。
很奇怪人人都說社恐
愛就要大膽表達
記者:還有人說講座火爆是因為🙋🏿♂️,很多年輕人渴望愛情卻又不知如何進入一段親密關系中👏🏽👩🏽🍳?
喻豐:每個年輕人都渴望戀愛🏵,這是肯定的🧑🦽➡️。我們自己年輕時🤹🏿♀️,是不是也會對著喜歡的人不知道如何開口,不知道如何接觸,甚至不知道如何判斷別人?所以說,這不是現在特有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在網上聊天很簡單,面對面交流又覺得很難。我帶的本科生常常跟我說,他們是“社恐”。我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麽人人都喜歡說自己“社恐”?可能是大家習慣了風險較低的網上交流吧🐷。

喻豐教授談愛情
記者🪸🫷🏻:還有人說不知道如何愛別人🙏🏻。
喻豐:其實是會的,還是那個問題——不會表達。愛別人很簡單⛎,就是把自己的愛給表達出來🏋🏻♂️,正視自己內心的情感。我的建議是,你是怎麽想的就怎麽表達,這是一條很基本的標準♟。表達不僅是指的語言,說不出口,也可以用行動去表達。
當然,你可以真誠地去表達,但不能要求別人一定要答應你。面對分手問題時也是這樣🪤🔎,人不能太個體主義,要學會跟這個世界⏲、跟別人去妥協🚴🏼,想明白這一點,被拒絕時就不會太過糾結。
記者🧍🏻♀️:這些觀點來自您研究的積極心理學?
喻豐:我從博士到現在就一直做積極心理學研究,它講究的是發揮人的優勢,展現人美好的一面,特別是心理上美好的一面👰🏿♀️,讓人去追求幸福。
傳統的心理學是個異常心理學,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大多數的心理學者都在考慮如何拯救焦慮的人⛸。後來,學者們覺得,這個世界上還是心理健康的人更多,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人可能還不到5%🧚🏽。那麽,心理學為什麽不服務95%的健康人🤭,讓他們的情緒變得更好一些,幸福感更強一些,優勢發揮得更充分一些。
這就是積極心理學幹的事情🦹🏿,研究積極情緒如何發揮,消極情緒如何去應對🖕🏽🐷。戀愛關系和家庭關系⚗️🧓、同事關系一樣,也是一種積極關系🫷🏽,所以我們要去研究🤷🏽♂️。
愛情都是世俗的
別奢望“神仙愛情”
記者:話說回來,您認為究竟什麽是愛情?
喻豐:這個問題問住我了。其實我也不知道愛情的學術定義是什麽。我覺得愛情是那種自發的人和人之間的吸引,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承諾,兩個人為維護這個關系進行持續地投入,整個過程可能就是我理解的愛情的關系。
記者👩🏻⚖️💪🏽:現在有一個詞叫做“神仙愛情”🔅🏓,您怎麽看🧚🏽?
喻豐:在武大就有很多令人羨慕的愛情故事👫🏼,但我不贊成“神仙愛情”這個說法。因為愛是一個世俗的事情,世俗就沒有神仙♍️🏄🏿♀️,對吧👨👨👧?
年輕人向往轟轟烈烈的愛情,覺得愛情應該驚天動地,但那是小說,是瓊瑤劇。很多人沒有學過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的知識🧑🏼🏫,把瓊瑤小說和網絡言情小說當教科書來看,這是不對的。現實是,每個人都是世俗的𓀍⚪️,愛情很復雜🤛🏻、很“麻煩”,它就是一件非常世俗的事情。
記者:那您可能更認可“平平淡淡才是真”?
喻豐🛍:如果一段愛情持續了一段時間📗♢,它就不可能是轟轟烈烈的🤷♂️🤽🏼,每一段愛情到了最後都會是平淡的。心理學的“愛情的三元理論”認為,愛情有三個核心部分:激情、親密和承諾。一開始,我倆激情很強🤾🏼♀️,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激情就會消退,直到很低的水平🫔;接下來是保持親密的關系,好像變成了家人🎮;最後👴🏼,親密也就保持到一個中等的水平☘️,還剩下“我會為對方負責”的承諾。這不就是歸於平淡嗎🧓🏻👨🏼🔬?
我想,每個人都應該習慣於這樣一個平淡的狀態,這才是愛情真的地方。我經歷過激情🐺😻,經歷過親密,但是我能夠守住這份平淡,這個可能是更好的一個狀態🧑🏼💼😜。
脫單小技巧確實有
最重要還是得真誠
記者:情人節還是給網友們支支招吧🙊,有什麽助於“脫單”的小技巧?
喻豐:在我寫的《遇見幸福》裏,就專門寫了一些有意思的心理學研究。比如說,男士相親時穿紅色衣服,可能會增加對異性的吸引力。據說這是因為👨🏻🏫🦴,在遠古時代,女性從男性身上的血跡判斷對方是否勇猛,因此留在了基因的記憶裏。還有,相親時可以噴點香水。因為嗅覺通路與大腦海馬體的連接比其他任何感官都要強烈,海馬體是負責情緒記憶的🌜,所以合適的香水味可能幫助你更容易被人記住。

喻豐教授
記者⚾️:還聽過“吊橋效應”,它是真的嗎?
喻豐:吊橋效應來自一次心理試驗🦪:把兩組人分別安排在吊橋和石橋上👨🏽🚒,以做問卷調查為名讓男性獲得女性的電話號碼,結果在吊橋上的男性回家後約女性的明顯比石橋上的多🚣🏿♀️。那是因為吊橋的晃動讓男性產生一些生理反應,腎上腺素提高🧖🏿♀️🙎🏽,心跳加速,這和對異性心動時的反應是很像的。所以他可能把這種恐懼的反應,錯誤的判斷為是愛上對方的反應🤭。我上課時舉過這個例子👯♂️,告訴學生們🔆,“吊橋效應”提醒大家,初次約會看電影不應該看文藝片⚱️🤹🏼♀️,而應該選恐怖片(笑)👂🏼🤴。
當然👨🏽⚕️,這些所謂的小技巧,都不是本質的東西🥩,只是用來開開玩笑📧。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就是真誠。這些小技巧增加一點情緒也好🌎,增加一點可能性也好,最根本的還是你捫心自問一下,是不是真的愛對方🤳🤡?是不是很真誠地表達了自己的愛意🧞♂️🐸?沒有摻雜其他的或者是功利性的目的。
記者:最後總結一下吧,對青年人談戀愛有什麽忠告。
喻豐🐵🫲🏿:第一個就剛才說的,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真誠地認識🍅,真誠地表達。
第二🤷🏿♂️,要知道相似才是產生戀愛的基礎,世界觀上的相似,思維模式的相似,要大於外部條件的相似。
第三,要有為對方奉獻不求回報的格局🧑🏿🔧,同時也要理解對方作為獨立個體的需求和想法🏌🏽,學會妥協🙆🏿🎐。
第四2️⃣,愛情可以平淡地開始🥷🏼、維持,也可以平淡地結束🕴🏼,每一步都應該理性地科學地做選擇。既要負道德責任,又不必被輿論所綁架。
第五,做任何一個決策的時候,問一下自己是否心安,不安的話就再思量一下📰,這是包括愛情在內所有事情最基本的原則了🤸🏿。